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與野蠻相遇,會發生了什麼變化?東正教的繁榮和消失

2021-01-10 金鉞

公園一世紀,基督教於耶路撒冷誕生,在基督耶穌以及十二聖徒的帶領下,走上了輝煌大道。不但在精神上顛覆了羅馬人的統治,更完成了逆向徵服,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宗教·沒有之一。

基督教雖誕生與猶太人之中,但是卻完成了最壯觀的逆襲。猶太帝國成為羅馬的行省,而猶太人創造的教會卻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與之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公園四世紀,歐洲局勢發生劇烈變化,羅馬帝國在這場巨大的變故中分裂兩半,位於西歐的一半被稱為西羅馬;位於東歐及中東的政權稱東羅馬。帝國的分裂同樣給基督教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伴隨著帝國的分家,基督教同樣擁有了兩個派系的思想,這種思想一直持續數百年的時間,直到公園1054年,基督教開始了正式分裂,西方稱為天主教,東方稱為東正教。

公園1453年,東羅馬帝國,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最後的延續被土耳其覆滅,東正教不得已失去了「根據地」,只能向北遷徙,最終和莫斯科公國,也就是後來的沙俄融合。

東正教作為基督教古老的派系之一,並作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千年之久,早已將羅馬文明融合。可以說,東正教擁有歐洲最正統的文明基礎,那麼當這種正統文明遇到韃靼人遺留下的野蠻社會,發生了什麼呢?俄羅斯的歷史說明了一切。

世事如我們所見,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擁有華夏文明獨特的魅力。在俄羅斯歷史上,莫斯科公國並沒有因為東正教的融入而發生改變,其先覆滅了周邊政權,在侵略擴張的道路上堅持不懈的走了下去,一如既往在走韃靼人的老路。

雖然東正教在俄國堅定的支持下屹立不倒,最終成為基督教三大主幹之一,擁有了繁榮,可從另一種角度上說,曾經古老的文明,古老的堅持,也因此而消失,正如東羅馬的覆滅一樣。到底是繁榮的發展,還是沉寂的消失,所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也截然不同。

相關焦點

  • 世界四大文明即天主教文明、東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東亞文明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四個文明集團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原天主教文明。二、以俄羅斯為首的原東正教文明。三、以中華為首的原東亞文明。四、群龍無首伊斯蘭文明。這四大文明之間關係,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關係,曾經在世界上競爭了上千年,從來就沒有真正信任過。
  • 「東正教」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階段:與俄羅斯是惺惺相惜的關係
    而俄羅斯為何會對這樣的一個宗教產生興趣,最終在諸多宗教流派中毅然選擇了東正教作為自己的國教呢? 2.地處偏遠的東歐板塊的俄羅斯文明相對來說比較落後 東正教較為發達的時期算是古時候的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也是農耕文明繁榮發展的一段時期,而歐洲地區平原本來就比較少
  • 人類如果消失,地球會發生哪些改變?動物將重新統治世界!
    如果人類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什麼?人類消失瞬間,由人類操控的機器會立刻失去控制,飛機從高空墜落,地鐵漫無目的的向前開,所有的交通工具全部癱瘓,人類消失一天,電力控制中心癱瘓,除了太陽能發出微微的閃光外,地球將陷入一片黑暗。
  • 俄羅斯東正教大主教:基督教文明在俄國即將死亡
    「整個基督教文明已經離死不遠。只要幾十年,也許是三十年。在俄國,它將持續五十年,不會再長了。」俄羅斯東正教大主教這樣說到,他指出「穆罕默德」是現下英國最流行的嬰兒名字,「穆斯林的人口正在飛快地增長」。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最主要的三個派系,就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其中東正教徒數量最少,只有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新教誕生的時間最晚,但影響力卻最大。因為新教的「元年」是1517年,也就是大約500年前。但是世界上的新教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荷蘭和瑞典,所以新教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 俄羅斯小動保與東正教發生衝突,真相到底是什麼?
    而修道院的東正教牧師否認指控。此事引爆了俄羅斯網絡。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小動保和東正教,哪一方才是正確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衝突?又如何解決宗教場所小動物的生活環境?動物權利活動家(小動保)這次的網絡輿論爆發始於小動保們的言論。
  • 木瓜和牛奶相遇,到底發生了什麼
    木瓜和牛奶相遇,到底發生了什麼 2020/06/14 07:39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2427
  • 尾巴為何消失?
    地球誕生至今孕育出了很多生物,每種生物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而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很早以前人類生活在原始社會中,是一個野蠻的時代,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 教皇方濟各會見東正教牧首 籲穆斯林和基督徒攜手
    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東正教牧首巴多祿茂一世,這兩位宗教領袖11月30日參加了在伊斯坦堡的宗法聖喬治教堂舉行的普世基督教禮拜儀式,在那裡教皇打破傳統,向巴多祿茂一世鞠躬,並徵求他的祝福。巴多祿茂一世親吻教皇方濟各的頭,表示祝福。 正式頭銜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巴多祿茂一世是約3億東正教徒的精神領袖。兩人的會談議題包括基督教東西兩大教會的統一。
  • 東正教薰染出的俄羅斯
    歷史上,從偏於一隅的莫斯科公國,到後來強大的俄羅斯帝國,正是北亞酷冷的氣候和東正教的凝聚力,共同塑造了俄羅斯人剛毅的性格和銳利的向外擴張力。東正教是俄羅斯人的靈魂。 東正教本來是存世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的國教,俄羅斯人是如何信仰起東正教,並將東正教的大本營遷移到俄羅斯國土上的呢? 東正教正式進入羅斯公國,西曆988年就開始了。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
    我們也都知道,每個國家或者文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出現不一樣的形態表現。縱觀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它們的國家(文明)形態,最初是從部落社會開始轉變。這一段文明形態的轉變,就是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而在不同的國家(文明)形態下,當地的古文明表現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 「基督教」和「天主教」、「東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人們經常說起「天主教」、「基督教」都傻傻分不清,不知道是什麼關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要想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要從基督教的歷史開始說說。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 《東正教聖像史》呈現一個不同的歐洲文明歷程
    《東正教聖像史》 徐鳳林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定價:58.00元  內容簡介  基督教內部分為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三大派系。聖像是在基督教會中對基督、聖母、聖徒、天使和教會節日等畫像的稱呼。聖像作為東正教禮拜和神學的組成部分,在基督教文化和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本書是關於東正教聖像研究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系統介紹和解釋了東正教聖像的歷史起源、神學含義、宗教功能、藝術特點、基本類型以及從拜佔庭到俄羅斯的聖像藝術發展歷程。  作者簡介  徐鳳林。
  • 極地2.0:北極凍冰消失後會發生什麼?—新聞—科學網
    極地2.0:北極凍冰消失後會發生什麼?在幾個月內,各種各樣奇怪的事情都發生了。 覆蓋北冰洋的海冰冰蓋原本應該增長卻消退了,北極點的溫度比通常情況下增高了20℃,徘徊在哈德遜灣海濱的北極熊在等待海水結冰時遇到的人比以往都多…… 這是氣候變化正在迅速重塑遙遠北方的現實寫照。如果去年秋季有些奇怪,那麼那裡的夏季就更讓科學家擔心。
  • 東正教聖誕節期間烏克蘭東部發生武裝衝突
    中新社阿斯塔納1月8日電 基輔消息:在1月7日東正教聖誕節期間,烏克蘭政府軍與東部民間武裝發生衝突造造成人員受傷,並互相指責。  1月7日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大部分民眾信奉的東正教的聖誕節。烏克蘭政府軍反恐作戰指揮中心8日發布消息稱,政府軍在聖誕節期間與烏克蘭東部的民間武裝進行了交火,「武裝分子向政府軍開火72次」。
  • 16世紀非洲人眼中的歐洲人:兇殘野蠻的白鬼子 愛吃人肉
    新航路的開闢,讓歐洲人找到了古樸的非洲大陸,正如《三體》中所描繪的宇宙法則一樣,兩種文明相遇時往往不是友好的交流,而是不斷競爭和毀滅。對歐洲人來說,非洲無疑是一座富礦,有誘人的黃金、象牙、菸草等資源。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落後的非洲成了歐洲人的殖民地,廉價而優質的資源源源不斷從非洲運往歐洲,成就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繁榮。科技和軍事發展水平遠遠超過非洲的歐洲人為了能付出更少代價來獲得更多的資源,他們放棄了剛來到非洲時帶有「矇騙意味」的以物換物的商品交換,而是採取了更為直接的掠奪模式。等到美洲大陸被發現以後,又一種「金子」進入了歐洲殖民者的視野,那就是非洲黑人本身。
  • 俄羅斯東正教在哈爾濱的傳播
    半個多世紀前的哈爾濱素有「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美譽,很多在哈爾濱生活過的老人和早年來過哈爾濱的外地客人都對哈爾濱的美麗建築和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城市風韻讚嘆不已並深深眷戀。實際上,哈爾濱歷史的這些優美、典雅的建築和哈爾濱別具特色的城市風格都與俄羅斯東正教及它的教堂建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羅馬與野蜜世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的相遇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開端,這開啟了中世紀時代。拜佔庭中世紀歷史開始於4世紀,即東羅馬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中世紀與近代的時間界限問題比較複雜。國外歷史學家通常認為是15世紀中葉或者15世紀末,以印刷術的普及、君土坦丁堡的陷落、地理大發現為標誌。
  • 水獺的消失加劇了氣候變化的影響
    根據《科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捕食者流失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共同導致毀滅性的珊瑚礁,這些珊瑚礁已將阿拉斯加海帶定義了幾個世紀。研究發現,藻類建造的大量石灰石礁支撐了阿留申群島的海帶森林生態系統,然而,這些長壽的珊瑚礁現在已經消失。
  • 外媒:天主教東正教領袖會面是普京的外交勝利
    2月12日,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牧首基裡爾在古巴首都哈瓦納國際機場會面,這是自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以後,天主教與東正教領袖首度會晤。針對這一歷史時刻,部分外媒分析認為,該事件的意義不僅在於宗教層面,更是在當前俄羅斯可能遭遇地緣政治危機的背景下,普京的一次外交勝利。 彭博社2月13日發布題為「教皇方濟各為普京送上外交勝利」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