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俄大牧首與君士坦丁堡決裂,東正教再面臨大分裂

2021-01-11 澎湃新聞

莫斯科及全俄大牧首署對外宗教聯絡局局長伊拉裡昂主教表示,俄東正教會最高會議決定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斷絕關係,以抗議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在烏克蘭設立獨立教會的決定。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6日報導,伊拉裡昂都主教表示,「東正教最高會議在今天舉行的會議上決定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斷絕關係。這是被迫的決定。」

10月11日,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教會事務會議取消了1686年頒布的將基輔都主教區交由莫斯科牧首管轄的命令,決定開始在烏克蘭的教堂中設立獨立教會,還要立即恢復在基輔的、隸屬於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的代表處。

俄羅斯東正教聖主教公會會議10月15日在明斯克首次舉行。

俄羅斯東正教聖主教公會會議10月15日在明斯克首次舉行,由莫斯科及全俄大牧首基裡爾主持,會議的主題是評估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在烏克蘭的行動,並制定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應對措施。

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攻陷以前曾是奉東正教為國教的東羅馬帝國首都,陷落後奧斯曼帝國改稱其為伊斯坦堡。由於該地是東正教的發源地,因此被認為是東正教的梵蒂岡。在沙俄時代,君士坦丁堡曾是大批俄羅斯東正教徒的主要朝聖之地。

據「美國之音」報導,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普世大牧首的地位和國際影響超過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但是,根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查詢東正教普世大牧首官方網站的信息,網站僅說明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普世大牧首是全世界東正教信徒的最高精神權威,但並未提及其是否對俄羅斯教會擁有管轄權。在普世大牧首官網展示的下轄教會列表中,也沒有俄羅斯東正教會或烏克蘭東正教會的身影。

莫斯科和基輔東正教會在歷史上曾擁有平等的地位,相互獨立並都處於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的管轄。1686年,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普世大牧首頒布命令,讓俄羅斯東正教會成為自主教會。由於當時烏克蘭屬於沙皇俄國,俄羅斯東正教會也擁有了對烏克蘭東正教會的管轄權。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東正教會分裂成為三部分。信徒最多的是俄羅斯東正教會管轄下的烏克蘭東正教會,其次是獨立於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基輔東正教會和烏克蘭自主東正教會。但這兩家烏克蘭東正教會的信徒數量少於前者。

2016年,烏克蘭議會正式請求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授予烏克蘭東正教會自主權。被認為是東正教虔誠教徒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2017年春季曾訪問伊斯坦堡,受到了東正教普世大牧首瓦爾福洛梅一世的熱情款待。兩人討論了組建統一的烏克蘭東正教會等議題。

據國內俄羅斯東正教研究專家張百春教授發表的論文《俄國都主教區大分裂及其原因初探》,政治和民族問題是歷史上東正教會分裂的主要因素,教義原因發揮的作用不大。這和羅馬天主教會與希臘東正教會在1054年的大分裂有重要區別。

據美媒報導,在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在烏克蘭設立獨立教會的決定之後,三家烏克蘭東正教會啟動了合併統一程序,以便為最後成為自主獨立的烏克蘭東正教會做準備。

在信徒和教堂數量上,烏克蘭東正教佔今天俄羅斯東正教會的三分之一。據烏克蘭宗教信息局統計,截至2017年,俄羅斯東正教會管轄下的烏克蘭東正教會共有12328個教區,208所修道院。俄羅斯教會失去對烏克蘭東正教的控制,也將引發外界對俄羅斯在東正教和斯拉夫世界影響力的質疑,如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目前仍然受俄羅斯管轄的當地東正教會也可能會考慮脫離莫斯科獲得自主權。

此前,俄羅斯東正教會在獲悉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的決定後也表達了對將教會分裂政治化的擔憂。「烏克蘭教會問題首先是(東正教會的)內部問題,只有教會自己才能彌合分歧,並再次實現教會的團結。」俄羅斯東正教會對外關係負責人上周對俄羅斯官方通訊社表示,「政客無權幹涉,一切使宗教生活政治化的嘗試只會進一步加深分裂。」

相關焦點

  • 東正教大分裂?烏克蘭教會將脫離俄羅斯牧首獨立
    東正教名義領袖——君士坦丁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在10月11日伊斯坦堡市君士坦丁教區會議中宣布,歷史上一直屬於莫斯科宗主教(牧首)區的烏克蘭教會,將從俄羅斯正教會獨立出來,取得自主教會(Autocephaly)地位,莫斯科及全俄大牧首基裡爾將失去對烏克蘭教會管轄權。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天主教和東正教因為對於誰是領導和一些教義的分歧不能達成共識,相互之間封閉了達千年之久。基督教為什麼會在11世紀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呢?
  • 東正教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再加上君士坦丁堡教會和羅馬教會對領導權的爭奪,最終分成了以君士坦丁堡為主的東正教和以羅馬教皇為主的天主教。▲鼎盛時期基輔羅斯的疆域二、基督教分裂和莫斯科教區興起君士坦丁堡主教在獲得了東歐廣大教區後實力大增,不滿羅馬教皇自封的領導地位也想要獲得領導權。1053年,君士坦丁堡主教質問羅馬主教為什麼篡改聖經。
  • 王作安會見莫斯科及全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
    2013年5月10日下午,王作安局長在北京會見了莫斯科及全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一行。    王作安局長對基裡爾大牧首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基裡爾作為大牧首首次訪華,是中俄友好交往中的大事,更是中俄宗教交往中的一件盛事,將載入中俄宗教交往的史冊。我們願同俄方一道,在平等友好、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中俄各宗教間的交流與合作。
  • 基督徒兄弟反目成「異端」,中世紀東西教會大分裂
    然而,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將帝都城東遷,打破了原先的相對平衡。這座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的帝國新都城就是後人所稱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即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隨著帝都的遷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地位陡然上升。
  • 歷史性分裂!烏克蘭東正教脫離俄教會獨立
    據《紐約時報》15日報導,閉門會議在基輔聖蘇菲亞大教堂舉行,這場表決是俄烏兩國的最新一次對立。在投票前,俄羅斯東正教會呼籲聯合國、德國和法國領袖、天主教宗和其他精神領袖保護烏克蘭的東正教信徒。報導截圖據報導,現年39歲的基輔宗主教聖統主教埃皮法尼烏斯(Metropolitan Epiphanius)將出任新的烏克蘭自主東正教會領袖。
  • 天主教東正教領袖「再聚首」有苦衷
    羅馬天主教,圖片來源於網絡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與俄國東正教「宗主教」(又譯大牧首)基裡爾一世2月12日在古巴會晤,並籤署聯合聲明,被歐美媒體渲染為1054年基督教東西教會大分裂近千年後例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徵(1202~1204),置聖地耶路撒冷於腦後,而去進攻東正教拜佔庭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大肆劫掠,迫使拜佔庭暫時遷都小亞細亞尼西亞城。再如1453年,拜佔庭帝國敗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不但同為基督徒的天主教廷見死不救,許多天主教人士更落井下石:君士坦丁堡最後陷落的重要因素,正是天主教徒為奧斯曼帝國設計製造的新型攻城大炮。
  • 奧斯曼帝國攻下君士坦丁堡後,為什麼沒有推倒聖索菲亞大教堂?
    自教會大分裂後,聖索菲亞大教堂便成為東正教牧首的座堂,教堂中供奉著大量傳說中的聖物:真十字架碎片、刺穿耶穌基督的鐵釘、猶太人震毀耶利哥城牆的號角、裹屍布、諾亞方舟中被鴿子銜回的橄欖枝……聖索菲亞大教堂不僅是羅馬帝國榮耀的象徵,更是東方基督教世界的靈魂。
  • 俄東正教大牧首葬禮隆重 普京等政要出席[組圖]
    俄東正教大牧首葬禮隆重12月9日,普京在東正教大牧首的葬禮上中新網12月10日電綜合報導,俄羅斯東正教會9日為已故莫斯科和全俄東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舉辦了長達8小時的隆重喪禮據東正教的章程,新一任的莫斯科和全俄東正教大牧首將不早於明年5月通過選舉產生,時間上應當是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去世滿半年之內。
  • 當羅馬教皇和東正教大牧首跨越千年會晤時,普京笑了
    近日,羅馬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Kirill)在古巴歷史性會晤,被西方媒體描述為又一個普京試圖為其所用的機會。當地時間2016年2月12日,古巴哈瓦那,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舉行歷史性會晤。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為啥無法化解?答案來了!
    不過,在公元330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著帝國的分裂,基督教也一分為二,以羅馬為根據地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總部的東方教會。由於帝國政治中心的轉移,原本地位最高的羅馬教會日益受到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挑戰。基督教世界形成東西兩大部分,東部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為首,西部則以羅馬大主教為首。由於在教義、語言、儀式、組織乃至政治訴求等方面都存在分歧,東西兩大教會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 外媒:天主教東正教領袖會面是普京的外交勝利
    2月12日,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牧首基裡爾在古巴首都哈瓦納國際機場會面,這是自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以後,天主教與東正教領袖首度會晤。針對這一歷史時刻,部分外媒分析認為,該事件的意義不僅在於宗教層面,更是在當前俄羅斯可能遭遇地緣政治危機的背景下,普京的一次外交勝利。 彭博社2月13日發布題為「教皇方濟各為普京送上外交勝利」的報導。
  • 羅馬教皇和俄東正教大牧首近千年來首次會面
    相關報導彌合千年分歧 羅馬教皇與俄東正教大牧首將舉行歷史性會晤據法新社5日報導,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將於下周在古巴進行歷史性會晤,這將是自11世紀基督教分裂後,東西兩個分支領導人的首次會面。中東和非洲基督教徒受到的迫害將是他們談論的中心議題。這兩間教會於1054年分裂,並因教皇正統之爭等一系列問題而相互疏遠。
  • 天主教東正教領袖實現千年擁抱 或帶政治上的弦外之音
    【環球時報駐巴西特派記者顏歡 徐珍珍 柳玉鵬】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12日在位於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何塞·馬蒂國際機場會面,這是自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後,俄東正教大牧首與天主教教皇千年來的首次會晤。路透社分析認為,兩人在俄因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與西方關係冷淡之時進行歷史性會晤,或許帶有政治上的「弦外之音」。
  • 教皇方濟各會見東正教牧首 籲穆斯林和基督徒攜手
    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東正教牧首巴多祿茂一世,這兩位宗教領袖11月30日參加了在伊斯坦堡的宗法聖喬治教堂舉行的普世基督教禮拜儀式,在那裡教皇打破傳統,向巴多祿茂一世鞠躬,並徵求他的祝福。巴多祿茂一世親吻教皇方濟各的頭,表示祝福。 正式頭銜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巴多祿茂一世是約3億東正教徒的精神領袖。兩人的會談議題包括基督教東西兩大教會的統一。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十字軍東徵穆斯林,卻洗劫了拜佔庭
    上文說了,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在1054年的大分裂之前,它們分別被稱為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第一次內部分裂始於公元330年,這一年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著帝國一分為二,以羅馬為根據地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總部的東方教會也逐漸分道揚鑣。
  • 東正教的繁榮和消失
    公園四世紀,歐洲局勢發生劇烈變化,羅馬帝國在這場巨大的變故中分裂兩半,位於西歐的一半被稱為西羅馬;位於東歐及中東的政權稱東羅馬。帝國的分裂同樣給基督教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伴隨著帝國的分家,基督教同樣擁有了兩個派系的思想,這種思想一直持續數百年的時間,直到公園1054年,基督教開始了正式分裂,西方稱為天主教,東方稱為東正教。
  • 北京記憶丨俄國東正教在北京的興衰
    1938年魏克託爾和天津分會的監督大司祭瓦連廷·西奈斯基經常串聯,來往於京、津兩地的「俄僑防共委員會」,並與天津「俄僑防共委員會」頭子巴斯圖辛等人交往頻繁。  此外每遇沙皇的生死日和「俄僑防共委員會」的成立日,他們都要親到「俄僑防共委員會」內舉行宗教儀式,祈禱、誦經。魏克託爾與西奈斯基還借講道的機會惡毒進行反蘇反共的宣傳活動。
  • 信東正教的俄國沙皇為什麼會成為天主教的騎士團大團長?
    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的宗教基督教也隨之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進入中世紀後,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更是涇渭分明,甚至連聖誕節都不是同一天。天主教之下的組織首領自然不會讓信東正教的人擔任。十字軍東徵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打著效忠天主教會的武裝團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大騎士團(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