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曾長期為克格勃工作的經歷,教會了他如何利用他人。」《紐約時報》駐莫斯科分社前社長Steven Lee Myers最近出版普京的傳記《新沙皇》(The New Tsar),描述了普京被派往東德工作期間,如何利用對手弱點來推進「蘇聯的事業」。
近日,羅馬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Kirill)在古巴歷史性會晤,被西方媒體描述為又一個普京試圖為其所用的機會。
當地時間2016年2月12日,古巴哈瓦那,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舉行歷史性會晤。 東方IC 圖這是自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以來,羅馬教宗和俄國大牧首之間的首次會面。1054年,神學上的分歧將基督教分裂為東西兩大分支。自此以後,東正教(俄語為Pravoslavie,字面意思是正確的禮拜)在俄國一直被認為是基督教唯一的正確形式,其餘教派都因「支持個人主義以及對人類靈魂的不夠尊敬」而被解散。
將近一千年間,雙方都無法克服對彼此的敵意。在現代,因為核戰爭的威脅才激發了修復東西教派之間關係的努力——而且和解是首先由蘇聯的世俗權力所發起的。
1963年,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這位堅定的無神論者,派遣其女婿兼顧問Alexei Adzhubei,和時任教皇若望二十三世(Pope John XXIII)進行了歷史性會晤。
但真正取得突破還要等到1989年,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會見教皇若望·保祿二世,這位波蘭神父在其之前的十年教宗生涯中,反對蘇聯的無神論及其治國方式。
在蘇聯解體之後,雙方的關係持續升溫,俄羅斯聯邦首位總統葉爾欽在1991年和1998年先後訪問了梵蒂岡。然而,由於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反對,使得教皇沒有接受訪問莫斯科的邀請。
當地時間2013年11月25日,梵蒂岡,教宗方濟各接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 東方IC 資料俄羅斯與羅馬教廷的關係在普京成為總統之後有了新的意義。和以無神論為官方意識形態的蘇聯不同,普京與東正教會緊密合作,在國內擁護保守的社會價值觀,在外尋求擴大俄羅斯的影響力。
2007年,俄羅斯東正教會與俄羅斯海外東正教會統一,這一海外分支過去因抗議俄羅斯東正教會與布爾什維克的緊密關係而分離出去。普京在一次相關的慶典中說到:「教會復歸一統是復興整個俄語世界所喪失的統一的重要條件,俄語世界一直視東正教信仰為其基礎之一。」
這次的古巴會晤給了普京一次機會,使其成為指導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之間開啟對話的俄羅斯領導人。從這次千載難逢的會晤,可以看出普京對此事的重視。
當地時間2013年11月4日,俄羅斯莫斯科,普京與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一同出席「東正教與羅曼諾夫王朝展」論壇,紀念沙皇王朝建立400周年。 東方IC 資料通過古巴會晤的舉行——普京無疑給與了祝福,他正尋求政治聲望並在宗教上揚名立萬。這次會晤也使普京得以向西方還以顏色,西方因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併批評其在敘利亞的軍事幹預,普京對此忿忿不平。
在古巴進行會晤是經過精心算計的。考慮到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歐洲並非合適的地點。蘇聯曾給予古巴重要的財政援助以換取卡斯楚的忠誠,這一地點強烈暗示了俄羅斯所自稱的全球重要性。
古巴的領導人從未如蘇聯那般全然譴責基督教,過去的20年中,三任教皇都訪問了古巴:1998年若望·保祿二世的訪問,2012年的本篤十六世的訪問,以及2015年方濟各的訪問。卡斯楚兄弟之前都曾邀請大牧首訪問古巴。
對普京而言,這次會晤的時機再好不過了。跳水的油價、盧布匯率的大幅下跌、持續的制裁、敘利亞傳出的日益血腥的畫面,這都讓他非常渴望正面的消息。羅馬教皇與你親密的宗教和政治盟友並肩而立,還有比這更好的拍照機會嗎?
Nina L. Khrushcheva是新學院(The New School)的國際事務教授和主管學術事務的副校長,也是世界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版權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16.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