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用科技助力實現0碳排放

2021-01-14 騰訊網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氣候變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正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減少碳排放是應對氣候變暖的辦法之一,向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行動。

我國已承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我國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今天,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積極響應中國碳中和目標。我們也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

-問題來了: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系統性工程。

簡單說就是:

使出各種絕招,如低碳排技術,或碳補償的方法,跟咱每天的碳排放量互相抵消,正負得0,實現『零碳排放』。

-問題又來了:騰訊為什麼要啟動碳中和規劃?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馬化騰表示:

此次疫情爆發,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作為科技企業,我們要更為關注企業運營對氣候、水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中國宣布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騰訊也要加快推進碳中和規劃。

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加大探索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應對地球重大挑戰上的潛力,大步推進科技在產業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

推進碳中和規劃ing

推進碳中和規劃,我們是認真的。

這些年,騰訊已經在騰訊濱海大廈和數據中心,通過人工智慧和雲計算來降低碳排放,研發的節能技術已經迭代到T-Block 4.0 版本

具體怎麼來降低碳排放呢?

拿濱海大廈舉個慄子:

濱海大廈的屋頂像一座 「海綿城市」。

8000 平方米的廣場上鋪裝的生態陶瓷透水磚,可以大量吸存和淨化雨水,用來澆灌大樓裡的花花草草。

南北塔樓屋頂上的陶粒層可以達到淨化雨水和減緩雨水流速、削減洪峰的效果。

除了這些,大廈也通過技術能力,全方位推進辦公節能。辦公區採用的智能照明系統,每年可節電約 132.61 萬千瓦時。

連大樓裡的光照都是有講究的,大樓的牆體按照深圳日照規律設計,自帶遮陽系統,也能節約不少電。

辦公了這麼久,我怎麼沒留意到(老凡爾賽了)

對了,騰訊濱海大廈也因此於2017年獲得國際性綠色建築認證系統LEED NC金級認證。

再拿數據中心舉個慄子: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中國數據中心伺服器裝機量為1200 萬臺,國內數據中心總耗電量高達 613 億度。

如此高耗能,怎麼才能從中節能?

我們的天津數據中心,根據餘熱回收原理,正在研究節能應用的方案。

按照這套方案,如果回收天津數據中心冬季全部的餘熱,熱量用於採暖可覆蓋的面積達到 46 萬平方米,如果用於家庭採暖,可滿足 5100 多戶居民的用熱需求。能減排二氧化碳量達5.24 萬噸,碳排放當量約為種植286.4 萬棵大樹。

相當驚人。

2018年建成的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經工信部實測,其極限PUE值(評價能源效率的指標)小於1.1,(小知識:PUE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綠色化程度越高),相比之下,同期國內數據中心的平均PUE約為1.73。

即將交付的騰訊清遠數據中心液冷實驗室,更將實現極限PUE值低於1.06的高節能效果

AI For FEW

說到這,得跟大家介紹一本新書。

它終於正式和大家見面了——由騰訊首席探索官 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撰寫的新書《重構地球:AI For FEW》

FEW,即食物F(food)、能源E(energy)、水W(water)等地球級挑戰。

這本書,介紹了我們如何通過AI技術去應對這些挑戰,同時展示我們在AI+環保的新布局,與碳中和規劃有著密切的關係。

網大為表示:

在騰訊,當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談論地球的未來時,我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應用技術來應對地球最大的挑戰。我們認為,人工智慧為地球挑戰提供了一個可能的革命性方案,其中包括碳中和探索。

目前,騰訊已將人工智慧有效應用於數據中心節能、辦公建築節能等多個領域。我相信,未來人工智慧還將突破以往的發展範式,以一個更有韌性的、可持續數千年的方式,來重新建構地球。這也是我們踐行『科技向善』的關鍵所在。

書裡究竟講了啥?

溫馨提醒,下方有部分劇透。

AI+農業

書裡,介紹了鵝廠科學家們是如何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成功培育了黃瓜、小番茄,並做成一盤涼拌黃瓜和梅漬小番茄的。

通過人工智慧,可以有效幫助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更合理地規劃農作物的生產種植。

2018年,在業內首個國際性人工智慧溫室種植大賽中,騰訊的農業人工智慧種植解決方案iGrow系統,通過精細化控制降低勞動成本20-25%、供暖成本30-40%。

現在系統已經應用在田間地頭。

目前騰訊iGrow系統已於黑龍江、遼寧、山東等農業大省試驗性部署,幫助農民實現了每畝數千元的增收。

AI+能源

我們燒熱了地球。

全球有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煤炭大國,儘管從傳統的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火力發電仍然佔據很大比重。

火電廠具有龐大、複雜的基礎設置,需要通過電廠系統、機組人員緊密的配合以保證火電廠安全。

AI技術能更好地幫助改造火電廠。

AI通過歷史數據學習並掌握高效運行的策略,實時地給出符合規範並節約物力、人力的運作方案。

目前騰訊已經在歐洲與部分火電廠開展類似合作, 希望能幫助一同打造智能火電廠。

AI+水資源

全球水資源危機,迫在眉睫。

AI能通過智能仿真、診斷、預報、控制等能力,實現水能系統的預測和調控,實現防洪、 供水、發電、生態保護等多重功能。

2020年10月,騰訊雲與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聯合發布了智慧水利行業解決方案。

雙方將用科技力量打造 「智慧黃河」,打造水利行業雲服務體系。

此外,我們還在全球發行了首部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危機的紀錄片《零水日》,預計2021年上半年上線。

這個片子,就是由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發起並擔任執行製片人,用了三年,橫跨了全球多地,去深入展示全球水危機問題,希望能有更多人一同關注保護水資源。

想看全書,可以戳這直接購買

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 FEW 這類地球級話題,共同應對人類未來面臨的挑戰。

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節能減排?

挑選十位精彩評論,各送一本《重構地球-AI For FEW》

相關焦點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文/沈小波昨日,騰訊公司在官微發文,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以響應中國的碳中和目標。世界正處於全球變暖的氣候危機之中。2015年12月12日,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旨在通過各國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控制全球氣溫升幅。
  • 騰訊啟動的「碳中和」是什麼?它源於一個種樹的商業創意
    1月12日,騰訊通過其微信公眾號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2020年9月,我國承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後,碳中和就成為了熱詞。2020年12月,我國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目前我國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同時實施路徑逐步明確。對以電力消耗為主的數據中心而言,受限於目前我國的一次能源結構狀況以及國內電力市場的交易機制,未來我們在「碳中和」方面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結合數據中心的用能特點,從我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綠色電力採購機制、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等方面,探討國內數據中心實現能源側 「碳中和」目標以及「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可能路徑。
  • ...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啟動 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
    今年1月1日,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國碳市場的不斷建設完善,將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參加碳排放(權)交易,售出二氧化碳指標11萬噸,公司收益261萬元。」說話的是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據他介紹,公司較早前參與了湖北碳市場交易試點。
  • 理上網來|實現碳中和:從中國承諾到中國行動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碳排放報告,2019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約為330億噸,其中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在內的發達經濟體碳排放總量約佔全球排放總量的1/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發展仍然是我們的第一要務,雖然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排放強度已經比2005年下降約48%,但碳排放總量仍然很大,實現碳中和目標要比歐美等發達國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 北京綠色交易所梅德文:完善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對比來看,中國的人均GDP目前只有一萬美元左右,計劃用30年時間完成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即把我國的碳排放從100多億噸變為0億噸,我國又擁有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系統,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是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而且我們的能源結構又是「富煤、貧油、少氣」,因此實現碳中和顯得「壓力山大」。
  • 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和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為中心揭牌。曹軍驥宣讀中心成立決定和人事任命。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對以電力消耗為主的數據中心而言,受限於目前我國的一次能源結構狀況以及國內電力市場的交易機制,未來我們在「碳中和」方面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結合數據中心的用能特點,從我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綠色電力採購機制、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等方面,探討國內數據中心實現能源側 「碳中和」目標以及「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可能路徑。
  • 奔馳啟動Ambition2039:目標20年內實現完全碳中和
    每個汽車製造商都在考慮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一些汽車企業已經在一些工廠實施了碳中和計劃,削減了汽車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但是,梅賽德斯奔馳最近發表了更為激進的計劃,目標是在20年內實現所有車輛的完全碳中和。奔馳宣布本周星期一開始Ambition 2039計劃,這個計劃想讓到2039年為止在工廠生產的汽車實現完全的碳中和,同時,奔馳還計劃進一步擴大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規模,在2030年佔公司總銷售額的50%以上。
  • 評論:發展綠色金融 高效助力「碳中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評論丨發展綠色金融,高效助力「碳中和」郭伯威(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院士致辭說,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十分必要,希望該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
  • 碳達峰、碳中和未來已來 江蘇準備好了嗎
    我國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十四五」規劃建議,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是總書記向全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
  •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實現「碳中和」重要路徑
    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為主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碳減排目標下電能替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並針對如何促進電能替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為實現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提升全社會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強度需要大力發展清潔替代、實施電能替代,且要長抓不懈。」
  • 中東部地區難憑一己之力實現「碳中和」
    來源:中國能源報「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擊發了國內「碳中和」競賽的發令槍,但對於我國中東部地區而言,這既是承諾,更是一種鞭策。以江西省「碳中和」前景為例,我國中東部地區「碳中和」之路並非「高枕無憂」。
  • 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目標實現?央行明確
    據央行1月6日公告,1月4日以視頻形式召開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提出這一年十大工作要求,其中一項即「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會議指出,要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
  • 全球開啟碳中和大行動 各國競逐新目標
    繼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後,最近數月,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也紛紛跟進,相繼公布了本國的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  「預計各方大概率能在既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目標。」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全球化浪潮下,各國應攜手走向碳中和,在此過程中,還應加強合作和對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 有所不知|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 劉練波:碳捕集與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
    北極星大氣網訊: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中國能源產業而言,這無異於歷史性時刻。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低碳減排將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旋律。
  • 什麼是碳中和?明白這個你就不會奇怪斷電斷火了!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就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解決方式。近期,因為多篇文章中提到「碳中和」概念,很多粉絲留言問什麼是碳中和,所以今晚文章詳細介紹下碳中和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