說手陽明大腸經和臨床關係和所屬腧穴

2020-12-03 話說養生健康

上一篇我們了解了手太陰肺經,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和肺經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經為陽氣盛極的經絡,主治陽症實症,也治發熱病,與肺相表裡。

《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音魚,肩胛骨與鎖骨相連的地方)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人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手陽明大腸經是和肺經關係非常密切的經脈。呼吸系統有疾病時,以大腸經上的曲池穴位為治療點,是經常使用的療法

手陽明大腸經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膚病,中醫講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的濁氣不能及時排出會直接通過大腸排洩,肺功能弱了,體內毒素便會在大腸經積。所以臉上起痘身上起溼疹這些問題,大腸經可以十分好的調節。大腸經屬是氣血很旺的經絡,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

本經穴位:1、商陽 2、二間 3、三間 4、合谷 5、陽溪6、 偏歷 7、溫溜8、 下廉9、 上廉10、 手三裡 11、曲池12、 肘髎 13、手五裡 14、臂臑 15、肩髃16、 巨骨17、 天鼎 18、扶突19、 口禾髎 20、迎香

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 二間三間合谷藏 陽溪偏歷溫溜長

下廉上廉手三裡 曲池肘髎五裡近 臂臑肩顒巨骨當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號迎香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商陽,終於迎香。

大腸經功效:

1.有效防止皮膚病,刮痧大腸經可治痘疹和溼疹。

2.可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火氣去掉。

3.有很強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間到商陽通便

手陽明大腸經主治疾病

功效:一防治皮膚病;二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間到商陽穴這一段大腸經 。

疏通手陽明大腸經可以治療口乾、鼻塞、衄血、齒痛、頸腫、喉痺、面癢、面癱、眼珠發黃、肩前、臂及食指痛,以及經脈所到之處熱腫或寒冷或發寒顫抖、腸絞痛、腸鳴、洩瀉。

疏通方法

按摩、拍打、刮痧、氣功、拔罐、艾灸、氣功、瑜伽都叫以刺激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達到打通經脈,加強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作用。

小結: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氣管炎、發燒、頭疼。頭面部疾病;面神經炎、面癱、耳鳴、耳聾。其他:神經性皮炎、經脈所過的關節活動障礙。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祝福大家健康!

相關焦點

  • 千古中醫的秘密:手陽明大腸經循行路線,以及所主病症以及調理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以及所主病症以及調理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的經脈叫做:手陽明經,起始於食指的上緣,通過拇指、食指歧骨間的合谷穴,上入腕上兩筋凹陷處,沿著前臂上方至肘外側,再沿著上臂外側前緣手陽明大腸經上的腧穴主治津液不足的疾病,其表現出來的症狀是:眼睛發黃、口中乾燥、鼻塞或者流鼻血、喉頭腫痛以致氣閉、肩前與上臂疼痛的、食指疼痛而不能活動的。氣有餘的實證,為在本經脈循行所過的部位上發熱而腫;本經經氣不足時,就會出現發冷顫抖、不易恢復體溫等病象。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合谷穴別名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相關如下: 1、取穴方法: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為合谷穴; 2、主治:暈車、噁心、胃疼及牙疼; 3、配穴:與太衝穴合稱四關穴,為搶救的常用穴。
  • 十二正經之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絡走向圖肺經運行到少商穴經氣該要走到大腸經的商陽穴了,此時時間為早上5時,然血氣血沿大腸經循行至7時達迎香穴,就是到了可以吃早飯時間了,寫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迎香嘛該早點嘍!大腸經有幾個常用也就是說非常重要的穴位。商陽穴為大腸經起始穴位,按五俞穴金水木火土的穴性,真為金性,而大腸為陽金,故為本穴。一般多用於急救或放血療法,最末梢痛感甚一般不留針。往上沿著手指走到指骨末端骨與肉交接處是為二間,肺經子穴,肺經上的實痛症(7天為限)治此,因子性,紮下去自然寫實痛。
  • 手陽明大腸經、延年益壽的良藥
    手陽明大腸經生理:1.小腸下注的內容物,吸收剩餘的水分後,使其變化成為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2.傳導糟粕的通道。3.大腸金最喜脾土中火煉,喜自身幫助,不喜心火克制,腎水瀉,肝木耗。大腸經不通:牙痛,頭痛,口乾,皮膚過敏;青筋斑點多,腸胃功能減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大腸經在經絡裡屬於陽明經,(黃帝內經)上說:「陽明經多氣多血」。根據陽明之意,能夠知道這個經絡裡面的氣血很足,氣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在人體中,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所屬的腸胃是人體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的器官。
  • 手臂:手陽明經的楊琦在這裡相遇
    位置肘部以上七英寸,肩下肉尾,(1) 肌肉和肌肉聚集在一起的地方,俗稱肉標籤。2、腸內脂肪。)也就是上臂三角肌的下端,和三頭肌。此點根據其位置命名。陽明手絡相會。穴位的意義手陽明經的陽氣在這裡相遇。臂指的是穴位的位置。
  • 手陽明大腸經——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
    氣血經過一天的輸布,逐漸變得不再新鮮,所以負責收尾的肝經位置也很重要,它負責排·毒和清洗,為新的一天肺經的工作打好基礎,這一頭一尾都很關鍵。而手陽明大腸經在12條經脈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大腸經有一個其他經脈所不具備的特殊作用,就是可以養陽、生津、通腑。大腸主津,津液正常,人的皮膚就會有光澤;津液不足,皮膚就很容易出現皺紋。
  • 手陽明大腸經的循經簡述
    氣血運行完手太陰肺經後開始在列缺穴銜接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穴,經手背向大椎穴與人體督脈匯合,再向前下行於鎖骨上窩,進胸腔絡肺入大腸,其分支從鎖骨上行,經口側至鼻翼對側在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 手陽明大腸經:疏通氣血,排毒潤腸!
    《黃帝內經》中說「陽明經多氣血」,這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人體的消化、吸收以及排除廢物,如果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會很強,而且胃腸排洩功能正常,人體產生的垃圾就能夠及時排出,那麼由內在性人產生的疾病自然就會減少。
  •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2017-01-13 14:50:00   文/楊力
  • 我們耳熟能詳的腧穴,名字都大有講究!
    悅讀中醫每天11:30推送最新鮮的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喜歡,就為我標星小 編 導 讀經絡腧穴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腧穴的名字是根據什麼起的呢?在其中是否蘊含著少有人知的深意?又本穴為督脈與手陽明經左右交通之會,故治口眼歪斜,又以本穴在唇,故治動如蟲行。又以手陽明之經,內屬大腸,大腸為吸收水分之器,本穴既為督脈與手陽明之會穴,則亦能治失水致燥而成之消渴症。合谷圖片來源:《高式國針灸穴名解》合,會聚也,交與也。《內經》謂「肉之大會為谷」。本穴在拇指、食指歧骨間,大凹隙中,故喻之為谷。
  • 國醫大師賀普仁-火針臨床常用對穴30組
    無論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陰陽失和;針灸治病,也總不離調和陰陽。因此,臨證配穴,除要考慮經脈的本經循行、相關脈象、所主病候、標本根結、別絡所屬、經筋皮部,及經脈之間的表裡聯繫、同名聯繫、交接聯繫、生克聯繫、氣街聯繫、奇正聯繫之外,充分注意到陰陽配伍的原則,對於提高臨床療效是很有幫助的。
  • 輕鬆打通肺經和大腸經,讓身體更健康!
    人活在天地間,一呼一吸都與肺經與大腸經息息相關,俗話說氣順人通暢——那打通肺經和大腸經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中醫講肺經和大腸經相表裡,通俗點講就是肺經和大腸經形如一對夫妻,同住大腸家屋內。男為肺主外,女為大腸主內。男人在外面幹活賺錢,女人在家操持家務。
  • 2017年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大綱
    5.相兼脈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6.脈症的順逆與從舍,。 7.按胸脅、脘腹、肌膚、手足、腧穴的內容與臨床意義。 (六)八綱辨證 1.陰陽 (1)陰證和陽證的概念與臨床表現。 (2)陰虛證和陽虛證的概念、臨床表現與證候分析。 (3)亡陰證和亡陽證的臨床表現和證候分析。
  • 王文德:面癱治療八法(針灸臨床精華)
    面癱是針灸臨床上常見病,輕者1周即愈,重則需要較長時間,也有部分患者雖經多方、長期治療,但終難徹底痊癒而留有後遺症。《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有「穴法相應三十七穴」中:風池應合谷,翳風應合谷。故先取翳風、風池,後針合谷,則加強了祛除頭面部風邪的力量。「太衝瀉口喎於立正」,與合谷相配,則氣血雙調、升降相因,通經活絡之力大增。
  • 姚梅齡|從傷寒論講解陽明主證——葛根芩連湯
    我們呼吸道的病經常用葛根芩連湯,陽明是多氣多血之經,它也容易形成營血分的熱,更容易形成氣分的熱。胃絡通肺,它會影響肺;而且陽明多氣,影響了氣分,肺主氣,氣反過來影響肺,它可以咳喘。所以我們經常在臨床上太陽表有寒,或者手太陰表有寒,寒風閉表,裡面鬱得有熱,裡面閉得有熱,而且這個熱是氣分的,是陽明的,它口渴,所以三拗湯合葛根黃芩,這樣用的機會比麻杏石甘湯用得更多。
  • 一藥一方一穴位:地骨皮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有什麼奧秘
    歸經:歸肺、肝、腎經。功效:涼血除蒸,清肺降火。主治: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熱消渴。用法用量:9~15g。附《藥典(2015版)》枸杞性味:甘,平。歸經:歸肝、腎經。 雲說:地骨皮、牡丹皮相須為用。【一方】《醫方考》大頭瘟門第七敘曰∶大頭瘟,前古未之論也,東垣始論之。今上壬午,北方病此者甚眾,死者不啻數萬人。昆居南土,未嘗見其證。鄉人自北來者,皆言患者頭大如鬥,躋頭而還自若也。今考三方,觀其大略。
  • 再讀傷寒論,太陽主表和太陽經的關係?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對不對?
    上一篇文章再讀傷寒論,太陽如何主表,太陽陽氣從何而來發出後,很多人留言,說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沒有關係,六經辯證不是依據經絡。那麼是不是這樣呢?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有沒有關係?根據中醫的理論,經絡在人體是客觀存在的。針灸就是按經取穴的,那個經的問題就針刺那個經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