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把自己最感動的東西分享一下。從今天開始你希望能夠做什麼樣的改變?比如說開始感謝老天爺、感謝神明或者是感謝自己的家人。」14日下午,72歲的日本木匠秋山利輝在北京大學博雅酒店中華廳的舞臺上大聲喊著,小他20歲的翻譯陳曉麗在舞臺上跟著秋山利輝的步伐,後背已經溼透,感覺有點吃力。
如果不看舞臺上的宣傳板,你會以為到了傳銷現場。事實上,這是日本秋山木工集團負責人秋山利輝的新書《匠人精神》的發布會。在發布會結束的當晚,秋山利輝在賓館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他回應了讓學徒留寸頭、不讓學徒用手機、絕對禁止談戀愛的原因,他說自己的天命是「成為木工界的超級明星,然後培養更多的超級明星。」
秋山利輝「學徒一律留寸頭,禁止用手機」這本名為《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共140頁,前言後記之外就是正文的「匠人須知30條」,諸如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學會打招呼,學會打聯絡、報告、協商,做一個開朗的人,能夠正確聽懂別人說的話,和藹可親、好相處,有責任心,能夠好好回報,執著,「愛管閒事」,樂於助人等等。
看起來是一些簡單的做人小提示,但秋山利輝讓學生用八年的時間來踐行這些法則。在秋山木工學校,學員一年上預科,四年學做徒,三年學帶徒,八年後自立,便被趕出學校。在八年中,學員們每天都要背誦三四遍「匠人須知30條」,八年下來就有一萬遍了。
事實上,由於秋山木工在日本木工界地位顯著,每年來報名的人很多,但秋山利輝對學員的要求極為嚴格,因為他要培養木工界的「超級明星」,到目前為止也僅僅培養出60餘名工匠。每次有學員報名,他都要到對方家裡面試其父母三四個小時,用以確定父母對孩子的支持度。此外,他更願意招收「傻」一點兒的學生,「這樣我讓他們往左,他們就不會往右」。
秋山利輝在書中介紹,想要進入秋山學校的人,要先接受四天的各項訓練,並且通過考試才能入學。訓練的內容包括打招呼、自我介紹、泡茶、打電話等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夠顧慮到別人」,而關鍵在於能否成為「能夠感動別人的人」。
「秋山木工」針對以成為工匠為目標的見習者和學徒,頒布了十條規則,其中被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板寸頭,禁止使用手機,只許書信聯繫,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早晨從跑步開始,朝會上,齊聲高喊「匠人須知30條」。
秋山利輝從小就在木匠手藝方面展現了過人的天賦,放學回家他喜歡看到鎮裡來幹活的手藝人工作。「我就一直看他們手頭的動作,並自己琢磨。」小學四年級時,秋山利輝就接到很多木工活,「村裡面的嬸嬸們讓我給她們修一修小屋或者是搭一個架子什麼的,她們誇我長大了能成為一個家具工匠。」
秋山利輝經常一邊看一邊想這些木工活,並且判斷這個木匠人怎麼樣。後來他發現,凡是對人熱情的木匠,手上的活也不錯;反之,對人不耐煩的木匠,手上的活兒也不怎樣。這也許是他在幾十年後總結出「
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的濫斛。
秋山學校創立「秋山木工」中學畢業後,秋山利輝進入了日本大阪寄宿式的技工學校。16歲入校,22歲成為匠人。學成後,秋山利輝加入木工所,由於天分與努力,秋山利輝很快成木工所中收入最高的匠人。一年半之後又在大阪的這一家會社創造了收入第一,之後的一年到了日本東京第一的木工所。此後又加入日本排名第一的木工所。
「由於我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完成了同事要加班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並做得又快又好,老闆覺得我的存在,會讓同事變得焦慮,就把我開除了。」秋山利輝介紹,在被開除之前,他完成了天皇正殿的家具,該家具現在值1億日元,到今天仍然被使用著。這個也被稱為在家具工匠中的一個奇蹟,也是我個人工匠生涯的頂峰時期。
1971年,27歲的秋山利輝在感受到天命之後,創立了「秋山木工」,五年之後開始招收學徒。秋山利輝介紹,在日本每年有一個技能比賽,「每一次我們都會囊括金銀銅獎。我們教這些弟子們不僅僅是教他技術,關鍵是教他們人性、心性、德性。」
在隨後的歲月中,秋山利輝和學徒們一起晨跑,一起誦讀「匠人須知30天」,並不斷溫習在27歲那年獲得的「天命」。他也深信「老天爺會給我們的一些指令。我經常在半夜會聽到宇宙傳過來的信息,我都會把它記錄下來。天籟之聲也是神明給我們的指示。」
引進該書的出版人、活字文化董事長董秀玉認為,「匠人精神對中國蠻重要的,到我們這一層是斷層的。匠人精神本身講的不是技術,而是從事這個工作怎麼尊重這項工作,先做人做好了在說這項工作。這不光對匠人,對我們都有用,我們缺少這方面的東西。這和我們原來倡導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現在很多年輕人功課很好,但是人文修養普遍不夠,這本書不光限於工匠和技術,其實做人比技術更重要。從這點上來講,我覺得很值得學。」董秀玉表示,「此外,這位老先生沒上過什麼學,16歲就做工匠,但他有股子勁頭——把事情做到最後,要培養一流的青年,這種心性是好的也值得我們學習。」
正在理髮的學徒【專訪】「我要培養十個超過自己的工匠」澎湃新聞:你的師父對你有怎樣的影響?
秋山利輝:我師父在大阪是個著名的有錢人,他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能很好的指導大家,讓大家為他所用。他給別人的印象是,你要趕快偷學,趕快成為匠人,然後去賺錢,為公司所用。我覺得他的做法很有技巧,但我不想學他。
我在木工所工作的時候,徒弟制度好壞我都看到了。那個時候的日本,只要把人利用好,東西做好,就能賺錢。每當看到師父的時候,我就會想,我自己做公司的時候,我不會學他,因為他把全部的利潤都變成自己的了,而且我覺得他不會有好下場。他去世以後,葬禮上沒有多少人去,但我去了,因為我認為,由於我有這樣的師父,我才會有今天的成長。
澎湃新聞:你的天命就是自己成為木工界的超級明星,然後培養更多的超級明星?
秋山利輝:我把它當成天職來做,培養十個超過自己的人,其實這是在講傳承。傳承的意思就是,好的東西怎麼在你的人生中發揚光大,壞的東西如何去控制、接受,對師父也是一樣。如果想只接受好的,這是不可能的,好的壞的都要接受,不好的東西不要學習、模仿,要在內心淨化、過濾。
澎湃新聞:對徒弟如此嚴苛的要求,會不會束縛徒弟的創造力?
秋山利輝:為什麼會限制呢?如果時刻想著讓父母開心、吃驚,會給他們很大的動力。如果每一天發自內心地想讓父母為你感動、為你驕傲,你會充滿激情和想像力。
澎湃新聞:你怎樣看待「守、破、離」?
秋山利輝:守就是守,破是在守之上要有自己的想法,離是展翅高飛。最後一步很厲害,像和尚一樣,培養出來以後,要趕他們下山。你要知道他的使命不是把公司做大,而是傳世,這是天命。吃同一個鍋的飯,在同一個學校,剛開始是徒弟,然後成為工匠,在這個過程中去完成這件事情。在這期間,上級和部下之間等級鮮明,你比我年齡大,但我比你早到,你就要尊敬我,這跟年齡沒有關係。在這個制度中最惹人關注的是,八年之後會被趕出公司,像這樣的公司,可能在世界上只有我們一家,但我們想把這樣的模式向全世界推廣。
澎湃新聞:你如何理解「匠人精神」?
秋山利輝:那就是匠人的靈魂。比如客人來找我們做家具,我們最後呈現給他的,一定超過他的要求一倍甚至更多。但要做到這樣的結果,很不容易,為了超出他的要求,要結合他成長的環境、家人的喜好去做,而這個時間可能非常短,這就是匠人。
澎湃新聞:你有沒有意識到匠人精神的局限性?中國有個詞叫「匠氣」,指沒有大師的氣度和風範。
秋山利輝:我要培養的不是「能幹的工匠」而是「有修為、素養高的工匠」,懂得關愛別人、尊重別人、替別人著想,如果有了這種人性的東西,就會進入高峰,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的話,是沒有神明幫助的,因為沒有德行,就會有局限。所以說,真正頂尖的人、大師級的人,都是"德"在前面。我的工作就是培養行業內的明星,用八年時間,慢慢教他德行、做人,成為一流的人之後,就能成為一流的工匠。如果你有精神,才會走的很遠、很高。《一代宗師》裡有一句話,見自我、然後見天地、最後見眾生。
澎湃新聞:1971年,你27歲做這個事情時,當時的定製行業是處於相對衰退的情況,你用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支持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秋山利輝:我成立公司的時候,正好趕上兩三年一次的高峰。當時我們要求大家多做一些,實際上真正的匠人是不願意不斷做的,所以慢慢這個行業的人會越來越少。我在27歲的時候,就知道這種現象會持續下去,30年後大家不喜歡用用就丟的東西,他們會喜歡傳世的家具,就會有匠人的生存空間。以前的匠人技術很牛,但30年後,要站在客人的角度想問題的匠人(的作品)才能夠保留下來,這不僅僅是技術,更需要有心。
00.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即,對一個人品格的重視,遠高於對其的技術要求。
01.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打招呼。
02.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聯絡、報告、協商。
03.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一個開朗的人。
04.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不會讓周圍的人變焦躁的人。
05.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要能夠正確聽懂別人說的話。
06.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和藹可親、好相處的人。
07.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08.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好好響應的人。
09.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為他人著想的人。
10.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愛管閒事」的人。
11.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執著的人。
12.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有時間觀念的人。
13.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隨時準備好工具的人。
14.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很會打掃整理的人。
15.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明白自身立場的人。
16.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積極思考的人。
17.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懂得感恩的人。
18.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注重儀容的人。
19.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樂於助人的人。
20.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熟練使用工具的人。
21.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做好自我介紹的人。
22.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擁有「自慢」的人。
23.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好好發表意見的人。
24.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勤寫書信的人。
25.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樂意打掃廁所的人。
26.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善於打電話的人。
27.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吃飯速度快的人。
28.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花錢謹慎的人。
29.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會打算盤」的人。
30.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撰寫簡要工作報告的人。
(感謝該書譯者陳曉麗提供翻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