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傷寒論,太陽主表和太陽經的關係?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對不對?

2021-01-09 雜家歸真

上一篇文章再讀傷寒論,太陽如何主表,太陽陽氣從何而來發出後,很多人留言,說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沒有關係,六經辯證不是依據經絡。那麼是不是這樣呢?

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有沒有關係?

根據中醫的理論,經絡在人體是客觀存在的。針灸就是按經取穴的,那個經的問題就針刺那個經的穴位。劉渡舟教授講授傷寒論時講過一個他自己的案例,劉教授以前在漢沽農場搞教育革命,每天到貧下中農家去給人看病,一個姓陳的孩子,十四歲,高燒。劉教授去的時候沒有帶藥,就仿照《傷寒》的方法,刺了孩子的風池、風府,還有大椎、曲池,扎完以後,孩子腦門就出汗了,燒就退了。

如果你否認經絡穴位的存在,就沒必要往下看了,說明你根本不想了解認識中醫文化。怎麼能說太陽主表和經絡沒有關係?張仲景有些條辨完全是在太陽經上面,張仲景說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期門,都是有道理的,是要講臟腑經絡的。太陽經是陽經之長,少陽和陽明都不如它。因為太陽之經行於陽道。我們的身體前為陰,後為陽。太陽經就是行於背後。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它不僅行於後背,而且還是最長的一條經,穴道也最多。另外,太陽經和督脈並行,督脈為陽經之總督。因此,只有太陽經能勝任通行陽氣、主表的作用。同時,膀胱又是水之府,水能化氣,氣能行水,因此它才能夠主表。

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學說對不對?

大家要注意,太陽經不是就這一條線的問題?有些人對於《傷寒論》中的六經依據的是經絡學說持反對意見,他們會說:「哪有這個道理?太陽經的病就那麼一條線有病啦?」其實,那一條線是它的主幹,大者為經,小者為絡,絡中還有孫絡,網維於周身!因此,在看待太陽時,可以分為三部分:體之太陽、經之太陽、腑之太陽。

體之太陽就是主表的太陽,表面的都是太陽;經之太陽就是說它的經脈,頭項強痛就是它的經脈不利;腑之太陽就是膀胱氣化功能的問題。體之太陽、經之太陽、腑之太陽,概括起來就叫太陽。從各個注家的解釋來看,有的時候從腑之太陽提,有的時候從經之太陽提,實際上是整體的東西。《醫宗金鑑》為了使《傷寒論》容易懂一些,提出了體之太陽、經之太陽、腑之太陽的概念。正因為有腑之太陽,所以經邪可以傳到腑,因為經腑相連,像樹根和樹枝,是一個整體。

雜學博記,學以歸真

博學廣記,溯本清源,返璞歸真,專注健康、科技、職場、手工等領域。本文由雜家歸真原創,轉載請註明。歡迎指正交流,喜歡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一起學中醫—傷寒雜病論六—傷寒感冒
    #每天一個健康冷知識#接下來,同學可以看到《傷寒論》中的六經傳變理論跟《黃帝內經·素問》中的《熱論》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可以說《傷寒論》的這個條文是從《熱論》裡面抄出來的,可是為什麼一本書要叫做《傷寒論》,一本書要叫做《熱論》呢?
  • 再讀傷寒論,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學習劉渡舟教授的傷寒論講解,分享出來給喜歡中醫的人。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這一條,上來就說「太陽病」,說明是表證,就會有頭項強痛。這裡是以頭痛症狀作為例子。
  • 中藥學:性味歸經,升降浮沉,配伍規則,六經用藥
    另外,由於疾病的關係,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粘膩、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根據需要予以避免。高燒患者還應忌油。  談「反、畏」皆色變,辨證用藥效通神  ——論十八反十九畏的臨床運用  方藥,是中醫治病的重要手段。而方藥的配伍運用更是中醫用藥的精髓所在,方藥配伍得宜,可以增強治療疾病的效果,事半功倍。
  • 風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用此方治療,有立杆見影的效果
    桂枝加葛根湯出自於《傷寒論》。可以解肌發表,升津舒經,主治風寒客於太陽經輸,營衛不和之證,桂枝湯證兼項背強而不舒的患者。本方是對太陽中風的特殊情況而設的方劑。因為是太陽中風,所以用桂枝湯作底方,因為本證項背強痛厲害,所以加了一味葛根,來柔筋止痛。
  • 姚梅齡|從傷寒論講解陽明主證——葛根芩連湯
    導讀:姚梅齡教授於文中系統串解傷寒論中關於陽明表證的條文,從傷寒論原文解讀葛根芩連湯,並詳細講解陽明表證——風熱燥證的發病機理、現症特點、治則治法、鑑別要點、臨床應用。1、從傷寒論解讀葛根芩連湯「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汗出而喘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葛根湯
    2)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上兩條見《傷寒論》)。3)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此條見《金匱要略》)[前人治驗]柯琴:几几更甚於項強,而無汗不失為表實,脈浮不緊數,是中於鼓動之陽風,故以桂枝湯為主,而加麻、葛以攻其表實也。
  • 全國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傷寒論試題
    全國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傷寒論試題課程代碼:02980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傷寒論》中的常用藥對---龍骨牡蠣
    《傷寒論》中的常用藥對---龍骨牡蠣賴海標經方醫學工作室 曾建峰
  • 《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
    原標題:《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易經》被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關於「易」的說法,比較權威的是東漢鄭玄的意見: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最初的陰陽絕對不是指太陽和月亮,月亮根本不夠格,「易」就是太陽,即日在天空運轉在大地的投影,是天地周天的陰陽變化,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詩經》以前的典籍根本就沒有月亮相關記錄,月亮這個星體很值得懷疑!甚至有種說法月亮是後來人造的!《易經》的易字很像鳥,由日和勿組合。所以有人認為易經是信仰鳥圖騰的東夷部落太昊伏羲氏發明的。
  • 經絡重在疏通!十二經絡這樣記憶超簡單
    說的是,人的健康與否和經脈密切相關。又曰: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中醫認為,經絡影響著人體氣血的運行和各個臟腑的正常運作,身體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經絡不通身體就會有疼痛。>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2、搞清楚它們為什麼要這樣稱呼?
  • 《樂經》是文字典籍而非曲譜辨
    陳桐生教授《論〈樂經〉是指曲譜而非文字典籍》(《光明日報》2020年11月30日)對其中一個問題提出了不同意見,給我提供了進一步申述的機會,我真心表示感謝。一先秦有儒學「六經」之稱,《禮記·經解》的「六教」說、《莊子·天運》的「六經」論是其明證。然而,有人認為《禮記》編定於漢代,孔子「六教」說可能是漢人之說;而《莊子》多寓言,說老子與孔子共論「六經」,與史實不符。
  • 瘀血內阻,如何辯證用藥?
    少腹寒凝血瘀證:臨床表現以少腹疼痛,脹滿,或有積塊;或經行腰痛腹脹;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久不受孕。小腹涼,四肢不溫,舌黯苔白,脈沉弦而澀。主要由寒克血脈或衝任二脈瘀滯所致,衝主血海,任主胞胎,二脈起於小腹,如衝任虛寒,瘀血阻滯,調理失度日久則虛損,病機表現為虛、寒、瘀、熱(屬瘀熱或陰血虧虛),治宜活血養血,祛瘀,溫經止痛。
  • 肩頸易受寒溼而疼痛,這四個方法有效調氣血祛寒溼、通經絡除痺痛
    ▌中醫觀點:1、因風寒溼痺閉阻經絡肩頸痛屬於中醫的「痺證」「項強」範疇。多因外界風寒溼邪侵體,使經絡閉阻引發疼痛。《傷寒論》中,開篇講太陽病就說到:「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就是說肩頸痛多因風寒溼邪侵襲頸部肌肉,導致肌肉痙攣、疼痛。《傷科補要》中也說:「感冒風寒,以患失頸,頭不能轉。」感受風寒溼邪以後,肩頸屈伸不利,關節活動受限。
  • 論斑疹傷寒:與拿破崙將軍的淵源歷史
    這些病中主要的也是最具毀滅性的 是一種被稱為斑疹傷寒或監獄熱的戰場流行病。 斑疹傷寒是一種不講衛生的病。致病有機體立克次-普洛瓦切克氏體屬於一種中間類型的病原體,比它大的 細菌可以在實驗室的普通顯微鏡下看到,引起像梅毒和肺結核一類的病;比它小的病毒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識別,引起像天花和麻疹一 類的病。
  • 2019年中國傷寒和副傷寒發病率、死亡率及防控措施分析「圖」
    一、傷寒和副傷寒概述 傷寒和副傷寒主要是由於傷寒沙門菌和甲、乙、丙型副傷寒沙門菌所導致的急性傳染病,人類主要通過攝人患者或帶菌者糞便汙染水、食物或接觸汙染物品感染。
  • 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方
    治則: 清熱益氣生津  配穴:少商,商陽,合谷,金門,胃俞,足三裡  釋義: 取肺井少商,大腸井商陽,點刺出血以清瀉經中熱邪。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取手陽明之原穴合谷疏經清熱,宣導氣血,疏洩熱邪壅滯,配足太陽膀胱經之郄穴金門,清熱散風。同時補胃俞滋養胃陰,足三裡調胃益氣,四穴相配,功能清熱益氣養陰,令其津復,則邪熱除而煩渴止。
  • 《傷寒論》中的芍藥到底是赤芍還是白芍?
    芍藥是仲景方中常用的一味中藥,在《傷寒》、《金匱》兩書所載方中用芍藥者多達50餘首。但芍藥現分赤、白二種,而仲景原文僅以「芍藥」載之,那麼當時仲景所用到底是「赤芍」還是「白芍」呢?從「赤者小利」可知赤芍當時也已被人注意到了,但附於白芍中,可知「赤芍」作為藥用還不普遍。2唐朝至唐代孫思邈時,醫家對赤、白芍的功效有了更深的認識,作者在《千金要方·論和合第七》中記有「凡茯苓、芍藥,補藥須白者,瀉藥須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