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草地貪夜蛾入侵話題在農業圈傳得滿城風雨,普通民眾對於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性還沒有足夠的概念,它其實是源起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害蟲,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為食。草地貪夜蛾在2016年之前,還是只局限在美洲這塊土地的一種害蟲,並不怎麼為人所知。它進入全球民眾的視野是2016年之後,草地貪夜蛾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入侵到非洲。在2016-2017兩年的時間裡,草地貪夜蛾一共入侵了非洲44個國家,直接造成了這片區域6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緊接著,2018年5月草地貪夜蛾通過非洲又入侵到了印度。同年11月下旬進入孟加拉國和斯裡蘭卡,同年12月中旬又入侵了緬甸。最終,在2019年1月,我國雲南首次發現了草地貪夜蛾,並在之後的半年時間裡,草地貪夜蛾就佔據了大半個中國。
由於草地貪夜蛾是首次入侵,而且下半年隨著秋冬季節的氣溫下降,草地貪夜蛾怕冷,開始進入產卵蟄伏期,所以去年草地貪夜蛾的入侵並未對我國糧食造成像其他國家那樣嚴重的減產,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我國去年冬季是暖冬氣候,非常有助於草地貪夜蛾大規模產卵過冬,所以今年春夏很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草地貪夜蛾蟲害。為此,國家還特意把草地貪夜蛾蟲害防控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中,可見其危害性和嚴重性,農民朋友也要多留意相關消息,及早做準備。
草地貪夜蛾幼蟲
草地貪夜蛾蟲害迫在眉睫,如今我國可能又要遭遇一生物災害,那就是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蝗災。雖然提到蝗蟲,我國網民抱著「萬物皆可炸,一人一碗油炸蚱蜢給它吃到滅絕」的玩笑態度,但此次蝗災非同小可。據悉,此次蝗災的主兇是沙漠蝗蟲。比起普通種類的蝗蟲,沙漠蝗蟲具有飛行能力強、食量大的特點,是最具有破壞性的一個物種。每平方公裡的蝗群數量可達4000萬隻,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裡,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
本次蝗蟲起始於東非地區,而後飛過紅海,進入中東和南亞,目前已經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離中國可以說是一步之遙。據官方統計,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25年之最,是肯亞70年之最;而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直接宣布農業生產完全停滯,數百萬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而今正在受其肆掠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巴提斯坦官方表示:蝗蟲目前每天破壞約為3.5萬人的口糧,如任其發展,國家將會無糧可收。為此,巴基斯坦已經宣布進入了緊急狀態。而印度,據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法: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勢;而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
蝗蟲是否會入侵我國?專家表示中國跟印巴之間有著天山、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沙漠蝗群遷飛進入我國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儘管如此,並不能排除蝗群會從印度西部向東遷飛,進入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進而入侵我國,此等途徑跟2019年草地貪夜蛾進入我國的路徑一模一樣。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主任石旺鵬說道比起草地貪夜蛾,沙漠蝗的食性更廣,移動性更強,繁殖量更大,適應性更強,危害更大。如果兩種蟲害疊加爆發,將會是種植業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