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願意將自己丑陋的一面展現給別人面前。而這部片子的勒妮就是一位將醜陋肥胖給予別人,而將內心真實的自己隱藏。
這部片子由法國導演莫娜製作。用了三個人物來發展故事的線索,芭洛瑪,勒妮,小津格郎。芭洛瑪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企圖從金魚缸走出束縛,選擇計劃自殺。和小津格郎與勒妮之間的感情線兩條發展。
1
固定思維是法則
勒妮一直用自己丑陋肥胖的外表來迷惑那些高層階級,給他們營造一種他們認為應該正確的底層人物形象——懶惰趣味低俗。
固定思維已經適用於大多群體,改變了這看法會讓群體對異類產生排斥。勒妮是窮人門房,高層階級認為就應該看著電視,吃著難吃的食物。芭洛瑪是議員的小女兒,12歲的她是一個天才,不用刻意學習的總是第一名。父母眼裡芭洛瑪是一個怪孩子。
芭洛瑪討厭自己身邊的環境,沉默的看著這一切,偽裝自己為孤僻。
群體裡總會有個體,而這些個體卻掙扎逃出群體,面具不失為一個好的武器。就如影片的題目刺蝟,外表包圍著厲刺,殼裡是柔軟的身體。
稚嫩的面具經不了外界長時間的衝突,成熟的面具對衝擊安然自若。芭洛瑪受不了如此,計劃著自殺,想要尋找生命的意義。勒妮始終維持著面具,內裡安靜尋找安靜之所。
2
生命的意義於死亡領悟
芭洛瑪雖然一直重複著生命的意義最終要的是死的那一刻在做什麼但並沒有領悟到真諦。
勒妮充當了啟迪人,勒妮的車禍讓芭洛瑪目睹死亡的悲劇。由之前對死亡的嚮往到對生命的珍惜。當處於群體之外,死亡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而是找到生命的意義。死亡會讓愛你的人以及你愛的人失去信仰。
勒妮的車禍讓芭洛瑪看到小津格郎的悲傷,也意識到生命的意義,最重要的是你生命最後一刻在做什麼。
而勒妮對芭洛瑪的啟迪以及命運在導演的細節下已經暗示。芭洛瑪餵了安眠藥的金魚倒進馬桶,勒妮在馬桶看到起死回生的金魚。
3
面具只為心打開
小津格郎是改變軌跡的重要人物。他啟發芭洛瑪認識勒妮,讓芭洛瑪無光的生命看到光亮。芭洛瑪和勒妮成為朋友。
勒妮遇到小津格郎慢慢放下了面具,小津格郎後的勒妮是真正的勒妮。如何表現真實的勒妮,優雅的外貌,高檔的裙子。勒妮的內心就如同新的外貌優雅。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勒妮的內心,而小津格郎具備了,他觀察入微,最重要的他有一顆和芭洛瑪和勒妮一樣優雅的心。志同道合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導演設計小津格郎和勒妮是成人的世界,而芭洛瑪只是小孩子的世界。
勒妮的貓叫做雷恩,來自列夫託爾斯泰。勒妮會發音正確且擁有豐富的知識。以及優雅的教養。高層的虛偽讓芭洛瑪逃離。
小津格郎是導演設計揭露面具的一個推動劑。在人物設計上,小津格郎的形象也是刻意設計過。也是因為小津格郎的出現,讓勒妮和芭洛瑪,特別是勒妮的形象更讓觀眾印象深刻。也是幫助觀眾理解影片真正的主題。
4
細節是致勝點
導演在芭洛瑪的環境和勒妮的環境運用了對比的同期音。引導觀眾從兩個人物環境的不同來理解人物的特性。芭洛瑪的畫面是家庭成員的嘈雜不休,勒妮的畫面是泡茶的水聲和廚房的吱吱聲。一個喧鬧一個安靜。
勒妮車禍時皮埃爾與畫面開頭的皮埃爾相互應。勒妮是為了勸告皮埃爾而被洗衣店的車給撞掉。而這個洗衣店的車是勒妮好朋友的洗衣。也是勒妮參加小津格郎約會的那條高檔裙子。
勒妮的貓雷恩是小津格郎發現真正勒妮埋下的一個伏筆。經常壞的電梯是小津格郎和芭洛瑪相遇的細節。金魚暗示著勒妮的結局。
芭洛瑪用裝水的杯子觀察在廚房的母親。宴會上,人們爭先搶奪裝鹽的盒子,還有桌子底下不同人的舉止與桌面上的舉止相反無一不是暗示。芭洛瑪直言圍棋來自中國卻遭到父親的制止。芭洛瑪身邊的環境都從細節而來。
這部電影帶哲學思考卻又是一部文藝片。如果要加個主旨,應該是高貴的靈魂不憑外表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