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鄉村推行「一事一議」制度 助推美好鄉村建設

2021-01-09 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蕪湖市不斷加大美好鄉村建設力度,通過實施多樣舉措讓鄉村環境變美了,村民變富了。其中推行「一事一議」制度更是讓百姓當家作主,大家可以為美好鄉村建設出謀劃策,調動了廣大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一事一議」的項目單個看來並不大,但全部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為美好鄉村建設點亮了千萬盞燈火,美了鄉村樂了百姓。

  

  板石嶺(家發鎮)

  

  八都何(工山鎮)

  

  中分村鳥瞰圖

   

  遊人泛舟綠波上

  蕪湖惠民政策:一事一議 美了鄉村 惠及農家

  

  寬敞平整的新七房路

  12月4日,記者跟隨市民生辦深入多個村莊採訪時發現,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工程看起來不大,但與村民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

  120盞路燈上崗 照亮村民夜行路

  時值冬季,寒冷蕭瑟,到了晚間更是冷風陣陣。不過,對於蕪湖縣政和村附近的村民來說,今年的夜晚不再黑暗,心底更多了一陣暖意。

  位於政和村段的六方路是政和村、河東村、原港東村,以及鏡湖區方村街道通往市區和蕪湖縣城的一條主要道路。家住政和村、今年52歲的沈傑是新蕪開發區工業園的一名員工,由於公司實行三班倒,他常在夜間12點才能下班回家。可是,幾年來,這段道路一直沒有安裝路燈,到了晚上便是黑燈瞎火,無奈之下,他只好藉助電動車的車燈慢慢騎行,一些居民夜間出行也多帶著個手電筒。讓沈傑驚喜的是,從10月底開始,一盞盞裝好的節能燈從天黑時便亮了起來,夜晚出行方便了更安全了。

  路燈的安裝得益於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民生工程。今年上半年,在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全長4.8公裡的六方路政和村段路燈亮化工程的建議得以採納。政和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段道路共安裝了120盞節能燈,改造資金總計32.5萬元,除村民所有的集體資產籌集12萬多元外,其餘20萬全部為各級財政獎補資金。"這樣算每個村民只分攤一點錢,夜間出行卻便利了很多,大家都願意。"採訪當天,白班正好休息的沈傑笑著說。

  路面拓寬改造 方便村民出行路

  和路燈亮化一樣,六郎鎮原港東村的七房路面改造也是今年"一事一議"項目。連接縣道和村落的七房路是七房自然村村民通行的一條主要道路。多少年來,村民下地幹活、出村辦事、婚喪嫁娶等走的都是這條道路。然而,這條曲折難走的道路也是村民們的一塊"心頭病"。"道路不僅有個急轉彎還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就全是積水和泥土,娃娃們上學也不方便。"村民範小妹負責縣道附近的保潔工作,每天都要騎車經過這條道路,有時轉彎不注意還會跌倒。

  得知這一情況,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經村民集體資產籌資8萬多元、財政補貼19萬多元後,一條造價共28萬、取直新建的七房混凝土路於今年9月份延伸到村裡。12月4日上午,記者前往採訪時看到,原先由沙石和泥土構成的七房路只有3.5米寬,坑窪不平,而一旁總長度約560米的新七房路已拓寬到4米,路面寬敞平整,不時有村民或騎車或步行經過,撒下一路歡聲笑語。

  道路寬了,孩子上學方便了,環境也變整潔了,正在道路邊打掃衛生的範小妹高興地向記者感嘆:"修好了這條路,真正方便了村民出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507個一事一議項目 今年已全部完工

  政和村路燈安裝、原港東村七房路路面改造只是蕪湖市積極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民生工程的縮影。據市民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蕪湖市從2009年開始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2011年納入民生工程項目,2014年,無為、蕪湖、繁昌、南陵、鳩江四縣一區共申報531個項目,批覆507個項目(含美好鄉村建設項目)。目前,工程項目已全部完工,項目投資13831.78萬元,其中村民自籌1667.98萬元;村集體投入994.39萬元;社會捐贈及其他1626.1萬元;各級財政獎補9543.31萬元。

  據了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範圍是以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為基礎的"村內戶外"公益事業建設,主要包括村內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道路、植樹造林、安全飲水工程、環衛設施、公共文化設施等項目建設,以及村民認為需要的其他村內公益事業建設。

  無為縣嚴橋鎮「一事一議」暖民生

  近日,無為縣嚴橋鎮湖塘村"一事一議"村級道路項目通過驗收,開始方便群眾出行。本次湖塘村"一事一議"村級道路項目位於張嘴至錢窪、方村至扁埂、東一至東三三個地段。道路全部按照一事一議村級道路建設標準建設,長度3公裡,總投資2萬餘元,直接受益人達1000多人。項目完工後,"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狀況將成為歷史,車輛進出不再難了,生產的糧食、棉花、蓮藕等農產品、養殖的魚類流通起來更快捷了,村容村貌發生極大改變。

  2011年,嚴橋鎮共計有24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均為涉及民計民生的村級道路、農田水利、堤埂加固、內澇溝清淤等建設項目。目前各個項目進展順利,其中14個項目已經完工,剩餘項目完工率都超過30%,等秋季農業生產用水期過後,全部未完工項目將開始提速建設。

  自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以來,嚴橋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此項工作作為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和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領導重視、嚴格程序、陽光操作、強化監督等措施,實現了"政策得落實、群眾得實惠、經濟得發展"的目標,切實為農服務。

  孫村鎮九連村:「一事一議」為群眾 興修村民方便路

  為進一步提高全村道路覆蓋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繁昌縣孫村鎮九連村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利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工作,對山魏、祠堂村民組道路進行水泥路硬化工程,從現在的村村通開始逐漸向戶戶通發展。

  一、急民所急,便捷交通惠民生

  九連村山魏、祠堂村民組道路總長1000餘米,覆蓋兩個村民組。未修建時這條道路坑窪不平,可謂是"晴天灰坑,雨天泥澤",既影響交通又影響環境,村民們苦不堪言,多次向村裡反映希望鋪設水泥道路。九連村兩委認真聽取了村民們的意見,並在多次實地勘察後把意見上報給聯繫單位縣財政局,結合"雙聯繫"工作積極籌備工程建設資金,制定了道路修建的實施方案,並將其反饋給村民們。10月份水泥路硬化工程已開始動工,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二、協同互助,展現鄉村新面貌

  九連村在啟動"一事一議"道路修建工程之時,山魏和祠堂村民組的村民也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給予很大的幫助,他們自主地協調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村民組中的黨員們更是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他們帶頭投入到修建工作中,對修建時的工程垃圾進行清掃,調解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問題,為工程的順利進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安排專人,管理維護注清潔

  九連村對修建的道路安排了一名村幹部在施工期間專職進行管理維護,負責施工時指引車輛、行人通行,調度工程施工、預防行人在未硬化完工的道路上行走,對道路施工時帶來的沙石土塊進行清理。工程完成後九連村還將聘用一名專門的環衛工負責道路養護的工作,對於路上來往車輛進行督導,禁止出現潑灑現象,防止道路由於重載而損壞,清理路上的垃圾,發現問題及時向村兩委幹部反映,村兩委幹部將妥善解決問題,

  這次九連村水泥路硬化工程投資約25萬元,受益農戶500多人,山魏、祠堂組水泥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後預計將對昂衝組道路進行修建,屆時將完成全村組組通規劃。九連村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建設項目的實施,在保障廣大農民參與公益事業的話語權、暢通農村公益事業民主決策渠道的同時,大大改善了農村公益設施和農業基礎設施,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推動了九連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家園"建設步伐。

  繁昌縣楓墩村:「一事一議」給力美好鄉村建設

  

  繁昌縣楓墩村大力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引領群眾籌資籌勞,興建農村基礎設施,完善村級配套建設,助推"美好鄉村"建設大跨越。

  楓墩村"兩委"以群眾自願為前提,以群眾受益為目的,以村莊整治為目標。結合"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決定實施鞏衝水泥道路鋪設工程,給力"美好鄉村"建設,推動楓墩村發展。

  在2013年楓墩村"一事一議"項目開工現場,群眾自發買起鞭炮放了起來。村民周道勝告訴筆者"以前沒有水泥路,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門都要穿膠鞋,連公交車師傅都不高興,很頭疼。現在村委會決定鋪設水泥道路,我們感到很高興像自家幹大事一樣合夥買起鞭炮放了起來圖個喜氣,由衷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

  為保證"一事一議"工作規範、有序進行,楓墩村成立了"一事一議"工作組和督查組,嚴格財政獎補資金使用和管理。孫村鎮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多次赴現場指導施工,確保一事一議項目真正惠民生、暖民心。

  蕪湖縣花橋鎮認真謀劃2015年「一事一議」工作

  自2009年蕪湖縣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以來,花橋鎮搶抓機遇、積極參與、認真組織、精心實施。5年來共實施並完工一事一議項目142個,其中村內道路硬化項目88個,修建道路96公裡;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項目25個,開挖填土61萬方;文化、衛生、綠化亮化等其他項目29個。

  通過一事一議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使村民嘗到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甜頭。

  2015年伊始,花橋鎮就開始布置當年的"一事一議"項目申報工作。該鎮15個村(居)群眾熱情高漲,欲望強烈,主動對接,積極申報,迫切希望能通過黨和政府的"一事一議"這項惠農政策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不便。各村召開村兩委會議,研究商討今年村內迫切需要建設的公益事業,並編制項目預算,制定實施方案,建立一事一議項目庫。

  項目批覆後,花橋鎮再次召開2015年一事一議工作布署專項會議。會議強調落實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會議要求今年務必高標準、嚴要求實施好一事一議項目。嚴格遵守《安徽省農民負擔管理條例》,在規定的限額內籌資籌勞,不得增加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同時要調動農民參與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積極性。完善籌資程序,填制農民負擔監督卡,開據農民負擔專用收據;嚴格執行工程項目招投標制度。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採取招投標方式,確定一事一議項目施工單位,籤定施工合同,約定權利義務,保證項目按時按質完工;強化監管,從項目申報、籌資籌勞、施工、竣工驗收到後續管養,有村一事一議項目監督驗收小組全程參與,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

  花橋鎮2015年一事一議項目的順利實施,必將對完善村級公益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密切幹群關係、促進社會和諧、實現老百姓心中的中國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5年全市7成行政村實施「一事一議」

  建設美好鄉村,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重要渠道之一。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2015年,蕪湖市各縣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行政村將達到全縣行政村總數70%以上。

  「一事一議,就是要發揮基層民主,調動群眾積極性。」市財政局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實施該項民生工程,蕪湖市逐步建立農民出資出勞、財政獎補、集體投入和社會捐贈等多元投入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據介紹,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範圍是以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為基礎的「村內戶外」公益事業建設,主要包括村內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道路、植樹造林、安全飲水工程、環衛設施、公共文化設施等項目建設,以及村民認為需要的其他村內公益事業建設。

  各級財政部門通過財政資金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和鼓勵農民開展一事一議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美好鄉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縣級財政根據農業人口數按年人均不低於5元的標準落實獎補資金,並按要求落實好項目管護資金,建立管護機制。各縣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行政村應達到全縣行政村總數70%以上,參與籌資人數不低於全體村民的70%。

  按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範圍和限額標準規定,農民個人籌資人均不超過15元,確需農民投工的,每個農村勞動力籌勞不超過10個標準工日。中央和省財政依據農業人口、地方財政狀況等因素,並參照各地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開展情況的考評結果予以獎補。同時,鼓勵倡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會各界捐贈贊助,提倡有條件的市級和鄉鎮財政加大獎補資金投入。

  記者獲悉,今年,蕪湖市四縣共申報531個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其中507個獲批覆。項目投資13831.8萬元,其中各級財政獎補9543.3萬元,村民自籌1667.98萬元,其餘資金來源為村集體投入及社會捐贈。

  蕪湖:「一事一議」點亮美好鄉村建設萬盞燈火

  推著自行車走在兩個月前剛剛修好的水泥路上,湯溝鎮湯溝社區居民章世發臉上露出笑意:"這個冬天終於不用再走爛泥巴路了!"

  章世髮腳下水泥路,是湯溝鎮今年實施的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項目之一。湯溝社區居委會主任王玉珍介紹說,這條路是社區3000多位居民出行的"主幹道",連接著湯溝集鎮,"之前一直是泥巴路,下雨天一踩一腳泥,尤其是冬天下雪化凍之後,好多天都曬不幹。"王玉珍說,居民們對這條路怨聲載道,一直期盼著能將其改造成水泥路,但苦於資金問題,這一期盼只能被擱置下來。

  得益於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民生工程,今年初,在確定實施項目時,湯溝社區居民的道路改造建議得以採納。居民被告知,他們只須每人出資15元作為政策規定的自籌部分,即可展開道路改造,其餘資金全部由政府財政承擔。"一個人15塊錢,以後出行就方便了,我們都願意交!"章世發說,社區發布通知後,大家踴躍交出"份子錢"。王玉珍說,短短時間內,很快籌集了55140元資金。

  記者前往採訪時看到,這條於今年10月竣工的水泥路寬敞平整,不時有居民騎車或步行經過,灑下一路歡聲笑語。湯溝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路段長576米、寬3.5米,改造資金總計15.1萬元,除村民自籌的資金外,其餘全部為各級財政獎補資金。記者獲悉,今年該鎮共上報批覆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6項,其中道路項目5個,水利項目5個,農村環境整治項目6個,所有項目工程預算221.44萬元。

  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力美好鄉村建設,湯溝鎮只是一個縮影。在江北無為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水利類項目取得的成效同樣令人矚目。4年來,該縣投資13587.93萬元,實施836個一事一議水利類項目。在今夏遭遇乾旱高溫極端天氣時,這些項目為抗旱保豐收發揮出巨大作用。

  無為縣綜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前些年,無為縣境內溝渠堵塞現象十分嚴重,天一下雨就要排澇,排水管卻無法吸到滿管水;天放晴後施肥噴藥,卻又找不到水。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以來,無為縣以村為單位,疏浚溝渠1194.32公裡,活化了農業灌溉引水的"毛細血管",其中泥汊、洪巷、陡溝等鄉鎮還疏浚了跨村主幹渠,無城、開城、蜀山、嚴橋等鄉鎮多個村實施渠道硬化工程,確保抗旱用水引得來、灌得暢。在疏通溝渠的同時,無為縣建設86座小型提灌設施,同時新開挖、清淤池塘171口。這些池塘星星點點分布在大中型水利設施覆蓋不到的地方,保障了丘陵山區群眾的生活和生產用水。

  "一事一議的項目單個看來並不大,但全部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為美好鄉村建設點亮了千萬盞燈火。"市財政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項目在發揮農村基層民主的同時,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政府與群眾一起出資出力,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蕪湖:「一事一議」議出農村幸福新生活

  從今年10月底開始,蕪湖縣六郎鎮政和村村民沈傑再也不用摸黑騎車上下班了--每天必經的六方路上亮起120盞路燈,結束了這條路修建以來沒有路燈的歷史。

  12月4日,記者來到政和村六方路。這條路連接六郎鎮和方村街道,是政和村的主幹道,也是數千戶政和村、河東村居民往來蕪湖市區和縣城灣沚的必經路段。站在路口望去,一排新豎起的路燈杆分外顯眼。"城裡的夜晚燈火璀璨,而農村一到夜晚就是漆黑一片,幾十年都是這麼過的。"一位政和村村民說,村民們本來已經習慣了農村裡沒有路燈的日子,但近幾年村裡越來越多的人在附近工業園打工,其中絕大多數需要上夜班,黑燈瞎火的騎電動車難免有個磕磕碰碰,大家開始期待路邊能安裝路燈,照亮夜晚的回家路。

  "確定今年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時,我們徵求村民的意見,將六方路政和村路段安裝路燈項目報了上去。"村委會負責人介紹說,項目很快獲得批覆,安裝路燈總投資32.5萬元,其中20萬元由財政獎補,其餘12.5萬元由村級集體資金投入,村民無需再掏一毛錢腰包。

  10月底,六方路路燈安裝全部結束,4.8公裡的路段上,每隔40米點起一盞LED燈,冬天裡路燈從晚上5點亮到早上5點,村民無論是早起買菜,還是夜晚上下班,出行變得更加安全、方便。村民沈傑對此有著切身體會,他在新蕪開發區一家企業做安裝工,三班倒的工作性質讓他經常半夜12點下班,"以前騎電動車黑乎乎的總怕出什麼事,現在一路都有路燈照著,放心多了。"

  "一事一議"不僅點亮了農村的夜色,還鋪平了村民們的出行路。距離六方路不遠處的七房路,是原港東村通往縣城的連接路段。記者採訪時看到,過去的七房路老路仍然還在,路面鋪設著砂石,坑坑窪窪不說,還有一段彎路和一個大坡,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今年,七房路混凝土路面新建工程納入"一事一議"項目,財政獎補19.6萬元,村級集體資金投入28.4萬元,於今年9月完成新的七房路修建。"以前這條路下雨天根本沒法走人,更不能騎車,現在新修的路好走多了。"在七房自然村村民範小妹看來,這條長560米、寬4米的新修路段,成為村民的出行坦途。

  "財政獎補'一事一議',就是要建成一批農民群眾直接受益的村內公益事業項目,讓農村路燈亮、道路平、溝渠通、池塘美、水利興、綠化優。"市財政局相關人士介紹,財政獎補"一事一議"專項用於村內小型水利、村級道路、溝渠塘壩清淤、植樹造林、環衛設施、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

  據悉,今年以來,無為、蕪湖、繁昌、南陵、鳩江四縣一區共申報531個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其中507個項目獲批覆(含美好鄉村建設項目)。目前,工程項目已全部完工,項目投資13831.8萬元,其中村民自籌1667.98萬元,村集體投入994.4萬元,社會捐贈及其他1626.1萬元,各級財政獎補9543.3萬元。數字背後,是農村生產生活的大變樣,是越來越美的新農村,是村民們翹首以盼的幸福新生活。(記者 趙丹丹)

相關焦點

  • 昆明晉寧區:「四議兩公開」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昆明市晉寧區在全區137個村(社區)全面深化提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因勢利導大抓鄉村振興,大力推進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與全區村組幹部和黨員群眾一道共議鄉村振興,收到了明顯成效。
  • 愛心捐贈飼料 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愛心捐贈飼料 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2020-10-11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溫州瑞安「賢治」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瑞安市陶山鎮在「三治融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新鄉賢參與鄉域社會治理的獨特作用,拓展延伸出了以「賢政、賢智、賢資、賢調」為主要內容的「賢治」內涵,走出了一條「自治、法治、德治、賢治」相融合的新路徑當下,瑞安正著眼新時代、新使命、新格局,聚焦統戰創新實踐,凝聚海內外新鄉賢力量,助推鄉村振興、助力基層治理,爭當浙江「重要窗口」建設的排頭兵
  • 美麗鄉村建設展示 | 平湖市新倉鎮多點開花 唱響協奏曲
    突出規劃引領,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品位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新倉鎮按照「因地制宜、規劃先行」的原則,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充分挖掘當地的生產生活習俗和歷史文化底蘊,把建設重點落實在自然村落保留點,從田園風光、現代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名人等方面入手,構建了「一村一風格」、「一物一風情」的特色布局,致力打造環境、產業、歷史遺蹟、人文景觀相互支撐建設格局
  • 廣州擬試行鄉村規劃師制度,每個鎮街配1~2名鄉村規劃師
    鄉村振興需要規劃引領,廣州開始試行鄉村規劃師制度,組建鄉村規劃師智庫,進一步提升全市村莊規劃管理和鄉村治理水平。7月21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廣州市鄉村規劃師招募公告》,擬在全市七個涉農區(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區)試行鄉村規劃師制度。
  • 銅梁試點建設「潔雅」鄉村 「五風」浸潤村民心
    華龍網12月2日15時26分訊 為積極探索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途徑,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銅梁區以黃桷門村為試點,深入實施「五風」浸潤工程,建設「潔雅」鄉村。    自2013年以來,重慶在全市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豐富鄉村文化、構建和諧鄉村是重點工作之一。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他說,「補針點睛」進一步鞏固扶貧成果,以後,我們把產業發展、就業脫貧和村集體經濟作為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最大結合點,創新探索推行「黨支部 公司 合作社 黨員 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這樣既可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可以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充分激活鄉村振興帶來的農業循環經濟。
  • 四川:宜賓金秋湖鎮堅持「五個堅定」助推鄉村振興
    四川:宜賓金秋湖鎮堅持「五個堅定」助推鄉村振興 2020-11-29 10:5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黃小俊) 金秋湖鎮位於四川宜賓翠屏區中部,屬於川南一小時經濟圈重要節點
  • 李興華調研麻陽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紅網時刻3月30日訊(麻陽分站記者 張祥雄)3月28日,湖南省麻陽縣委副書記李興華到蘭裡、高村、蘭村、譚家寨等鄉鎮調研美麗鄉村建設,督促鄉村兩級落實責任,突出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李興華走進蘭裡鎮所住村,查看村莊布局、村容村貌、水田路狀況等,要求鎮村兩級做好規劃,科學論證發展鄉村旅遊的可行性,立足實際、分期實施,逐步將所住村建設成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點。麻陽三農兄弟公司蘭裡鎮賢塘村建有1200畝精品錦紅冰糖橙,幫扶貧困戶100餘名。李興華來到基地考察調研,為基地發展進行指導。
  • 鄉村振興·東營策|廣饒縣李鵲鎮梨園村:魚菜共生特色產業 助推鄉村...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 廣德市桃州鎮佛堂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打造百姓幸福家園
    為全力助推轄區美麗鄉村建設,廣德市桃州鎮佛堂村做好四個堅持,全面打造百姓幸福家園。  堅持規劃引領。
  • 上海:盤活鄉村建設用地推進30戶以下自然村農民集中居住
    :一、明確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一)明確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2018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堅持生態優先、底線約束、品質提升、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總體導向,探索走農業持續發展、農村面貌持續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新路,保障農民權益,以優化完善鄉村地區規劃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為重點,提升鄉村規劃引領和先導水平,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 以茶為媒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他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狠抓嶺頭單叢茶品牌建設,高標準建設茶葉基地,推行標準化生產和無公害生產,全面提升茶葉質量,塑造嶺頭單叢茶良好形象,做大做強嶺頭單叢茶品牌。要以創建省級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園為契機,加快傳統茶產業向現代化茶產業轉變,大力培育和扶持茶葉龍頭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逐步推動全縣茶產業走上專業化、規模化的發展路子。
  • 廈門生態第一鎮 同安汀溪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汀溪鎮黨委書記蔡志宏說,近年來,汀溪鎮在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指引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鄉村旅遊確立為全鎮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已經是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堅定了汀溪鎮做大做強鄉村旅遊的決心和信心。
  • 扶貧印記丨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鄉村
    近年來,當地政府在發展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同時,著力打造鄉村人居環境,2016年建設了「新灣示範清潔院落」,2017年建設了「牌樓屋基院落」,2018年建設了「槽房院子示範清潔院落」。為村民院落進行外牆改造、房頂改造、院壩硬化、危房拆除、圍牆、花臺、水溝、路燈、綠化、文化牆建設等。還在空地新建了建設器材,河流兩岸打造休閒步道,讓當地村民在勞作之餘更好的享受休閒時光。
  • 洛陽: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宜居洛龍
    近日,在毗鄰白馬寺佛教文化園區的分金溝社區建設工地上,26棟漢魏風格聯體住宅主體已全部完工,室內外給排水、電路管網、道路硬化、休閒健身廣場等公共配套設施基本完工。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分金溝村是市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建設,目前已芳容初顯。「我經常晚上散步過來轉轉,看著這樓一天天蓋起來,蓋得這麼漂亮,真高興啊,就盼著能趕緊住進去。」村民李嘉說。
  • 東豐縣鄉村振興: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也正是這樣結合村鎮特色搞發展、因地制宜做項目、紮根農村搞產業的腳踏實地開展鄉村振興工作,讓東豐縣湧現出許多各具特色、欣欣向榮的美麗鄉村——  沙河鎮良純村:匯聚四方人才 共謀鄉村發展  良純村位於國家級森林公園寒蔥頂子山南坡,全村只有百餘戶不足五百人。村領導認為想要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可持續供給,良純村以特色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建立「一庫三帳」的人才供給模式。
  • 信都鎮「多輪驅動」推進鄉村振興
    2020年以來,賀州市八步區信都鎮通過整合現有的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資源,走出了一條以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子。圖為美麗的西兩村一角 。整合旅遊資源,助力產業結構優化信都鎮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發展思路,形成了旅遊帶動型、農旅結合型等多元化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祉洞古寨因具有明清建築風格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傳統村落名錄。信都鎮充分挖掘祉洞古寨歷史文化資源,就地取材,引進拍攝大型脫貧攻堅音樂電視《山裡來了個年輕人》,並在當地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古寨的知名度。
  • 龍州那站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樂享鄉村振興成果
    11月10日一大早,響水鎮高峰村那站屯的村民們已經忙活起來,有的正在和水泥,有的在認真仔細地用磚頭砌出大家喜歡的形狀,村民們正在建設屯內步道護欄,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忙得不亦樂乎。響水鎮高峰村那站屯村民 何豔珍:(記者:阿姨我們現在這樣幹活累嗎)不累啊,做這個是為了我們的村子好,村子做好了乾淨了舒服啊,小朋友們來玩就不怕掉到下面去了。
  • 蘄春推進縣鄉道升級改造助推鄉村振興
    1政務新聞/col/col3/index.html縣市新聞/col/col33/index.html 蘄春推進縣鄉道升級改造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