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歡的契丹人

2021-01-08 風瞬

「聽說契丹人很能喝?」

「到底有多能喝?」

這要從遼國的皇帝說起。

因為北部飲酒有逼酒的習俗,比如先用盅,再用盞,掃蕩戰場上大碗,所以,就有喝出人命的時候。據《遼史拾遺》 卷4引王保衡《晉陽見聞錄》中記載,遼國第三個皇帝遼世宗耶律阮在位的時候,中原的北漢(契丹的附屬團)有一位高官,名叫鄭珙,他在出使契丹時就因被灌酒過多,而因公殉職了。

「虜俗以酒池肉林為名,雖不飲酒如韋曜者,亦加灌注,縱成疾無覆信之。珙魁岸善飲,罹無量之逼,宴罷載歸,以夕腐脅穹廬之氈堵間,輿屍而復命」。

用白話來說,就是:鄭珙使團(一般來說,人數約有二三百左右)來到契丹朝廷,遼世宗熱情招待,大塊吃肉,特別是要大碗喝酒。鄭珙這個人身材魁梧,又有酒量。有一天晚上,宴席上鄭珙遭到大量灌酒,曲終人散,遼人把鄭珙送回了驛館。第二天早晨發現他就窩死在氈帳裡了。北漢使團只好拉著鄭珙的屍體回去復命。喝酒釀成了政治事件,照說逼酒之風會有所收斂,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豪飲狂灌仍在盛行。當時有個有趣事,值得一提。就是在接待中原來使時,遼方接伴隊伍要拉上一口棺材隨行,這是為了防備因灌酒致死而措手不及。正應了一句今人的話:喝死拉倒。

連皇帝都如此嗜酒,更何況低下的臣民了。但是,要說對酒的痴迷程度,遼國的第四個皇帝遼穆宗耶律璟,相對於耶律阮來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遼國第四個皇帝遼穆宗耶律璟,不分場合,不分黑夜白天,一直在喝酒,曾經創造連醉十三天的記錄。他喝醉了就睡,睡醒了再喝,沒有清醒的時候,被稱為「睡王」。他不問朝政,無所作為,即使是南邊的領土被中原搶佔了去,也不以為意,說:本來就是他們的,搶就搶去吧。最要命的是,他還喝酒生事,動輒酒後殺人,以致成為習慣。侍奉者被殺掉了數十人。他殺人幾乎沒有理由,很殘忍,毫無人性。被他殺掉的有養鹿人、釀酒人、馴鷹的、近身護衛等等。伺候他的人整天提心弔膽的,跟著這麼個混帳醉鬼皇帝,不知道啥時候就沒命了。最後,這位醉鬼皇帝被忍無可忍的近侍給殺掉了。

各種雞冠壺

可以說契丹人對酒是毫無抵抗力的,因為生活在北地的特殊環境下,契丹人對酒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飲酒的習俗也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契丹人飲酒不分時間、地點,他們外出時,在馬背上拴有馬盂(後演化為雞冠壺,因攜帶時拴於馬背而名)及各種揹帶壺等盛酒器皿。在懷中亦揣有小小的雞冠壺,隨時掏出口對口飲酒以暖身。在巴林左旗博物館,藏有多種大、中、小型雞冠壺,大者尺餘,小者三寸許。另外還有盤口揹帶壺,除此能拴於馬背的酒器外,還有長頸陶瓶、牛腿瓶等。宋蘇頌來到遼地後曾賦詩描寫:「……行營到處即為家。千裡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因契丹人以畋獵畜牧為生,他們居無定所,隨水草而遷徒。有了這些拴於馬背上的酒器,就大大地方便了他們途中飲酒的習慣。

契丹人很早就釀酒,在隋唐之前,他們在焚化父母屍骨時就「酌酒而祝」。此時使用的酒應是以乳品釀造的酒,那時的奶酒是什麼樣?就已不得知了。但是,現在生活在這裡的蒙古族所釀造的奶酒,其味微酸,色微濁,初喝覺無酒力,但隔幾分鐘後便覺得其後勁無窮。試想一下契丹的乳酒,應該也是這種情況吧。

收藏於敖漢新州博物館的牛腿瓶

遼建國後,因大量的中原漢族人流入契丹腹地,他們帶來了農業生產技術,也帶來了以糧釀酒的工藝,大批的「酒家」應運而生。除了民間的「酒家」釀酒之外,還有官方管理的釀酒作坊「麴院」。在遼上京城內,就設有麴院,專門為皇家王公大臣們釀造美酒。另外,在遼上京的酒肆也很多,供市民及過路客商們飲酒。這種酒肆類似現在的小酒店,朋友們可以在那裡要上一二道小菜,小酌或豪飲幾杯,文人騷客們在那裡飲酒賦詩,抒情騁懷。在道宗大康三年,北宋使臣蘇頌使遼時,曾在詩中寫到:「朱板刻旅酒肆食,青氈通幰貴人車」。其注日:「食邸門前,掛木刻朱旗」。可見當時酒肆門前的幌子是上面有一刻裁的木板,下面懸一紅布的酒旗。

契丹人飲酒用的器具,平民和貴族是不一樣的。平民百姓所用的應是杯碗類,盛酒器皿有長頸陶瓶、雞冠壺,也有注子。而在宮廷宴會中的杯有多種形狀、材質,有金、銀、玉、玻璃等,在遼代陳國公主這類皇親國戚的墓葬中曾出土過帶鏈的水晶杯及金杯,還有瑪瑙杯等。另據史載,蕭太后有琥珀杯,每逢朝會以此杯酌酒賞有功之臣。在史籍文獻記載和出土的眾多文物中可知,契丹人的大型盛酒器除了陶甕、鹿甒以外,還有一種叫做「渾脫」的。這種「渾脫」是以小牛皮製成,如葉子奇的《草木子》一書載:「北人(契丹人)殺小牛,自脊開一孔,旋取去內頭骨肉,外皮皆完,揉軟,用以盛乳酪酒湩」。牛皮有堅韌、便攜的特點,它不像陶瓷那樣容易破碎、鐵器那樣容易生鏽。在遠離酒家往回運酒時,無疑是一種上好的運酒器。

契丹貴族使用的酒杯

除去一些大型的盛酒器外,還有一種小口、寬肩、細腹的牛腿瓶,此種器物早有出土,知其為盛酒器,但因其細腹小底,總覺得不是很實用。但從近年出土的壁畫來看,這是契丹人用來製作陳釀的一種器物,裝入酒後,可埋於酒窖中陳放。在敖漢旗下灣子五號墓的壁畫《備飲圖》中,就繪有一長方高桌,桌上擺放溫碗,碗內置注子,海棠盤、大杯、方盤內放西瓜2個、桃4枚、石榴一個,桌下埋一牛腿瓶。桌後四人,有肩扛牛腿瓶者,亦有端杯、捧樽者。此外在敖漢旗羊山一號墓壁畫《備飲圖》中繪有一長方覆鬥形酒架,架面挖四孔,牛腿瓶插入孔中,酒架右側放一大甕,酒架後亦放一高桌,桌後三名侍從在各飲。由此可以得知,牛腿瓶的位置擺放,更主要的是知道了契丹人釀製陳釀的儲酒器。

敖漢旗下灣子五號墓的壁畫《備飲圖》

遼代是怎麼樣釀酒的?對此史書沒有記載,但在《宋會要輯稿》一書中有遼朝國母賀北宋正旦節與承天節的禮品單中有「清法麯麯酒二十壺」。「清法麯麯酒」是什麼酒,它應該是用糧食制麯發酵蒸餾後的麯酒,它有別於原始的濁酒和乳酒的釀造工藝。從出土的遼金時期的釀酒的燒鍋可以推測其釀造過程,就是把製酒的原料高粱粉碎後製成酒麯,再經發酵後晾曬,裝入燒鍋中蒸餾。該燒鍋分為兩部分:一是裝料加熱部分;一是冷卻蒸餾部分。

工作原理示意圖

「塞外地區,大風苦寒,契丹及其他北族都盛行飲酒,我國生產白幹烈酒的歷史,即是始於契丹。」(田廣林先生考證)這一點已經被出土的文物所證實。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就藏有多件遼的製酒蒸餾器。吉林省白城大安市出土一批遼釀酒器,其中兩件大的蒸餾用的大鍋(淺底),鐵質,大的直徑1.55米,小的直徑為1.5米。通過這兩件蒸餾鍋底來判斷,一次可以填放酒糟可達三四百斤,一次出酒可達七十斤。由此,推翻了高度酒出現在元代的傳說。

釀酒的燒鍋

契丹人飲酒名目繁多,在各種禮儀上要飲酒。如「祭山儀」「告廟儀」「謁廟儀」「曲宴宋使儀」等都要飲酒,可以說飲酒是各種儀式中一項不可缺少的程序。在各種祭祀活動中也要用酒。契丹人信奉薩滿教,崇天、地、山神,相信萬物有靈,在祭祀時都少不了要用酒。如《遼史·禮志》中記載「冬至日,國人殺白羊、白馬、白雁,各取其血和酒,國主望拜黑山,奠祭山神」。契丹人不但日常生活中好酒,即使是祭祀天地、祖先時也要用酒。《遼史》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禮志一》中記載契丹人在舉行最大的吉儀「祭山儀」時,要用酒來酹貢獻給天神地祗的祭品。

祭山儀

契丹人節日、喜慶要以酒來祝賀。如「正旦節」「上巳節」「中元節」「重陽節」等,都要以酒來助興。喜慶飲酒,如「射得頭鵝」「釣得頭魚」、生兒育女、出徵凱旋等更要飲酒慶賀。

契丹人飲用的酒種類也很多,可分為奶酒類、糧酒類、養生滋補酒類和果酒類。契丹早期以牧獵畜牧為主業時,飲用酒系乳酒類。建遼後,農業生產的介入,推動了以糧製酒業,那時酒肆出售的酒,都是用糧釀造的酒。因為有了糧食釀造的蒸餾酒,也就是衍生了養生滋補酒,如《遼史》卷五十三《禮志六》中記載九月九重陽「贈番漢臣僚飲菊花酒」「又研茱萸酒,酒門戶以襘禳」。所用的菊花酒、茱萸酒就屬於養生滋補酒。在《西京雜記》中記載「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菊花酒』」。看來這種具有藥膳作用的酒,當時只有宮廷才有,否則臣僚們就用不著受贈了。契丹皇族、貴族們還飲用葡萄酒,這種酒不是遼上京當地釀造的,而是北宋或其它國家送來的禮品。看來極少,否則也不會贈給番漢臣飲用了。

備飲圖

因契丹人好酒,也有因貪酒而鑄成大錯者。如前述醉死的外國使臣;皇帝好酒,致殺身之禍。臣子也有因酒誤事而被罷官撤職者。所以,興宗時曾詔令「禁諸職官不得擅造酒靡谷,有婚祭者,有司給文字始聽」「諸職官非婚祭不得沉酗廢事」。由此可見,遼朝的飲酒,已經發展到誤事害國的程度,因此皇帝不得不下詔禁酒了。

契丹人性格粗放、豪爽,待人誠樸,在飲酒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們現在無法和他們通過交流來領略當時的風採,但可從史籍上窺其一斑。民間飲酒之風熾烈,勸酒、逼酒,乃至灌酒,產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這種遺俗在如今還在延續,從這一方面來說,契丹人並沒有離我們遠去。

參考資料:《契丹人生四事圖全》(王青煜著)、《契丹飲酒史話》(王玉亭著)等資料

作者:風瞬作者團—小柒

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一經發現,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重慶白酒:無酒不歡,白酒送禮待客皆相宜~
    重慶人除了無辣不歡,無酒也不歡的~酒桌上少了白酒就少了一大樂趣呀。白酒是一種地地道道的中國特產,在中國飯局的壟斷地位是可怕的,逢年過節都少不了來幾杯白酒助助興。俗話說無酒不成席, 白酒已然成為人們傳遞感情的紐帶, 送禮也成了維繫人際關係的必要手段, 在人際交往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白酒是相逢聚會的最佳媒介為什麼這麼說呢?走親訪友,去長輩家拜年,拎上兩瓶好酒,一直是當今中國人的習慣。
  • 撰D:無酒不歡人生空自忙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飲純糧醬香酒將大利身心的說法越來越得到認同。在無酒不歡的飯局裡,質好價位不離譜的醬香酒,徹底讓人無法抗拒。 把純糧醬香酒簡單的稱呼它為酒水,似乎顯得太不嚴謹也太普通。 純糧醬香酒的製作必須依止古法傳承一二九八七!
  • 無酒不歡的俄羅斯人,為何不愛中國白酒?三個原因一針見血!
    身邊不少的俄羅斯朋友都表示,自己喜歡喝酒,甚至可以說是無酒不歡,越烈就越好,而當我將我們中國的白酒推薦與他的時候,他卻展現出了驚恐之色,大多數的俄羅斯人都不怎麼愛喝白酒,這是為何?三個原因一針見血!第一:白酒的平均度數比較高,伏特加的平均讀度數一般在35-45度之間,但是我們國家的白酒不同,有十分便宜的度數在五六十度的二鍋頭,也有成百上千的度數在四十多度之間的茅臺,每種酒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是普遍的,白酒的度數要高於伏特加,對於俄羅斯這種喜歡豪飲的人來說,白酒確實有點不適合,多喝容易醉,少喝又提不起興。
  • 無酒不成席
    意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酒在筵席中的重要作用。美酒佳餚總是連在一起的,中國的菜餚徵服了全世界,被舉為「烹飪王國」、「烹飪天國」,菜餚的數量上萬,若是沒有相應數量的佳釀與之匹配,簡直不可思議。因此,民間說「無酒不成席」,這句話既反映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又說明了我們的酒多而且好。從歷史和現狀來看,筵席都是以酒為中心的。古今都用的「宴會」這個詞,古代指的乃是宴飲的聚會,現在才指為一定目的舉辦的筵席。
  • 無酒不歡,跟金種子酒淺談中國酒文化
    今天,就跟金種子酒探討一下酒文化的內涵。酒與文學酒對文學的影響首先表現為:酒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李白現存的1000首詩中,談到酒的有170首;杜甫流傳下來的1400首詩中更是多達300首之多;蘇軾對酒的研究堪稱一絕,不僅品酒還釀酒,甚至曾寫過一篇論述釀酒技術的專著——《東坡酒經》;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醉花陰》《聲聲慢》等許多名篇也都談到了飲酒。
  • 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
    在我國古代,酒被視為神聖的物質,酒的使用,更是莊嚴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而不用。隨著釀酒業的普遍興起,酒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動也隨之廣泛。 諸如農事節慶、婚喪嫁娶、生期滿日、慶功祭奠、奉迎賓客等民俗活動,酒都成為中心物質。
  • 「無肉不歡」的好好
    「無肉不歡看著她大快朵頤的樣子,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無肉不歡」。吃完午飯,大概下午1:00,我和她一起睡覺,一直睡到3:30,睡醒後她趕緊做作業,把數學老師布置的必須做的一份試卷和可做可不做的另一份試卷全部寫完。吃晚飯時,好好提出想吃龍蝦,遭到我和好好爸的一致反對,理由是擔心會吃壞腸胃。好好,就忍著點吧,考完試後,你愛吃啥就吃啥,我們才懶得再管你的吃飯。
  • 無酒不歡的你,知道白酒是誰發明的嗎?
    一日,杜康夢見一白頭仙翁,自稱是天上的酒仙,聽聞他想釀造一種仙釀,特來告訴他去除土腥味的方法,想要去除土腥味,需要在一天之中的酉時問順眼的路人要三滴不同人的血滴入酒中,以人味來中和土腥味。杜康醒來,決心按夢中所說方法嘗試,他重新用水侵泡糧食來釀酒,直到第九天再次出現濃烈的異香時,他在酉時出門尋找三個順眼的人來求血。
  • 內蒙古殺人分屍案回顧:女兇手無酒不歡,持刀將丈夫殺害並肢解!
    據了解,兩人平日裡無酒不歡,但是何要軍偶爾會在酒後對李琴進行打罵,而李琴經常不敢反抗,工地結不了錢使得兩人生活拮据,就連酒錢都賒帳小賣店,經常為錢的問題而引發爭吵。2018年冬至那天,李琴和何要軍兩人照常喝酒,之後何要軍想到他曾借給李琴外甥的4500元錢始終沒還而心生悶氣,之後與李琴進行爭吵。期間,何要軍動手打了李琴的後腦勺一拳,事後回屋睡覺。
  • 契丹人也愛當貓咪的「鏟屎官」
    龍哥做作業不聽話被我吼的時候,小奶貓還會跑過去蹭他的臉安慰他。 8歲的龍哥和2個月的小豆包 看著小奶貓和孩子超有愛的畫面,我不禁要問:契丹人,養貓嗎?這種場景應該對任何一個愛貓人士都不陌生,是家裡每天都在上演的搞笑戲碼。小貓翹著它的尾巴,追著它最愛的小球在地板上轉著圈圈,稚嫩可愛的樣子看得人心都要化了。這種暖流也同樣流淌在1000多年前的契丹人身上,有歷史學家做過詳細的統計,在目前出土的百座契丹墓葬壁畫中,一共出現過5隻小貓,他們跨越千年和主人一起走到了今天。
  • 遼國雖滅,契丹人仍在,為何百萬人最後卻消失無蹤?
    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用DNA的技術來揭開契丹人消失的謎底,後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消失多年的契丹族的後代其實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其實契丹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出現在了中國的北方是中國的一個比較古老的遊牧民族,後來到了宋朝之後,契丹部落開始長大起來,建立了遼國,只是後來女真族真正的崛起起來,後來消滅了遼國。
  • 水滸|梁山好漢無酒不歡,村野百姓飲酒為樂,宋人為何愛喝酒?
    宋代酒政宋代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自始至終實行榷酒制度的朝代,在繼承唐代的基礎上榷酒制度趨於成熟完備,榷酒,即是國家壟斷酒的生產和銷售,從而可抽取稅收。 但官營壟斷企業容易生弊端,因為沒有競爭,所以為了逐利,經常偷工減料,降低成本。「醞齊不良,酒多淡薄」。以至於政府不得不下令,如果釀的酒不合格由負責官員賠償,但靠政令解決不了腐敗的根本問題,市場的還得交給市場。
  • 食無肉不歡 住殺嬰安宅[圖]
    爽瓦   爽瓦   食無肉不歡 嗜酒如命   對於商朝人來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家養的、野生的……沒有他們的胃不能消化的。在河南安陽殷墟考古中,曾出土動物殘肉、各類動物肢骨和肉湯。   商朝時酒精度數不高,相當於今天的啤酒、米酒。1983年,考古人員在安陽郭家莊發掘殷商墓葬時,發現一個銅卣中有白色液體,經化驗含乙醇成分,應該是殷商時期遺留下的酒。   由於商朝人愛酒,糧食也有了貴賤之分。當時人們吃「五穀」——黍、粟、麥、稻、高粱,最常見的是黍和粟,但地位有天壤之別。
  • 四川彝族文化,無酒不成敬,無酒不成禮,你知道嗎
    彝族人熱情好客,客人來訪常常以酒當茶招待客人,所以諺語說:「漢人待客貴在茶,彝人待客貴在酒」,「無酒不成敬,無酒不成禮」。彝族人喝酒不分地點也不分生人熟人,大家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圈,端著酒杯輪流喝。彝族人對人很真誠,凡是到彝族人家做客,主人都要端出酒來,與客人一邊談心一邊勸酒,對客人說:「地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彝家沒有錯喝的酒。」直到客人醉倒才不再勸。
  • 蕭敬騰頻曬美食,再到無辣不歡的麻辣鴨血面,網友:來看我的新品
    文/阿宏蕭敬騰頻曬美食,再到無辣不歡的麻辣鴨血面,網友:來看我的新品。歌手蕭敬騰新身份開工,新的日式料理上線:渡邊日本料理。店內簡約,美食誘人。蕭老闆親自上手。蕭敬騰可以說是一個美食全能歌手,從奶茶店、日料店,還有平常錄製綜藝節目,寫歌,練團等,可以說非常優秀。
  • 你每天還在無酒不歡?對於這些,你是否真的了解
    「人家天天喝才致癌呢,我一天一小杯,不礙事!」 但是,因為癌症是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某種食物或生活習慣會產生部分影響,卻不一定是決定性的。 具體到一個人身上,吃了會增加癌症風險的食物,比如總喝酒,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罹患癌症。但是,比起不喝酒的生活方式,這個人得癌症的機率是會增加的。
  • 從「貴族玩寵」到「飛來禽禍」——契丹人與海東青
    契丹人統治中國北方時期,曾經將海東青大量引入今天的內蒙古地區。 遼代《春獵圖》,位於赤峰市敖漢旗貝子府鎮大哈巴齊拉村喇嘛溝遼代壁畫墓 遼代之前,史書、傳記裡雖然也有對鷹獵的不少記載,但海東青這種優良的獵鷹品種,在遼代之前卻不顯於世
  • 故事和酒,少年和你
    酒中之樂,君不見,自古多少英雄豪傑,騷客雅士,高朋滿座,歡飲高歌,尊酒相逢一笑空。從此以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世事一場大夢,詩酒乘年華。三杯兩盞淡酒,能飲一杯無?幾度春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長恨此身非我有,吳姬壓酒喚客嘗。清時良夜,會須一飲三百杯,不學宋玉解悲愁。人生多少事,成不了傳奇,成不了功名,卻成就了你我的一生,詩酒話少年。
  • 夏日無酒不歡,外國人都愛喝什麼?連女生都對它們沒抵抗力
    出生在全國飲酒第一的山東,我對這些一點也不陌生,夏天叔叔大爺們更加放縱起來,踩著鞋拖穿著褲衩,左手攥著蛤蜊右手提著啤酒,走起路來腳步輕巧。啤酒是塑膠袋裝著的,下層晶瑩黃亮上層溢著綿密的白泡,外圍印著青綠色的字「青島啤酒」,這似乎是山東才有的風景。
  • 古契丹人或許是因它而衰落呢
    說起這種鳥,古契丹人或許還是因它而衰落的呢! 1.「遊牧名族與鷹」人類最早都是靠狩獵,來獲得食物的。只不過後期,有些人發現種植農作物這種方式,比狩獵那種飢一頓飽一頓的方式,要可靠得多。於是,一部分人開始了種植,一部分人還在苦練狩獵技術。 北方地區寒冷,人們需要進食大量的肉類,來保持身體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