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月2日,美國時間2020年的第一天,中國傳統的臘八節。「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一天的中國人,會一邊喝著臘八粥,一邊拉開過年的序幕。
但是對於中國籃球迷們來說,在原本以為2019年這個「籃球災年」終於過去的第一天,剛剛到來的2020年又帶給了大家一個悲傷的消息。
NBA原總裁,大衛-斯特恩先生,於當地時間1月1日去世,終年77歲。
對於年輕的球迷們來說,斯特恩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會是那個滿頭白髮、永遠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永遠說著滴水不漏也是模稜兩可的外交家用語、永遠都帶著那副幾十年不變的寬邊眼鏡的老頭子。而他在2011年12月阻止的那一次也許會影響NBA歷史進程的交易,也成為了湖人球迷心頭永遠的痛。
但是,如果你了解這個老人做過的事情,你就會知道,他已經不止一次的改變了NBA的歷史進程!而他做過的所有,哪怕有十個保羅加盟湖人也不能企及!
如果我們把歷史拉回到遙遠的1984年,甚至拉回到更為遙遠的1966年,你就會知道——年輕的時候留著小鬍子的斯特恩,絕對是一個狠角色!
所有人都知道,1984年2月1日,大衛-斯特恩從勞倫斯-奧布萊恩的手裡,接過了NBA總裁的寶座,成為了第四任NBA的掌託人,從而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並且帶領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聯盟一步步的成為了最成功也是最賺錢的職業籃球聯盟。
而恰恰就是在這一年,斯特恩就任總裁之後4個月,大鳥伯德和魔術師詹森第一次在總決賽碰面,開始了黑白雙雄統治80年代的故事;又過了兩個月,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等天縱奇才進入NBA,一段又一段的傳奇即將上演。
但是,斯特恩絕不是因為走了狗屎運,碰上了好光景。要知道他是從1966年開始以律師身份擔任NBA的法律顧問,再到1978年擔任NBA法律總顧問,再到1980年擔任NBA副總裁,直到1984年擔任NBA掌舵人——斯特恩耗盡18年的時間,才在自己42歲那一年,登上了NBA的權力巔峰。
但是這個時候的NBA,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毫無疑問,斯特恩的上一任總裁勞倫斯·奧布萊恩甩給了他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洛杉磯時報》報導稱,當時聯盟有75%的球員吸毒。1980-81賽季,,聯盟23支球隊,有多達16支球隊處於虧損狀態。那時候,NBA比賽沒有電視直播,只能等到第二天錄播。每場比賽,平均只有10021名觀眾到場,上座率僅為可憐的58%。相較前一個賽季,總觀眾人數下降了100萬人次。
當時的NBA辦公室一共只有60名僱員,他們的年收入只有1.65億美元,每支球隊只能靠自己的錢運轉球隊,從聯盟那得不到多少補助。每年NBA從電視轉播商那只能拿到2800萬美元,至於海外市場擴張、品牌形象,對於當時的NBA而言,全都是陌生的概念。
面對這個燙手的山芋,當年42歲的律師大衛-斯特恩決定做些什麼。他燒了四把火!
第一,搞定了電視直播
剛剛上任的斯特恩意識到了電視直播的重要性,他利用自己作為律師的優勢,和電視臺展開了一輪輪談判,最終同TBS籤訂了一份2年2000萬美元的電視轉播合同。這也解了NBA的燃眉之急。
無巧不成書!就在斯特恩上任4個月之後,曾經在NCAA造成轟動的「黑白雙煞」在總決賽相遇了,這讓斯特恩看到了一絲希望。或許是巧合,或許是斯特恩有意為之,反正之後很多年裡魔術師和伯德的每一次碰撞都成為了焦點,並且他們在總決賽又相遇了兩次。可以說,正是「黑白雙煞」拯救了當時搖搖欲墜的NBA,而這背後必然少不了斯特恩的推波助瀾。
第二,改革選秀制度
也許是運氣,也許是命中注定,斯特恩治下第一節選秀大會成為了NBA有史以來最輝煌的一屆選秀大會!
1984年選秀大會上湧現了一大批天賦異稟的年輕人,麥可·喬丹、奧拉朱旺、斯託克頓和巴克利日後都成為了超級巨星,這一年也被人們稱作是NBA歷史上第一個「黃金一代」。或許就連斯特恩自己都沒有想到,這批年輕人當中有一個叫做麥可-喬丹的人竟然在日後改變了NBA。當然,喬丹是在第三順位被公牛選中的——心疼波特蘭開拓者。斯特恩自己都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選秀黃金一代,他經歷了三次!
到了第二年,斯特恩改進了原來的選秀制度,讓沒有進入季後賽的球隊獲得高位選秀權,同時想出了抽籤的辦法,也算是找到了一個阻止瘋狂擺爛的好辦法。
從1984年到2013年,斯特恩參加了30年的NBA選秀大會,從奧拉朱旺、喬丹,到艾弗森、科比,再到鄧肯、諾維斯基、姚明,再到詹姆斯、韋德......他一手締造了屬於NBA的延續了三十年的盛世!能夠被斯特恩念到自己的名字,成為了每一個打籃球的孩子的最大夢想!
第三,禁毒、禁賭
1986年,凱爾特人隊以第二順位選中了來自馬裡蘭大學的全能小前鋒倫-拜厄斯。這個被稱為可以媲美喬丹的年輕人,原本應該在NBA發光,可惜在選秀大會結束的兩天後死於古柯鹼中毒。
斯特恩頒布禁藥令,嚴懲「涉藥」球員。兩屆全明星德魯成為首位被終身禁賽的球員。這位前老鷹球星11年職業生涯場均20 .7分6 .9個籃板,在第三次被發現服用古柯鹼後,他被終身禁賽。
同時,斯特恩強烈反對博彩業,他在任職的30年時間裡,他一直反對將博彩業帶到NBA,斯特恩一直認為,博彩業有可能會摧毀NBA,他痛下殺手將賭棍裁判多納吉繩之以法。但是在斯特恩卸任後,他的繼任者的理念與斯特恩截然不同,一直堅持推廣博彩的合法化。
四、引入工資帽
80年代,斯特恩引入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工資帽,這給了那些小球市球隊有了奪冠的可能。
通過一步步的改革,斯特恩穩步提升NBA的市場價值和品牌形象。
而在斯特恩坐穩了總裁位置之後,他仍然鐵腕制定了一系列看上去和籃球不搭邊的規則——不允許球員奇裝異服、19歲以下球員不得參加選秀、用聯防讓傳統中鋒成了逐漸滅絕的恐龍、提高外線球員的待遇讓NBA成為後衛們的華麗舞臺、作為高級職業經理人卻一次次的把罰單寄給了像庫班這樣的球隊老闆......
但是,就像那句著名的廣告詞一樣——「不看廣告看療效」。我們看一看斯特恩為NBA帶來了什麼。
1988年,NBA同TBS和TNT籤下了2年5000萬美元的合同。
1988-89賽季,NBA在球票和電視轉播等方面的收益達到了4億美元。
1990年,斯特恩同TNT籤訂了一份4年2.75億美元的無線電視轉播合同。與此同時,他還同NBC籤訂了一份4年6.01億美元的有線電視轉播合同。
1990-91賽季,NBA僅電視和球票銷售收入就達到了7億美元,廣告和零售收入總和則達到了10億美元。
在NBA在美國市場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斯特恩又開始了他的下一步戰略——全球化!他要將NBA推向全世界!
1989年,成為NBA總裁兩年的斯特恩,抱著厚厚的一摞子錄像帶,頂著北京冬日的寒風,在央視門口苦苦等待了幾個小時——這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的案例。這段故事在一次又一次的提及,這次漫長而又寒冷的等待沒有白費,NBA打開了中國的市場。
而到了1992年,斯特恩又做了一件載入史冊的事情——把NBA帶進了奧運會!
1988年漢城奧運會,大衛-羅賓遜領銜的美國男籃在半決賽不敵薩博尼斯率領的蘇聯男籃,無緣奧運金牌。賽後,NBA總裁斯特恩和國際籃聯負責人斯坦科維奇達成一致意見——NBA球員可以參加奧運會。
於是在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上,我們見到了一支名叫夢之隊的美國男籃!這支由神魔鳥領軍的夢之隊,集結了當時NBA最豪華的陣容——除了和喬丹有矛盾的伊塞亞託馬斯,還有那個攢下來拯救銀河系人品的萊特納!
在巴塞隆納,這支球隊以天神下凡一般的姿態俯覽眾生,七戰全勝,淨勝對手44分,全有比賽主教練查克戴利一個暫停也沒叫!所有的對手,都以和他們對陣為榮,還有來自非洲的球員故意讓魔術師蓋了自己一個帽,回過頭來問記者有沒有拍到這個鏡頭!
夢之隊,徵服了世界!NBA,打開了通向全球市場的大門!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個剪掉了小鬍子、白髮越來越白、永遠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永遠說著滴水不漏也是模稜兩可的外交家用語、永遠都帶著那副幾十年不變的寬邊眼鏡的老人!
在斯特恩最初上任時,NBA每年的收入為1.65億美元,而球員們的平均工資為29萬美元,但是在其2014年退休時,聯盟收入已經增長至55億美元,球員平均工資漲至550萬美元。
3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但是30年對於NBA來說,實現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而這30年對於中國的籃球迷們來說,就是一個從NBA毫不了解、兩眼一抹黑的狀態,來到了如數家珍了如指掌的地步。
作為我這樣的當年在央視二套看過NBA集錦的第一批老球迷來說,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自己是如何懷著如同朝拜一般的心情期待著每周二在電視機前欣賞短短幾分鐘的NBA集錦,也不會忘記幾個同學為了比試對於NBA的了解程度是如何把球員的名字寫滿了整整一黑板。
對於比我年輕一點的球迷們來說,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當年在大學食堂裡大家一起看比賽的經歷了。王治郅、姚明、易建聯,讓NBA和我們有了更為深入的連結。
再年輕一點的球迷,就來到了用手機發簡訊支持自己的球隊的年代。
更年輕的球迷,就來到了網絡時代,一邊用手機看球,一邊發著和看著彈幕,成為了觀賽的主流。
姚明退役時,有人曾經說過——中國凡是多少吃籃球飯的,都得感謝姚明。
同理可得——三十來年,全世界上凡是從NBA得到過快樂的,都得感謝大衛-斯特恩。
在退休之後的第五年,2019年的夏天,斯特恩用30年的時間打開的中國市場,被一個胖子和一個禿子用30秒的時間關上了......
按照繼任者的規劃,也許不遠的將來,NBA常規賽將會縮短,東西部季後賽會被打亂,賽季中間會增加一個我至今還沒有理解的錦標賽......
我們不知道未來的NBA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知道的,是NBA只有29支球隊!
用我們初中學過的那首詩表達一下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吧——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NBA,將會何去何從?
用王猛老師的話,作為這篇將近四千字的長文做一個總結吧——
「2020年的第一天,這位老者離開人世。在他身後留下的是一個龐大的籃球世界,他是籃球在整個地球流行起來最重要的推動者。但願他背後的世界裡,籃球能帶來更多交流和溝通,讓更多人能因為籃球明白彼此的不同,並尊重這種不同。我們有各種不一樣,可我們還是可以一起帶著微笑地打籃球,聊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