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實現碳中和:從中國承諾到中國行動

2021-01-08 大眾日報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年度重點任務之一。

此前,習近平主席多次在聯合國大會等重大國際場合強調,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中,作出的最大的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未來,碳達峰、碳中和將成為我國「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目標。

在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蔓延肆虐的重要時刻,中國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和行動,無疑將為世界帶來十分積極的信號,提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同時也再次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為與擔當。

何為「碳中和」

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門委員會(IPCC)將「碳中和」定義為:「由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人為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時間段內達到平衡」。

簡而言之,就是在一定時間內,由企業、團體、個人等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通過人類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來抵消掉,最終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碳排放報告,2019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約為330億噸,其中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在內的發達經濟體碳排放總量約佔全球排放總量的1/3。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發展仍然是我們的第一要務,雖然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排放強度已經比2005年下降約48%,但碳排放總量仍然很大,實現碳中和目標要比歐美等發達國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倒排「時間表」

低碳減排,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對於我國降低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們應採取哪些具體舉措?

完善碳中和頂層設計,把碳中和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加快碳中和立法進程,使碳中和目標成為社會共識,並為減排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明確碳中和約束目標與實施戰略,建立碳中和時間表,細化地方減排責任。地方政府應通過實地調研,釐清區域碳排放現狀,結合自然本底、產業結構與經濟基礎等發展條件,因地制宜地謀劃碳中和路徑,在能源、產業、貿易等相關減排領域突出區域特色與優勢,推進碳中和的區域協作與共同治理,爭取碳中和目標實現。

推進低碳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

根據國家碳中和目標與實施策略,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開展碳中和示範區建設,率先探索碳中和發展路徑。在碳達峰轉向碳中和的發展歷程中,釐清減排階段性特徵,識別減排障礙因子,開展低碳技術集成示範,凝練總結區域碳中和經驗與模式,為其他地區乃至全國碳中和打造樣本與借鑑。

同時,通過綠色合作論壇、碳中和全球聯盟、低碳科技與產業博覽會等渠道,實現國際間的低碳技術經驗共享,加強國際碳交易市場合作,最終實現低碳發展與綠色轉型的全球共贏。

綠色生產、低碳生活

應加強企業綠色科技創新研發,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完善企業綠色技術研發體系,瞄準碳中和關鍵技術,加快推廣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氫能等低碳技術。

充分發揮創新驅動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促進作用,探索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發展,實現從技術革命到能源變革再到產業升級的良性交互,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的環境友好型經濟體系。

最後,加強碳減排的宣傳普及,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生活中,每家每戶每天都要排「碳」。例如,同一個單位的上下班交通工具,有人是開私家車,有人是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有人是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那麼他們的碳排放量就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排放量也會在2.6噸。

因此,要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僅要從生產端落實低碳發展理念,還要從消費端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政府機關應率先啟動碳中和實踐,加強綠色公務建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同時,搭建政府、企業、公眾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低碳平臺,將碳中和理念融入社會生活中,營造低碳節能、綠色發展的社會氛圍。

(作者:於霞,系山東師範大學《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編輯部副主任)

相關焦點

  • 英國研究機構:碳中和承諾將使中國更富有
    Hector Pollitt團隊的最新分析顯示,中國在2060年之前實現 「碳中和」的承諾,可能將本世紀全球升溫水平拉低0.25℃,並拉動其自身GDP增長。中國在2060年之前實現 「碳中和」的承諾標誌著世界上超過六分之一的人口產生的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四十年內實現「淨零」排放。Hector Pollitt採用劍橋計量經濟的E3ME宏觀經濟模型分析了該承諾的影響。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迅速下降,才有可能在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年前實現碳中和。」[1]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1]  針對國家的「碳中和」目標,數據中心的碳中和路徑在哪裡?我們先了解下與二氧化碳排放相關的定義和國際協議。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1]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1]針對國家的「碳中和」目標,數據中心的碳中和路徑在哪裡?我們先了解下與二氧化碳排放相關的定義和國際協議。
  • 全球開啟碳中和大行動 各國競逐新目標
    繼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後,最近數月,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也紛紛跟進,相繼公布了本國的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  「預計各方大概率能在既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目標。」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全球化浪潮下,各國應攜手走向碳中和,在此過程中,還應加強合作和對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 實現碳中和目標 中國如何演繹好新增長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劉亮)中國已經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如何演繹好新的經濟增長故事?能源基金會近日舉辦線上論壇,多名專家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 採礦業如何實現碳中和?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區...
    作為全球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不僅希望通過進博會展示優質的鐵礦石和基本金屬產品,還希望重申其對於碳中和的承諾,並分享公司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採取的行動。「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以來,淡水河谷已連續三年積極參加進博會,是國際主要礦業公司中唯一的進博會參展企業,這表明了我們對於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文/沈小波昨日,騰訊公司在官微發文,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以響應中國的碳中和目標。世界正處於全球變暖的氣候危機之中。2015年12月12日,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旨在通過各國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控制全球氣溫升幅。
  • 劉練波:碳捕集與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
    北極星大氣網訊: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中國能源產業而言,這無異於歷史性時刻。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低碳減排將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旋律。
  • 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有所不知|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用科技助力實現0碳排放
    減少碳排放是應對氣候變暖的辦法之一,向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行動。 我國已承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我國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北京綠色交易所梅德文:完善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1月8日在「2021《財經》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際層面的共識是,進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場才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梅德文表示,發達國家一般是在人均GDP達2.5-4萬美元的時候實現「碳達峰」,諸如日本等OECD國家從實現「碳達峰」到計劃實現「碳中和」,所歷經的時間計劃長達60年。
  • 「碳中和」遠景下,石油石化行業如何積極「迎戰」
    自從中國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後,在各行各業「碳中和」都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那麼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對於石化行業意味著什麼變化?又會給石化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什麼是『碳中和』和『碳達峰』?
  • 中東部地區難憑一己之力實現「碳中和」
    來源:中國能源報「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擊發了國內「碳中和」競賽的發令槍,但對於我國中東部地區而言,這既是承諾,更是一種鞭策。以江西省「碳中和」前景為例,我國中東部地區「碳中和」之路並非「高枕無憂」。
  • 「碳中和」跟你有多大關係?
    「碳中和」跟你有多大關係?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的減排承諾,擲地有聲,引發國內外熱烈反響。
  • 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目標實現?央行明確
    來源:新京報網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一年重點任務後,許多行業陸續作出相應部署,金融行業也在其中。據央行1月6日公告,1月4日以視頻形式召開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提出這一年十大工作要求,其中一項即「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會議指出,要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
  • 碳達峰、碳中和未來已來 江蘇準備好了嗎
    我國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十四五」規劃建議,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是總書記向全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
  • 潘家華:碳中和這道關一定要過
    1月9日,在經濟日報社舉辦的「2021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會長潘家華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碳中和這道關我們一定要過。潘家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全球氣候,是為了人類的共同未來。控制氣候變暖速度和幅度,我們需要邁開腿,疾步走,加速清零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