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解釋驅逐兩名俄外交人員原因,稱「不會影響雙邊會談」

2020-11-2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圖源:塔斯社

海外網12月5日電據塔斯社4日消息,德國總理默爾克在北約峰會期間表示,鑑於此前「俄方拒絕配合德方調查」一喬治亞公民在柏林遇害一案,德國宣布將兩名俄羅斯駐德使館工作人員驅逐出境。

被問及會否與俄方就驅逐俄外交人員展開對話,默克爾稱並不排除這一可能性,「我與普京總統將於下周參加在巴黎舉行『諾曼第模式』峰會。屆時兩國會展開雙邊會談,會談內容稍後會向外界公布。」

默克爾補充道:「我並不認為此事件會給雙方會談造成不利影響。畢竟'諾曼第模式'峰會主要是磋商烏克蘭問題。」她再三強調,不希望此次事件影響德俄兩國在「諾曼第模式」峰會框架下的雙邊會談。

據悉,德國外交部於4日發表聲明,宣布驅逐兩名俄羅斯駐德國大使館工作人員。根據德方說法,這一決定旨在回應俄羅斯當局拒絕配合調查喬治亞公民於柏林遇害一案。德國檢察院目前針對此案件仍在調查中。

俄外交部4日回應稱:「俄方認為柏林驅逐兩名俄駐德使館工作人員的決定毫無依據,且十分不友好。俄羅斯無法接受刑事案件調查政治化。鑑於此,俄羅斯將不得不採取措施,回應德國這一錯誤做法。」

據早前報導,今年8月,一名喬治亞籍男子在德國柏林遭槍擊身亡。事發後,德方逮捕了一名俄羅斯籍嫌疑人。遇害男子曾參與俄羅斯車臣戰爭,屬於反俄分裂勢力,曾於2016年前往德國尋求政治避難。(海外網/張琪 實習編譯/王藝錡)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俄烏總統首次通電話,兩國關係迎來轉機?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俄烏領導人首次進行電話交談。雙方均展示出友好姿態。據「今日俄羅斯」報導,普京對澤連斯基的提議表示口頭贊同,稱與其會面「可能很有趣」,俄方不拒絕任何形式的會談,包括擴大「諾曼第模式」。澤連斯基曾表示,俄烏領導人需要當面交談,「我們不會改變或拒絕任何外交形式的交流」。
  • 美稱發現逾百名俄間諜 俄指責美方綁架俄公民
    消息人士指出,俄情報部門在2016年12月美國驅逐35名俄外交官後下了大力氣。消息人士還指出,儘管美國情報部門對向疑似從事間諜活動的俄公民發放籤證感到不滿,但俄羅斯人獲得美國籤證的程序沒有改變。前美國中情局特別行動組領導人史蒂夫·霍爾稱,俄間諜的目的是收集關於「對莫斯科而言難以預測的」美國總統川普的情報。
  • 安倍對俄「狗狗外交」破產 再送秋田犬遭回絕
    (原標題:安倍對俄「狗狗外交」破產 再送秋田犬遭回絕)
  • 享俄餐、乾杯、單獨談兩小時:普京如何款待金正恩?
    中新網4月25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5日下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舉行首次會晤,兩人就雙邊關係發展和半島局勢等問題進行會談。雙方均表示,此次會談富有成效。金正恩稱,發展朝俄關係對於保障地區安全不可或缺。
  • 工作人員被殘忍毆打,俄特種兵整裝待命,科索沃緊急解釋一場誤會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1日報導,工作人員被毆打,俄羅斯特種兵立即荷槍實彈等待命令,科索沃緊急解釋這是一場誤會。5月28日,塞爾維亞證實,科索沃警察特種部隊,違反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的協議,拘留了23人,其中大部分是塞爾維亞人和波士尼亞人,還有一個俄羅斯人。
  • 喬治亞民眾反俄遊行,燒了普京畫像,普京勃然大怒,格魯尼亞的外交...
    後來加夫裡洛夫解釋說,自己當時完全是遵循主持人的要求才這樣做的。但消息一經曝光,喬治亞人對這種「鳩佔鵲巢」的行徑視為奇恥大辱、極為不滿,當晚,提比里西就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大批上街人員高喊反俄口號並焚燒了普京的畫像。結果,喬治亞議長科巴希澤於21日辭職,因為他被發現負責邀請俄羅斯代表團。
  • 美國悄悄驅逐中方外交官,給出的解釋很奇葩
    據《紐約時報》周日報導,美國竟然在今年9月份悄悄驅逐了2名中方大使館官員,原因是他們「靠近了維吉尼亞一個敏感的軍事基地」。另據多名知情人士表示,這是30多年來美國首次以涉嫌間諜活動為由驅逐中方外交官。美國此次驅逐中方外交官,無非是想達到兩個目的。其一,宣洩不滿。
  • 默克爾一個月內第三次身體顫抖 本人回應:我很好
    據外媒報導,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會見芬蘭總理安蒂·林內時,再次出現身體顫抖的情況,這是不到一個月來的第三次。默克爾對此回應稱身體感覺很好,不用擔心。資料圖:德國總理默克爾。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攝電視臺播出的錄像顯示,在芬蘭總理安蒂·林內的招待會上,當國歌奏響時,默克爾不由自主地開始顫抖,持續了約1分鐘,但沒有前兩次強烈。
  • 日本「贈狗外交」失敗 日網民:對強者搖尾巴真丟人
    有分析稱,日本想要「好事成雙」,營造「日俄蜜月」的打算也有可能落空。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9日,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荻生田光一通過官網宣布,俄總統普京預定12月15日訪問日本,並舉行日俄首腦會談。為此,日方提出再贈送一條秋田犬給普京,卻遭到俄羅斯拒絕。萩生田還在網上寫道,「可惜,此次沒能實現(秋田犬)入贅」。對此,《朝日新聞》稱,圍繞北方四島談判前,「贈狗計劃」竟然以失敗告終。
  • 默克爾呼吸急促,官方稱因為爬樓梯!常見的呼吸急促原因有哪些?
    本月14日,今年已經65歲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了發過國慶日閱兵式,在發表演講時,眼尖的記者發現,默克爾呼吸急促,在結合之前多次的顫抖,引發了各界關於她健康問題的關注。  而德國政府新聞發言人表示,默克爾呼吸急促,是因為演講前剛快步爬了一段樓梯,試圖消除外界對於默克爾呼吸急促背後健康問題的猜測。
  • 外媒:天主教東正教領袖會面是普京的外交勝利
    針對這一歷史時刻,部分外媒分析認為,該事件的意義不僅在於宗教層面,更是在當前俄羅斯可能遭遇地緣政治危機的背景下,普京的一次外交勝利。 彭博社2月13日發布題為「教皇方濟各為普京送上外交勝利」的報導。報導稱,俄羅斯國有媒體把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牧首基裡爾之間的首次會面作為歷史性事件進行了報導。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甚至進行了極其詳盡的實時滾動報導。
  • 俄羅斯停止從歐盟進口豬肉已產生負面影響
    《歐洲動態》近日報導,俄羅斯以擔心非洲豬瘟在歐盟擴散並傳入俄羅斯為由,自2014年1月下旬停止自歐盟進口豬肉,此後法國、德國與荷蘭等豬肉生產國與俄均有雙邊接觸,試圖說服俄羅斯解除禁令。歐委會近日聲明稱俄停止歐盟豬肉進口毫無根據,要求各成員國停止就豬肉貿易與 《歐洲動態》近日報導,俄羅斯以擔心非洲豬瘟在歐盟擴散並傳入俄羅斯為由,自2014年1月下旬停止自歐盟進口豬肉,此後法國、德國與荷蘭等豬肉生產國與俄均有雙邊接觸,試圖說服俄羅斯解除禁令。
  • 當雙頭鷹走近高盧雞--俄法首腦會晤熱鬧的背後
    當雙頭鷹走近高盧雞  --- 俄法首腦會晤熱鬧的背後  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俄法兩國都不是僅僅滿足於在歐洲發揮作用的國家,但經略歐洲,在各自的傳統領地上儘可能削弱一個無所不在的大國的影響,符合各自的利益  文
  • 印度突然驅逐外交官!網友:這是要開戰的意思嗎?
    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非常不好,只要克什米爾問題一天沒有解決,印巴兩國的關係就一天不會緩解!據相關專家統計,印度和巴基斯坦每年都要打上幾百次,雖然每次戰爭的規模都比較小,但對於生活在交戰區的民眾來說,這簡直就是噩夢,因為他們誰都不知道自己會在哪天被炮火擊中!
  • 遭遇反華政客逼迫,要求改變對華態度,默克爾一番話釋放不同尋常信號
    文\唏兮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各國之間的經濟狀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西方文明的大本營,西歐更是首當其衝。但在西方國家手忙腳亂時,中國卻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並成為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中方的成功讓那些「反華」政客開始跳腳,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在12月1日的活動中遭到多名「反華」政客的施壓,要求改變對華溫和務實的態度,採取強硬措施,但默克爾的一番解釋卻釋放了不同尋常的信號。
  • 默克爾歡迎烏克蘭總統時突然打顫、晃動不止(動圖)
    ▲默克爾歡迎烏克蘭總統時突然顫抖素有「鐵娘子」和「歐洲女皇」之稱的德國總理默克爾,18日中午迎接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時,突然出現疑似身體不適的狀況,全身顫抖、晃動不止,之後她在聯合記者會透露自己脫水,「喝了3杯水後已感覺好多了」。
  • 戰機折翼與俄土歷史恩怨
    二戰初期,蘇聯利用自身的中立地位,在對英德的平衡外交中尋求黑海海峽控制權;二戰後期,蘇聯致力於在雙邊層面確定黑海海峽管理體制。提出蘇土聯合控制黑海海峽、獲得土耳其的卡爾斯等領土、在黑海海峽建立蘇聯軍事基地等前提條件。不斷對土耳其施加外交壓力,試圖強行解決海峽問題。此舉弄巧成拙,土耳其倒向英美尋求支持,並最終於1952年加入北約,蘇土關係跌入冰點。
  • 默克爾和普京見面聊啥?德總理髮言人「預告」:可能會討論美伊緊張...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博雅琪】德國總理默克爾將於本周六(1月11日)前往莫斯科與普京會面。會面前夕,俄羅斯《消息報》援引默克爾發言人史蒂芬塞伯特10日的話報導稱,屆時兩位領導人可能會就近日不斷升級的美伊緊張關係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