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方

2021-01-15 彩雲長在

  原文: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綿裹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淺析 言太陽病過汗轉屬陽明證治。桂枝湯服法,是取微似有汗者佳,今令大汗出後,津氣兩傷,表邪乘虛入裡化熱,形成陽明裡熱脈證,熱盛則已傷之津愈耗傷,見大煩渴不解,脈應之洪大。治宜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益胃生津。
  治則: 清熱益氣生津
  配穴:少商,商陽,合谷,金門,胃俞,足三裡

  釋義: 取肺井少商,大腸井商陽,點刺出血以清瀉經中熱邪。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取手陽明之原穴合谷疏經清熱,宣導氣血,疏洩熱邪壅滯,配足太陽膀胱經之郄穴金門,清熱散風。同時補胃俞滋養胃陰,足三裡調胃益氣,四穴相配,功能清熱益氣養陰,令其津復,則邪熱除而煩渴止。


   原文: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淺析:此言誤治津傷熱盛證治。傷寒誤經吐下,氣津兩傷,至七,八日不解,邪必化熱入裡而呈陽明裡熱證。熱結於內而蒸於外,故表裡俱熱。蒸則汗出表氣不固,故時時惡風,熱蒸胃津大傷,故人見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此皆因陽明經邪瀰漫,損傷胃之津氣而成。故治用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益氣生津。
  治則:清熱生津,生津益胃

  配穴:合谷,太衝,衝陽,胃俞 

  釋義: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刺之疏洩陽明經氣,開閉宣竅,引熱邪下行,配肝經原穴太衝,即所謂開四關,可宣導氣血以瀉熱壅。復取胃經原穴衝陽,瀉陽明亢盛的壯火,補胃俞滋養胃陰以生津,令熱邪去津液恢復則愈。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就可以直接找所有的穴位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歡迎大家光臨彩雲長在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大小承氣湯方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洩下。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樸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鬥,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 姚梅齡|從傷寒論講解陽明主證——葛根芩連湯
    導讀:姚梅齡教授於文中系統串解傷寒論中關於陽明表證的條文,從傷寒論原文解讀葛根芩連湯,並詳細講解陽明表證——風熱燥證的發病機理、現症特點、治則治法、鑑別要點、臨床應用。1、從傷寒論解讀葛根芩連湯「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汗出而喘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 《傷寒論》中的常用藥對---龍骨牡蠣
    平素自己出診,龍骨牡蠣所用不少,特別是《傷寒論》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更是常用,效果良好。龍骨首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言「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洩利,膿血,女子漏下,症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 全國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傷寒論試題
    >A.胃氣虛寒,升降失常 B.肝氣鬱滯,溼熱下迫C.脾腎陽虛,寒溼下注 D.陽虛不固,大腸滑脫26.第一個整理編次《傷寒論》的醫家是(   )A.成無己 B.王叔和C.林億 D.孫思邈27.《傷寒論》書名中的「傷寒」含義是指(   )A.傷於風邪,感而即發的病證 B.傷於寒邪,感而即發的病證C.傷於風寒之邪所致的病證 D.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28.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葛根湯
    與大青龍湯治表裡俱實者異矣。桂枝葛根俱是解肌和裡之劑,故有汗無汗,下利不下利皆可用,與麻黃專於治表者不同。[常用藥量]粉葛根三錢 麻黃八分至錢半 桂枝一錢至錢半 炙甘草一錢 赤芍二錢 大棗六枚(剖)生薑二錢煎分兩次服。
  • 我左青龍,右白虎!
    此青龍白虎,非彼青龍白虎!到底是什麼青龍白虎?功用發汗解表,兼清鬱熱主治外感風寒分類解表劑—辛溫解表出處《傷寒論》歌訣大青龍湯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藏,太陽無汗兼煩躁,散寒清熱此方良。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薑、大棗。
  • 《傷寒論》研討課(理論班+實踐班) 六期招生通知
    活動內容:      1.學員將全面學習《傷寒論》的理論框架和運用方法,並做到在此次活動中就能運用古中醫思想臨證開方,並取效於患。      2.學習面診,舌診學,仲景脈學。      3.學習至簡至易的針灸點穴手法,並達到手(針)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4.學習一些《傷寒論》中藥散劑,蜜丸,及食用滋補膏方和外用臍貼的製作方法。      5.認識經方中藥飲片,並學習其使用方法。      6.學習並掌握一些古易醫風水知識。
  • 《傷寒論》中的芍藥到底是赤芍還是白芍?
    芍藥是仲景方中常用的一味中藥,在《傷寒》、《金匱》兩書所載方中用芍藥者多達50餘首。但芍藥現分赤、白二種,而仲景原文僅以「芍藥」載之,那麼當時仲景所用到底是「赤芍」還是「白芍」呢?其《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兩書中,註明用「白芍」者,有5首方,而有3首方註明用「赤芍」,其餘方中均以「芍藥」名之。稍晚於孫氏的王燾,在其《外臺秘要》中註明用「白芍」者有3首方,其中正有仲景的「真武湯」,而註明「赤芍」者有2首,餘用到芍藥者,仍以「芍藥」名之。這可能是赤芍當時在臨床應用中漸多,作者為強調該藥以示區別,故寫明。
  • 一起學中醫—傷寒雜病論六—傷寒感冒
    #每天一個健康冷知識#接下來,同學可以看到《傷寒論》中的六經傳變理論跟《黃帝內經·素問》中的《熱論》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可以說《傷寒論》的這個條文是從《熱論》裡面抄出來的,可是為什麼一本書要叫做《傷寒論》,一本書要叫做《熱論》呢?
  • 四神湯、六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
    適宜:解暑、傷寒、腸胃炎患者、溼重於熱者。禁忌:熱重於溼者,舌苔黃者不宜服用。中藥四神湯(滋陰補腎)諧音:四臣、事成。食材:茯苓,淮山,蓮子(或黨參),芡實(或薏仁),豬肚。功效:滋陰補腎、調經絡、生精補氣、降燥、健脾、養顏、調節免疫系統、增強體質、消腫利尿。
  • 人參怎麼吃 吃人參有什麼好處
    我們都知道人參是一種很補的食物,很多人都會用人參來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一般都是自己購買人參來吃,那麼,人參怎麼吃呢?吃人參有什麼好處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人參怎麼吃紅棗人參湯先準備紅棗二十枚,再準備9克人參。海米、雞蛋、香油都要準備。
  • 人參皂苷rh2對晚期甲狀腺癌的作用
    現在可以治療甲狀腺癌的方法有很多,部分人群可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藥品,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人參皂苷rh2對晚期甲狀腺癌的作用。一、人參皂苷rh2對晚期甲狀腺癌的作用人參皂苷rh2是從人參中分離得到的原人參二醇型低糖鏈皂苷單體。它是生曬參加工紅參時,由於某些原人參二醇組人參皂苷受熱分解產生的次皂苷。目前中藥輔助化療治療已成為癌症治療中的重要突破。
  • 麻杏石甘湯是治療肺病基礎方
    《傷寒論》63條云:「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162條云:「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說明原有病證是桂枝湯證。但由於醫者發汗失當,或誤用下法,使得表邪內陷,熱鬱於內,肺氣不得適度開合,故而出現「汗出而喘」等症。原文所說的「無大熱」,不可理解為無熱。「無大熱」不是不發熱,乃非壯熱也。
  • 趙永山傷寒講義·黃連湯方、桂枝附子湯方與白朮附子湯方
    桂枝辛溫,《本經》謂其能「利關節,補中益氣」,本方用之能推動營衛之氣從內到外暢行,起到溫經通脈、通陽化氣的作用,能把從內到外的肌腠中的寒溼都溫通開,使肌腠舒緩。肌腠的阻滯、緊張狀態得到緩解,不再異常地牽拉關節,則身體疼痛緩解、關節活動度改善,所以能「利關節」。
  • 「中藥救了我的命」——半副人參敗毒散退新冠之熱
    根據病情,李光熙為他開了處方人參敗毒散。方藥如下:羌活12g、獨活12g、柴胡15g、前胡10g、枳殼10g、桔梗10g、川芎15g、人參15g、茯苓20g、甘草6g、雞內金20g、海螵蛸20g、薄荷6g、生薑3片,黃芩10g,半夏9g,黃連8g(當地病房沒有人參,用了人參葉)。令其頻服,3-4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