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學問無疑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
這是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的一首教子詩。學生時期就能熟背的一句話,直到自己工作後才真正地體會到其內涵。大四時我已踏入工作崗位,由大學進入高中,身份也發生了變換。過去需要自己理解和想像的知識,當老師後卻需要表述給學生,讓眾多的孩子們理解。
地理教學主要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作為地理老師的我,比較擅長聯繫生活講解人文地理,學生們也聽得到看得到,但是自然地理卻不容易向學生描述。因為很多自然景觀和自然現象我自己也是從課本或者網絡上學到的,自己都沒見過,給學生講時覺得像是背課文似的。因此,我便逐漸形成了一些地理情結,或者叫「地理執念」。外出旅遊時,總是看一些跟自己專業相關的景點,而對單純的「玩兒」沒有多大興趣。飽眼福,長見識,帶有目的性的旅遊。
距離參觀華南植物園已經時隔三個月,今天第一次試著描述自己看到的特殊植物,高中畢業後再沒寫過什麼,語言比較凌亂和蒼白,地理知識也不是專業的植物學地理知識,希望看到文章的朋友能多提寶貴意見,不吝賜教。
▲華南植物園的溫室群景區
廣州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華南植物園裡的熱帶雨林植物、沙漠植物、高山植物等植物奇觀都是建設在大型溫室中的。溫室群景區佔地約1000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綜合性溫室,為我們旅遊、學習、科研提供了優質的學習資源。
▲熱帶雨林景觀
世界上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非洲剛果河流域、東南亞、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中美洲和眾多的太平洋島嶼。受全年高溫多雨的影響,熱帶雨林地區植物種類繁多,由於對光照條件的需求不同,而形成了底層草本、下層灌木、中層小喬木和最上層高大喬木的立體式分布特徵。
雨林植被主要有以下典型特徵:
1.滴水葉尖
▲菩提樹的滴水葉尖
由於工作問題在廣州僅僅只能待兩天,參觀植物園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所以一個人、一個背包、一部手機就坐上了直達的公交車,園內見到的一切都是意外收穫,因為沒有測量工具,所以全程都是用自己的手掌記錄自己感興趣的數據。
上圖為菩提樹的一枚葉子。菩提樹為大喬木,高達15-25m,由於經受千百萬年高溫多雨的氣候,以菩提為代表的植被,慢慢的順應了大自然,形成了尾狀葉尖,被稱為「滴水葉尖」,圖中的葉尖約長3㎝。長長的葉尖有利於雨水迅速凝聚滑落,很快變幹,同時帶走葉面的菌類、蟲卵、植物孢子等附著物,利於葉片進行呼吸和光合作用,也降低了感染病蟲害的機率。
2.板狀根
▲板狀根
板狀根,也叫「板根」。板狀根是熱帶雨林地區高大喬木的一種特殊適應,這種根系強而有力,既能保持水分,又能有效支撐地上的高大樹幹和樹冠,抵抗大風暴雨的襲擊,同時,也利於吸收氣體,促進植物向上生長。上圖中的板狀根約有3㎝高,有些高大喬木的板狀根能高達3-4米。而具有板狀根的喬木在雨林中非常普遍。
3.氣生根
▲大王椰子的氣生根
▲榕樹的氣生根
氣生根是生長在地面上,暴露在空中的不定根,主要起到吸收氣體、支撐植物體向上生長及保持水分的作用,與板狀根的作用類似。
上圖為榕樹的氣生根,榕樹的氣生根是從樹枝下垂,部分氣生根還可以伸進土壤成為粗大的木製支持根,樹冠擴展的大榕樹能形成「獨木成林」的壯觀,因榕樹生命力頑強,藉此寓意目前市場上也有很多盆栽榕樹非常受大家的歡迎,我個人非常喜歡榕樹不僅僅在於它頑強的生命力,而是「獨木成林」這個詞的含義。
生活中也有很多具有氣生根的農作物,如玉米和甘蔗等等。
4.老莖生花
▲老莖生花的可可
我參觀的時間是在7月中下旬,沒有拍到可可的花朵。
▲波羅蜜(圖片源自網絡武漢植物園)
老莖生花是一種原始現象,也是雨林中的獨特現象,花朵生長在老枝或樹幹上。植物學家普遍認為:雨林的常綠樹開花結果所需要的養分是貯藏在主幹和大枝的,莖花現象便於輸送養分,減少能量的消耗。同時老莖上生花也能顯露自己,便於昆蟲及其它動物傳粉繁殖。
以上主要介紹的是雨林中喬木的主要特徵,如有不當之處,敬請閱讀的朋友不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