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平 陸軍 記者 沈婷玉
擇菜、掐豆角、剝毛豆……射陽縣淮海農場群樂小區的百歲老人張瑞瑞,一時也閒不下來,家裡事做完,還喜歡給鄰居幫忙。她每天要繞著小區走兩圈,腿腳靈便動作歡;嚼得動饊子,啃得了玉米,還能穿針引線。有時,她還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女兒出來散步,引得過往居民側目相望,直說這老太身體真好。
1閒不住,老人搶著幹活
近日,記者來到百歲老人張瑞瑞家時,老人正和女兒坐在門前擇韭菜,看見有人來,老人用濃重的海門話招呼「坐坐」,又熟練地操弄起家什來。「每天,她主動搬來小板凳,坐下來擇菜、掐豆角、剝豆米。」老人的大女兒說,家裡忙完,母親還會跑到鄰居家菜地幫忙拔草。「弄得鄰居特別緊張,擔心她年紀大了有個三長兩短。」
擇完菜後,張瑞瑞老人端坐在家裡的桌子前,忙碌地卷著幾層布,神情投入。這些布是女兒們為老人練手準備的,讓老人清閒時,有事可做。「現在老太太穿針引線,做鞋幫納起鞋子也不在話下。」五女兒唐淑蘭說。
「老人年輕時十分節儉,為了節約煤油,她經常在月光下紡棉紗;為省點柴火,冬天她把冷粥放陽光下烘了再吃。」1960年,41歲的張瑞瑞一大家子從海門搬遷到淮海農場定居,在連隊,她長過棉花,種過水稻和麥子,任勞任怨,在60歲退休前還在農場石灰窯拖過一年小拖車,搬運過石頭。家裡家外都難不住她,老人也在辛苦中品嘗著勞動的快樂。
2心態樂觀,感染了家人
張瑞瑞難得生病,醫院更是很少去,但在81歲那年,一次感冒,差點要了老人的命。「那次是重感冒,家人把老人送到淮海醫院後,連續11天沒有吃東西,僅靠輸液維持生命。」女婿俞獻高告訴記者,家人連給老人送終的壽衣都準備好了,老家的親戚也都趕來了。
最後醫生開了一劑藥,說只要病人能吃下去就有一絲希望。沒想到幾個人合力把藥給老人餵下去後,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轉,老人嚷著肚子餓要吃東西,第三天沒事就出院了,這讓一大家子欣喜不已。回到家後,家人按照醫生的吩咐,經常幫老人拍後背增加肺活量。之後,老人偶爾得過感冒,再也沒有住過院。
張瑞瑞老人性格平和,遇事也不著急,無論是9年前丈夫的去世,還是7年前二女兒出車禍成為植物人,她都坦然面對,還督促家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深陷悲痛之中。老人的樂觀心態也感染了家人,家裡時時傳出歡樂的笑聲。
3牙口好,愛吃海貨飯量大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張瑞瑞老人從不串門,飲食起居比較規律,腸胃也較好。早上7點吃早餐,中午11點吃午餐,下午6點吃晚飯,晚飯後散步回來就上床睡覺。
老人的胃口也很好,每天早晚都要吃一碗粥,吃粥時喜歡搭配鹹鴨蛋、腐乳、包子等;中午菜吃的比飯多,飯只吃一兩左右,近兩年瘦肉不大吃,喜吃魚蝦,特別喜歡吃黃魚、帶魚、海蝦、泥螺等各類海鮮,茄子、西紅柿、豇豆、韭菜等蔬菜也愛吃。
採訪中,女兒唐淑蘭拿了一些饊子給老人當零食吃,一根根粗粗的饊子,從老人嘴中傳來「咯嘣咯嘣」的響聲。唐淑蘭還打開手機,讓記者看老人啃玉米棒的視頻。視頻中老人吃得津津有味。
4愛運動,每天要走1.5公裡
「我每天陪著媽媽圍著小區內的道路走上一圈,晚飯後再陪老人原路逛一圈,小區內人少車子少,她也樂意跟著走。」陪護老人的五女兒唐淑蘭說,母親每天在小區裡要跑兩大圈,加起來也有1.5公裡路。「偶爾母親不想出來散步,她便會伸出腳來扭兩下,直說自己腿腳活絡,不需要鍛鍊。」老人散步時,出來時故意走路慢騰騰,回家時,她則三步並作兩步地快走。
記者看到,張老太散步時不要人攙扶,自己拄著拐棍自個兒慢慢悠悠地走著,東望望、西瞧瞧。跟在後面的唐淑蘭已經習慣老人這樣散步。二女婿俞獻高推著癱瘓的愛人出來散步,老人還搶著推輪椅,引得鄰居們側目相望,直說這老太身體真好。
如果遇到農場有廣場舞比賽或是文化節目,張老太聽說後,也要出來湊下熱鬧。雖然跟老人講話聲音要大一點,但老人的視力還很好,多遠就看到是誰來了。家人也是由著老人的性子,只要她喜歡,就陪護著老人,給老人快樂。
5愛聊天,兒孫滿堂樂享天倫
記者在與老人的女兒女婿聊天中得知,老人育有5個女兒,第5代的玄孫也剛剛出生,五世同堂,膝下的子孫就有39人,在農場也是一個大家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養育的5個女兒全部住在農場,每天,老人的女兒們總是到老人這兒集中,幫癱瘓恢復中的唐祝媛按摩,陪著老人聊聊天、說說話。特別是逢年過節,女兒們都會帶著孩子,帶著禮物孝敬老人,說說笑笑,那是張老太最開心的時刻。老人對孫子重孫也很關心,他們人一來,總要拿好吃的東西招呼他們。晚輩對老人也十分敬重,嘴也甜,喊得老人高興得不得了。
今年正月初五老人百歲生日那天,興致極好的張老太穿著端莊的唐裝,走上前臺,對著話筒向著來賓大聲表示祝福。記者在老人女兒提供的生日宴會視頻中看到,老人的聲音洪亮而清晰,贏得來賓們陣陣掌聲。
一有空,張老太就讓女兒發視頻,在手機視頻上看到才出生10天的玄孫還在睡覺時,連忙湊上前仔細端詳,還對著手機一個勁地喊:「寶寶,寶寶,眼睛睜睜,眼睛睜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