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聖像史》呈現一個不同的歐洲文明歷程

2021-01-11 中國臺灣網

《東正教聖像史》 徐鳳林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定價:58.00元

  內容簡介

  基督教內部分為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三大派系。聖像是在基督教會中對基督、聖母、聖徒、天使和教會節日等畫像的稱呼。聖像作為東正教禮拜和神學的組成部分,在基督教文化和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本書是關於東正教聖像研究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系統介紹和解釋了東正教聖像的歷史起源、神學含義、宗教功能、藝術特點、基本類型以及從拜佔庭到俄羅斯的聖像藝術發展歷程。

  作者簡介

  徐鳳林。1964年生,黑龍江省青岡縣人,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及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俄羅斯哲學、東正教及基督教哲學。發表著作《索洛維約夫》(1995年)、《俄羅斯宗教哲學》(2006年)、《復活事業的哲學》(2010)及譯著《雅典和耶路撒冷》(2000年)、《東正教》(2001年)等。

相關焦點

  • 文明與野蠻相遇,會發生了什麼變化?東正教的繁榮和消失
    不但在精神上顛覆了羅馬人的統治,更完成了逆向徵服,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宗教·沒有之一。基督教雖誕生與猶太人之中,但是卻完成了最壯觀的逆襲。猶太帝國成為羅馬的行省,而猶太人創造的教會卻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與之融為一體,不分彼此。公園四世紀,歐洲局勢發生劇烈變化,羅馬帝國在這場巨大的變故中分裂兩半,位於西歐的一半被稱為西羅馬;位於東歐及中東的政權稱東羅馬。
  • 俄羅斯東正教大主教:基督教文明在俄國即將死亡
    「整個基督教文明已經離死不遠。只要幾十年,也許是三十年。在俄國,它將持續五十年,不會再長了。」俄羅斯東正教大主教這樣說到,他指出「穆罕默德」是現下英國最流行的嬰兒名字,「穆斯林的人口正在飛快地增長」。
  • 「東正教」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階段:與俄羅斯是惺惺相惜的關係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就處於整個歐洲最為偏遠的東歐平原板塊上,整個歐洲的國家,無論是羅馬、巴黎還是一直處在爭奪中心得君士坦丁堡,這些國家作為歐洲傳統文明的核心,沒有一個是和東歐這個板塊距離比較近的。 東歐地區天氣寒冷,氣候溼冷,無法支撐人們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開發,因而在東歐平原上主要是遊牧民族主導的遊牧文明,與在歐洲核心地區生存的其他國家發展的農耕文明不同,所以當時俄羅斯的考量下,基督教這樣的宗教似乎是完全無法匹配的,因為雙方之間支撐的文明是不一樣的。
  • 世界四大文明即天主教文明、東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東亞文明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四個文明集團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原天主教文明。二、以俄羅斯為首的原東正教文明。三、以中華為首的原東亞文明。四、群龍無首伊斯蘭文明。這四大文明之間關係,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關係,曾經在世界上競爭了上千年,從來就沒有真正信任過。
  • 東正教薰染出的俄羅斯
    今天的俄羅斯,又徹底回歸到一個東正教國家,國民中十之七八,都信仰東正教,蘇聯時期的意識形態全被摒棄掉了。元首普京也是個虔誠的東正教徒,他還曾說:「沒有東正教,就沒有俄羅斯」。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由於整個人類社會也只有75億人,所以基督徒數量佔人類總數的三分之一,世界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基督徒。
  • 基督教宗教力量的撤退和東正教的戰爭使歐洲人穆斯林化
    十字軍在阿蘇夫戰役的勝利是,基督教宗教力量的撤退和東正教(或其追隨者,就是伊斯蘭教同盟)的戰爭加劇了歐洲人的穆斯林化,使歐洲本土的穆斯林數量迅速減少。你沒有看錯,是迅速減少,而不是減少,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最後,我也想問句,《權力的遊戲》的冰原狼們為什麼不願意加入劇中?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該書以清晰、幽默、發人深省的筆調,雜以活潑的插圖,敘述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文明,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衝擊與巨大貢獻。因此看起來,造成歐洲停滯不前的基督教也變相地成為了歐洲文明昌盛的一個動力。3.日耳曼民族對羅馬的入侵種族上,是日耳曼蠻族的戰士文化。《極簡歐洲史》認為日耳曼不僅僅是今天的德國的民族。但希特勒發起世界大戰,其中有一個動機就是為日耳曼民族向東擴張生存空間,那些空間此時被波蘭人、烏克蘭人和俄國人之類的劣等斯拉夫人佔據。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與東正教之間的戰爭
    英國、法國、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這便是公元19世紀的歐洲五大強國,猶如我國東周時期的春秋五霸。1、歐洲的遺留問題——如何處理奧斯曼土耳其?五大強國幾乎瓜分了歐洲,可是還有一個地方卻並非歐洲人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歐洲的東南部——巴爾幹半島,因為那裡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公元1683年之前,奧斯曼帝國曾是整個歐洲的噩夢,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威脅。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
    前言經過多次戰爭和徵討,古希臘文明從部落社會邁向了城邦時代。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古希臘,它們土地上的各個城邦不僅僅是一種國家制度,還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城邦政治都對後來歐洲文明的萌芽與興起,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 古希臘文明與西方國家是什麼關係?
    希臘被排除在西方文明之外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著名學者亨廷敦在其著作中關於希臘的一段話:「希臘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但它是古典文明的家園,這裡是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泉。歷史上,希臘在反對土耳其人時,把自己看作基督教的先鋒;與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或保加利亞人不同,希臘的歷史與西方的歷史緊密交織在一起,然而希臘也是一個異常的國家,是西方組織中的東正教局外者。它從來不是歐洲聯盟和北約的一個輕鬆成員,它在使自己適應這兩個組織的原則和道德觀念時遇到了很大困難。」
  • 讀懂中世紀歐洲 不應只停留在《魔戒》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拜佔庭帝國:拯救西方文明的東羅馬千年史》《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和《諾曼風云:從蠻族到王族的三個世紀》延續了布朗沃思播客中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和性格鮮明的人物描寫,都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
  • 天主教東正教領袖「再聚首」有苦衷
    這便是在南斯拉夫內戰中,梵蒂岡全力支持克羅埃西亞的天主教人口多數,對抗俄羅斯支持的東正教塞爾維亞族。除了力小勢孤的希臘,當時北約歐洲成員是清一色天主教和新教國家,塞爾維亞族因此在南國內戰和科索沃戰爭中全面失敗,遭到大面積「民族清洗」,尤其克羅埃西亞克拉伊納地區居住數百年的塞族幾乎被盡數掃地出門。此時俄羅斯自身經濟崩潰,對東正教兄弟愛莫能助。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在羅馬帝國的推廣下,基督教遍布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
  • 「基督教」和「天主教」、「東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正式分裂,東派自稱正教(即東正教),西派自稱公教(即天主教)。在天主教與東正教各成體系、分別發展的過程中,西羅馬帝國於476年被推翻,教會隨之進入漫長的中世紀基督教發展階段。其間東正教會因東羅馬帝國的衰落及其最後滅亡,逐漸分化為15個相互獨立的正教會即自主教會,形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語言的多元局面。
  • 東正教的宗教改革,你聽說過嗎
    東正教牧首與天主教皇的會晤彌合了「千年分歧」 我們熟悉西方天主教世界的宗教改革,它為歐洲送來了新教革命與啟蒙運動的「春風」。而對基督教世界同樣重要的俄羅斯宗教改革卻鮮為人知。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基督內部教派你分得清楚麼?
    東正教, 在公元1054年左右,君士坦丁堡牧首馬格爾·賽魯拉留斯指責羅馬教宗篡改聖經內容以及教義,以各種禮儀問題質問羅馬,羅馬教宗協調失敗後導致東西教會大分裂,東正教從原本的羅馬公教會中分裂出來,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如今的天主教和東正教。發展到現在,東正教主要分布在巴爾幹半島和東歐,以莫斯科為東正教會中心。
  • 第聶伯河受洗:俄羅斯人如何皈依東正教?
    當今的俄羅斯,依舊是東正教的天下。當我們從莫斯科紅場遙望克林姆林宮標誌性的「洋蔥頭」建築時,不禁會問,為什麼俄羅斯會成為一個東正教的國家呢?斯拉夫人的建國之路俄羅斯民族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而東斯拉夫人是歐洲最為古老和最為龐大的部族集團斯拉夫人的一個支系。俄國和蘇聯的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斯拉夫人起源於歐洲南部的多瑙河流域。
  • 信東正教的俄國沙皇為什麼會成為天主教的騎士團大團長?
    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的宗教基督教也隨之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進入中世紀後,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更是涇渭分明,甚至連聖誕節都不是同一天。天主教之下的組織首領自然不會讓信東正教的人擔任。十字軍東徵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打著效忠天主教會的武裝團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大騎士團(聖殿。
  • 羅馬、伊斯坦堡、雅典,哪座城市才是歐洲第一古都?現在告訴你
    羅馬、伊斯坦堡、雅典,哪座城市才是歐洲第一古都?現在告訴你歷史悠久的雅典。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文明就已經在雅典地區出現,後來古希臘城邦之中,希臘最為繁榮,而且有著發達的海上貿易和強大的海軍。雅典的民主制度也是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搖籃,古希臘被羅馬帝國徵服後,雅典的地位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