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隻普通的蟑螂。進入大成嶽家灣課堂的這隻蟑螂的中文名字叫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又名美國蟑螂。與普通蟑螂最大的區別在於,這種蟑螂可以用迷人來形容,是一種寵物蟑螂,淘寶網上每隻售價30元左右。它將成為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的學生們這學期的研究對象,並通過它學會製作智能化機器蟑螂。
由蟑螂引發的一系列科學思考
這隻蟑螂可以做什麼?去年美國一家軟體公司研發出了可遙控蟑螂的應用程式,給蟑螂安上電子裝置,將其放在蟑螂背上,通過收集軟體釋放脈衝,讓蟑螂根據指令移動。大成嶽家灣開設的這個智能化機器蟑螂課程,與之相似。學校協助授課的科學老師趙駿介紹,除了購買這些寵物蟑螂,學校還將採購售價100美金左右的傳感器,通過在蟑螂體內植入傳感器,實現智能化控制蟑螂的目的。而整個實驗的過程,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考驗學生的生物、邏輯、科學、操作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趙老師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先了解蟑螂的生理結構,在動手前必須認識整個實驗過程的原理。比如讓學生自己來證明蟑螂有沒有神經系統,神經元系統有什麼作用,如何解剖、如何麻醉、如何植入、如何控制等,並由學生通過演講、製作PPT等形式來呈現這些內容。課程的評價,則通過學生對機器蟑螂的控制能力來呈現。「看學生能否順利地控制蟑螂的行徑路線,如果前期的操作出現失誤,那麼蟑螂很可能無法順利到達目的地。」趙老師介紹。
為什麼選擇蟑螂?
趙老師解釋說,馬達加斯加蟑螂比較愛乾淨,而且它的神經系統比較簡單,還有一點就是這種蟑螂習性比較懶,不愛動,容易完成手術、麻醉、解剖等一系列操作。
經過三周的基礎教學後,10月底,學校將採購第一批馬達加斯加蟑螂,分配給每個小組的學生來養。
初中生科學怎麼學?
省科協做了這樣一次嘗試
好奇心實驗室是大成嶽家灣的個性課程,智能化機器蟑螂課程是好奇心實驗室這個學期推出的內容,每個星期上一節。課程一推出,就受到學生們的熱捧。
今年9月,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前身為民辦杭州大成實驗學校)在暫停招生4年後全新亮相,由過去的九年一貫制改為了初中四年制,六年級學生成了第一批「準初一」新生。學校開始實行「1+2+1」課程,一年打基礎,兩年學習初中課程,最後一年根據成績和興趣選擇發展方向。
校長曹紡平介紹,除了基礎課程以外,學校還推出了拓展課程和個性課程,按照學生年齡、興趣開設。比如這個學期,所有六年級的學生要在成語、詩歌、文言文、英語口語、英語閱讀、形體訓練、電腦繪圖等15門拓展課程中選擇不同類型的三門課,在每周四的下午進行走班。周五下午則是個性課程,有電聲樂隊、電影與英語、人民劇社、好奇心實驗室等29門課程可供學生選擇。並且,每門選修課都有相應的學分,學生需要修滿一定學分後才能畢業。
而好奇心實驗室則是學校最早被選完的個性課程之一,60個名額一搶而空。目前,「好奇心實驗室」由學校與省科協共同開發完成,由省科協的老師來給學生上課。
省科協的陳老師介紹,以往的科學課程太單一,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都不高,好奇心實驗室則讓學生自己參與研究、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出發,讓孩子真正愛上科學。「科普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以往多是在社區,現在進入了校園,起初擔心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從這兩次的課堂表現來看,這點完全不需要擔心。在國外,兒童期是科學精神培養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埋下科學的種子,認識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態度,對孩子的一生影響都非常大。」這樣的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讓10日前來訪問的西澳州校長團大加讚賞,稱「這是與國際接軌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