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嚴歌苓新作 為什麼讓動物做主角?
近日,著名作家嚴歌苓的新書《穗子的動物園》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現已全面上市,並在11月15日下午兩點在首都圖書館A座2層報告廳召開主題為「萬物有靈——嚴歌苓和它們一起經歷的時代與生活」的北京新書發布會,這一發布會同時也是「嚴歌苓動物保護慈善金捐贈」的正式啟動儀式。
《穗子的動物園》 讓十四種動物成為主角
《穗子的動物園》是嚴歌苓諸多著作中很特別的一本書,這本動物題材故事合集,包括了十二篇非虛構和兩篇小說。
除《狗小偷》和《可利亞在非洲》的主人公是同一隻小狗外,其餘每篇故事都以一兩隻不同動物為主角,偶爾還有其他動物和人類的配角穿插其間。
這個「穗子的動物園」裡,十二篇散文寫到一隻叫做小黃的不知品種小鳥;一隻叫做麻花兒的能上山上樹的矯健母雞;一隻被外婆用竹籃裝著讓「我」和爸爸坐火車送給祖母的貓咪;一隻陪伴「我」度過鐵道兵創作員生涯的小燕子;一隻會照顧老狗且極有自尊心的朋友家的貓潘妮;一隻酷愛「盜竊」主人小物件只為博取注意力的「狗小偷」可利亞;兩隻在河南農村採風時收養卻無法隨主人出國的土狗張金鳳和李大龍;在北京城裡東躲西藏最後成功落戶柏林的「黑戶」藏獒壯壯、一條被森林大火變成瞎子和聾子卻自己指定了照顧人漢娜的頑強小狗巴比;超凡脫俗於尋常烏鴉、邊吃邊拉的後院不速之客查理;做過森林王者晚景卻悽涼的雄性野豬漢斯……再加上小說《黑影》裡那隻永遠野性難馴卻死於母性本能的貓,和《愛犬顆韌》裡在特殊年代被一群心智未成熟的文藝兵收養、最後死於非命令人肝腸寸斷的藏獒顆韌,動物園裡凡總十四成員,異彩紛呈。
為兒時玩伴而創作 克制懷念的感情不容易
活動對談環節,嚴歌苓談到自己的創作初衷,動筆的開始是因為兒時玩伴「壯壯」的去世。「我的童年住在一個小小的動物園裡,我的外婆和外公都特別愛動物。這本書的起因是我的愛犬叫壯壯,它走了。我老是忘不了,心傷很深,常常會在酒後流淚,想它。我就把壯壯的故事講給了我的編輯聽了,編輯說你為什麼不把它寫出來呢,寫出來可能就是治癒的過程。」
史航問及處理這部非虛構作品中最大的困難,嚴歌苓表示,克制感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難度就是怎麼樣在那麼動感情的時候,讓感情被收斂住。因為創作畢竟是一個理性的過程,不能夠濫情。寫任何東西,面對再有感情的人和動物,你都要冷靜,你不能丟掉自己作為一個寫作的小說家,或者說是作者的這種態度、距離感,這是最難的。」書中嚴歌苓寫到了自己直面心愛的「壯壯」去世,「為什麼我對壯壯寫不下去,停了好多次,第一次(寫了)14000字,(後來)再寫17000字,就是讓自己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既感情飽滿,又需要完全嚴格控制自己的感情,這種狀態是寫作最好的狀態,還是非常難的。我後來是在所有故事寫完了,才回來又寫了壯壯,把它死的過程寫下來。」
同名慈善金捐贈啟動 每年向小動物保護協會捐贈十萬元
對談結束後,動物保護的主題從小說變成了現實層面。活動現場幻燈片上出現了一隻小狗的照片,照片展示了這隻小狗從被遺棄到被收養的過程。據主持人介紹,這隻小狗名為華仔,因為身患皮膚病曾被遺棄。「去年6月,嚴歌苓回到北京途經一個小區,看到這隻小狗並親自救助了它。因為《芳華》的緣故,這隻幸運的狗狗被救助後也被起名為『華仔』。據介紹,在嚴歌苓和愛心組織以及志願者們的照料下,華仔不僅恢復了健康,之後還成功被大洋彼岸的愛心人士收養,今天在大洋彼岸擁有了自己的新家和新的主人。」
發布會上還舉行了「嚴歌苓動物保護慈善金捐贈」正式啟動儀式,據介紹,這一基金為了支持和推動中國動物保護事業的發展而籌建,嚴歌苓將每年向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捐贈人民幣十萬元,用於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公益事業。(記者 張知依)
(責編:劉穎穎、丁濤)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詳細】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