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魚進缸怎麼過水,過水需要注意什麼

2021-01-08 筱薇說

每個養魚人基本上都知道養魚要先養水,但是水養好了,適合魚生存了,就什麼魚都適應嗎,就能把魚直接放養好的水裡面嗎?最保險安全的方法當然是不能這麼直接放,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每個地方的人、不同的人生活環境還不一樣,適應能力還不一樣,更何況是魚呢。這就要求要在新魚進缸的時候先過水。

過水的目的就是不管魚之前的水是什麼樣的,都讓魚兒慢慢的適應新魚缸裡的水,減少水質和溫度的突變給魚帶來的傷害,確保魚在新缸裡有良好狀態,防止魚突然從一種環境進入到另一種環境,因為變化太大,而導致出現白點病、黏膜脫落、蹭缸甚至魚死亡等現象。

除了諸如七彩神仙魚之類的需要檢疫的特殊魚外,其它魚有條件的最好也要過完水後,單獨隔離靜養一段時間,沒條件單獨靜養的的最少也進行以下幾個步驟:

1.過溫。過溫就是讓魚先適應魚缸裡水的溫度,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具體操作也很簡單,新魚拿回家後,不要開袋,直接連著袋子一起放入魚缸,一般都要浸泡30分鐘以上,最好等袋子裡的水溫與魚缸水溫一致之後,再泡一會就可以了。

2.過水。這個過水是真正意義上的過水,是緩慢地將魚缸裡的水注入到魚袋(桶)裡,讓水逐漸適應新魚缸水的水質。具體操作是,每隔5分鐘或是10分鐘加入少量的魚缸的水到魚袋(桶)中,每次加入水的量根據魚袋裡水的量確定,期間可以逐漸倒掉一些魚袋裡的水,直至魚袋裡的水有超過三分之二是新魚缸的水就可以了。也可用一根細管子逐漸將新魚缸的水放入魚袋,原理是一樣的。

3.殺菌(可不做)。可以加入少量除菌藥、鹽、高錳酸鉀稀釋液或是二氧化氯中的一種進行殺菌,注意把握放的量和泡的時間,這一步有一定風險,沒經驗的可不做。

4.入缸。此時經過過溫過水,袋子裡的水與魚缸的水差別已經不是很大了,如果不準備單獨靜養,魚就可以入缸了。此時注意要單獨把魚撈出來放入魚缸,袋子的水不要進缸,防止交叉感染。

當然養魚各有各的養法,過水也是一樣,每個人的方法都會有點不同,此方法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新魚入缸過水步驟
    由於水族館水體的溫度、水質和家裡魚缸的不同,為了減輕魚兒的不適應和提高存活率,過水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總體來說過水分為「一泡二加三撈四靜養」這幾個步驟,下面就來講解下這幾個步驟的具體操作。1、保溫:如果冬夏室內外溫差大的話建議買魚的時候準備一個保溫盒,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運輸過程中溫差對魚兒造成的傷害。2、兌溫:新魚到家後先把魚袋泡在魚缸裡,如果水太多的話要先倒出一部分,水能完全淹住魚就行。泡10-20分鐘,內外溫差在±2度範圍內就可以了。
  • 新魚入缸過水多重要,錯一步,費錢傷感情
    有新魚友問養魚要不要加硝化細菌,我們都不建議加。不過如果有人問新魚過水問題,那一定要按標準來。由於當時情況不允許,沒做好過水的準備工作,導致魚缸水的酸鹼度達不到七彩的要求,一進缸就出問題。過水的時候,倆人傻愣愣的過溫過水,只是過水這一步就花了十幾分鐘。等到金龍入缸,神氣活現的巡視新地盤,我們才算踏實點。半年時間過去了,金龍一直沒出什麼問題,慢養到接近40公分,狀態基本全出來了。前幾天有人要出兩千收,算是對我們飼養水平的肯定了吧。
  • 缸養水需要幾天?為何新魚入缸後陸續死亡?
    其實是大家太過急躁,恨不能魚缸放滿水就要放魚。不經養水就入魚都不能說是危險了,真的是在拿自己的錢在打水漂!因為氯在兩三天內就消失殆盡了,而且硝化細菌又不能短時間形成,那早兩天晚兩天又有什麼區別?其實養水三天(爆氧)是可以的,松仔在日常或者應急的時候也確實也沒少這樣做。但這裡松仔考慮一個新缸、新濾材的問題,缸中的玻璃膠可能會釋放出一些有毒物質,而新濾材也需要一個浸泡衝刷完全浸透的過程。
  • 新魚入缸前的準備工作,過水一定要細心!
    新魚入缸面臨的第一道坎就是過水環節,不管是在魚市買的魚還是從魚友手裡的收購魚,亦或是經過長途運輸的網購魚,能否過好水,對以後的飼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希望大家能注重起來!尤其是一些新手玩家,由於過水手法不當,魚入缸後表現往往不佳,有時趴缸拒食,有時也會出現暴斃的情況,這些情況不單單是魚缸水質問題,也與你不當的過水方法有直接關係,今天就一個過水實例給大家說說過水的細節問題!首先準備好一個收納盒或水盆,容積看魚體大小而定,但儘量大一點。還有爆氧設備和虹吸軟管。
  • 觀賞魚入缸只過溫不過水的原因,一次說透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魚樂圈教官。探討養魚方法,交流養魚經驗,分享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謝謝!前不久我發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觀賞魚入缸,遭到一些魚友的質疑。大概意思是說你這魚怎麼不過水就直接入缸了,過溫過水都是最基本的常識,你都不懂嗎?
  • 新魚到家,如何過水才能保證高成活率?
    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一下魚友進魚後如何過溫,如何過水,如何消毒,以及如何餵養的經驗。我希望能給你一個參考。內容如下:過溫無論是在漁場還是實體店或是網購,處理方法都是相同的,但具體的精細度因人而異,這取決於金魚的體質。
  • 重新養水很費勁,購買新的觀賞魚,保留原缸水未必是壞事
    那麼,每當遇到我們的觀賞魚拜拜了,這缸水的去留就成了問題,因為想要養好一缸水確實不容易,一旦觀賞魚患病死亡了,這缸水反而就成了雞肋,我們是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到底該如何處理為好呢,需要消毒嗎,需要大換水嗎?
  • 新買回的魚過溫過水的操作方式,(近魚從速)(遠魚從簡)。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新買回的魚過溫過水的操作方式,這個僅僅是個人的一些做法,大家就是多交流多討論,不用來攻擊,我先說明一下,我也是新人一個,和大家一樣,所以說得不對,做得不對的地方,你可以評論區裡提出自己的觀點,供大家一起學習,謝謝。
  • 多個魚缸養魚,如何給各個魚缸換水,觀賞魚合缸注意什麼問題?
    如果我當初採取的是組缸過濾,怕是對於新魚友們也就沒有了什麼可以借鑑的意義,這樣正好,我可以示範更多的實踐操作經驗。那麼,我們是應該把這些魚缸一起定期換水呢,還是逐步分批去給這些魚缸換水比較好呢,如果牽扯到觀賞魚需要倒缸、合缸的問題,又該如何操作呢?
  • 往魚缸裡添加觀賞魚,需要開新缸隔離觀察嗎,有什麼注意事項?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一窩養定的觀賞魚絕對不能加新魚,非要加新魚就要來新缸。實在沒條件開新缸就把新魚單獨養15天以上,觀察新魚有沒有病,然後再加入,即便是這樣,也有團滅的風險。進新魚還是開新缸最穩妥。
  • 新魚入缸陸續死亡?是沒有養好水導致的嗎?
    新缸、新水、新濾材,正常開缸很多新手都在這裡栽了跟頭,死魚概率最好,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是大家太過急躁,恨不能魚缸放滿水就要放魚。不經養水就入魚都不能說是危險了,真的是在拿自己的錢在打水漂!那麼是不是說我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養水?理論值確實是這樣,但我們會堅持養一個月的水嗎?所以在這種前提下大家提出了折中的辦法,就是縮短養水時間,然後人為換水來控制水體中氨氮的濃度。那麼養水為什麼要一周以上而不是兩天或三天呢?因為氯在兩三天內就消失殆盡了,而且硝化細菌又不能短時間形成,那早兩天晚兩天又有什麼區別?
  • 鹽浴治療小記——新魚進缸前的檢疫
    接下來,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重新的入魚的過程,尤其是檢疫(重中之重):6月底,我又開始進魚了,這次新進魚前,有了之前的血的教訓,我學會把節奏放慢下來了,不像以前那麼積極的買魚了。先後去店裡看了三次,都沒下手。有人要問了,看什麼呢?
  • 購買新魚缸,是為了給原有觀賞魚換缸,更換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很多魚友一直非常好奇,本來我已經購買了兩個新魚缸,還在那裡空著看水呢,為什麼還要繼續購買兩個呢?是空魚缸養水,看著好玩嗎?還是實在沒有寫作素材了,或者是有錢燒的?
  • 開缸養水觀賞魚入缸後,第一次換水,在什麼時候比較好呢?
    一位魚友就問到了,我的主魚入缸之後,第一次給觀賞魚換水的話,大約是在什麼時候為好,換水量掌握在多少為宜?我的魚缸入魚後一個月沒有換過水,是不是代表所有的觀賞魚都是如此?但是上述的所有觀賞魚,我都在它們進入魚缸的一個月之內,沒有給它們有過大換水的操作,充其量也就是洗過幾次濾棉,中間適當加水了兩三次而已。之所以要這麼做的目的,主要的就是為了一個魚缸水體的穩定,以及不去過度驚動觀賞魚,同時也非常的有利於觀賞魚狀態的穩定,以及硝化系統的相對完善,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最應該注意到的問題。
  • 養鯉正能量—新入錦鯉存活率不高怎麼辦?資深魚友:過水很重要!
    錦鯉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觀賞魚之一,錦鯉不僅有著吉祥的寓意,更能給家裡增添不少生趣。但是不少魚友表示新買回來的錦鯉入水後存活率不太高,既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又影響了好心情。其實提高新入錦鯉存活率很簡單!就是過水。
  • 新手養魚,應該如何過水?
    如果直接將裝在袋子裡的魚倒進缸裡,十有八九是活不了的。因為魚在經過完全無光的長途跋涉後,已經高度緊張和疲憊。而且魚店賣家的飼養水和你的魚缸裡的水質會有區別,若是將他們直接倒進缸裡,會使魚因為過激反應而死亡,或者跳缸。所以過水成為了必要的環節,過水的頻率關係到魚在進入缸內,能否儘快的適應新環境。
  • 魚缸裡的水一般多久更換一次,更換時需要注意什麼
    除氯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水盛好後靜置2-3天,或燥曬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蘇打,即硫代酸鈉即可立刻使用)。 新水曬好後就應入缸打開過濾,讓泵使靜水變成流動的水,然後放入闖缸的魚。
  • 魚友買新魚,入缸出事,暴斃是怎麼回事,
    他從魚店裡選了幾條招財魚,入缸後毫無徵兆的先後暴斃。而之前養過的幾條魚依然在缸裡健康遊動。這麼大的反差讓他有點難以理解,是買到不好的魚了嗎?很多人認為「新魚入缸」是比較初級的常識,其實是不對的。新魚入缸後能不能活下來,受很多因素影響。
  • 養水十天,觀賞魚入缸半個月再不換水,魚缸水不臭了嗎?
    那麼,我還提到了一個問題,就是觀賞魚入缸後的半個月內,這缸水我們最好別動,甚至於連濾棉也不要去動。問題就來了,不會成為一缸臭水了嗎?當說到這裡的時候,很多新魚友的問題就來了:你看這一來二去的,差不多就有一個月的養水時間了,整個魚缸的水體,難道在一個月之內一點不動,那豈不是就成了一缸臭水了呢?還有就是,魚缸裡的什麼氨氮啦、亞硝酸鹽啥的各種毒素,不會很高、很高了嗎?
  • 養過觀賞魚的一缸水,可以再次放入新魚嗎?這個要看實際情況
    關鍵問題就是,我們購買的魚和之前使用的魚,必須都是相對皮實的,沒有什麼交叉感染一說,那麼,我們可以權當之前的魚,就是闖缸魚了,只是被撈走了而已。、發臭,我們對於自己的觀賞魚的健康情況,一直了如指掌,那麼,適度更換個三、四分之一的魚缸水,接著養魚也未嘗不可,這缸水不必全部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