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草地貪夜蛾後,我國恐又遭一生物災害,專家:一起爆發將是災難

2021-01-07 騰訊網

去年的草地貪夜蛾入侵話題在農業圈傳得滿城風雨,普通民眾對於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性還沒有足夠的概念,它其實是源起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害蟲,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為食。草地貪夜蛾在2016年之前,還是只局限在美洲這塊土地的一種害蟲,並不怎麼為人所知。它進入全球民眾的視野是2016年之後,草地貪夜蛾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入侵到非洲。在2016-2017兩年的時間裡,草地貪夜蛾一共入侵了非洲44個國家,直接造成了這片區域6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緊接著,2018年5月草地貪夜蛾通過非洲又入侵到了印度。同年11月下旬進入孟加拉國和斯裡蘭卡,同年12月中旬又入侵了緬甸。最終,在2019年1月,我國雲南首次發現了草地貪夜蛾,並在之後的半年時間裡,草地貪夜蛾就佔據了大半個中國。

由於草地貪夜蛾是首次入侵,而且下半年隨著秋冬季節的氣溫下降,草地貪夜蛾怕冷,開始進入產卵蟄伏期,所以去年草地貪夜蛾的入侵並未對我國糧食造成像其他國家那樣嚴重的減產,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我國去年冬季是暖冬氣候,非常有助於草地貪夜蛾大規模產卵過冬,所以今年春夏很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草地貪夜蛾蟲害。為此,國家還特意把草地貪夜蛾蟲害防控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中,可見其危害性和嚴重性,農民朋友也要多留意相關消息,及早做準備。

草地貪夜蛾幼蟲

草地貪夜蛾蟲害迫在眉睫,如今我國可能又要遭遇一生物災害,那就是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蝗災。雖然提到蝗蟲,我國網民抱著「萬物皆可炸,一人一碗油炸蚱蜢給它吃到滅絕」的玩笑態度,但此次蝗災非同小可。據悉,此次蝗災的主兇是沙漠蝗蟲。比起普通種類的蝗蟲,沙漠蝗蟲具有飛行能力強、食量大的特點,是最具有破壞性的一個物種。每平方公裡的蝗群數量可達4000萬隻,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裡,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

本次蝗蟲起始於東非地區,而後飛過紅海,進入中東和南亞,目前已經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離中國可以說是一步之遙。據官方統計,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25年之最,是肯亞70年之最;而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直接宣布農業生產完全停滯,數百萬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而今正在受其肆掠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巴提斯坦官方表示:蝗蟲目前每天破壞約為3.5萬人的口糧,如任其發展,國家將會無糧可收。為此,巴基斯坦已經宣布進入了緊急狀態。而印度,據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法: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勢;而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

蝗蟲是否會入侵我國?專家表示中國跟印巴之間有著天山、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沙漠蝗群遷飛進入我國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儘管如此,並不能排除蝗群會從印度西部向東遷飛,進入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進而入侵我國,此等途徑跟2019年草地貪夜蛾進入我國的路徑一模一樣。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主任石旺鵬說道比起草地貪夜蛾,沙漠蝗的食性更廣,移動性更強,繁殖量更大,適應性更強,危害更大。如果兩種蟲害疊加爆發,將會是種植業的災難。

相關焦點

  • 蝗蟲、草地貪夜蛾、非洲豬瘟,全球農業正遭遇災害威脅
    本文字數:1743,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導讀:專家認為,對蝗蟲、草地貪夜蛾災害,需要提前進行系統的預測評估,儘可能早防早控。作者 | 第一財經 邵海鵬全球的農業,不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正遭遇災害威脅。從種植業來看,東非國家、巴基斯坦遭遇嚴重蝗蟲災害,而國內今年或爆發草地貪夜蛾災情。在養殖業方面,儘管非洲豬瘟疫情有所控制,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養殖業帶來次生衝擊。而沙特、丹麥、越南,國內新疆、湖南兩省,均發生了禽流感疫情。
  • 專家:明年草地貪夜蛾情況可能更複雜
    由於我國各級政府重視,農業農村部門監測防治措施有力,南方玉米產區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沒有造成損失,實現了「防蟲害奪豐收」的目標。  「今年的草地貪夜蛾只是一些試探性進攻,明年將可能是全面爆發的一年」。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即將到來的2020年「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 比4000億蝗蟲更緊急的昆蟲災害——草地貪夜蛾
    據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的說法,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勢;而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 目前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的蝗蟲數量已達3600億隻。若到6月蝗災得不到控制,蝗蟲數量或再增500倍。
  • 智鬥草地貪夜蛾
    追蹤草地貪夜蛾2019年年初,草地貪夜蛾在我國雲南被發現。研究病蟲害防治的胡高教授得知這個消息後,神經一下繃緊了。此前,他一直在關注草地貪夜蛾的最新動向。草地貪夜蛾的幼蟲呈灰綠色,頭部有倒「Y」形斑,腹部末節有4個黑斑,呈正方形排列。這是一種非常能吃的害蟲,幼蟲寄生在農作物植株上,以農作物的葉、莖為食,對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十幾種農作物危害很大。
  • 蛾口奪糧:草地貪夜蛾狙擊戰
    據全國農技中心,截至4月26日,在我國的雲南、廣西、廣東、貴州和湖南5省(區)的29個市(州)112個縣(市、區)發現草地貪夜蛾為害玉米,累計發生面積超過12.74萬畝。亦有5萬餘畝甘蔗受害。在雲南、廣西等受災地區,農民、基層植保系統的官員正和農業專家們一起,展開一場抵禦「么蛾子」、守衛農作物的狙擊戰。4月30日,草地貪夜蛾在廣西橫縣沙江村玉米葉上留下的孔洞。
  • 繼蝗蟲後又一蟲害預警:草地貪夜蛾已入侵!中國全力防控降低損失
    據中國農業農村部3月5日最新消息,草地貪夜蛾已經入侵我國,經全力防控,實際危害面積在240萬畝左右,蟲害地區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據了解,草地貪夜蛾原發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去年首次入侵我國,主要發生在西南和華南地區。有專家表示,草地貪夜蛾已經成為了又一個北遷南回、周年循環的重大遷飛性害蟲。據監測,今年草地貪夜蛾基數大,北遷時間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
  • 最大限度降低草地貪夜蛾危害
    全國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專家指導組成員、廣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徐漢虹介紹說,草地貪夜蛾原產於美洲大陸,2016年因商貿貨運傳入非洲。這個「超級害蟲」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席捲了撒哈拉以南地區,兩年後,又跨海遷入印度大搞破壞。今年1月份,它在我國雲南江城縣首次被發現,現已席捲我國華南、西北地區,禍害了包括雲南、廣東、廣西等20個省份。
  • 80張高清圖片教您識別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屬於外來物種,在中國本土本來是沒有的,最早主要分布在美洲氣候溫暖的地區,但是每年可以遷飛擴散到美國全境。後來草地貪夜蛾傳入非洲,兩年的時間,草地貪夜蛾對非洲的農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從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國家傳入我國雲南省,至此在我國爆發,並在華南一帶越冬定殖。2020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爆發,預計發生面積1億畝,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 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
    齊魯網濟南6月3日訊今天,山東省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專家小組成立,將指導全省開展科學監測和防控,切實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害蟲,該蟲自今年1月份首次侵入我國雲南後,極速向北擴展,嚴重威脅山東糧食生產安全。
  • 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被破譯 助力防範外來入侵物種
    近期,雲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通過多組學整合分析,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這是迄今為止發布的該蟲最高質量基因組。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的雜食性農業害蟲,在2020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中位列第一。
  • 植保無人機防治草地貪夜蛾的新方法
    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後,防控形勢嚴峻,亟須研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應急防治技術。記者在近日召開的「植保無人飛機撒施顆粒農藥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技術研討會」上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創新性提出採用顆粒農藥撒施代替農藥藥液噴霧,探索出植保無人機防治草地貪夜蛾的新方法。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測序
    新華社昆明10月30日電(記者趙珮然、嚴勇)我國科學家近日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論文第一作者、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桂富榮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通過比較全球多個草地貪夜蛾種群基因重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和非洲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與美國的種群之間有著顯著的遺傳分化,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極有可能來自非洲。同時,研究團隊還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10:08:30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趙漢斌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
  • 2020年國內草地貪夜蛾形勢嚴峻,相關殺蟲劑需求或有所提振「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殺蟲劑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及投資規劃研究報告》二、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現狀2019年1月11日,草地貪夜蛾首次在我國雲南省被發現,並於4月相繼侵入廣西、廣東、貴州、湖南、海南等地,5月份擴散至福建、湖北、浙江、四川、江西、重慶、河南等地,截至2020年1月,草地貪夜蛾已侵入包括臺灣在內的
  • 我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 權威指導:全面認識草地貪夜蛾,這樣防治最高效!
    編者按:近日,在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指出,當前,草地貪夜蛾已在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完成定殖過程,2020年春季後將可能進入全面爆發階段,首先會發生在小麥上,其次是玉米和其他作物,面對數億畝的小麥種植面積,如何有效防控將是接下來面臨的巨大挑戰。
  • 茶人警惕:草地貪夜蛾有入侵茶園可能
    調查發現,遷入我國的草地貪夜蛾以玉米型為主,但也有少量的水稻型,已有報導的受害作物主要有玉米、甘蔗、高粱、花生、薏仁、小麥和香蕉等。自發現草地貪夜蛾遷入至今,我國植物保護工作者和相關研究人員已經在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性、Bt抗性機制、遷入種類基因分型鑑定、遷飛路徑,以及監測與防控策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
  • 草地貪夜蛾已經「定居」中國 今年蟲害或更早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春日漸深,大江南北逐漸進入春耕季節,不過,隨著農作物的復甦,危害農作物的病蟲害也將捲土重來。除了常見的多發疾病之外,去年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尤其值得注意。
  • 中國農科院發布草地貪夜蛾最新防控技術
    此次技術發布將進一步推動技術熟化和示範應用並指導生產實踐,為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掌握防控技術提供幫助,為有效控制草地貪夜蛾暴發危害,保障糧食及農業生產安全提供技術支撐與保障。針對堅決打贏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和農業生產安全的迫切需求,中國農業科學院聚焦農業生產需求,以產業問題為導向、以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研發形成一整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
  • 草地貪夜蛾5個月入侵18省,幾乎無天敵,專家:用這25種藥劑
    進而在2019年1月18日,這種草地貪夜蛾進入到了我國的廣西和雲南。這種么蛾子喜歡「暴飲暴食」,對農作物植株危害很大,加上它繁殖能力超強,擴散面積大,防治難度相當大,如果不加以管控,嚴重時候能導致農作物的絕收。如何能辨別自己的莊稼遭受了草地貪夜蛾的襲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