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全是刺,防守嚴密,內心卻像刺蝟一樣細緻,喜歡偽裝成慵懶的模樣,特別愛好孤獨,而且非常高雅」,這是《刺蝟的優雅》扉頁上的話,也是對女主人公勒妮最準確的評價。像刺蝟一樣優雅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01勒妮、帕洛瑪:融入世界,突破自己的藩籬
勒妮,主人公,一個看門人,但她卻絕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看門人,她勤奮刻苦、學識淵博,外表冷漠、內心火熱,用她自己的話說「在名字、地位、外表上我是個窮人,但是要論聰明才智的話,我是一個百戰不敗的女神。」用帕洛瑪的話來說,勒妮「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從內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的有著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
主人公勒妮和其他的人,總是會形成一種不一樣的氛圍,她努力學著一個門房應有的模樣,儘管這和原本的她格格不入。而原本的她擁有著高貴優雅的氣質,同樣與門房的身份格格不入。就是這樣的她,在遇到小津先生、帕洛瑪之後,開始展現那個原本的優雅的自己,同樣的,少女帕洛瑪也是如此。她天資聰穎、似乎過早地看破了紅塵、一心想在自己13歲生日那天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和小津先生和勒妮產生交集後,她的想法、對世界的態度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在我看來,這本小說講述的就是各色人群突破自己給自己的藩籬的故事。
02成為我們尚未成為的自己
這本小說(也可以看電影),它最迷人的地方是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比如,和勒妮一樣用另外一種不屬於自己的方式來讓身邊的其他人認可自己,讓自己顯得更加合群。同時也和她一樣,只有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才會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不用故作成熟、堅強,不用特意合群,甚至不用擔心很多事。
行不由心地掩飾,其實只會讓自己更難受,假裝合群,只會造成一種「我越來越了解你,你卻對我一無所知」的漩渦。就像勒妮換了髮型、換了穿衣風格,和小津格朗走在一起,小區裡的夫人卻認不出來,這也是小津所說的「他從來沒有認識過你」,可是,這種現象多悲哀啊。
我們有時就像帕洛瑪一樣早熟,13歲的孩子總覺得已看破紅塵、深感社會黑暗,然而,大多數人終究沒有帕洛瑪的勇敢和聰慧,她可能是我們所希望的自己的模樣:看過人生黑暗以後還能勇敢地擁抱世界,敢於直面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當然,我們和小說裡的人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命運已然固定,而我們尚未可知,或許這本書就是想讓我們從中找到積極的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實,很多人都像勒妮一樣,用別人適應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然後融入其他人,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像勒妮一樣仍然保持著自己原本的模樣,知道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當然,這本小說講的不止這些,它還提到了社會階級的可怕,比如帕洛瑪的母親「不讓貓出去,又不讓看門人進來」,這是個細節,卻能體現出階層之間的鄙視鏈。這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卻遠不如一個門房、一個女傭來的高貴優雅。但是我個人覺得,它最希望讓我們讀出來的是對未來和現實的思考,是對自己的生活態度的一種反省和改變。
《刺蝟的優雅》以它獨特的視角創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以巧妙的藝術構思表達了深邃的生命觀。這是它引人注目、打動人心最重要的原因,而書中對人生、現實、未來的思考都是我們需要認真思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