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觀賞魚,物理過濾薄弱怎麼辦,底濾魚缸水流過大又怎麼辦?

2020-12-0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經常遇到新魚友們無法調理好自己的魚缸水質,最近養魚老道試著總結了一下,其實無外乎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就是:

魚缸較小,物理過濾比較薄弱,只有一兩塊濾棉怎麼辦?

第二種情況就是:

下濾魚缸,水流過大、根本無法調整,乾濕分離不能有效過濾怎麼辦?

一、如果物理過濾比較薄弱,只能降低水流量,這是最好的辦法

假設,我們就是使用一個小魚缸飼養觀賞魚,或者是一個小外掛,或者是一個小濾盒,裡面只能放入兩三塊過濾棉,再多一點它也放不下,這種情況怎麼辦?

如果換成是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降低水泵的流量,這才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只有水流緩慢的通過濾棉,這個過濾效果才會成倍的提升,一旦發現了濾棉開始溢流,水質如果無變化,我們可以暫時忽略。

只要是水色有變,或者觀賞魚的狀態有變,我們就需要清洗或者更換濾棉了,就是如此簡單的操作。

但是,還會牽著到一個特例,那就是我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過大,如果水泵過小,根本底部糞便無法有效收集,那麼只能加裝滴流或者其他過濾形式輔助,水泵的流量可以相應提升,最好,不要超過整個魚缸水體每小時循環的五六倍以上。

再者就是通過抽底換水濾除雜物即可。

二、底濾魚缸水流過大,乾濕分離形同虛設,又該怎麼辦?

另外還會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底濾魚缸,因為以前都是,只有飼養錦鯉或者龍魚等中大型觀賞魚,才會使用到底濾魚缸,畢竟生化濾材多。

但是現在,由於某些我也不知道的原因,但凡是個魚缸,也不管多大,都可以設計成底濾,更不管它的下水流量到底是多少,這就造成了很多底濾魚缸的下水水流,就像洪水一般,這個所謂的乾濕分離,其實和沒有是一樣的。

對於這種情況,有些魚友會選擇在下水處套上絲襪或者魔袋等,用以集中收集魚缸的糞便,這個方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極其麻煩,需要不斷清洗這些東西,還有可能造成淤堵。

那麼,我們所能夠採取的唯一方法,就是把部分生化濾材,當做濾棉來用,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就比如我之前的那個一米五的舊魚缸,雖然濾棉不多,但是我平鋪了很多石子,這些石子的作用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水流緩慢的通過,由於鋪設比較密集,水流並不是很大,因此大部分的雜質都會被石子所阻擋,而且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水流永遠不會漫過石子,只在石子下方行動。

這個道理說白了,就和沙濾差不多,或者是那種沼澤過濾、潮汐過濾,看似好像在培養硝化細菌,但其前半部分,永遠是在承擔物理過濾的作用。

這就是最好的辦法,有些魚友說到了,使用魚馬桶收集部分糞便,會不會有一定的作用?

不可能一丁點作用也沒有的,這個我們要辯證去看,怎麼可能一點作用沒有呢?但是主要的問題,不在這裡,一次抽底換水就可以很好地解決。

三、既能夠降低水流,保證物理過濾的絕對效果,又能夠保證生化濾材的潔淨度,這當然是最好的方向

如果說,我們使用到的是可以調整功率的水泵,可以把進入濾棉的水流調低,這當然是最好的了,這個問題並不是說,我們的魚缸必須選用多大的水泵就可以,這裡面有一個大致方向,那就是魚缸水體的五六倍,大型觀賞魚還可以適度增大。

另外還會牽扯到觀賞魚的密度增大、觀賞魚的個體成長等因素,還有一個水泵功率的衰減和虛標等,我們都要大致考慮到。

然後所有的一切,是需要根據魚缸裡的糞便流動方向,雜物進入濾棉的水流大小,我們親眼看著去調整的。

不是閉著眼睛,隨便一想,買個差不多的水泵,直接用就行了的,那是搞不好魚缸水質的。

經過濾棉的水流少一分,過濾效果就強幾倍,接下來的生化濾材就不會跟著遭殃,它們的使用壽命就會延長,魚缸的水質就會很好,濾材也不至於很快粉化掉。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做好上述的工作,最起碼,當濾棉處水流過大的時候,這些雜質必定會一級一級的往下尋找隱藏之處。

因為生化濾材可不能把雜質清除,只能適度有所分解,所以,濾材就會越來越髒,直到最後出現大量淤堵和死角,魚缸裡的魚腥味就出來了,水質也未必保得住。

當然了,如果一個一米五的魚缸裡就飼養一條羅漢魚或者龍魚,即使很長時間,那個生化濾材也可能沒有問題,這就要看生化濾材的淤堵程度,還有我們的投餵量,以及觀賞魚的狀態如何了,畢竟飼養高檔魚可能會做水質檢測,發現不好就清洗或者更換就是了。

四、魚缸水質超標,為什麼換水也不能改善水質?

還有的魚友提到了一個理論,說是針對這樣的大型魚缸,我們發現水質超標了,為什麼即使適度換水也不能有效改善魚缸的水質呢?

這就是上述的問題來了,就是因為我們的生化濾材佔據了魚缸的半壁江山,之後淤堵很嚴重,所以說這些東西已經成為了魚缸裡的一個垃圾箱,因此換水也未必能夠有效解決。

而小魚缸不同,本來生化濾材就不多,但凡換點水,再超標的水質也能立刻恢復。

還有的魚友反應,如果換水也不能改善水質,添加硝化細菌就會起到很好的作用,這個我也不否認,但是,關鍵還是一個質量問題,我也只能言盡於此了。

如果沒有一個自己完全可以放心的硝化細菌品牌,或者生化濾材已經淤堵的無可救藥,那麼,我們還是從最根本的垃圾發源地去處理吧。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飼養觀賞魚,物理過濾薄弱怎麼辦,底濾魚缸水流過大又怎麼辦?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經常遇到新魚友們無法調理好自己的魚缸水質,最近養魚老道試著總結了一下,其實無外乎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魚缸較小,物理過濾比較薄弱,只有一兩塊濾棉怎麼辦?
  • 都說魚缸水流大,觀賞魚很容易患病,主要關注哪幾點問題?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昨天,養魚老道在視頻中曾經提到過這個問題,還有很多魚友在不斷詢問,魚缸水流大了怎麼辦?如何判斷魚缸的水流,它就是過大了呢,水流過大是不是一定對於觀賞魚就是壞事,它們一定就會出現問題呢?這個也不一定的。
  • 為什麼使用底濾魚缸的魚友,喜歡清洗、更換濾材,原因在哪裡?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關於觀賞魚缸裡生化濾材的更換問題,養魚老道早就說過不主張更換或者清洗,但是細心的魚友會發現,大多數喜歡更換生化濾材的魚友,恰恰是使用過濾功能最為強大的底濾魚缸,特別是使用自帶乾濕分離的部分成品缸,這不是很奇怪嗎?
  • 魚缸水流過大,對於某些觀賞魚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最近幾天養魚老道接到了一些魚友關於魚缸水流過大的爭論,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沒必要去過多的爭論,因為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物極必反的道理,過猶不及,這是一個鐵定的規律。魚缸的水流過大,無論是對於魚缸水質和觀賞魚來說,都會形成巨大的傷害。
  • 過濾系統原來這麼豐富——成品觀賞魚缸的過濾系統!
    大家都知道,過濾系統對於飼養觀賞魚來說至關重要。擁有一個好的過濾系統,可以過濾掉水中的有害物質,保障魚缸內的水質,使觀賞魚能夠健康成長!既然過濾系統這麼重要,大家是否知道過濾系統的組成結構呢?還有就是市面上的成品缸的過系統都有哪些形式的呢?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走近魚缸的過濾系統。
  • 魚缸過濾,按照普通飼養密度設計,而新魚友按照最高密度飼養
    很多新魚友使用淨水劑以後,魚缸的水質立刻變成了一鍋粥,自己還不知道該去立刻處理,因此來說,不用也罷。上濾魚缸說過濾薄弱,底濾魚缸還薄弱嗎?很多魚友認為,大部分成品上濾魚缸的過濾系統,太過薄弱,都是用來糊弄人的,特別是只配備一個較淺的濾盒,再加上一個三合一水泵的那種。
  • 魚缸水流呼嘯著和濾棉、濾材擦肩而過,什麼魚缸水質也不會好的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不管是水產養殖、還是使用魚池、地缸、普通的魚缸來飼養觀賞魚,過濾問題一定是重中之重的,很多魚友會把魚缸的水循環多少次,作為過濾循環效果好壞的主要指標。
  • 購買了一個小下濾魚缸,我們來看看它的過濾系統如何運作?
    一、循環水道的走向無論是下濾還是上濾,都無外乎是一個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有效結合,上濾魚缸比較簡單,水流經過魚缸裡的底吸泵抽到了上濾槽,依次經過物理濾材和生化濾材之後,在下水到魚缸裡,完成一個水循環。而魚缸的下濾系統正好相反,是魚缸的水流先經過了魚疏進入到了第一層管道裡,然後經過溢流管再次下水到底濾槽,依次經過了物理和生化濾材,通過水泵再把水流打到魚缸裡,完成一個水循環。
  • 魚缸過濾形式的不同,各自的優缺點也不同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市面上常見的過濾形式:上濾、底濾、背濾、側濾、三合一過濾、外置過濾等等上濾上濾分滴流過濾和溢流過濾上濾,顧名思義就是過濾倉在主缸的上面。水泵放在主缸內,水經過水泵直接抽到過濾倉實現魚缸整體大循環。水流先經過乾濕分離(物理過濾),在循環到生化倉。生化倉中的濾材以中空球、石英球、陶瓷環等小型濾材為主。
  • 飼養觀賞魚,造成過濾棉積水的原因只有五個,需要逐一改善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現在很多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了濾棉過水的重要性,因為養魚重在養水,養水的第一個重心就是在物理過濾,而整個物理過濾的核心就是那幾塊白棉罷了。我們不但要求白棉要完全包裹住魚缸的水流、徹底有效地阻擋住雜質的溢出或者回流,更要讓濾棉上無積水,這樣才能達到最佳過濾效果。
  • 這強大的魚缸過濾系統,你有在用嗎?養觀賞魚過濾效果好也省電
    相信不少魚友都聽過「底濾」這一名詞吧?說來說去,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底濾」到底是什麼,他不是魚,也不是養魚工具,而是一種過濾系統。可以說是目前最強大的魚缸過濾系統。美觀想對上濾的滴流盒,或者是壁掛式的瀑布過濾或者濾筒,底濾都比他們要美觀的多。底濾只需要兩根管子泡在水裡面就好,不需要拿一整個水泵扔進魚缸,佔位置,並且還不咋好看。濾槽一般擺放在魚缸底部,不會很顯眼。如果有柜子的魚友直接放在柜子裡面就更加好看了。
  • 現在看看幾個底濾魚缸,和上濾魚缸對比,各有什麼優缺點?
    底濾槽太過封閉、不透氣,即使有部分出氣口,比起上濾還是差遠了這是我的第二個感受,那就是底濾槽裡的水流並不是過於通暢,哪怕是即使再通暢,它也沒有上濾那個透氣性,容易滋生黴菌,如果和滴流盒相比,那就更是差遠了,滴流盒的水流多快,溶氧量多豐富?
  • 只有一塊濾棉的過濾系統,也能飼養觀賞魚嗎?沒什麼不可以的
    在我們這些開過魚店,大量飼養過觀賞魚的養魚人心目中,這個魚缸的過濾本來它就夠用了,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根據魚缸的過濾來選擇觀賞魚,這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這個魚缸過濾還是有一些小缺陷的,需要我去改善。這個魚缸過濾毛病在哪裡,需要如何改善?
  • 搞好一個魚缸的物理過濾系統,其實並不複雜
    ,我不敢說這些魚缸的水質是不是氨氮、或者亞硝酸鹽超標,但是,至少目測,魚缸的水體內,看不到任何的漂浮雜質,觀賞魚的攝食狀態和體色也很好,這也就可以了。本來飼養觀賞魚就應該在意濾棉過濾的有效性  經常有魚友不斷來詢問,關於濾棉的擺放問題,事實上我也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越簡單越好,最多不超過五層。  這個當然也要看濾棉的厚度,有些濾棉很薄,也可以適當多鋪點,但是再薄,五層濾棉絕對夠用,不管它是什麼過濾系統或者魚缸。  怎麼算是濾棉完全包裹住水流?這個還用再解釋麼?
  • 養殖觀賞魚,魚缸的過濾系統有沒有必要安裝?
    第一種就是大多數剛剛開始養殖觀賞魚的朋友,很可能一個魚缸,少養上幾條小魚,啥過濾也不加,勤快的天天換點水,有的魚友照樣也能夠把觀賞魚養的很好,並不是說魚兒離了過濾就不能過,這本身就是一個誤區。但是其中還會出現一種現象,在我們玩了多年的觀賞魚之後,有許多玩金魚的發燒友就會發現,古法養魚和純自然養法會更適合於許多金魚品種的養殖,所以在轉了一圈以後我們又回到了原地,甚至於任何過濾設備都不願再去使用了,還是實實在在的純天然飼養來的更加舒心、痛快,無外乎勤快點多換兩遍水而已。
  • 下過濾魚缸停電後水不會溢出嗎,底濾分隔有什麼作用?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對於沒有使用過下濾魚缸的魚友們都會有此一問,下濾魚缸在停電後底濾槽裡的水不會滿上來嗎?其實在沒有使用過下濾魚缸之前,養魚老道也有此疑問,雖然說道理是非常的簡單,還是有很多的魚友不知道。
  • 如何提高魚缸物理過濾的效果,有效的快速去除黃、綠水現象?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大部分的魚缸雜質都是要依靠魚缸的物理過濾系統來清除的,而提起物理過濾,就是那麼簡單的幾樣東西,無外乎濾棉、魔毯、生化棉,它們到底應該如何擺放和使用,才能夠發揮它們的最佳效果呢?
  • 我就不明白了,搞好一個魚缸物理過濾,有那麼難嗎?
    相信很多魚友都看到了養魚老道各個魚缸的水質,我不敢說這些魚缸的水質是不是氨氮、或者亞硝酸鹽超標,但是,至少目測,魚缸的水體內,看不到任何的漂浮雜質,觀賞魚的攝食狀態和體色也很好,這也就可以了。本來飼養觀賞魚就應該在意濾棉過濾的有效性經常有魚友不斷來詢問,關於濾棉的擺放問題,事實上我也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越簡單越好,最多不超過五層。
  • 養好觀賞魚,物理過濾做到極致很重要,為什麼非要添加生化棉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經常會有魚友前來詢問,關於魚缸水質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重點,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首要任務一定是在物理過濾,生化過濾只是順其自然的東西。
  • 魚缸過濾系統薄弱,如何改善水質?首先要排查觀賞魚的問題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所謂的魚缸過濾系統薄弱,我們暫且不管它到底是薄弱在哪裡,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飼養觀賞魚的水質總是達不到我們所期望達到的效果,也就是水清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