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牧首基裡爾在古巴首都哈瓦納國際機場會面,這是自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以後,天主教與東正教領袖首度會晤。針對這一歷史時刻,部分外媒分析認為,該事件的意義不僅在於宗教層面,更是在當前俄羅斯可能遭遇地緣政治危機的背景下,普京的一次外交勝利。
彭博社2月13日發布題為「教皇方濟各為普京送上外交勝利」的報導。報導稱,俄羅斯國有媒體把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牧首基裡爾之間的首次會面作為歷史性事件進行了報導。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甚至進行了極其詳盡的實時滾動報導。這次會面的價值並不在於任何教會方面的突破:教皇很可能不經意間在克裡姆林宮的宣傳計謀中扮演了角色。
俄東正教大牧首與天主教教皇在古巴實現歷史會晤
俄羅斯總統普京比自沙皇以來的任何一位俄羅斯統治者都更接近於讓東正教成為國教。他希望看到這次會面發生。卡內基莫斯科中心的亞歷山大·包諾夫寫道:「普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教皇和大牧首會面。政治上的西方對俄羅斯及普京本人公開表現出敵意,因此要表明傳統和宗教上的西方並不對此懷有敵意就更重要了。」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這兩個具體問題而言,展示這種非敵意態度尤為重要。考慮到教皇是主張和平的,俄羅斯在烏敘兩國開展的猛烈軍事行動似乎很難讓人接受。但令人吃驚的是,在哈瓦那會面後籤署的聯合宣言中,教皇似乎對俄羅斯大牧首的觀點表示了贊同。
通過籤署該宣言,教皇在根本上承認了俄羅斯東正教會是一個獨立機構,而不是普京政府的分支,也不是普京說他正在俄羅斯加強的「保守」政體的支柱。這對普京而言是一場外交勝利,他應該感謝大牧首。
普京曾在基裡爾69歲生日上感謝其為俄羅斯做的一切
「日本經濟新聞」2月14日報導題為「基督教向著和解方向邁進」。報導稱,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2月12日舉行了歷史性會談。一方面是意圖通過與其他宗教和教派的和解來加強影響力,一方面是試圖鞏固自己在東正教中盟主地位的俄羅斯東正教會。雙方以保護基督教徒免受極端組織迫害的「大義」演出了閃電式和解的一幕,其背後也不乏與烏克蘭局勢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千絲萬縷的聯繫。
「真是不容易啊!」方濟各教皇在會談一開頭與基裡爾擁抱時這樣說。大牧首似乎也是期盼已久,回應說「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1054年,主張羅馬教皇為最高領導者的西方與主張各自教會地位平等的東羅馬帝國出現對立,導致基督教的分裂。二戰後,作為東正教代表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似乎沒有與教皇舉行會談,而佔有東正教世界三分之二信眾的俄羅斯東正教也一直迴避與梵蒂岡的高層對話。上世紀60年代初,梵蒂岡開始執行與其他宗教或教派對話的方針,特別是有著「空中飛人」之稱的約翰-保羅二世積極推進和平外交。其繼任者本篤十六世也繼承了這一路線,現任的方濟各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另一方面,在因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與歐美對立的背景下,俄羅斯有意通過在基督教世界內部謀求「聯合」,將受東正教會影響力較強的烏克蘭攏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這與有意緩和同歐美對立的普京政權的戰略一脈相承。同時,這也是凸顯俄羅斯在基督教世界存在感的好機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勢力的擴張正在加劇基督教世界的擔憂。
俄羅斯已經意識到作為斯拉夫正教文化發祥地的烏克蘭在宗教領域的影響。以武力合併烏克蘭領土克裡米亞以及介入烏東部地區武裝衝突正在加速烏克蘭東正教會遠離俄羅斯。同時,顯示自身作為東正教世界領袖的身份,也是為遏制烏克蘭與俄羅斯在精神層面產生分裂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為防止歐美價值觀向俄羅斯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內部的滲透,普京總統一直力推東正教會取代前蘇聯時代的意識形態作為本地區的精神支柱。總統本人也身體力行,每年都會前往教會參加復活節活動,政府官員也一起出席。基裡爾大牧首曾經批評烏克蘭的親歐美政府,表態支持俄羅斯對敘利亞的空襲,有觀點甚至指其為「普京政府的一個機構」。
另有港媒分析稱,普京擅於利用宗教牌為其外交手段,他曾成功令分裂80年的俄羅斯本土東正教教會及海外東正教教會重新統一,擴張俄羅斯的影響力。自基裡爾2009年接任宗主教,教會與聯邦政府關係密切,影響力越來越大。俄政府提供資金進行愛國主義神學研究,並於2013年立法禁止侮辱宗教信仰。隨著東正教勢力日增,與教會關係密切的哥薩克民兵組織也逐漸復興。基裡爾則公開支持俄軍「保護敍利亞人」的軍事行動,甚至形容普京領導為「上帝神跡」。因此,兩名教會領袖本次歷史會面後的聯合聲明,為普京以保護基督徒及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出兵敍利亞,確立其基督教文明保護者的角色提供了道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