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國電建集團團委 中國青年雜誌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1年第1期
「創新驅動發展,年輕人這麼幹」專題報導①
白鶴灘頭,別樣青春
@文/中國電建集團團委
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和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的白鶴灘水電站,是世界目前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
作為後水電時代的巔峰代表,白鶴灘工程集創新與科技於一體,最能展示中國水電建設實力,也意味著參與勘測設計和建設施工的中國電建集團要克服種種難關。也正是在此過程中湧現出的青年力量,向著大國重器,吹響了奮鬥與創新的號角。
白鶴灘全景 大壩上遊面(右側為右岸高邊坡)潘峰攝
絕不讓一塊石頭輕易落下
2018年1月1日,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年輕的技術負責人方丹接到了工地一線的緊急電話:右岸地下廠房南端洞段圍巖變形量突然增大,噴層混凝土開裂,襯砌混凝土發生鼓脹,鋼筋明顯彎折,如果不能及時加強支護,洞室隨時有垮塌危險,甚至影響整個工程進度!
白鶴灘水電站位於金沙江下遊,地質條件極為複雜。根據工程需要,這裡建設了世界最大地下洞室群、最大調壓室群,所以哪怕洞內掉下一塊石頭都是天大的危險。
時間緊急,方丹立刻帶領青年創新攻關小組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整整三天,攻關小組夜以繼日、不眠不休,通過查看對比往年數據資料,終於找到了邊牆變形突增的「罪魁禍首」——C4號層間錯動帶再次發生錯動。
測量人員在一線施工現場
病灶找到了,如何對症下藥?採用預應力錨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影響工期,且能否一次性徹底阻斷山體深部的錯動帶變形,誰也不敢打包票。關鍵時刻,方丹及時將現場最新情況進行上報,經過與集團內外專家高效而慎重的研討,小組決定立即制定預應力錨索加固方案。
說幹就幹,方丹不敢耽誤一分一秒,他帶領青年創新攻關小組採用公司自行研發的三維數字綜合設計平臺,迅速分析測算實施預應力錨索的最佳位置、數量和深度,全力投入到這場地下廠房保衛戰中。又是幾個挑燈夜戰的通宵,經過不知道多少次討論和修改,攻關小組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系統而完善的《白鶴灘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南端邊牆加固專題實施方案》,並經專家組一致審議通過。此時,距離方丹接到那個告急的電話,僅僅過去了七天。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提交了非常完善的方案,把所有可能的風險與預案都考慮得很周全,你們年輕人非常了不起!」 專家組組長向方丹的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而這支「了不起」的設計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3歲。截至目前,他們累計開展科研創新活動50餘項,發表論文80餘篇,申請專利100餘項,為工程高質量建設貢獻青春智慧。
歷時52個月,「膽小鬼」終成「鐵娘子」
白鶴灘水電站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其中中國電建運營管理的7臺纜機組成了世界最大的纜機群。它們承擔白鶴灘水電站31個壩段,全部約810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約12.6萬噸的金屬結構和鋼筋及其他材料、設備吊裝。而負責如此有分量工作的,正是中國電建的青年「娘子軍」,她們37個人平均年齡只有30歲。
女子纜機大隊運行班全家福 熊巧攝
纜機操作技術雖不複雜,卻並不意味著這項工作很輕鬆。「纜機司機一雙眼睛既要盯著看電腦屏幕分析數據,又要看著窗外纜機的實際運行情況,稍不留心就可能造成失誤。壓力很大。」——這幾乎是所有操作手的感受。
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大壩要澆築10萬立方米的量,大約9立方米、28噸的混凝土罐從起吊到落地,需要8分鐘的時間,一罐接著一罐,需要連續高強度工作52個月才能完成澆築任務。
「纜機操作兩班倒,休息不好容易犯困,尤其是女性遇到生理期比較麻煩。」但這群不愛紅裝愛工裝的「女司機」不只堅持下來了,且出色完成了各項澆築和吊裝任務。正因如此,她們先後榮獲「青海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
這支年輕的纜機操作團隊用行動證明,工程人的靚麗往往不止一面。
靠喝山泉補給,建造「水晶宮」
白鶴灘工程夜景(右側為右岸高邊坡)潘峰攝
在許多工程人眼中,白鶴灘水電站是一處網紅打卡地。
但對劉凡來說,這裡還有一處「水晶宮」——白鶴灘水電站的三條洩洪洞,那裡四壁平滑如鏡,遊人倒影可現,如夢如幻。
「那是我們青年突擊隊『打下的江山』!」劉凡驕傲地說。
劉凡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
身為白鶴灘洩洪洞項目黨支部書記的他,此前也同時擔任項目青年突擊隊隊長。正是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青年突擊隊化身為現代版的「愚公」,克服了千難萬險,硬是在半山腰上開挖出了三條洩洪洞。
「當時的施工位置卡在中間,上下無路,機械設備都是拆分開靠幾名青年一件件扛上去的,生活用水也全部從山下抬上去。」回憶過往,劉凡如數家珍。
有一次因為泥石流造成路途阻斷,生活用水無法及時得到補充,突擊隊員們只能通過接取石縫中滲出的細小山泉水維持生活。直至三天後,項目部的工程搶險隊才將道路疏通。
白鶴灘洩洪洞青年突擊隊
「遭遇了這麼驚險的事情,我們青年突擊隊員也沒有一人打退堂鼓,更沒有一人下山離開,之後全都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保證施工進度和安全。」
19700份資料無差錯,「90後」創新成果獲「點讚」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這是流傳在老一代水電人口中的水電精神,在當今的白鶴灘青年身上,恐怕還要加上一句「特別能創新」。
白鶴灘地下廠房,也被稱為超級地下宮殿。左岸總長度達64公裡,共229條地下洞室,於今年圓滿貫通。這其中有一支以「90後」為主要力量的測量隊,雖然平均年齡不足26歲,卻表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沉著冷靜和專業嚴謹的業務能力——土石方明挖施工測量1000多萬方、外業出工98500餘班次、資料上報19700多份……數據準確、信息完善,為廠房順利貫通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地下洞室測量作業中,縱橫交錯、平面相貫的各類洞室深入地下數公裡,測量隊承擔著「兩頭」的工作:「第一頭」是在所有工作面施工之前「打頭陣」採集測量數據,為施工技術方案和措施編制提供數據支撐;「第二頭」是每一循環施工完成後負責「掃尾」,進行測量驗收。
水電七局白鶴灘施工局測量團隊
白鶴灘地質複雜,地下測量難度較大又充滿危險,他們集思廣益,一一攻克了諸多難題。他們發明創造的一種可變角度的測量輔助裝置,完美解決了豎井開挖和壓力鋼管安裝測量難題,並全程參與巖錨梁澆築臺車的研發和應用,最終測量形體平均偏差僅有7毫米,遠超工程測量要求標準,得到業內各級專家的高度讚譽。
「能參與建設白鶴灘這樣的大國重器項目,我們何其有幸。」困難和挑戰面前,「90後」胡德權樂在其中。
「白鶴灘的故事多,一定要讓它們從大山深處傳播出去。」中國電建負責人來白鶴灘調研時曾多次強調。
「90後」孫建就是項目宣傳隊中的一員。除了寫新聞通訊、運營白鶴灘公眾號,他今年還增加了一個新頭銜——白鶴灘主播。到項目工作後,孫建經歷了粉絲破萬的飛躍,他笑著說,這些成就都是屬於白鶴灘、屬於電建青年的。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在2021年工程下閘蓄水那天,和大家在直播間一起見證。「工程結束,我們的精彩仍將繼續。」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原標題:《白鶴灘的日與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