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的優雅》:人性的高貴與地位和財富無關,它來自靈魂的優雅

2020-11-21 春城花草香

很多人問過一個問題:「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個很難回答並且沒有標準答案的哲學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我相信,凡是問過這類問題的人們通常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困在一個可以一眼望到底的既定的生活狀態中,走不出去,看不到希望,又無可奈何。

如何走出這個困局?我想看完改編自法國暢銷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刺蝟的優雅》的那部同名電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該部電影由法國女莫娜·阿查切導演在2009年拍攝。儘管導演名氣不大,但這部電影卻感動了很多人,在豆瓣贏得了8.8的高分口碑。

妙莉葉·芭貝裡除了是一位小說家之外,還是一名哲學教授,所以她的作品特點大都是以虛構小說為載體,從文學層面和哲學層面同時切入來揭示人類心靈內在問題,比如關於愛,美,孤獨和希望。她的這部《刺蝟的優雅》一經推出,先後獲得了喬治·布哈桑獎、國際扶輪社獎等多項大獎,同名電影也同樣繼承了原著深刻的思想和內涵。

《刺蝟的優雅》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所高級公寓裡,只有九戶人家,他們過著優越的生活,並擁有顯赫的社會地位,生活卻充滿了虛偽、荒誕。在這些人當中,精神世界真正豐富的,是外表冷漠愛讀書的門房米謝太太和11歲準備自殺的愛畫畫的小女孩芭洛瑪,她們躲在各自的世界裡享受著豐富而優雅的內心世界,對外界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新搬來的日本小津先生。用他良好的文化修養,發現了這兩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心靈的美好。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會做一次與「優雅」有關的思考,不能否認這確實是一部關於人性之美和靈魂優雅的探討,但影片也同時也探討了關於生和死兩種本能給人類帶來的意義。不得不說,這是一部發人深省充滿哲學意味的電影。

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從影片一開始帕洛瑪準備在12歲生日的時候吃安眠藥自殺,到鄰居突發心臟病猝死在樓梯上,再到影片結尾門房荷尼意外出車禍去世,「死亡」貫穿著整個劇情。讓我們感覺「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它無處不在,不分年輕大小和時間場合,隨時都可能到來。

按照佛洛依德的說法:死亡,是一種本能,稱為「達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壞的力量,表現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內向和外向之分,當衝動指向內向的時候,人們就會限制自己的力量,懲罰折磨自己,並在極端的時候毀滅自己;當衝動指向外部的時候,人們就會表現出徵服和侵犯他人的行為。

很顯然,帕洛瑪的準備自殺行為是佛洛依德說的內向死亡本能,聰明的帕洛瑪在11歲就從大人們的生活情景中預測到了自己未來既定的生活狀態,很富有,但很無趣,很荒誕。她豐富而早熟的內心世界無法接受像金魚一樣永遠活在浴缸裡,所以她準備選擇用死亡來解脫。她為了體驗死亡到底是什麼感覺,一會兒模仿鄰居在樓梯心臟病突發,痛苦倒地而亡的情景,一會在床上模仿剖腹自殺的動作,當然她也不想像一片爛菜葉子一樣死掉,她準備拍一部紀實電影使自己有計劃的死亡變得更有意義。

事實上,真正讓帕洛瑪體驗到死亡是何物的,是門房荷尼之死。影片裡的荷尼和帕洛瑪實際上是一體兩面,她們具有相同內心世界,只是處在不同的年齡時期。

荷尼為了提醒流浪漢不要站在危險的馬路中央,親自走上前去勸阻的時候被洗衣店的車撞了。她死的時候正處在一段美好的感情當中,那就是和謙謙君子小津的相處。荷尼隱藏了幾十年的高貴靈魂被博學的小津一眼就發現了。黑格爾曾經說過:「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藉助修養才能了解美,發現美。」,這是荷尼等待一生嚮往一生的心靈相戚的情感,可以說,她是在愛和幸福當中遭遇了死亡。

荷尼的死對帕洛瑪震動很大,除了她內心感到痛苦之外,她也明白了:一切戛然而止,這就是死,再也看不見我愛的人,也看不見愛我的人,真的跟大家說的一樣,死亡是一個悲劇。也從那一刻起,帕洛瑪理解了死亡是很殘酷的也是無常的,她原本向死之心因為荷尼之死的觸動變得清醒了,她放棄了自殺計劃。同時她也意識到了:人生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正在做什麼?荷尼死亡的時候正在準備去愛一個人。生命或許如此吧,送給你很多絕望,有時也送給你很多美。

人性的高貴與外表,職業和財富無關,它來自靈魂的優雅

從表面上看:荷尼是一個醜陋的,肥胖又孤獨的中年婦女,貧窮自卑的一個看門人,每天以看電視打發時間。對外界表現出一種冷漠和抗拒感,就像帕羅瑪說的「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堅不摧的堡壘。」

從內在的角度來看:荷尼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她有一個隱蔽起來的小屋,小屋裡裝滿了書籍,荷尼工作之餘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坐到不被人發現的書房裡,吃著黑巧克力,徜徉在各種書籍中,她最愛的就是俄國作家託爾斯泰的那本《安娜卡列尼娜》。這種常年的閱讀習慣,讓荷尼獲得了良好的文化修養,同樣像帕羅瑪說的「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細膩,一樣封閉,卻有著非凡的優雅」

針對這一點,影片有一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荷尼在和小津先生一起看電影時,當聽到有一句臺詞:「京都山脈是紫色的,那是紅豆布丁的顏色」,荷尼眼眶溼潤,透過滿含淚水的雙眼我們能感知到一顆與美引起共鳴的敏感心靈。當然,還有她一直對徘徊在大街上流浪漢報以關心,正是這種人性的溫暖,讓她幫助別人的時候,才給自己帶來了風險。

試想,在現實社會中,有多少外表靚麗光鮮,身居要位的人,他們具有荷尼一樣柔軟溫暖的心靈嗎?每天我們只要打開電視和網絡媒體,看到關於他們的新聞就知道了,除了不堪和不齒,就是讓人憤怒和鄙視。

看到這部《刺蝟的優雅》裡靈魂高貴的荷尼,很容易讓我想到了另一個身份平凡,外表醜陋確有顆善良心靈的電影角色,那就是《巴黎聖母院》裡的卡西莫多,一個懂得感恩,為愛赴湯蹈火的人。現實裡,在這些最不起眼,甚至被人看不起的社會底層的人當中,確實有一些像荷尼和卡西莫多一樣的人,他們心靈優雅而高尚,閃著寶石般的光芒,就像人類精神世界裡的伊甸園。

生命的意義在於,能夠衝破既定的生活模式,在未來裡活成你期待的樣子

「我們從來都是局限在根深蒂固的感知中,不能看周圍的世界,放棄認識他人,僅僅認識我們自己,甚至無法在這些永恆的鏡子裡認識自己,我們成了大漠中的孤影」這是《刺蝟的優雅》書裡的一段話,也是我們現實世界裡很多人的寫照,所以就有了一些人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影片中最初的帕洛瑪不也是這樣嗎?甚至為擺脫這種困惑,計劃用自殺來解脫,最終因為見證荷尼命運變化才讓她有了重新思考。

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開頭有一句:「粗繒大布裹生涯,有詩書氣自華」,這句是說董傳雖然粗布纏身,但是他的學問卻讓他氣質光彩奪目。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作為看門人的荷尼,她甚至沒有一件屬於自己的像樣禮服,心靈卻持之以恆的徜徉在文學藝術的海洋裡。無需偽裝,只需一眼,她靈魂的光彩就被同樣優雅博文的小津先生發現了。

可以說,荷尼修煉了幾十年的優雅靈魂與小津格朗先生是匹配的,荷尼在那個看起來她應該生活的環境裡等待了幾十年,終於等到了生命給她帶來的驚喜。

命運在帶給荷尼驚喜的同時,也帶給了她無常和死亡,影片以被撞倒在地,即將死亡的荷尼視角,說了幾句話,其中荷尼和帕洛瑪說:但願你的未來和你期許的相當。實際上上這句話也是對熒幕前前千千萬萬的觀眾說的,對於如何擺脫固有的生活模式,活出有意義的人生,這句話指明了方向,啟發我們去創造未來。過上我們想要的優雅的生活,絕不是用毀滅來擺脫,也絕不是停在原地苦嘆。

從《刺蝟的優雅》,看拍攝技巧對深化電影主題的影響

《刺蝟的優雅》這部影片劇情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除了結尾具有戲劇化之外,沒有太大的起伏。在這種情況下導演就需要運用一些電影的拍攝技巧來烘託氣氛和突出人物性格特點。很顯然,導演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尤其在細節,隱喻,和鏡頭視角三方面拍攝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點,讓人們看過影片一段時間之後,依然會對對某些場景回味無窮。

細節是構成影片中人物性格和事件發展以及社會場景的最小單元,一部電影善於捕捉細節會使人物性格更加的立體和飽滿。在《刺蝟的優雅》裡,導演就對荷尼準備和小津約會時的表現刻畫的很細膩,比如一些細節:荷尼把借來的那件禮服胸前的帶子一會放在裡面,一會放在外面,不知所措;端著點心走到小津家門口時明顯的長長的舒了幾口氣;進到小津格朗家,換拖鞋時,荷尼把自己的鞋在不經意間擺了又擺,謹小慎微,這些細節充分把荷尼那種約會時緊張,興奮,還有點自卑的感覺都表現出來了。

影片中有一個動物多次出現,那就是貓,心靈世界彼此接近的三個人帕洛瑪,荷尼和小津這三個人家裡都養著貓,並且這些貓的名字都代表著他們生活狀態,帕洛瑪家的貓叫「議會」和「憲法」,因為這是一個議員家庭;荷尼的貓叫「列夫」,因為荷尼喜歡託爾斯泰,與託爾斯泰同名,小津格朗的貓叫「列文」和「凱蒂」,這是《安娜卡列尼娜》當中的一對戀人,這說明小津和荷尼的愛好是相同的。

貓,性情溫順,有一顆柔軟的心,影片用貓來隱喻他們內心的相似的優雅。荷尼甚至在死去時這樣描述自己的感覺:「死亡讓我方寸大亂......格朗,我的心縮成一團的小貓咪,我想再跟您喝最後一杯清酒。」所以本片裡的貓是很有象徵意義的,它完成了人物心靈之間關聯的暗示,增加了作品玄妙的魅力。

《刺蝟的優雅》這部影片中運用了三種鏡頭角度,一個是客觀角度,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敘說故事;另一個是借用帕洛瑪的主觀鏡頭,站在帕洛瑪這個11歲小女孩的角度來觀察解讀世界;還有第三種就是以荷尼倒地即將死去時的視角來展示周圍人的反應和來表達對生命的感悟。這種多視角的綜合運用,更加細膩的表現出影片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豐富和深刻。

前蘇聯著名導演米哈依爾·羅姆說過:「導演應當明確觀眾應該往哪看和怎麼看。他設計的鏡頭,應當使觀眾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從這方面來說,導演就是對觀眾實行獨裁的一個人。」當然,也正因為《刺蝟的優雅》的導演莫娜·阿查切把這種「獨裁」的權利運用恰當,才能使本部作品呈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美感。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詞條 )妙莉葉·芭貝裡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

相關焦點

  • 《刺蝟的優雅》:靈魂契合是上天給你最浪漫的一次相遇
    浮生偷得半日閒,無意之間在圖書館裡尋到《刺蝟的優雅》,如獲至寶。前幾日剛剛看了同名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既文藝又養眼又有深度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7年。
  • 《刺蝟的優雅》,即使生活卑微,依舊能擁有優雅的人生
    《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妙莉葉本身是哲學教授,她寫的這部小說充滿了對生命意義和藝術真諦的哲學思考。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它是一部法國小眾的文藝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8分。
  • 《刺蝟的優雅》:人們從來不曾認識你
    「外表全是刺,防守嚴密,內心卻像刺蝟一樣細緻,喜歡偽裝成慵懶的模樣,特別愛好孤獨,而且非常高雅」,這是《刺蝟的優雅》扉頁上的話,也是對女主人公勒妮最準確的評價。像刺蝟一樣優雅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用帕洛瑪的話來說,勒妮「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從內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的有著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主人公勒妮和其他的人,總是會形成一種不一樣的氛圍,她努力學著一個門房應有的模樣,儘管這和原本的她格格不入。
  • 豆瓣8.8《刺蝟的優雅》:成長影片的背後,是永無止境的求知
    刺蝟性喜孤獨,用尖銳的刺保護弱小的自己,正如影片中的幾位角色,他們將波瀾的內心世界隱藏在孤寂的外表下,在平凡生活中尋找相似的靈魂世界。「勒妮,帕洛瑪,小津格郎」是三個真正優雅的人。他們相互吸引,彼此理解,超越年齡,超越相貌,超越階層,超越國界。《刺蝟的優雅》充滿了隱喻,耐人尋味。
  • 《刺蝟的優雅》:我們在生活中都是刺蝟,不過多半時候不怎麼優雅
    一個獨居的日本老頭小津,富豪,花白髮的平頭,謙遜、有修養、細緻,內心渴望著愛和溫暖。 一個54歲的胖女門房勒妮,寡婦,其貌不揚,深居簡出,脾氣有些大。但小女孩和日本老人都看出她是一隻內心極其優雅的刺蝟。在她那間極少人踏入的門房小屋裡,四面牆都圍著書架,書籍和碟片摞到了房頂。滿滿的文學、哲學、音樂、電影,在這裡,她的心靈穿越平庸的身份、笨拙的身軀,優雅輕靈的飛翔。
  • 高分劇情片《刺蝟的優雅》:你逃避的樣子,像極了一隻刺蝟
    遊走在人世間的每一個靈魂,都像幸福的人,又像不幸的人。幸福是因為,我們窮其一生,能夠在有限的歲月裡做幾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幸是因為,我們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到最後卻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就像一隻刺蝟,渾身長滿尖刺,拒人於千裡之外,害怕每一個人來傷害自己。內心深處住著一顆孤獨的靈魂,彷徨度日,期待最後的審判。
  • 刺蝟的優雅:通過獨特的視角、多重對比和隱喻,折射出生命的意義
    《刺蝟的優雅》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8。它是根據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1歲的早慧少女芭洛瑪,想通過自殺來擺脫自己荒誕的命運。但在死前,她想拍攝出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在等待死亡的日子裡,她發現了門房勒妮的秘密,遇見了來自日本的新鄰居小津格郎。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法國當代女作家妙麗葉·芭貝裡曾是一位哲學教授,處女作《終極美味》講述了一位法國美食作家對其一生的回顧,第二部作品《刺蝟的優雅》更是將目光聚焦在了兩個個性鮮明的女性角色身上:門房勒妮和小女孩帕洛瑪。通過以「刺蝟」的隱喻來說明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女人,儘管外表醜陋但是內心卻細緻優雅。
  • 優雅精緻的女人的句子,句句精闢
    1.優雅的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優雅的女人不是依附的小鳥,不是攀巖的凌霄花。2.做一個優雅安靜的女人,要懂得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要相信愛情,知道,付出不一定有收穫,不付出,就一定沒有,凡事盡力就好,絕不奢望奇蹟出現!
  • 項鍊詩麗吉鍾愛「圍兜」優雅、高貴、豪邁
    老泰國老太后詩麗吉被稱為「人間富貴花」,不僅因為她華麗的五官和優雅的氣質,還因為她奢華而令人驚嘆珠寶。雖然泰國第一次嫁給泰國國王時很虛弱,愛美的詩麗吉沒有打扮得華麗,但隨著泰國的興起,愛妻蒲美蓬為詩麗吉準備了大量的鑽石皇冠和項鍊以及許多純淨的黃金項鍊,讓詩麗吉一次變得美麗。
  • 《刺蝟的優雅》:醜陋肥胖的面具被摘了
    就如影片的題目刺蝟,外表包圍著厲刺,殼裡是柔軟的身體。稚嫩的面具經不了外界長時間的衝突,成熟的面具對衝擊安然自若。芭洛瑪受不了如此,計劃著自殺,想要尋找生命的意義。勒妮始終維持著面具,內裡安靜尋找安靜之所。2生命的意義於死亡領悟芭洛瑪雖然一直重複著生命的意義最終要的是死的那一刻在做什麼但並沒有領悟到真諦。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是多半不怎麼優雅
    在掩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弗洛伊德、中世紀哲學……一少一老的奇異邂逅,她們如何蛻變、重生……兩隻孤獨的刺蝟喜歡《刺蝟的優雅》這部影片,溫吞細碎的情節裡閃礫的生活哲學和智慧,溫暖的情感,機智與精巧,充滿了哲理的語言
  • 《刺蝟的優雅》:僅存的兩隻獨角獸,門房老太太和富家小千金
    《刺蝟的優雅》:僅存的兩隻獨角獸,門房老太太和富家小千金現在正值冬日,大街上路人們都裹得嚴嚴實實的。也就像是每個人心裡的那堵密不透風的牆,就算外面寒風凜冽,也就是呼嘯而過,內心絲毫不受影響。慢慢的我們的外表就會變得越來越堅硬,而同時內心又會變得細膩又敏感,就愛像是一隻刺蝟。擁有堅硬的外殼,一有人接觸就會被嚇得縮成一團,露出鋒利的刺,以此來保護自己柔軟的軀體。在小說《刺蝟的優雅》中就描寫了這樣的兩個人,然而她們在年齡和經歷上確實大不相同。一個是門房老太太荷尼,一個是富家小千金還不到十三歲的芭洛瑪,但她們的內心世界同樣豐富。
  • 豆瓣8.8:人人都像刺蝟,但很少保持優雅!
    「不曾正視你的容貌與身份,更未曾觸及你的靈魂。」這是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8的電影,來自浪漫的法蘭西。《刺蝟的優雅》(2009)《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撰寫的小說,由莫娜·阿查切導演。
  • 刺蝟的優雅:你很美麗而不自知,死無法避免唯有愛永垂不朽
    可是,我們都知道很可能終其一生都找不到靈魂伴侶,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像個孤獨患者,像刺蝟一般用刺築起自己的城堡,自卑,膽怯,怕與人交談...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今天推薦一部關於閱讀、關於優雅、關於愛的影片——《刺蝟的優雅》法國,巴黎某高級公寓。12歲天才少女芭洛馬是個古靈精怪的女孩,整天拿著一個攝影機拍著生活中荒謬的一切。她每天抱著自殺的念頭過活,小小年紀卻儼然一個對這個世界早已看透了的人。
  • 靈魂站立的女人(經典)
    靈魂站立的女人,始終以無聲代替吶喊,以個性挑戰自我,以淡若馨香的悠遠,內外兼修的豐富,靜觀風雲的氣度,寧靜致遠的境界,在自己的心路上行走,永遠保持優雅從容的淡定,守護著那份不變的執著。人性的高貴來自於靈魂的優雅,不驕不躁、純粹善良,樸素的靈魂處處散發著人性的溫馨和幽香。
  • 豆瓣8.8,《刺蝟的優雅》,暖色調的邊緣人故事
    新年舒心醬重溫了09年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豆瓣10萬多人打出8.8的高分,常規意義上的「高分作品」,但《刺蝟的優雅》這樣的故事片,與其說勝在品相的硬核、不如說妙在角度的精巧。雖然結局是殘酷的死亡,雖然開篇就是「死亡宣言」,雖然故事的角落裡滲透出銳利的冷硬的寒意,但整部電影依舊是暖色調的。
  •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但也可以活得很優雅
    「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但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裡,12歲的富家小姐芭洛瑪這樣評價她的門房荷妮。芭洛瑪住在一套高檔住宅裡,家境富裕。在大人眼中是一個古怪、孤僻、不合群、不喜歡和家人待在一起的孩子。她則認為自己是一條永遠也突破不了重圍,令人擺布的金魚,她覺得自己人生的終點便是金魚缸。她想像各種的死亡方式,決定要在12歲生日前拍一部電影。
  • 《刺蝟的優雅》:女人要始終敢愛,有所熱愛
    看了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同名小說地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突然覺得同時間的其他電影都不好看了。影片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都給了我很深的衝擊,意料之外,卻又帶有深刻的哲理與感動。看完之後,我深深地覺得,豆瓣沒有給這部電影一個合理的評分。可以說《刺蝟的優雅》是被埋沒的少有佳作。
  • 《刺蝟的優雅》願生活中的你我,都如刺蝟一樣,外硬內軟
    想做生活中的刺蝟,銅牆鐵壁把自己包裹起來,不被生活的張牙舞爪嚇哭,但我遠遠沒有自己想像中那樣堅硬。在鋼鐵稜角中穿行到頭破血流,然後悲戚痛哭到沒有優雅可言。所以我喜歡甚至隱隱羨慕平凡至極但優雅無比的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