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蝨子,可能90後以前的朋友都不陌生。可能很多年輕的朋友都沒聽過「蝨子」這個詞,今天帶大家科普蝨子。
作為一個90後我也經歷過被蝨子折磨。2006年左右,那時候上六年級,村子裡面不設立六年級了,成長在農村的我不得不去我們鎮上讀書。路途遙遠,寄宿學校成了唯一的選擇。有一天,宿舍的一個同學身上發現了蝨子,當時還不在意,以為就一兩個掐死了就沒事了,結果過了一周,宿舍裡蝨子爆發了,幾乎人人都被染上了。當然,我也沒有倖免。那個癢,到現在還是忘記不了。
蝨子,一種寄生蟲。不同於草原之王「獅子」。
「蝨子」的幼蟲(若蟲)是蟣子。蝨子呈灰褐色,蟣子為白色。和跳蚤蚊子一樣以吸食血為主,常寄生在哺乳動物身上。當然,人也是寄生對象。
有研究表明,蝨子這種寄生蟲,跟隨著人類的進化寄生在人類身上已經有數百萬年之久。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看不到它了?
原因在於,近年來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1.生活質量高—衛生條件好
勤洗涑,勤換洗衣物成了蝨子不見了的主要原因。上世紀乃至更久遠,科技水平低,生活質量差,衛生條件遠遠不及現在。十天半個月換一次衣服洗一次頭比比皆是,所以蝨子一旦寄生到人體就可以相對久遠的「安營紮寨」,蝨子繁殖能力超強,一頭蝨子一周大概可以產200-300個卵。想想半個月時間,蝨子可以繁殖到多大規模。
2.生活質量高—化學用品多
現在社會,洗衣粉洗衣液,洗頭膏,沐浴露,洗面奶,洗潔精等等一系列化學用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一方面,使得我們的生活用品,衣物更加清潔;早期我們使用的含磷洗衣粉對蝨子也有毒殺作用。
3.農藥化肥施用—蝨子生存環境惡化
近年來,農藥和化肥的過量使用。食品中農藥高殘留,蝨子這種以吸血為生的寄生蟲它的食物來源就對它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挑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僅僅人身上不見蝨子了,很多的動物身上蝨子也不見了蹤影。
我們知道了蝨子為什麼不見了,接下來講一點題外話。
蝨類是已經完全適應宿主體表環境的寄生昆蟲,對寄生環境要求比較恆定、專一,喜黑暗,蝨類有群集的習性,頭蝨主要寄生在頭部毛髮中,多集中在耳後髮根。
圖上展示的是蝨子的幼蟲—蟣子
體蝨多集中於衣領、衣縫、褲腰處
陰蝨則主要集中於會陰部的陰毛中。蝨類若蟲和成蟲均嗜吸血,而且專吸人血。
蝨子的成蟲和若蟲終生在寄主體上吸血。寄主主要為:陸生哺乳類動物,少數為海棲哺乳類,人類也常被寄生。蝨子不僅吸血危害,而且使寄主奇癢不安,並能傳染很多重要的人畜疾病。
上面我們講到乾淨是蝨子的死敵。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講究衛生。
1.勤換洗衣物,注意身體的清潔。
2.蝨子的傳播一般人接觸性傳播。所以,儘可能少的接觸不衛生的貓狗等寵物。
3.頭蝨,最好的辦法就是剃光頭。
上世紀這個工具(篦bi子),也是對付頭蝨的重要工具。
4.體蝨,我們可以沸水煮衣物,充分殺死蝨子蟲卵。
5.體外物品也可以用化學藥劑滅殺蝨子。
6.陰蝨,最好去醫院就診。關於人體健康問題,不可自己亂來,以免造成不必要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