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開了90年的老照相館,定格了無數老奉城人的美好記憶

2021-01-10 澎湃新聞
這家開了90年的老照相館,定格了無數老奉城人的美好記憶

2020-08-18 1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在奉城,說起照相館

第一個想到一定是它

林玲照相館

今天小編和你一起探訪

這家有著90多年歷史的老照相館

走進林玲照相館

門一邊是玻璃櫥窗

現在上面陳列的都是

現任店主廖志維及家人的照片

儘管小編沒能經歷更早的照相時光

但如今還能從66歲的廖師傅的口述中

細細散散地拼湊出過往的片段

▲林葆英

1930年

年輕的林葆英(廖志維的祖父)

在奉城東街開了

奉賢東鄉第一家照相館:竹影軒

因為店主姓林

所以大家更愛叫它林家照相館

那時拍照必不可少的三件套

相機、三角架和暗袋

每拍完一張都得當場換底片

把手伸進暗袋裡摸索著更換

當時的照相行業吃香

林葆英和兒子騎著自行車、扛著照相機

上門為東鄉各大學校拍攝畢業照

有時一個上午就要跑好幾處地方

解放後

因國家將生產資料私有制

轉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林家照相館成為國營單位

更名為奉城照相館

由林家父子繼續經營

第一代身份證開始推行後

照相館拍證件照的業務開始興起

奉城照相館聲名在外

大家都趕來拍證件照

1992年,供銷社解散

奉城照相館又面臨著轉制

從小耳濡目染攝影技術的廖志維

為了守住自己的攝影夢

將奉城照相館重新命名為

林玲照相館繼續經營

春節期間拍不停的全家大合照

過生日的小朋友們成群結隊

周末結伴前來的女同學

外地出來打工想要寄張照片回家的人

......

照相館裡的人一年到頭絡繹不絕

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好看最喜歡的衣服前來

那時的奉城人

仿佛在身體力行地證明著

自己是多麼地熱愛拍照

▲現在廖師傅電腦裡還保存著第一批數碼證件照

2010年之後

手機拍照的便利和各種拍照app的出現

給林玲照相館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大家很少再去照相館

而是喜歡光顧新潮的攝影工作室

不再像以前那樣焦急地等待衝印

而是選擇將電子版存放在手機裡

不再熱衷使用需要時間衝印的膠捲

而是希望照片拍下就立刻能看得見……

近年來

林玲照相館也由廖志維的女兒接手

雖然,照相館不再興旺

但廖志維說,照相館還是會一直開下去

好多曾經來這裡拍過照的人

再來到東街,總會進來看一下

找找自己以前的照片

林玲照相館

歷經近百年的滄桑

幾經更名

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它凝固的是歷史瞬間

記錄的是點點滴滴的歲月痕跡

它們是往昔黃金歲月刻骨銘心的記憶

更是歷史的忠實見證

如今現代化的照相館已不計其數

而唯有林玲照相館

像黑白照片一樣

已深深地定格在一代人的記憶中

通訊員:季雨誕

原標題:《這家開了90年的老照相館,定格了無數老奉城人的美好記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鍋紅燒魚頭圈粉無數!奉城這家小店憑啥能風靡30多年?
    一鍋紅燒魚頭圈粉無數!奉城這家小店憑啥能風靡30多年?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總有幾家給人溫暖記憶的美味小店。在奉城就有這樣一家店,靠著一鍋紅燒魚頭,成了奉城草根美食江湖的一個傳奇,它就是根龍飯店。
  • 濟南有個老照相館 營業88年從未換址 不少明星、名人曾在此留影
    88年老照相館從未換址不少明星、名人在此留過影像走進照相館內,迎面看到的是一個大廳,廳內古典韻味十足,一個略有年代的木質穿衣鏡、一張紅漆木頭長椅……似乎這個房間內的所有物品都是飽經風霜的。東側放滿各種人物肖像,風格迥異各有特色。
  • 老式照相館 讓幸福定格
    劇中的老式照相館始終堅持服務原則,為顧客拍出最好的照片。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家照相館,延續著30多年的經營守則,兩代人堅持為廣大街坊留住紀念性瞬間。這家老式照相館便是高埗鎮的高光照相館。街坊在照相館「留下」青春幾年前,《重返二十歲》登上大銀幕,遲暮之年的女主人公走進「青春照相館」,體驗了一把曾經的年輕光陰。
  • 這個國慶假期,他們將幸福定格在了大北照相館裡
    改革開放40年,北京市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也被濃縮在一張張照片中。這位正在為顧客調整姿勢的老人,是大北照相館的老攝影師趙增強。趙增強1975年,18歲的趙增強從技校攝影專業畢業後來到大北照相館,這一幹就是40多年。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照相機、手機還沒普及。
  • 有人從學生吃到生娃,這家開了20多年的肥姨食店,坐擁無數粉絲!
    提到肥姨,虎門的好多人都認識她。她就是我們無數人學生時期「最熟悉的角色」的代表——校門口可以做出比食堂好吃千倍的小吃店老闆娘!幾十年過去了,店門口依然是簡單的招牌,店內依舊是簡單的裝修、為數不多的桌椅板凳。
  • 上海「東海咖啡館」,是猶太人開的,有著90年的歷史!
    各種特色建築和商業區隨處可見,構成了上海的繁華景象,而最能凸顯上海風格的地方,相信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了,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有8000多家,最早的咖啡館可以追溯到1934年,現在,這家有90年歷史的咖啡館在關閉12年後重新開張了。這家咖啡館就是東海咖啡館,位於外灘附近的滇池路,承載著老一代上海人的記憶。
  • 這家開了80年的傳奇湘菜館,可能比你還要「老長沙」!
    原標題:這家開了80年的傳奇湘菜館,可能比你還要「老長沙」!  如今這家傳奇老店重出江湖,但它所主打的湖南菜還是那個味嗎?讓我們一起尋找這份久違了的老味道。
  • 90後美女開牛肉湯館,10元一碗,一天賣出幾百碗,食客:好滋味!
    90後美女開牛肉湯館,10元一碗,一天賣出幾百碗,食客:好滋味!冬天的時候,人們都特別愛喝牛肉湯,喝起來熱熱身,暖暖胃,也是特別美的事情。牛肉湯自然是特別好喝的,而且牛肉滋補,吃了還可以強壯身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90後美女開牛肉湯館的故事,10元一碗的牛肉湯,一天能賣出去幾百碗,也算是女中豪傑了。這就是女老闆賣牛肉湯的場景。每天天還不亮,這家牛肉湯館就開門可,因為早早的就有客人來吃飯了。因為冬天特別寒冷,而老闆又要忙前忙後煮牛肉,燉大骨高湯,加湯添水的,也是忙忙碌碌的很充實。牛肉湯自然也是熬製的時間越久,湯味越香濃好喝。
  • 這家地道的「蛇館」,用火辣的蛇肉和正宗湘菜,給你一冬天的溫暖
    紀錄片《人生一串》中說:記憶裡還在的那家店,會變成一些人回憶的符號,老長沙的味道是什麼樣的,誰也說不清,這珍貴的回憶只要舌尖記得。十年前的某一天,懷揣著夢想的老闆在左局街十八號,開了主打蛇肉湘菜館,店名和地址一模一樣,也是店裡的特色之一。
  • 記憶中的老南昌人消暑神器:冰棒、蒲扇、竹床
    雖然城市的變遷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條件改善,但那份屬於城市生活最原始的記憶依然讓人懷念。從小吃到大的冰棒,越來越少見的蒲扇,久違了的竹床納涼,沉澱的都是南昌人多少年來的消夏記憶……食:土豪才吃得起的「娃娃頭」又到一年盛夏季節,大街上各種各樣的雪糕與冰淇淋被擺在冰櫃裡玲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 讓無數少年「逃課」「對暗號」的地方,停留的記憶怎一個浪漫了得
    圖源:福州新聞網  光緒初年,英國商人高士威在倉山觀井路開設太興洋行。  圖源:有福之州  1956年,太興洋行舊址建築被拆除,福州市茶葉界人士集資建起了倉山影劇院,最多能容納近千人同時觀影,老倉山人的觀影記憶也由此打開。
  • 美顏時代,你還願意去照相館拍照嗎?
    在杭州蕭山臨浦鎮老街,有一種懷舊,它仍能被觸碰,它就是臨浦照相館,從1953年到如今,它歷經了將近70年風雨。它的存在,仿佛在訴說,那些美好的時光從未消逝。「90年代,第一代身份證開始普及的時候,我們照相館的人一下子多起來了,因為拍身份證照片技術要求高,很多人慕名到我們店裡來拍。」說這話的人叫姚吾林,是臨浦照相館第二代掌門人。
  • 「搶救性挖掘」中科院院史:《定格在記憶中的光輝70年》講述了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 周年之際,由中國科學院老年文聯牽頭組織並編輯的《定格在記憶中的光輝七十年——獻給中國科學院70 周年華誕》文集近日正式出版,這是離退休老同志們在傳頌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所做出的又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貢獻。
  • 這家雞煲,銀川人記憶中的老味道
    小宇/主編/攝影老味道給人的念想。總是因為時間沉澱愈發濃鬱。多年前,我們還沒吃過太多珍饈美味,第一次吃到新廣州黎師傅雞煲,在那個永康巷熟悉的位子,和同樣青澀的夥伴們,一起聚餐,一口入喉,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感嘆:真的太好吃了!聽起來多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 光影定格力量!壹點今起推出「煙臺2020·新聞月曆」系列海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楠楠 海報設計 武春虎 邵舒琨終於,2020年的進度條就快要拉滿了。這是無數個體組成的2020年,所有的喜怒哀樂在這一年漸行遠去。你會怎麼講述你的2020?或許,一言難盡。闖過2020,每一個人都足夠勇敢。
  • 這家驢肉館~地道!
    這家驢肉館~地道!2010年的春節前夕,一次偶然的機會,杜君龍正在家滷製驢肉,坐在旁邊幹活的爺爺跟他閒聊:「小龍,你這麼喜歡做飯,可以用咱們家滷製出來的驢肉自己開個驢肉店試試啊!」就這樣,在爺爺的鼓勵下,杜君龍決定開一家專門賣驢肉的飯店。
  • 快樂6.1,童年不同樣,定格美好的童年回憶
    人生有段快樂的時光叫童年童年裡有個快樂的節日叫六一兒童節童年,是夢想開始的地方童年,是快樂繽紛的天堂童年,勾勒出動人有趣的故事童年,奏出了純潔美好的幻想想回到童年時光的十大理由 ●掃帚、棍子都可以當作摩託車來騎。●做決定只需用「石頭、剪子、布」!●犯錯誤說一聲「我錯了對不起」就可以了。●捉螢火蟲便能打發一個晚上,而且免費。
  • 奉浦街道為抗美援朝老兵拍攝全家福,定格幸福!
    奉浦街道為抗美援朝老兵拍攝全家福,定格幸福!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留住美好的記憶奉浦街道為轄區內抗美援朝老兵上門拍攝全家福致敬在朝鮮戰場上「最可愛的人」�� 歡樂全家福時光在抗美援朝戰爭70年後的今天被定格。
  • 城市記憶丨說出記憶中的聊城,掃碼即可獲得電子鍋、諾亞水杯等精美禮品
    每個人都像個拾荒者一樣,撿來磚磚瓦瓦,親手構築屬於自己的城。這圈養著記憶的城,在光陰的霧靄裡若隱若現,讓人著迷。    ——《城市記憶》每一座城市都是一部史書,用一段段歷史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一座城市的記憶,牽扯太多人的思念與鄉愁。
  • 廣東2014年高考優秀作文:阿錦的黑白記憶
    阿錦攤開那本泛黃的相冊,周邊的角被歲月磨出了須線,她定定地望著裡面夾的黑白照,歲月竟將它裝訂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駁的印跡。她忍著淚,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本就是一本太過倉促的書,唯有自愛,此生不老……   阿錦對這個世界開始有認知的時候,她就覺得這個世界擠滿了黑與白的單調色彩,黑白的電視,有常年晃動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機,吱吱送出美妙的音樂;還有就是父親最珍視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鑲嵌在精緻的鏡框裡,掛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