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在香港佳仕得春拍上,將有一件刻款「乾隆仿古」的清代白玉鷹熊雙聯瓶走進公眾的視線。這件拍品,曾經於1999年4月在香港佳仕得拍賣,這是時隔20年後再次拍賣。



這件乾隆白玉鷹熊雙聯瓶高13.8釐米,玉質和雕工俱佳。第二次走進拍場,可能會以較高的價格梅開二度。
類似的器型在明清玉器中都有發現。據信,其取鷹、熊的諧音,表達英雄之含義。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多件明清時期的鷹熊雙聯杯(合巹杯)。下面這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碧玉鷹熊雙聯瓶,高22.5釐米,也刻有「大清乾隆仿古」款。清代宮廷似乎對這種鷹熊雙聯瓶造型十分喜愛,除了玉質的,還發現有犀角、掐絲琺瑯製作的。


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兩件明代鷹熊合巹杯,其中一有件帶有子剛款,據說可能為明代嘉萬年間治玉大師陸子剛所雕刻,玉好、工精,帶有一種清秀之氣。


這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子剛」款青玉合巹杯,雕刻於明代嘉萬年間,高8.3釐米、長11.2釐米、寬9.8釐米,其鷹、熊雕刻於兩個杯筒之間,比較特別。


這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青玉英雄合巹杯,高9.9釐米、寬8.4釐米,其鷹的造型有仿漢代玉器的特點,整體神韻也比較剛勁。
這種造型的玉杯,一般等級比較高,多與宮廷、王室有關,據說是為皇室成員大婚時喝交杯酒而雕刻的。對於明清時期這種造型的玉器,人們習慣於將其稱為鷹、熊,這種說法比較符合兩種動物的造型,也與明清玉器有形必有意的特點相符合。從文化傳承來看,這種造型的玉器最晚在漢代就已經出現。比如,河北滿城西漢墓出土一件為銅鎏金嵌綠松石朱雀銜玉環踏虎合巹杯,其創意就與此相似。據推測,這件合巹杯應為西漢皇室賜給中山王劉勝與王后竇綰新婚之用。

西漢初年的巢湖北山頭1號墓,還出土了一件朱雀銜環踏虎玉卮,現收藏於安徽巢湖博物館。這是一種單筒的玉卮杯,但這種朱雀銜環踏虎的造型與後世的鷹熊造型如出一轍。


實際上,鷹、朱雀、鳳、虎、熊,都是古人十分崇拜的動物,都反映了人們對天上飛的鳥類、地上跑的獸類中那些至尊王者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