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明年草地貪夜蛾情況可能更複雜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2018年以來,草地貪夜蛾在亞洲逐年向北、向南擴展,發生程度越來越重,已擴散至亞洲16個國家。 2019年1月,我國雲南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5月開始快速傳播蔓延,2019年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

  由於我國各級政府重視,農業農村部門監測防治措施有力,南方玉米產區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沒有造成損失,實現了「防蟲害奪豐收」的目標。

  「今年的草地貪夜蛾只是一些試探性進攻,明年將可能是全面爆發的一年」。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即將到來的2020年「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明年如何進一步防控草地貪夜蛾危害?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主任王振營。

  遷飛時間將提前一個月

  今年1月,雲南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5月開始快速傳播蔓延,9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2019年,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的作物為玉米,此外在其他17種作物和5種雜草上也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危害的跡象。

  儘管已實施了多種防控措施,但未來的防控形勢依舊嚴峻。王振營說,「2020年,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情況可能要比2019年更複雜。2020年,境外蟲源的持續遷入和本地蟲源的生長,會導致種群數量遠遠超過2019年北遷蟲源。此外,2020年春季向長江流域遷飛的時間會比2019年提前一個月左右,相應的,它蔓延到黃淮海地區、東北地區遷飛的時間也會早,此時正是黃淮海夏玉米的苗期、北方春玉米的新葉期,因此造成的危害預計會比2019年更大」。

  小麥作物受到威脅

  2019年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為玉米型,危害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因此,有觀點認為,草地貪夜蛾玉米型主要以高稈作物為食,對矮株的作物影響不大。

  然而,近日山東省滕州市麥田發現草地貪夜蛾,據當地植保站負責人介紹,草地貪夜蛾幼蟲有6個齡期,發現的貪夜蛾幼蟲蟲齡多為4-6齡,危害最大。重發地塊蟲株率達20%以上,出現缺苗斷壟現象。王振營介紹:「今年秋冬在廣西、雲南、河南、安徽、陝西等地已經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危害小麥的現象,而且危害較重。到了明年,草地貪夜蛾北遷的過程中,會經過西南、長江流域的小麥種植區,那時候恰好是小麥返青的時候,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會對小麥的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找到草地貪夜蛾基因的秘密

  此前,我國多個機構聯合發布了高質量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序列,首次從基因組層面揭示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群體的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

  基因測序確認,入侵品種其實是一種以玉米型遺傳背景為主導的「雜交型」。王振營介紹,「這是一種特殊的玉米品系,攜帶了對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和除蟲菊酯類有抗性的基因,對傳統有機磷類農藥、有機氯類農藥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具有較高的抗性基因變異頻率」。

  基因測序同時發現,入侵的草地貪夜蛾不攜帶對Bt基因和新農藥的抗性基因,這意味著醯胺類農藥、Bt(蘇雲金芽孢桿菌)毒素和Bt作物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貪夜蛾。王振營介紹,「目前,這一發現已經用於草地貪夜蛾的應急化學防控中」。

  ■ 成效

  玉米受災面積比預期減少1億多畝

  2019年1月,雲南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5月開始快速蔓延。農業農村部於5月9日組織召開了草地貪夜蛾發生形勢研判及防控策略專家研討會,認為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覆蓋範圍為2億畝,嚴重威脅我國的玉米生產安全。

  草地貪夜蛾的入侵,引起了政府及農業、植保等部門的高度重視。王振營說,「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之前,中國農科院吳孔明院士團隊就沿中緬邊界雲南瀾滄設立了監測點,並在草地貪夜蛾入侵之初在江城和瑞麗設立草地貪夜蛾監測點,監測了草地貪夜蛾境外蟲源的遷入情況。」

  農業農村部先後兩次召開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布置工作等會議,推薦用於草地貪夜蛾防控的藥劑,並印發草地貪夜蛾防治技術掛圖和防治指導手冊到縣、鄉、村。

  「入侵前預警、監測,入侵後防控,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振營說,「我們預測了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的遷飛途徑和路線,監測和防控技術也及時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草地貪夜蛾的蔓延和危害,從數據上看,玉米受災面積比預測的減少了1億多畝,保障了玉米安全生產。」

  ■ 焦點

  加強生態調控和生物防治技術研發應用

  王振營表示:「今年草地貪夜蛾主要發生在西南山地玉米區,其中雲南有930萬畝,佔全國見蟲面積的60%,廣西約200萬畝,佔12%,四川110多萬畝,佔7%。這三省的見蟲面積佔全國近八成。西南丘陵玉米區和南方山地玉米區玉米損失分別控制在5%和3%,黃淮海夏玉米區點片零星發生,基本上沒有造成損失。」

  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蟲害?王振營說,「此前的應對中,主要還是以化學防治為主,且有蟲就防治。」

  王振營說,「今後我想在兩方面可以進一步改進。首選,深入明確草地貪夜蛾在玉米等不同作物上的危害經濟閾值,此外,在防治指標研究的基礎上,在草地貪夜蛾蟲口密度和植株被害率達到防治指標後再進行防治。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防治力量,獲得更佳的效果。其次,也要加強草地貪夜蛾生態調控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結合種子處理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的安全應用技術,綜合防治草地貪夜蛾,既經濟有效、生態安全,又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 背景

  災情擴至亞洲16國

  近日,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昆明聯合召開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國際研討會。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及11個亞洲國家的60多位農業官員和專家參加會議。與會代表指出,2018年以來,草地貪夜蛾在亞洲逐年向北、向南擴展,已擴散至亞洲16個國家。亞洲國家共同面臨災情發生規律不清、早期監測預警難、農民技術經驗不足及自然天敵缺乏等新挑戰。

  今年孟加拉、柬埔寨、寮國等國家局部玉米受害較重,受害面積約200萬公頃,部分地區造成玉米減產10%以上。由於中國各級政府重視,防治措施有力,南方玉米產區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沒有造成損失,實現了「防蟲害奪豐收」的目標,取得良好成效和經驗,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和各國代表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記者 周懷宗)

相關焦點

  • 智鬥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這個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害昆蟲已經席捲了非洲、歐洲,越過印度,甚至到達了我國的山西、甘肅等北方乾旱寒冷地區。今年夏天,胡高教授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他分別前往雲南、河南等地,調研農作物的受災情況和蟲害的發生規律。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氣候尤其異常。
  • 蛾口奪糧:草地貪夜蛾狙擊戰
    同月,感到危機的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農業昆蟲研究室王振營團隊,撰寫了《危險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傳播為害情況》,上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2018年11月還發出預警「警惕危險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入侵中國」。預警很快成為現實。 2019年1月11日下午,全國農技中心接到雲南省植保植檢站報告,在普洱市江城縣寶藏村發現疑似草地貪夜蛾幼蟲。
  • 江西德興市開展草地貪夜蛾冬前基數調查
    近日來,德興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分赴銀城街道、香屯街道、泗洲街道、花橋等鄉鎮開展草地貪夜蛾冬前基數調查。  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遷飛性害蟲。今年是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市的第二年,根據近兩年發生情況看,德興市在玉米作物上大量發現草地貪夜蛾為害和在水稻作物少量為害的情況,在甘蔗、油菜上都沒有發現。
  • 最大限度降低草地貪夜蛾危害
    全國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專家指導組成員、廣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徐漢虹介紹說,草地貪夜蛾原產於美洲大陸,2016年因商貿貨運傳入非洲。這個「超級害蟲」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席捲了撒哈拉以南地區,兩年後,又跨海遷入印度大搞破壞。今年1月份,它在我國雲南江城縣首次被發現,現已席捲我國華南、西北地區,禍害了包括雲南、廣東、廣西等20個省份。
  • 茶人警惕:草地貪夜蛾有入侵茶園可能
    調查發現,遷入我國的草地貪夜蛾以玉米型為主,但也有少量的水稻型,已有報導的受害作物主要有玉米、甘蔗、高粱、花生、薏仁、小麥和香蕉等。自發現草地貪夜蛾遷入至今,我國植物保護工作者和相關研究人員已經在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性、Bt抗性機制、遷入種類基因分型鑑定、遷飛路徑,以及監測與防控策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
  • 草地貪夜蛾已經「定居」中國 今年蟲害或更早
    除了常見的多發疾病之外,去年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尤其值得注意。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作為原本的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目前已經「住在中國」,「所以一旦發生,就會成災,不僅玉米可能受災,小麥、油料作物等也可能受災」,而且發生時間可能早於去年,現在就必須加強監測和防控。
  • 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
    齊魯網濟南6月3日訊今天,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將指導全省開展科學監測和防控,切實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害蟲,該蟲自今年1月份首次侵入我國雲南後,極速向北擴展,嚴重威脅山東糧食生產安全。
  • 繼草地貪夜蛾後,我國恐又遭一生物災害,專家:一起爆發將是災難
    去年的草地貪夜蛾入侵話題在農業圈傳得滿城風雨,普通民眾對於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性還沒有足夠的概念,它其實是源起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害蟲,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為食。草地貪夜蛾在2016年之前,還是只局限在美洲這塊土地的一種害蟲,並不怎麼為人所知。它進入全球民眾的視野是2016年之後,草地貪夜蛾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入侵到非洲。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10:08:30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趙漢斌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
  • 80張高清圖片教您識別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屬於外來物種,在中國本土本來是沒有的,最早主要分布在美洲氣候溫暖的地區,但是每年可以遷飛擴散到美國全境。後來草地貪夜蛾傳入非洲,兩年的時間,草地貪夜蛾對非洲的農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從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國家傳入我國雲南省,至此在我國爆發,並在華南一帶越冬定殖。2020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爆發,預計發生面積1億畝,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 植保無人機防治草地貪夜蛾的新方法
    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後,防控形勢嚴峻,亟須研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應急防治技術。記者在近日召開的「植保無人飛機撒施顆粒農藥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技術研討會」上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創新性提出採用顆粒農藥撒施代替農藥藥液噴霧,探索出植保無人機防治草地貪夜蛾的新方法。
  • 比4000億蝗蟲更緊急的昆蟲災害——草地貪夜蛾
    雖然蝗蟲每天可以移動150公裡,喜馬拉雅山脈能抵擋一陣子,而且由於南方溼寒,不適合蝗蟲生存,暫時對中國不具威脅,但是有個更重要的物種,正在蔓延開。 【警惕草地貪夜蛾爆發】草地貪夜蛾,系2019年1月從雲南省入侵我國,隨後在國內多地蔓延。由於是外來入侵物種,導致防控難度較大。
  • 柴桑區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治技術培訓班
    為做好今年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農藥減量控制工作,打好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攻堅戰,1月7號,柴桑區召開草地貪夜蛾發生及防治技術、農藥科學使用技術培訓班,參加對象為各鄉鎮農業綜合站長、區內200畝以上種植大戶及農業農村局相關站股技術人員共80餘人,培訓會邀請省棉科所植保專家伍琦研究員授課。
  • 我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 危害巨大的「么蛾子」入侵江蘇 宜興、溧陽等地發現草地貪夜蛾
    ……    這種「么蛾子」,叫做草地貪夜蛾。5月23-24日,江蘇植保部門開展草地貪夜蛾排查時,在臨近皖浙的宜興、溧陽玉米田中發現疑似草地貪夜蛾幼蟲,後經農業農村部專家鑑定,確認草地貪夜蛾已入侵江蘇。
  • 蝗蟲、草地貪夜蛾、非洲豬瘟,全球農業正遭遇災害威脅
    本文字數:1743,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導讀:專家認為,對蝗蟲、草地貪夜蛾災害,需要提前進行系統的預測評估,儘可能早防早控。這也是繼2016年1月非洲爆發草地貪夜蛾之後,再次爆發的嚴重蟲害。東非地區原本有超過2000萬人因乾旱、洪水等災害面臨糧食危機,蝗災將使情況更加惡化,可能引發人道主義危機。在南亞,巴基斯坦也正遭受一場27年來最嚴重的蝗災。2020年,當地時間1月31日,為抗擊蝗災,巴國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還批准了《抗擊蝗蟲國家行動計劃》。
  • 2020年國內草地貪夜蛾形勢嚴峻,相關殺蟲劑需求或有所提振「圖」
    從目前影響程度來看,2020年草地貪夜蛾形勢更為嚴峻,2月,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測2020年草地貪夜蛾重發態勢呈現三大特徵:一是蟲源基數大,二是北遷時間提早,三是發生面積擴大。
  • 堪比蝗蟲的草地貪夜蛾來了,農藥減量還扛得住嗎?
    來自南美州的草地貪夜蛾再度入侵中國,短短8個月就侵襲農田246萬畝。圖片來源:Alamy今年2月開始在東非大量繁殖的沙漠蝗蟲漂洋過海進入中東和南亞,並有向東亞進軍的可能性。這使得正處在新冠疫情之中的中國公眾格外警惕,掀起了討論熱潮。然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3月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再度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才是更加緊迫的威脅。
  • 草地貪夜蛾,捲土重來,注意防治!
    2020年05月06日 05:39 來源:江州糖業 編輯:黃勇椋   警惕草地貪夜蛾為害甘蔗    --草地貪夜蛾的識別與防治建議
  • 中國農科院探索使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
    中國日報6月5日電(記者 王曉東) 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國內率先開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