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鶻落」,這個成語一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動作非常敏捷。
裡面的「兔」字很好理解,但對於這個「鶻」字,很多人就犯難了。
很明顯「鶻」字應該說的是一種鳥,而且是一種能捕捉兔子的鳥。
那「兔起鶻落」中的鶻,具體指的是哪種鳥呢?
說起這種鳥,古契丹人或許還是因它而衰落的呢!
1.「遊牧名族與鷹」
人類最早都是靠狩獵,來獲得食物的。
只不過後期,有些人發現種植農作物這種方式,
比狩獵那種飢一頓飽一頓的方式,要可靠得多。
於是,一部分人開始了種植,一部分人還在苦練狩獵技術。
北方地區寒冷,人們需要進食大量的肉類,來保持身體所需。
狩獵,成了一種深入北方民族骨髓的活動方式。
在長期的狩獵活動中,他們又發現一些動物,能幫助他們更方便的獲取到食物。
馬和鷹,就是最重要的兩種!
2.「鶻,是什麼動物?」
可以肯定的,鶻在古代指的是獵鷹。
但獵鷹有很多種,鶻,到底指的哪種獵鷹呢?
筆者認為,獵隼的可能性最大!
用鷹來協助捕獵,最早有記錄的,是在中亞地區。
而我國最早馴養獵鷹,應該是在東漢時期。
彼時,中原地區和西域民族的交流加強,
獵鷹馴養技術,據傳是張騫通西域後,傳入內地的。
到了唐宋時期,用大型隼類來捕獵,已經非常流行。
這時在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兔鶻」這種動物。
「兔鶻」,指的就是獵隼!
獵隼是一種大型猛禽,全身大部分的羽毛呈淺褐色,
只有在頸部的一些羽毛,是白色的。
它們主要捕食兔類、鼠類等動物,所以古人將其稱之為「兔鶻」、「兔虎」等。
獵隼能捕捉到行動迅捷的野兔,主要靠的是敏銳的眼力和極快的速度。
在發現獵物之後,它們能以75~100米/秒的高速俯衝,
在靠近獵物的瞬間,迅捷無比的出爪!一般的野兔,基本無法倖免。
最為關鍵的是,這傢伙雖然兇猛,可遇到人類之後,居然很容易被馴養。
要是換作其他高傲的猛禽,無論你怎麼餓它,都不會幫你「跑腿做事」呢。
3.「契丹與獵隼」
古代遊牧民族好狩獵,獵隼自然是它們的最喜歡的動物。
而兇猛的動物特性,讓獵隼成為很多遊牧民族彰顯權威的標誌。
現在的獵隼是蒙古國的國鳥,而在古代,諸多遊牧民族對它也是趨之若鶩,比如契丹族。
只不過古契丹人,在處理獵隼的問題上,出了很大的問題!
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曾一度稱雄整個北方。
那時的契丹人,無論是北方諸部落,還是中原民族,都無人感直攖其鋒。
契丹人極喜歡獵隼,於是就要求北方各部族,按時進貢一定數量的獵隼。
獵隼畢竟是一種猛禽,捕捉起來非常困難。
可驕奢的契丹人卻不管這些,硬性要求,達不成指標,就施加嚴懲。
北方各部族,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因為進貢獵隼這事,契丹人大失民心……
契丹的衰落,當然不能全歸咎於進貢獵隼這種事上。
但他們成功之後的驕奢淫逸、玩物喪志,卻可以通過獵隼體現出來。
此時的契丹人,也許已不能用獵隼,這迅捷的猛禽來作代表了……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