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螳螂等動物交配後,死的是雄性,那還有足夠的雄性來繁衍嗎?

2021-01-10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一種現象,叫做:性食同類。

意思是說,當雌性和雄性進行交配後,部分雌性會將雄性吃掉,之後獨自繁衍生息。

其實自然界中不只是存在著性食同類的現象,還有一些生物,雄性在完成交配後,會快速衰老死亡,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些物種中,雄性在完成交配後會快速衰老死亡呢?如果是這樣,那麼等到下一次繁衍季節時,該物種還有足夠數量的雄性,來完成交配嗎?

性食同類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性食同類為什麼會發生?

1984年,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目的是為了觀察母螳螂為什麼在交配時,會吃掉雄性。

為了保證實驗的數據準確,科學家們嚴格按照科學實驗的標準,即:控制變量法,和設置對照組。

科學家把螳螂分成三組,為了保證數據準確,科學家在每一組內都設置了至少60多隻的螳螂,其中有公有母。

在第一組中,科學家給所有的母螳螂提供了足夠多的食物,之後讓它們和雄螳螂完成交配。

在第二組中,科學家讓母螳螂吃的半飽,然後再去讓它們和雄螳螂完成交配。

第三組中,科學家選擇讓所有母螳螂都餓肚子,然後讓它們和雄螳螂交配。

結果顯示,在第一組中,幾乎所有的雄螳螂都安全地離開了;第二組中,母螳螂試圖捕食公螳螂,但有一部分公螳螂躲開了。而第三組的母螳螂都無心交配,只想把對方吃掉。

由此可見,公螳螂對於母螳螂而言不僅是「伴侶」,還是食物。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母螳螂不是每天都能吃飽飯,因此當它們面對送上門的公螳螂時,會試圖捕食對方,但如果自己剛剛吃飽,那麼母螳螂將會放過對方。

之所以母螳螂能夠成功捕食公螳螂,是因為公螳螂的體型較小,母螳螂有體型優勢。

從性食同類的角度去分析,雄性之所以會在交配時死亡,是因為它們相對於雌性而言即是交配者,也是獵物。

交配後即死亡

還有一種生物,即使雌性不捕獵它們,它們也會在交配後不久死亡。比如:寬足袋鼩。

研究證明,寬足袋鼩的雄性在交配季節來臨時,會不吃不喝抓住一切機會進行交配,它們甚至能瘋狂交配14個小時,之後雄性寬足袋鼩會逐漸初學,免疫系統衰竭,毛髮開始脫落,以至於最後雙目失明,但即使到最後,它們仍想著交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雄性的寬足袋鼩壽命只有一年,在完成交配後就會死去,研究表明,寬足袋鼩的瘋狂交配,可能與體內過高的睪酮有關,這種物質可以提高雄性的交配能力,但有著嚴重的副作用,比如雙目失明。

不過,雄性的死也能夠讓更多雌性以及子孫後代活下去,這是因為寬足袋鼩以小昆蟲為食,而它們的後代並不像馬以及羊一樣,一出生就能自動覓食,而是需要母親在育兒袋裡撫養,因此母親需要進食大量的昆蟲。

我們知道,單位面積內提供的總能量是有限的,而你吃掉一部分能量之後,我就只好餓肚子。比如:一塊土地上種植的稻子數量是有限的,如果我將所有的稻子都吃光,而你就只能餓肚子了。

寬足袋鼩也是一樣,由於雌性在懷孕、哺育期需要大量能量,而多數雄性的死亡,可以節省大量能量,因此可以有更多的雌性以及後代生存下來,也就是說,雄性個體的死亡換來了整個種群的繁榮。

我們知道,自然選擇並不會選擇個體,而是種群,因此交配後即死亡的基因,會在整個種群中代代相傳。

雄性死亡後,還有足夠多的雄性交配嗎?

其實,我們忘記了一件事情,大多數動物都是一夫多妻制度,比如:雞,在雞養殖場,農場主為了追求效益,一般會養大量母雞,只養少數公雞。

由於一夫多妻制度,因此,即使數量很少的公雞,也能讓整個種群的雞受精。也就是說,在自然環境下,延續種群數量的並不是雄性,而是雌性。

如果雌性在完成交配後即死亡,那麼這個種群可能會在未來某一天滅絕。

總結

其實自然演化中並不排斥死亡,有時甚至會主動迎接死亡。比如:如果能讓種群更好的繁衍,那麼即使犧牲雄性的生命,自然選擇也不在乎,這個基因也會代代相傳。

但如果不能讓種群更好的繁衍,比如雌性在完成交配後即死亡,那麼雌性體內的受精卵還未孵化出幼崽,該種群可能已經在自然選擇中被滅絕了。

由此可見,對延續種群有利的基因,不管好壞都會被保留;但對延續種群有害的基因,一定會被自然選擇剔除。

相關焦點

  • 動物交配之後很多都是雄性被吃,還有足夠的雄性來繁衍後代嗎?
    一些動物在交配前、中、後吃掉同類的情況被稱為「性食同類」,這種現象多發生在蛛形綱和昆蟲綱下的物種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螳螂和一些蜘蛛。生物有兩個本能:一是填飽肚子;二是繁殖後代。這兩個本能就是刻在基因裡刻在骨子裡的東西無法抹去,那麼在交配後雌性動物都是負責生育和養育後代小寶寶,而雄性當甩手掌柜的,因此雄性死掉對於這些後代影響不大。如果交配後雌性被吃掉,那麼交配就完全沒有意義了,動物的交配行為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繁殖後代。
  • 螳螂之間交配的秘密,為什麼雄性螳螂寧願被吃掉都不逃跑?
    在大自然中,很多生物為了繁衍後代付出生命的代價,被對應的天敵一鍋端的也有不少,但最憋屈的還得是這一類生物了,它們在交配時沒有被天敵吃掉而是被自己的配偶吃掉,大家不要以為這樣的生物只是少數,其實大自然中還是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事發生的,比如黑寡婦蜘蛛,螳螂,蠍子等這類生物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螳螂這樣的生物。
  • 雄性螳螂交配後就被吃掉,它們為什麼不跑?
    母螳螂吃丈夫時,丈夫受到攻擊為什麼不跑?一般冷血動物都有這樣的習慣同類相殘,這種行為很常見一般都只是遵從本能而已,填飽肚子是生存大事,它們沒有意識去思考倫理道德的問題。而還有部分昆蟲因為存在吃同類的情況,例如蜘蛛和螳螂等,一般雌螳螂可能會在在交配前、中、後吃掉雄性螳螂。
  • 母螳螂為什麼要在交配時吃掉雄性?
    性食同類八月,屬於螳螂的交配季節來臨了。此時已經成熟的雄性螳螂為了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會出發尋找雌性螳螂。但是它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雌性螳螂不僅不會把它們當作「丈夫」看,還會把它們當作食物一樣吃掉。不過雄性螳螂沒有辦法,它們體內的基因驅使著它們靠近雌性螳螂,至於它們在交配完成後能不能活下來,則完全要靠運氣了。
  • 雄性長頸鹿80%同性戀並交配,母螳螂交配吃配偶,海馬爸爸育兒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現象,經常讓人大開眼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發生在長頸鹿、螳螂及海馬這3種動物雄性和雌性之間奇妙的兩性現象。一雄性長頸鹿80%是同性戀並互相交配去動物園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兩個長頸鹿彼此用脖子來跟同伴鬥來鬥去,這樣能玩很長時間,你知道這個動作是做什麼嗎?
  • 親眼目睹一種動物交配後,雌性動物吃掉了雄性動物
    一個朋友對我說,螳螂交配後,雌性螳螂會吃掉雄性螳螂。因為我經常去農村調研,所以幾個朋友問我,有沒有親眼目睹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我說沒有親眼目睹過。我和老人走到紅薯地邊後,果然發現紅薯地裡有螳螂。於是,我和老人開始小心尋找正在交配的螳螂。我們找了幾分鐘後,終於發現了一對螳螂在交配,於是我們趕緊停住腳步。我沒有使用手機拍照,會發出聲音,說不定會驚動正在交配的螳螂。只見雄性螳螂趴在雌性螳螂的背上。
  • 螳螂交配完後,母螳螂都會吃掉公螳螂嗎?為什麼公螳螂不跑?
    性食同類,意思是說,在交配前後雌性會吃掉雄性。比如:母螳螂在交配前後,會吃掉前來求偶的公螳螂。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雌性要吃掉雄性呢?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有3個假說。補充能量假說性食同類之所以能發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雌性相對雄性而言體型更大,在交配前後,雌性可以利用體型優勢將雄性吞入囊中。
  • 雌螳螂在交配時吃雄螳螂,為什麼雄性螳螂不跑?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我們對自然界的許多事情了解不多,螳螂是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動物,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他,但許多人可能不理解他,雄螳螂在交配前和交配後的某個階段被雌螳螂吃掉,也就是說,螳螂交配後會吃掉他的老公。
  • 被吃掉的雄性螳螂真有如此偉大?科學家們告訴你實際真相
    眾所周知的就是多年以前在《黑貓警長》當中提到的螳螂。雌性的螳螂在交配的過程當中,會分階段把雄性螳螂給吃掉,以此來達成繁衍後代的目的,不得不說也是相當悲壯的繁衍後代的行為。在動物的諸多本能當中,生存本能以及繁衍後代的本能具有非常高的優先級,這是一個物種為了保持自己物種能夠不斷的存活下去所進化出來的。因此雄性螳螂雖然也知道與雌性螳螂進行交配會有非常大的危險,但是它們受到了繁衍本能的驅使,不得不涉險交配。
  • 動物也有「貞操帶」,雄性交配完,堵住雌性的交配通道
    野生動物最基本的訴求無非兩種:生存和繁衍。動物們為了生存進化出很多看家本領,而為了繁衍也玩出了很多花樣。有一種叫「紅邊束帶蛇」的動物,雄性在交配完後順手製造交配塞堵住雌性的交配通道。人們通過手術,準確地切除雄性紅邊束帶蛇製造交配塞的組織,結果發現交配完後,精液馬上倒流出雌性身體,幾乎沒辦法受孕。另外部分雄性老鼠也會製造交配塞,保證自己的精子能夠成功到達目的地和卵子結合。雄性老鼠精力耗盡之後,需要15天左右才能恢復精力,繼續交配。
  • 螳螂為什麼吃掉交配後的配偶?
    螳螂為什會吃掉交配後的性伴?它們是怎麼做到的?——蛇蠍美螳這兩個問題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不同於人類社會大量存在欺詐,動物界的行為要簡單得多,幾乎只有一個準則,那就是更有利於生存,包括個體生命的存續,和群體的延續,即繁殖。因此,要更準確地解釋動物的行為,從進化學角度入手,總是不會錯的。
  • 母螳螂在交配的時候會吃下公螳螂,難道真的是為了繁衍後代?
    作為自然界中很常見的一種昆蟲,每年當炎夏到來的時候,螳螂也就進入到了交配的季節。與絕大多數的動物一樣,螳螂的交配也是由公螳螂主動發出的,它們會去尋找雌螳螂,然後完成交配傳遞自己的基因,不過這對於公螳螂來說,這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為這很可能是公螳螂生命的終結,雌螳螂或許會在交配後將它吃掉。
  • 交配繁衍時最殘忍的動物
    交配繁衍時最殘忍的動物「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動物中種類的繁衍是第一大要事,很多生物為了交配繁衍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既血腥又殘忍。螳螂螳螂是害蟲的天敵雌性螳螂會在交配過程中「謀殺親夫」,吃掉雄性的腦袋。
  • 做鬼也風流的動物,有些雄性動物為了交配,命都不要了
    「牡丹裙下死,做鬼也風流」,有些雄性動物為了交配,命都可以不要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這種現象在螳螂和蜘蛛中尤為明顯。而有些雌性蜘蛛脾氣不太好,很多雄性蜘蛛還沒開始交配,就已經被它吃掉了,比如穴居狼蛛。雌性穴居狼蛛比雄性大很多,當個頭小、弱小的雄性靠近雌性準備求愛時,還沒等它開口,雌性就將它吃掉;當個頭大的、強壯的雄性靠近雌性時,雌性就選擇和它進行交配。挑三揀四的雌性穴居狼蛛在一定程度上,淘汰掉了劣質的基因,讓優秀的基因繁衍下去。
  • 雌性螳螂會在交配完成後將對方吃掉?為什麼這麼殘忍?
    雄性動物為了能夠交配就會盡情地在異性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而不同的動物也會有不一樣的標準,有的看其體型是否足夠強壯,有的看對方的羽毛是否足夠光滑漂亮,甚至有的還會通過交配時間長短來判斷是否值得與其繼續交配下去。大伙兒看到這些是否會有些驚訝?自然界中還有許多讓人驚呆了的事情,其中還有在交配過程中,雌性的一方將雄性的一方吃掉的動物,那就是螳螂。
  • 母螳螂為什麼要以丈夫為食?沒有了雄性,螳螂如何繁殖後代?
    提到自然界的「黑寡婦」,那麼螳螂一定榜上有名,有人認為母螳螂過於兇狠,連自己的老公都不放過,他們還認為螳螂的老公之所以不跑,一定是為愛獻身。但也有人認為動物並沒有人類的道德觀,它們遵守的是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那麼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螳螂交配後,公螳螂會被吃掉?公螳螂是甘心奉上小命嗎?
    比如中華大刀螳那樣的兇猛的捕食者,雌性比雄性大那麼多,強壯那麼多,在平時,雄性只是一個更小的動物罷了,本來就應該吃掉的。有人說,為什麼雄性不吃雌性,很大程度是因為實在打不過,只有被吃的份兒。而又有人很疑問,為什麼明知道被雌螳螂抓到就會丟掉小命,雄螳螂還要上去招惹哪?
  • 這種動物不交配就會死亡,雌性比雄性還需要交配
    繁衍,是每種動物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任務,這也是保存一個物種最基本的方式。所以每個動物都為了交配不斷的努力著,奮鬥著,每個物種也由於與眾不同的交配方式,有的可能在交配之後就會死亡;有的在交配之後就會吃掉異性伴侶;還有的在交配期要是沒有進行交配就會死亡。
  • 為何母螳螂在交配完要吃掉公螳螂?並不是為了下一代,漲知識了
    在生活中,我相信每個人都看到過像螳螂這樣的昆蟲,它們應該在年輕時就被捕獲在農村的田野中。這也是童年的童年快樂。螳螂是食肉昆蟲,也是無脊椎動物。在古希臘,人們把螳螂當作先知。由於螳螂像祈禱的女孩一樣舉起前臂,因此也被稱為祈禱蟲。為何母螳螂在交配完要吃掉公螳螂?並不是為了下一代,漲知識了!
  • 為何雌螳螂交配後會吃掉雄螳螂?科學家給出答案
    究竟為何雌螳螂要這麼做?其實在自然界中,不僅僅是雌螳螂,還有很多動物都會在交配後,選擇殺死雄性,比方說寬足袋鼩,即使雌性沒有傷害它們,它們自己也會選擇「自殺」。根據動物學家的介紹,雄性的寬足袋鼩在交配期來臨的時候,它們會瘋狂的不吃不喝,用盡所有的力氣來進行交配繁殖,一直到它們的免疫系統嚴重衰竭,它們的視力也會逐漸模糊,一直到徹底失明,再也沒有一點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