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數學家:平行線可以相交!可至死都沒人信他

2021-01-10 孤風婉史

羅巴切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數學家,是「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人,簡單來說就是發現了「平行線可以相交」的理論,但在他研究數學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

他在研究中發現,我們熟知的「平行線永不相交」理論存在漏洞,就是說平行線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交的。

在將研究成果公布之後,迎來的卻是數學界的質疑、嘲諷甚至侮辱,而羅巴切夫斯基一直堅持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

雖然直到死也沒人公開支持他,但12年後他的結論被證明是正確的。

他與數學結緣,一個偉大的數學家誕生

羅巴切夫斯基從小便十分的聰穎,他很熱愛學習,家庭的貧苦並沒有影響他的學業,他在初中受到啟蒙老師啟發後,在數學研究方面則一發不可收拾。

在他的努力之下,於1807年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數學,並在1811年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在喀山大學留校工作。喀山大學成為了他研究數學的基地,在這裡的羅巴切夫斯基如魚得水。

喀山大學

1814年他成為了教授助理,幾年後正式成為常任教授,發表了許多的論文與著作,開始成為數學界知名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在這裡誕生了。

他一方面擔任喀山大學校長,努力將喀山大學建設的更好,另一方面則致力於數學研究,而在研究過程中對原有所謂的真理產生了一些質疑。

在研究中發現原有理論的錯誤,開始傾全力進行鑽研

羅巴切夫斯基是從1815年開始進行對平行線理論進行論證的,起初按照前人的思路,試圖證明歐幾裡得第五公設。

這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理論存在的錯誤,在授課的過程中依然按照前人的思路來講解,但在偶然翻閱自己的教學筆記時候,他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論證可能是錯誤的。

他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或許第五公設根本不存在,這只是歐幾裡得的一個錯誤結論而已,於是開始利用反證法對第五公設進行重新的證明。

假設第五公設不存在,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和其他公理進行組合去論證數學問題,按照這個思路他開始證明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的問題,進而得出了該理論是錯誤的,兩條平行線也可以相交,只是我們肉眼不可見,但在理論中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正常的平行線不可相交

羅巴切夫斯基的這個發現是重大的,這會是對整個數學幾何體系的一次重新整合,他的發現會推翻許多前人錯誤的結論,尋找到幾何世界中真正的真理。

在古希臘歐幾裡得幾何體系下那麼多年的錯誤會從此被一一改正,羅巴切夫斯基開創了非歐幾何的全新時代,但這個理論讓世人接受的過程卻十分不易。

發表觀點後卻受到了無盡的質疑和嘲諷

1826年2月23日,羅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學數學系學術會議上宣讀了他第一篇關於非歐幾何的論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

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著世界非歐幾何的誕生,但這卻遭到了許多數學家的反對。

這些數學家在這次會議上公然反對羅巴切夫斯基,認為他這是對真理的蔑視,是對傳統幾何學的破壞,這些思想古板的傳統數學家拒絕給這個理論提出任何意見,因為他們認為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完全是無稽之談。

羅巴切夫斯基塑像

整個會議沒人願意寫出鑑定意見,一些較為激進的學者直接公然退場,拒絕參加會議。

這件事引發的後果不僅是羅巴切夫斯基這個新理論的論文石沉大海,學術界還開始發表各類觀點來嘲諷羅巴切夫斯基,認為他是一個譁眾取寵的跳梁小丑,他的行為是對整個數學界的侮辱。

不僅是學術界,就連社會上的一切雜誌和社會勢力,開始在公眾媒體上公然指名道姓得批評羅巴切夫斯基。而科學院也不願意發布這篇論文,羅巴切夫斯基已經成為整個數學界的敵人。

他對於自己理論的堅持,至死不渝

他自己清楚新事物的誕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受到舊事物的阻撓,非歐幾何理論受到了嚴重的針對,但他沒有想過放棄,他將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個理論研究中。

研究成果之一

在他看來,只要有更多的證明理論,就可以讓學術界接受這個真理。不久之後,羅巴切夫斯基發布了第二篇論文《幾何學原理》,來進一步證明非歐幾何。

這篇論文在他的堅持下被送往科學院鑑定,最後的結論則是:「這是一篇不值得科學院關注的論文。」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奔走,最終在《喀山大學通訊》發表了這篇文章,也算是邁出了推廣這個理論的一大步。

但他依舊沒有支持者,直到他去世以前,也沒有人公開支持他、相信他,還是存在許多對他的諷刺,但他始終堅信,真理不會被埋沒,就這樣他帶著自己的執念離開了人世,他對非歐幾何的堅持至死不渝。

羅巴切夫斯基是一個真正的勇士

就在他去世12年之後,許多學者開始支持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在越來越多人的論證中,大家最終發現了當時所提出的非歐幾何理論才是正確的,而它的創始人卻在世人的質疑與嘲諷中已經離開了世界。

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羅巴切夫斯基用自己的一生去捍衛真理。

他是一個真正的勇士,敢於不畏懼傳統的束縛,敢於推翻所謂的「真理」,然後用自己堅強不倒的意志去堅持自我,儘管飽受質疑也不曾退縮。

哪怕他與數學界全體學者為敵,哪怕沒人願意支持他,哪怕每時每刻都有來自外界的嘲諷,羅巴切夫斯基不在乎,他真正在意的是為世界帶來真理,像極了為捍衛日心說而犧牲的布魯諾。

數學海洋

羅巴切夫斯基是一個逆流中的獨行者,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是一個敢於直面一切的勇士,值得我們尊敬與懷念。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平行線可相交被證實!原提出這個幾何理論的數學家,「含冤而死」
    ——笛福  通過數學課本的學習,我們從小就知道同一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然而鮮少有人知道在幾何學裡還存在著和歐式幾何相矛盾的非歐幾何。  俄國的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發現了非歐幾裡的幾何學,稱平行線可相交。
  • 俄國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相交」,被嘲諷一生,死後12年終被證實
    ——朱熹做學問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有的人讀了一輩子書也找不到自己的道路,有的人即使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卻也只能成為傳道者。而要成為一個開創者,除了淵博的知識以外,還需要有和大多數平庸的人背道而行的勇氣。即使被嘲諷和打壓,也要堅持做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不同尋常」的成績來。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可卻遭嘲諷歧視,一生鬱鬱而終
    搞學術的人,都知道研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數學界,很多理論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加入自身的理解和研究所致,而且,要得到一個正確的理論,必定要經歷眾多的磨難。以數學為例,學過數學的都知道,兩根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的,他們只能相互平行且無限延伸,但永遠不可能有交匯之處。
  • 鬼才數學家:「平行線可以相交」到死沒有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他對數學有著崇高的定義。數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帶領著人們破解更多的未解之謎。世界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的有劉徽、祖衝之、沈括等,外國的有歐幾裡得、高斯、畢達哥拉斯等,他們對於數學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促進的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數學中有很多的理論,如「平行線不可相交」,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理論。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他創造新理論不被世人所認可,死後終得到證實
    ——亞里斯多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即便是自己的老師,同樣可以勇敢的提出質疑。真理才是引領人類走向進步的光,沒有人可以阻擋這道光射向人世間。不過追求真理的過程卻可能很長,並非所有的理論在提出的最初都能為人們所認可。法拉第提出電磁理論的時候,人們知道這是一個新奇的玩意兒,並不對其之後的運用抱有任何的希望,可事實證明法拉利的理論改變了全世界。
  • 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的數學家,生前受盡嘲諷,死後卻被認可
    羅巴切夫斯基的大膽的猜測還有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的數學家,生前因此受盡嘲諷,死後卻被認可,他就是俄國的羅巴切夫斯基。羅巴切夫斯基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數學天賦,放到現代,他就是人們口中的天才神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俄羅斯喀山大學之後,羅巴切夫斯基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拿到了物理數學碩士學位。
  • 俄國數學天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眾人質疑,去世12年才被證實
    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被世人所不理解的孤獨無助;也有被鄙視和嘲弄的無奈和痛苦;但正是在這樣的壓力和磨難之下,能夠一直堅守,最終站在世界之巔,成為世人所敬仰,為行業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 他首次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理論,卻慘遭質疑,去世12年後才被證實
    其實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論證才慢慢得到驗證的。學者們在失敗中進步,在質疑中前行。 早在19世紀的俄國,就曾有過這樣一位數學家,他首次提出的「兩條平行線可相交」理論,遭到數學界權威人士的質疑,以致鬱鬱而終。
  • 數學奇才說平行線能相交,卻受嘲諷鬱鬱而終,去世後被證明是真的
    學過數學的小夥伴都知道,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的,它們只能互相平行並延伸,根本就不會有焦點,但是俄國有一位數學奇才,他的名字叫做羅巴切夫斯基,羅巴切夫斯基用多年的時間研究證明平行線是可以相交的。可是平行線能相交的理論卻違背了當時的大眾的主流數學,不少人都覺得這位奇才的理論是錯誤的,並進行了否定,直到多年之後事情才迎來了反轉。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能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在Euclidean space之中,在同一個平面上面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我們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也都學過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之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而我們自己在紙上畫一畫,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兩條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呢?
  • 兩條平行線必相交——非歐幾何的創立
    約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歐幾裡得——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就著手處理一些人們公認的一些幾何知識,並在基礎上研究了圖形的性質,推導演繹出了若干定理,寫了《幾何原本》,這就是所謂的歐氏幾何。歐式幾何五公設和五定理,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先解釋一下公設和定理的概念。所謂公理或公設,就是「不證自明」的命題,是一個演繹系統中,不需要證明而必須加以承認的某些陳述或命題。
  • 數學家歐拉
    歐拉是瑞士著名的數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公元1707年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城,父親在鄉下擔任牧師,本身就很喜歡數學,於是經常會講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故事給歐拉聽,因此歐拉從小就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在歐拉13歲那年,考入了當地的巴塞爾大學數學系,成為全校最年輕的學生。
  • 著名的數學家有哪些?來看看歐洲大陸上的四大數學家
    但是關於它的所有證明都有錯誤。高斯是最早認識到可能存在一種不適用平行線公理的幾何學的人之一。他逐漸得出革命性的結論︰確實存在這樣的幾何學,其內部相容並且沒有矛盾。但因為與同代人的觀點相背,他不敢發表(參閱非歐幾裡得幾何條)。當1830年前後匈牙利的波爾約和俄國的羅巴切夫斯基獨立地發表非歐幾何學時,高斯宣稱他大約在30年前就得到同樣的結論。
  • 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2007年是瑞士數學家、物理學家兼工程師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誕辰300周年紀念。    歐拉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成就最為斐然的數學家之一。在數學及許多分支中都可以見到很多以歐拉命名的常數、公式和定理,他的工作使得數學更接近於現在的形態。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數學推至幾乎整個物理的領域。
  • 七年級數學,寒假教材自學相交線、平行線的訓練專題①重點題都有
    寒假開始了,相交線、平行線的定義和判定學完了,覺得教材簡單的同學,我們來看下面這裡的匯總,希望能夠在你看完教材之後,獨立完成,雖然這個部分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真的能夠融會貫通嗎?這是所有小學家長對於小學地認知,然而你錯過了一點,初中可不是學區房就解決了地,無論什麼地方,特別是教改之後,很多牛校都一定會有實驗班,有超火班地存在,這些班的孩子的基本素養,講真,特別牛,所以,哪怕是學習他們把教材就當作一種閒下來地一種範文閱讀,閱讀能力強大地直接一節課,一本書,他基本上可以記住裡面所有的內容。
  • 一律師公開單挑天才數學家,原以為是青銅,沒想到竟是王者!
    也許是知道梅森會把自己信件裡的內容轉發給其他數學家,笛卡爾不禁在信裡凡爾賽了起來:我不喜歡自誇,但既然只有少數人明白我的幾何,而且你希望我把對它的評價說給你聽,我想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在《折射光學》和《大氣現象》中,我只是想讓人們知道我的方法比一般人的要好點。在我的幾何裡,我已經證明了這個。
  • 七年級下學期,平行線常見四種易錯題型分析,早點掌握避免出錯
    我們還介紹了平行線四大拐點模型:「鉛筆」模型、「豬蹄」模型、「臭腳」模型、「骨折」模型,這四類模型的共通點是需要做輔助線,做輔助線的方法比較多,通用的方法為:過拐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本篇內容,我們接著介紹平行線中常見的六種易錯題型,早掌握避免遇到時出錯。
  • 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數學家最近才找到
    然而,就是這個看起來簡單的數學難題,讓數學家們想了幾百年,都沒能給出它的解析解。解析解,指用精確的數學表達式寫出的方程解。有些方程難以求出解析解,只能寫出近似解。美國海軍學院數學家Mark Meyerson曾表示,對於這一問題,此前「沒人知道確切答案,解決方法只是大致給出的。」直到今年,才有一位叫做Ingo Ullisch的德國數學家,給出了這個問題的解析解。
  • 平行線、相交線角的度數學生難計算,教師四種方法幫你過難關
    例1、如圖,直線AB,CD相交於點O,OE把∠BOD分成兩部分。(1)∠AOC的對頂角是____,∠BOD的鄰補角是_____。(2)若∠AOC=70°,且∠BOE:∠EOD=2:3,求∠AOE。分析:①要找一個角的對頂角,只需反向延長這個角的兩條邊即可。
  • 寧靜怒噴父母:「怎麼沒整死你!」
    理想的「三維空間中二維可無限擴展之空間模型」應該是在二維面中,朝任意方向前進都可以回到原點的模型,而克萊因瓶雖然在二維面上可以向任意方向無限前進。但是只有在兩個特定的方向上才會回到原點,並且只有在其中一個方向上,回到原點之前會經過一個「逆向原點」,真正理想的「三維空間中二維可無限擴展之空間模型」也應該是在二維面上朝任何方向前進,都會先經過一次「逆向原點」,再回到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