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日祭和月祭
清朝統治者入住紫禁城之後,將滿洲薩滿教原始禮俗繁瑣的祭祀禮儀也搬進了這座皇家宮殿。坤寧宮成為皇家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一年365天這裡每天都上演著宰豬,煮肉,祭神的戲碼。
舉行祭祀儀式是坤寧宮非常重要的職責,負責祭祀工作的人,在編制內的就有130個。嘉慶《大清會典事例》中對坤寧宮祭神原意的來源人數做了明確規定,順治元年定祭神殿設司俎班5人,俎及古代祭祀時放祭祀物品的器物,主管是內務府掌儀司屬官,掌供祭祀所用俎食,司俎執事18人,負責協同司屬官辦供俎食。宰牲10人,殺豬肢解豬肉的人;掌籍3人,服役20人,贊祀女官長2人及私助是清代內務府掌儀司神房;司香長6人是負責燒香的人,司香婦24人,掌爨長3人,張爨婦16人,首領太監3人,內正八品2人,未八留1人,太監26人,這麼多人為祭祀儀式服務。可見,坤寧宮祭祀在紫禁城中的地位。
在坤寧宮舉行的薩滿祭祀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求福祭,還有每年四月初八日的浴佛祭和每年臘月二十三的四照神。
在坤寧宮舉行的這些祭祀儀式。
日祭分朝祭和夕祭
朝祭與每天早上三點進行,主要祭祀的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和關聖帝君。祭祀時,將釋迦牟尼佛亭安置在西牆神幔前的最南端,向北依次懸掛菩薩像和關帝像,由司俎官向神位前供桌上供奉酒和食物,薩滿巫師唱讚歌禮拜。如果皇帝皇后親自參加祭祀,則在上述環節之後,隨司俎向神位行禮之後,釋迦牟尼佛亭與菩薩像被收起,將關帝像移到神幔正中,由司俎官將坤寧宮門口的兩口豬中的一隻抬進坤寧宮向西順著,放在關帝像前。司祝薩滿先向西南方,跪謝酒一次,然後將兩盞酒和於一盞內,司俎官把著豬耳朵,司祝薩滿將滾燙的酒處於豬耳內,如果豬疼痛並大聲嚎叫,其為好兆頭,代表神明知道了,領會了。之後司俎將豬順放在帳前的包漆大案上,頭向西。再將另外一口出抬起來,按照第一隻豬的朝向擺放,坤寧宮祭祀用的豬要求是全身無雜毛色的純黑公豬。兩隻豬被宰殺時由司俎婦人用木槽盆接豬血並行放在神像前,專門用於供奉豬血的紅桌上。之後把豬肢解去皮,放入廚房的大鍋裡煮,內臟在外間收拾乾淨,將神位前的豬血灌於腸內,連同其他內臟一併放至鍋內,蹄甲和膽部放在紅漆碟裡,擺在神前供桌上,豬肉煮熟之後,切一碗豬肉被稱為胙肉,胙肉連同一雙筷子一起放在供桌正中。
豬肉煮熟之後,照豬的形狀復原,把豬頭放在神位前的長高桌上。準備完畢司祝進前獻酒6次。如果皇帝皇后親至,也隨司祝行禮,禮畢撤下去肉皇帝和皇后一同吃做胙肉,然後請王公大臣進坤寧宮吃肉。如果皇帝皇后不親至,則令值班大臣和內侍吃肉,朝祭肉是不允許帶出坤寧宮的,只有豬皮,豬油送到御膳房。膽,骨,蹄甲則找一個乾淨的地方燒掉,然後把灰塵投放的河裡。
夕祭與每日下午三點進行,主要祭祀穆哩罕神,畫像神和蒙古神,祭祀時現在北牆的黑漆架上懸掛神幔,將系有七個鈴的樺木桿懸在黑漆架的西側,把穆哩罕神從盒子裡拿出來,自西依次擺放在架上。畫神像居中蒙古神在東側。這些神祇擺放時,都是南面向。擺好之後和朝祭一樣,要進貢兩口活豬。司祝薩滿系上閃鍛裙,帶上腰鈴,拿著手鼓,在神位踉蹌起舞,脫下閃鍛裙腰鈴和手鼓。隨後如皇帝皇后親至則隨司祝薩滿與神位前鄭重行禮。如皇帝皇后不來則司祝行禮。然後敬豬與神位前,頭向北。司祝跪於炕沿下,斜向東北獻酒一次,然後醒牲的方式和朝祭一樣,之後醒牲及殺豬供血及肢解,去皮煮肉都與朝祭儀式相同。不同之處是膽和蹄甲都在灶內燒掉。肉熟之後切細胙肉,五碗放在神位前的供桌上。其他部位照豬的形狀復原,貢獻神明。夕祭結束之後,撤香碟內火併燈,掩灶內火,
展背燈青幕蔽窗戶,眾人退出。只留擊鼓太監和司祝薩滿,薩滿一邊搖鈴,一邊唱四次讚歌。背燈祭結束後,將祭肉全部送交膳房。
月祭與正月初二日,餘月初一日進行,月祭與日祭相同,也分為朝祭和夕祭,但是所供食品因氣節而異,品種增多,晉升時,貫豬耳用酒不用水。
在坤寧宮舉行的祭祀中最隆重的數春秋大祭了,那麼春秋大祭的儀式是怎麼進行的呢?請關注我下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