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養魚人基本上都知道養魚要先養水,但是水養好了,適合魚生存了,就什麼魚都適應嗎,就能把魚直接放養好的水裡面嗎?最保險安全的方法當然是不能這麼直接放,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每個地方的人、不同的人生活環境還不一樣,適應能力還不一樣,更何況是魚呢。這就要求要在新魚進缸的時候先過水。
過水的目的就是不管魚之前的水是什麼樣的,都讓魚兒慢慢的適應新魚缸裡的水,減少水質和溫度的突變給魚帶來的傷害,確保魚在新缸裡有良好狀態,防止魚突然從一種環境進入到另一種環境,因為變化太大,而導致出現白點病、黏膜脫落、蹭缸甚至魚死亡等現象。
除了諸如七彩神仙魚之類的需要檢疫的特殊魚外,其它魚有條件的最好也要過完水後,單獨隔離靜養一段時間,沒條件單獨靜養的的最少也進行以下幾個步驟:
1.過溫。過溫就是讓魚先適應魚缸裡水的溫度,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具體操作也很簡單,新魚拿回家後,不要開袋,直接連著袋子一起放入魚缸,一般都要浸泡30分鐘以上,最好等袋子裡的水溫與魚缸水溫一致之後,再泡一會就可以了。
2.過水。這個過水是真正意義上的過水,是緩慢地將魚缸裡的水注入到魚袋(桶)裡,讓水逐漸適應新魚缸水的水質。具體操作是,每隔5分鐘或是10分鐘加入少量的魚缸的水到魚袋(桶)中,每次加入水的量根據魚袋裡水的量確定,期間可以逐漸倒掉一些魚袋裡的水,直至魚袋裡的水有超過三分之二是新魚缸的水就可以了。也可用一根細管子逐漸將新魚缸的水放入魚袋,原理是一樣的。
3.殺菌(可不做)。可以加入少量除菌藥、鹽、高錳酸鉀稀釋液或是二氧化氯中的一種進行殺菌,注意把握放的量和泡的時間,這一步有一定風險,沒經驗的可不做。
4.入缸。此時經過過溫過水,袋子裡的水與魚缸的水差別已經不是很大了,如果不準備單獨靜養,魚就可以入缸了。此時注意要單獨把魚撈出來放入魚缸,袋子的水不要進缸,防止交叉感染。
當然養魚各有各的養法,過水也是一樣,每個人的方法都會有點不同,此方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