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節鞭是言情門的一套綜合性鞭法,鞭法有:雲鞭、纏腕、拐肘等等。 屬軟器械鞭,是一種很難練的兵器,它通常有七節、八節、九節、十節、十三節的形制,分別叫七情鞭、八法鞭、九技鞭、十全鞭和十三連。下面我們一一介紹:
七節制即七節鞭,又名「七節龍」,是一種軟中帶硬的兵器,在冷兵器時代有「巧打流星,順打鞭」之說,順打鞭即是指七節鞭的動作必須是順勢而出的,它以軟鋼製,連柄八節,鞭端以鐵環圈之,不用時可首尾扣合,纏於腰際或肩上,故亦稱軟鞭。總長1.49米,每一節11.9cm,頭尖12.7cm,重1斤半,但是聽說製作在重量上會有點出入。向春的《煤城怒火》第一章二這樣說到:「老百姓組織起造反軍,紅纓槍,大刀片,七節鞭,鳥槍火炮,遮天蔽日包圍了白家樓。」
八節制即八節鞭,八節鋼鞭的大形與九節鞭相同,不同的是鞭頭細而且輕,完全不同於傳統的九節鞭是個鐵墜子。在製作不易的情況下,把買到的九節鞭截去鞭頭也可以應用。八節鞭二次對摺後,兩頭對稱插在皮帶上正合適,臨敵一拔而出,十分迅捷。
九節制即九節鞭,九節鞭是現代武術軟器械之一,在古代用作暗器,可纏在腰間或摺疊藏身,攜帶使用方便。九節鞭是由鞭把、鞭頭和中間八節組成,每節之間用三個圓環連接,中間的環一邊配有一個環稱為響環,五個環形成了梅花形。鞭的長度一般以人體直立,「把」頂觸下頦,「鏢頭」觸地為宜。
十節制即十節鞭,九節鞭性質和十節鞭沒什麼區別,主要是根據個人的高度以及掌握的重量而定。
十三節制即十三節鞭,亦稱九節鞭。實際上還有七節、五節,統稱為九節鞭。因今人多用十三節鞭,所以也稱十三節鞭。鞭身由鏢頭、握把和中間若干鐵節組成,各鐵節間用圓環連接起來,故又稱「十三節連環」。它具有上下翻飛、靈活多變、可收可放的特點,多以掄掃、纏繞、撥掛以及各種舞花組成套路。人們常以「掄起來似車輪飛轉,舞起來如鋼棍一條」來形容十三節鞭的動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