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的物種:寬足袋鼩(圖)

2021-01-20 中國網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短平鼻海豚等。

  以下為其中的部分物種:

  1.雄性庫蘭達樹蛙

雄性庫蘭達樹蛙

  雄性庫蘭達樹蛙(Kuranda tree frog)是一種渾身上下光溜溜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非常特殊,科學家將之稱作「快速交談」。據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WWF Australia)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庫蘭達樹蛙是在澳大利亞東部熱帶的昆士蘭州發現的,它是自1999年以來在澳大利亞發現的至少1300種新的動植物中的一種。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把庫蘭達樹蛙劃歸到瀕臨滅絕的物種中,這種青蛙的棲息地佔地面積僅有1.3平方英裡(3.5平方公裡)。據該報告說,競爭對手之間的「快速交談」很快轉變成具有攻擊性的摔跤,這篇論文發表是為了紀念9月7日澳大利亞瀕臨滅絕物種日。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澳大利亞分部的麥可·羅奇(Michael Roache)在一份聲明中說:「澳大利亞擁有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非常令人吃驚,在這裡經常會發現動植物新種。」過去十年間,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每周至少平均發現兩個新物種。

  2.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

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

  2005年,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snubfin dolphin)成為30多年來在澳發現的第一種海豚新種。最初人們將這種哺乳動物與短吻海豚(Irrawaddy dolphin)混為一談。據澳大利亞隱形珍寶組織(Australia's Hidden Treasures)的最新報告顯示,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似乎更喜歡生活在受到保護的沿海水域。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澳大利亞分部於2009年9月公布了這份報告。分部的羅奇說:「在澳大利亞各地的這些新發現,只是迄今發現的所有動植物新種中的一小部分。」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
  • 寬足袋鼩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為什麼它們會因為繁衍後代而死?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澳大利亞有一種哺乳動物,它們的「父親」(雄性)就非常的負責,為了能夠留下後代甚至不惜葬送性命,它就是寬足袋鼩(qu)。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寬足袋鼩沒錯,上圖中那一對長相酷似老鼠的傢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寬足袋鼩了,不過雖然它長得有點像老鼠,但其實它與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而是澳大利亞獨有的一種有袋類動物。
  • 寬足袋鼩連續交配14個小時而死,科學家:非常聰明的做法
    雄性寬足袋鼩死掉後,雌性能找到配偶嗎?雖然寬足袋鼩的壽命只有1年,但等到第二年就會有雄性幼崽達到性成熟,此時雄性就會加入生殖大軍,繼續重演父輩的歷史。雖然在人類看來雄性寬足袋鼩在繁衍之後立即死去的命運比較悲慘,但一些生物學家認為雄性寬足袋鼩在繁殖期之後死亡,有助於雌性以及幼崽的生存。
  • 寬足袋鼩能持續交配14個小時,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寬足袋鼩寬足袋鼩是一種有袋類生物,生活在澳大利亞以及附近的島嶼。和真獸類不同,它們的後代都是早產兒,還需要在媽媽的育兒袋中繼續發育一段時間。在過去,有袋類動物幾乎遍布地球每一個角落。但後來,更為強勢的真獸類動物崛起後,相對弱勢的有袋類生物在許多地方都消失了,只有澳大利亞四面環海,阻擋了真獸族蔓延的步伐,所以這裡還保留了一小部分的有袋類生物,寬足袋鼩就是其中之一。每到交配期時,雄性寬足袋鼩體內的睪酮素會直線上升,睪酮素可以讓它們看起來更富有雄性魅力,還會推動它們瘋狂發情,尋找配偶。
  • 山火季節又來了,考拉今年還能躲過一劫嗎?
    事實上,在人類出現之前,澳大利亞的山火就不少,考拉也沒有滅絕,這說明考拉知道怎麼躲避火災,跟考拉一樣,澳大利亞許多動物都有應對火災的策略。但是,正所謂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一項研究顯示,最近數十年來,山火的燃燒面積增加了5倍。
  • 哺乳動物大家族添新成員 雲南現新物種霍氏缺齒鼩
    煙黑缺齒鼩模式標本,館藏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紐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霍氏缺齒鼩模式標本,館藏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雲南網訊 近日,雲南又發現了一個新物種——霍氏缺齒鼩,分布在瀾滄江以東。
  • 曾被認為「已滅絕」,又重新被發現的4種動物,網友:引人深思
    眾所周知,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而人類作為地球的統治者,也只有成千上萬年的歷史,所以很久以前,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包括恐龍、劍齒虎、猛獁象等等,許多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變化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很多物種都已經銷聲匿跡。當然除了這些真正走向滅絕的動物之外,還有一些曾被宣布滅絕,但是又重新出現在人類視野中的動物。
  • 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原標題: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新華社雪梨10月23日電 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23日發布新聞公告說,該博物館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豆娘物種,對評估特定生態系統變化有重要意義。
  • 《連線》雜誌公布2008年度十大新發現物種
    北京時間12月25日消息,美國《連線》雜誌網站24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發現物種,世界上最小的蛇、史前金色火星螞蟻和可能已經有12萬歲的微生物均上榜。
  • 美雜誌公布2008年新發現十大物種:火星螞蟻入選
    美國《連線》雜誌近日公布了在2008年度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史前金色火星螞蟻和12萬年前的細菌上榜。  1. 橄欖背森林知更鳥  鳥類學家在加彭進行野外實地考察時,發現這種鳥。目前科學家正在對它進行探索研究。   2.
  • 澳大利亞的新發現的物種
    澳大利亞科學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DNA證據顯示,澳大利亞可愛的空中有袋類動物實際上是三個不同的物種。 這種夜間活動的動物在澳大利亞廣袤的叢林中安家,幾乎貫穿了整個東海岸,從南部的維多利亞到昆士蘭州的北部。 浩瀚的分布,以及各種形態的差異指出個體之間在不同的地區,導致了近年來建議我們可能不只是處理一種動物——但幾乎沒有的遺傳學證據來驗證要求。
  • 為何螳螂等動物交配後,死的是雄性,那還有足夠的雄性來繁衍嗎?
    其實自然界中不只是存在著性食同類的現象,還有一些生物,雄性在完成交配後,會快速衰老死亡,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些物種中,雄性在完成交配後會快速衰老死亡呢?如果是這樣,那麼等到下一次繁衍季節時,該物種還有足夠數量的雄性,來完成交配嗎?性食同類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性食同類為什麼會發生?
  • 安徽發現新物種
    等小型獸類尤為令人驚喜的是這次科考還發現了一個新物種科考人員從山腳海拔300米開始至1700米海拔範圍內共設置了7個樣帶,發現小型獸類465隻,包含2目4科12屬15種,分屬嚙齒類11種,食蟲類4種。其中黃山小麝鼩、安徽麝鼩、豬尾鼠為新發現種。
  • 還是發現?滅絕了又出現在人類視野的動物
    澳洲寬足袋鼩可是1967年一位澳大利亞博物學家在設陷阱捕捉袋熊時,發現落網的竟是一對袋鼩。雌袋鼩不久就產下一窩8 只小袋鼩,現在他們在" 俘虜營" 裡繁殖。恐龍螞蟻首先在1931年在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結束時收集。由於之後沒有發現其他標本,該物種被認為是滅絕的。然而,1977年,南澳大利亞波科拉附近出現了這些螞蟻興旺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