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的優雅》:人們從來不曾認識你

2020-12-07 林下月疏

「外表全是刺,防守嚴密,內心卻像刺蝟一樣細緻,喜歡偽裝成慵懶的模樣,特別愛好孤獨,而且非常高雅」,這是《刺蝟的優雅》扉頁上的話,也是對女主人公勒妮最準確的評價。像刺蝟一樣優雅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01勒妮、帕洛瑪:融入世界,突破自己的藩籬

勒妮,主人公,一個看門人,但她卻絕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看門人,她勤奮刻苦、學識淵博,外表冷漠、內心火熱,用她自己的話說「在名字、地位、外表上我是個窮人,但是要論聰明才智的話,我是一個百戰不敗的女神。」用帕洛瑪的話來說,勒妮「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從內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的有著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

主人公勒妮和其他的人,總是會形成一種不一樣的氛圍,她努力學著一個門房應有的模樣,儘管這和原本的她格格不入。而原本的她擁有著高貴優雅的氣質,同樣與門房的身份格格不入。就是這樣的她,在遇到小津先生、帕洛瑪之後,開始展現那個原本的優雅的自己,同樣的,少女帕洛瑪也是如此。她天資聰穎、似乎過早地看破了紅塵、一心想在自己13歲生日那天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和小津先生和勒妮產生交集後,她的想法、對世界的態度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在我看來,這本小說講述的就是各色人群突破自己給自己的藩籬的故事。

02成為我們尚未成為的自己

這本小說(也可以看電影),它最迷人的地方是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比如,和勒妮一樣用另外一種不屬於自己的方式來讓身邊的其他人認可自己,讓自己顯得更加合群。同時也和她一樣,只有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才會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不用故作成熟、堅強,不用特意合群,甚至不用擔心很多事。

行不由心地掩飾,其實只會讓自己更難受,假裝合群,只會造成一種「我越來越了解你,你卻對我一無所知」的漩渦。就像勒妮換了髮型、換了穿衣風格,和小津格朗走在一起,小區裡的夫人卻認不出來,這也是小津所說的「他從來沒有認識過你」,可是,這種現象多悲哀啊。

我們有時就像帕洛瑪一樣早熟,13歲的孩子總覺得已看破紅塵、深感社會黑暗,然而,大多數人終究沒有帕洛瑪的勇敢和聰慧,她可能是我們所希望的自己的模樣:看過人生黑暗以後還能勇敢地擁抱世界,敢於直面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當然,我們和小說裡的人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命運已然固定,而我們尚未可知,或許這本書就是想讓我們從中找到積極的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實,很多人都像勒妮一樣,用別人適應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然後融入其他人,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像勒妮一樣仍然保持著自己原本的模樣,知道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當然,這本小說講的不止這些,它還提到了社會階級的可怕,比如帕洛瑪的母親「不讓貓出去,又不讓看門人進來」,這是個細節,卻能體現出階層之間的鄙視鏈。這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卻遠不如一個門房、一個女傭來的高貴優雅。但是我個人覺得,它最希望讓我們讀出來的是對未來和現實的思考,是對自己的生活態度的一種反省和改變。

《刺蝟的優雅》以它獨特的視角創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以巧妙的藝術構思表達了深邃的生命觀。這是它引人注目、打動人心最重要的原因,而書中對人生、現實、未來的思考都是我們需要認真思量的。

相關焦點

  • 高分劇情片《刺蝟的優雅》:你逃避的樣子,像極了一隻刺蝟
    就像一隻刺蝟,渾身長滿尖刺,拒人於千裡之外,害怕每一個人來傷害自己。內心深處住著一顆孤獨的靈魂,彷徨度日,期待最後的審判。 2009年的時候,上映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法國劇情片,電影的名字叫《刺蝟的優雅》。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是多半不怎麼優雅
    人們像帕洛瑪一樣大的時候,是否也做過追逐繁星的夢呢?然而,當時光的陰影漸漸地埋沒掉初初的理想裡那點點滴滴的光彩,淺顯的智慧變成繁複的生活規則,人們是否終究會變成一條條美麗而相似的金魚?自由落入那隻透明卻無法穿透的狹窄魚缸。如果想抗爭,便註定孤獨。如同帕洛瑪,如同勒妮。門房勒妮從未引人注目過,無論她的生活或她丈夫的死。
  • 《刺蝟的優雅》:人性的高貴與地位和財富無關,它來自靈魂的優雅
    她的這部《刺蝟的優雅》一經推出,先後獲得了喬治·布哈桑獎、國際扶輪社獎等多項大獎,同名電影也同樣繼承了原著深刻的思想和內涵。《刺蝟的優雅》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所高級公寓裡,只有九戶人家,他們過著優越的生活,並擁有顯赫的社會地位,生活卻充滿了虛偽、荒誕。
  • 豆瓣8.8《刺蝟的優雅》:成長影片的背後,是永無止境的求知
    「勒妮,帕洛瑪,小津格郎」是三個真正優雅的人。他們相互吸引,彼此理解,超越年齡,超越相貌,超越階層,超越國界。《刺蝟的優雅》充滿了隱喻,耐人尋味。對於死亡,對於生命,對於愛和優雅。01、《刺蝟的優雅》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影片,它充滿著人生哲學,讓觀眾反思自己,同時引發對成長、生死和優雅的思考《刺蝟的優雅》是一部能發人深省的影片,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不管是擁有秘密花園的看門人,還是通透叛逆的天才少女,讓人們在幽默、諷刺和溫情中,去發現每個人身上那個無形的人生哲理,讓人們反思自己,同時引發人們對成長、生死和優雅的思考
  • 《刺蝟的優雅》:僅存的兩隻獨角獸,門房老太太和富家小千金
    《刺蝟的優雅》:僅存的兩隻獨角獸,門房老太太和富家小千金現在正值冬日,大街上路人們都裹得嚴嚴實實的。也就像是每個人心裡的那堵密不透風的牆,就算外面寒風凜冽,也就是呼嘯而過,內心絲毫不受影響。慢慢的我們的外表就會變得越來越堅硬,而同時內心又會變得細膩又敏感,就愛像是一隻刺蝟。擁有堅硬的外殼,一有人接觸就會被嚇得縮成一團,露出鋒利的刺,以此來保護自己柔軟的軀體。在小說《刺蝟的優雅》中就描寫了這樣的兩個人,然而她們在年齡和經歷上確實大不相同。一個是門房老太太荷尼,一個是富家小千金還不到十三歲的芭洛瑪,但她們的內心世界同樣豐富。
  • 《刺蝟的優雅》:我們在生活中都是刺蝟,不過多半時候不怎麼優雅
    但小女孩和日本老人都看出她是一隻內心極其優雅的刺蝟。在她那間極少人踏入的門房小屋裡,四面牆都圍著書架,書籍和碟片摞到了房頂。滿滿的文學、哲學、音樂、電影,在這裡,她的心靈穿越平庸的身份、笨拙的身軀,優雅輕靈的飛翔。這三個孤獨的人要怎樣互相取暖,而又保持優雅,不刺到對方呢?
  • 《刺蝟的優雅》:靈魂契合是上天給你最浪漫的一次相遇
    浮生偷得半日閒,無意之間在圖書館裡尋到《刺蝟的優雅》,如獲至寶。前幾日剛剛看了同名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既文藝又養眼又有深度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7年。
  • 《刺蝟的優雅》,即使生活卑微,依舊能擁有優雅的人生
    《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妙莉葉本身是哲學教授,她寫的這部小說充滿了對生命意義和藝術真諦的哲學思考。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它是一部法國小眾的文藝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8分。
  • 《刺蝟的優雅》——與表象對峙,於俗世深藏
    人們叫她米歇爾夫人。她發現米歇爾夫人冷漠的外表下優雅而細膩的內心。米歇爾夫人對人冷漠,但不失禮貌。用米歇爾夫人自己的話說,她尖酸刻薄,身材矮小,人們討厭她,卻接受她,因為她符合一個看門人的樣子。米歇爾夫人有自己的小書屋,擺滿了書籍。可在那些所謂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富人們眼裡,她就是個粗鄙的老婦人。因為沒有人知道她的優雅,更沒有人去在意。
  • 《刺蝟的優雅》:稀罕的是遇到了願意理解你、包容你的人
    音樂精怪卻雅致,有種不疾不徐的優雅和恰到好處的距離感。這是一個關於同類的故事。刺蝟有著醜陋的外殼和極具攻擊性的尖刺,可是,誰會知道,外殼的下面是不是柔軟和優雅呢?在旁人看來,帕洛瑪的父親是政府高級官員,母親是漂亮優雅的家庭主婦,姐姐是努力向上的有為青年,帕洛瑪是一個聰明有前途的小公主,雖然脾氣有一點古怪。帕洛瑪討厭虛偽的大人,不想終其一生在既定的人生範圍裡撞來撞去,所以,她決定在12歲生日那天自殺,想知道人生是否還有別的可能性。
  •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但也可以活得很優雅
    「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但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裡,12歲的富家小姐芭洛瑪這樣評價她的門房荷妮。芭洛瑪住在一套高檔住宅裡,家境富裕。在大人眼中是一個古怪、孤僻、不合群、不喜歡和家人待在一起的孩子。她則認為自己是一條永遠也突破不了重圍,令人擺布的金魚,她覺得自己人生的終點便是金魚缸。她想像各種的死亡方式,決定要在12歲生日前拍一部電影。
  • 《刺蝟的優雅》:醜陋肥胖的面具被摘了
    就如影片的題目刺蝟,外表包圍著厲刺,殼裡是柔軟的身體。稚嫩的面具經不了外界長時間的衝突,成熟的面具對衝擊安然自若。芭洛瑪受不了如此,計劃著自殺,想要尋找生命的意義。勒妮始終維持著面具,內裡安靜尋找安靜之所。2生命的意義於死亡領悟芭洛瑪雖然一直重複著生命的意義最終要的是死的那一刻在做什麼但並沒有領悟到真諦。
  • 一個54歲女門房教會我的道理——刺蝟的優雅
    在距離12歲生日的一百多天裡,她認識了同住在這棟公寓的女門房——勒妮。勒妮是一個給這棟公寓做門房的54歲的獨居寡婦,她寡居矮小丑陋,身材臃腫,腳上全是老繭,脾氣卻有點暴躁,不易給人親近感。這完全符合社會信仰所塑造的門房形象,而這一切也正是勒妮的有意為之。
  • 刺蝟的優雅:你很美麗而不自知,死無法避免唯有愛永垂不朽
    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莫過於有一個懂你珍惜你的人,還有一個書房去支撐你的富足的精神世界。可是,我們都知道很可能終其一生都找不到靈魂伴侶,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像個孤獨患者,像刺蝟一般用刺築起自己的城堡,自卑,膽怯,怕與人交談...
  • 《刺蝟的優雅》: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
    《刺蝟的優雅》是一部很神奇的法國電影,也只是看了評分才發現的,也被名字所吸引,卻出奇的喜歡(因為沒有原版,只看到了普通話配音的版本,一直只喜歡原版的我,這次竟然很喜歡這種腔調)。可能是因為蕩滌靈魂深處,也可能因為覺得自己活得太無趣。
  • 刺蝟的優雅:重要的不是死 而是死的那刻在做什麼
    片名:《刺蝟的優雅》  推薦理由:一個愛思考的小女孩,和一個愛看書的女門房和一個日本男人之間的故事。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懷疑,這個世界上到底會不會有一個人真正的愛上你?或者說,不是真正的愛上你,而是愛上真正的你。
  • 《刺蝟的優雅》願生活中的你我,都如刺蝟一樣,外硬內軟
    想做生活中的刺蝟,銅牆鐵壁把自己包裹起來,不被生活的張牙舞爪嚇哭,但我遠遠沒有自己想像中那樣堅硬。在鋼鐵稜角中穿行到頭破血流,然後悲戚痛哭到沒有優雅可言。所以我喜歡甚至隱隱羨慕平凡至極但優雅無比的荷妮。
  • 《刺蝟的優雅》:一個十二歲女孩在思考生死
    今天,我們來談一部法國小眾電影——《刺蝟的優雅》。該片由莫娜·阿查切導演,喬絲安·巴拉思科、伊川東吾等主演的一部法國劇情片,改編自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暢銷小說。如果一個小女孩盤算著當她12歲生日時就自殺,你會有什麼反應?帕洛瑪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
  • 豆瓣8.8,《刺蝟的優雅》,暖色調的邊緣人故事
    新年舒心醬重溫了09年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豆瓣10萬多人打出8.8的高分,常規意義上的「高分作品」,但《刺蝟的優雅》這樣的故事片,與其說勝在品相的硬核、不如說妙在角度的精巧。雖然結局是殘酷的死亡,雖然開篇就是「死亡宣言」,雖然故事的角落裡滲透出銳利的冷硬的寒意,但整部電影依舊是暖色調的。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法國當代女作家妙麗葉·芭貝裡曾是一位哲學教授,處女作《終極美味》講述了一位法國美食作家對其一生的回顧,第二部作品《刺蝟的優雅》更是將目光聚焦在了兩個個性鮮明的女性角色身上:門房勒妮和小女孩帕洛瑪。通過以「刺蝟」的隱喻來說明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女人,儘管外表醜陋但是內心卻細緻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