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將軍是國民黨集團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性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他從小感受到外侮,立志要雪恥,清華、普渡兩名校畢業之後,投筆從戎。自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成,回國後南徵北討,脫穎而出,但受制於蔣介石的嫡系,一再被黃埔軍頭排擠。蔣介石落魄到臺灣之後,為爭取美援,打出孫立人牌,然而當鳥盡弓藏之時,便以冤案軟禁孫立人。——李敖
你知道被李敖給予如此高評價的孫將軍是誰嗎?你知道近四百年來揚國威於海外的人是誰嗎?你知道誰被譽為「東方隆美爾」和「叢林之狐」嗎?你知道誰是張學良第二嗎?
(先上圖)
他就是孫立人孫將軍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縣人。
孫立人家境優渥,孫立人的父親孫熙澤先後任過青島警察學堂總監、山東全省高等審判廳廳長、國會議員、總統府諮議、北京中華大學校長等職。
而長江後浪推前浪,孫立人真正的把父親拍在了沙灘上。
01學歷之深,無人可及
孫立人7歲開始上學,自幼聰穎。孫立人的父親在當時的政府屢屢擔任要職,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孫父十分懂得教育的重要性。於是孫父將孫立人送到宋執中的門下學習。後來父親去了青島做官,孫立人也隨父親上任。並在青島上了一所德文小學,這奠定的孫立人開眼看世界的基礎。
1913年,孫立人得知清華學校在安徽招生,於是立馬回到安慶報考。在一千多人參加的考試中,孫立人一舉奪魁。順利取得入學清華的資格。之後孫立人獲得了進入清華高等科學習的機會。
之後的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然後孫立人考取了庚子賠款公費留美學生,獲得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的資格,一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孫立人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土木工程師,畢業後他在美國橋梁公司任職不到半年後。目睹了中國的貧窮和落後的孫立人決意改學軍事,決定從軍事入手上實現強國夢想。於是他辭去了工程師的職務,考入了有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
孫立人確實是一位難得的文武全才。上清華和眾多優秀的清華人成為校友,胡適、梁啓超、王國維;上普渡大學,成為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學長;上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成為巴頓將軍的學弟。
孫立人確實是在國民黨軍界學歷之深,無人可及。
02練兵之精,無人可及
孫立人將軍一生最愛的無疑就是就是練兵了。
因為孫立人長期的留學經歷,加上他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後去了英、法、德等國家考察軍事。所以他對西方軍事系統,特別是英美軍事系統有著深刻的了解。
孫立人在《建軍理想》中曾經感慨:「我認為英美的長處,是自發自動活潑負責守法。他們的一個士兵,沒有了官長的統率,仍然可以繼續作戰到底,他們的軍營裡,充滿了活潑生氣。可是他們的缺點,就是吊兒郎當氣,粗枝大葉,官兵生活浪漫隨便;而中國人一向有的特長,是英美德法等任何國家所趕不上的,就是刻苦、耐勞、忍辱負重及犧牲精神。」
因此,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真正適合自己部隊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任何部隊都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他一生四次練兵
第一次就是在海州訓練稅警第4團
第二次是1938年抗戰軍興時,在貴州的都均訓練緝私總隊,也就是後來遠徵軍新38師的前身
第三次是在印度的蘭姆伽訓練遠徵軍駐印的新38師
最後一次是1948年起,在臺灣鳳山訓練退到臺灣的國民黨陸軍
海州練兵訓練稅警團是他事業的起點。稅警第4團駐紮地和訓練的場地江蘇海州。在這裡,孫立人按照「孫氏操典」對稅警第4團進行了6年的嚴格訓練,這支部隊的官兵無論是武器的使用與保養,還是體能、紀律、團結精神和士氣都與當時其他的國軍軍隊截然不同,稅警4團成為了初露鋒芒的一支勁旅。
1935年國民黨軍隊的一次射擊比賽中,稅警第四團榮獲團體和個人雙第一,在48個參賽單位中,稅警總團總分第一,個人成績前十名中有七名是第四團射手。
將軍最後一次練兵是在1948年的10月。此時選定臺灣鳳山為新軍練兵基地,開始他一生最後一次練兵。11月,孫立人將陸訓部遷到鳳山,並調新一軍教導總隊第9期畢業學員入臺作為示範隊。
03戰功之高,無能可及
1942年,仁安羌之戰蔣介石給他頒發四等雲麾勳章。
1943年,仁安羌之戰英王喬治六世頒發不列顛帝國勳章(Knight/Dame Commander;縮寫是KBE/DBE),據說孫立人是英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授予不列顛帝國勳章的外國人
1943年,緬甸戰役中出色的表現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豐功勳章。
1945年,緬北滇西戰役被中華民國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1932年,「一·二八」抗戰的時候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爭中,孫立人善於指揮,戰功卓著。
「九一八事變」後,淞滬會戰爆發。稅警總團開拔前線。稅警總團駐守蘇州河沿岸,成功阻擊了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進攻。11月3日拂曉,日軍大舉偷渡蘇州河,孫立人部激戰8小時將日軍趕回。孫立人將軍再一次立下戰功。
1938年2月,在香港養病痊癒後的孫立人率部參加了武漢保衛戰,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
1942年4月17日,西線英軍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星夜馳援。18日凌晨,孫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往前線指揮向日軍發起猛攻,解了7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千餘人。
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徵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2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浴血奮戰。1943年10月29日,終於佔領了新平洋。1943年12月29日,佔領於邦。
1937年,全新1軍與滇西中國遠徵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1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佔臘戍,3月23佔領南圖,24日佔領細胞,27日攻克猛巖。
勝利結束第2次緬甸戰役。
04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孫立人將軍率稅警沿蘇州河布防,當晚日軍大舉偷渡蘇州河,孫立人部激戰8小時將日軍趕回,之後,孫立人帶人趁夜色慾破壞浮橋,被日軍發覺並遭猛烈炮火襲擊,全身被炸傷13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
傷好之後,孫立人將軍先後參加了武漢保衛戰以及之後的抗日戰爭。
留下了無數傷痕。
05國際性聲譽之隆,無人可及
1942年,孫立人率領新 38 師與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與盟軍協同作戰。
4 月 19 日 ,孫立人指揮了仁安羌之戰,以一個半團 800 人的兵力,戰勝數倍於己的日軍,將被日軍重重包圍的 7000 英軍以及其他各界人士5000餘人成功救出。
孫立人將軍的事跡傳出,中、英、美三國轟動。為此,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勳章」司令勳銜——據稱,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將這種勳章頒給外籍將領。
孫立人將軍去美國,是師哥巴頓將軍給開的車門。孫立人的國際地位怎麼樣,應該不難猜了吧。
孫立人將軍去世的時候,宋美齡致送花圈,「總統」李登輝頒發褒揚令給予褒揚。孫立人將軍靈柩由清華大學校旗覆旗以及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校旗覆旗,再由臺灣政府指派覆旗官覆蓋「國旗」,備極哀榮。
將軍遺體安葬於臺中市北屯區大坑東山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