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論文詳解!開發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降解不想要的細胞表面...

2020-11-25 生物谷

2020年8月2日訊/

生物谷

BIOON/---當科學家們在細胞上發現潛在的危險蛋白時,他們可能會想像將自己縮小成為小小的外科醫生,只切除有問題的蛋白分子,而將細胞的健康細胞完整地保留下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靈巧的雙手和鋒利的器械永遠無法從細胞表面上切除單個蛋白,但是一種新的分子工具可以讓細胞外科手術變得更容易。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ysosome-targeting chimaeras for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

這些作者開發出一類新的分子,它們可以將不需要的蛋白從細胞表面或周圍環境中穿梭到溶酶體中,其中溶酶體是專門用於蛋白降解的細胞區室。這些分子稱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sosome targeting chimera, LYTAC),它們的工作機理是選擇性地用標籤標記蛋白,這個標籤決定了蛋白的命運,使之作為細胞垃圾進行降解。這種選擇性降解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研究和治療癌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這些疾病的病因與表面蛋白有關。

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TAC)的作用機制。 LYTAC分子由一個寡糖肽基團(與細胞表面受體CI-M6PR結合)和一個與特定跨膜蛋白或細胞外蛋白結合的抗體組成。該抗體也可以由一個小的蛋白結合分子(未顯示)代替。在同時與CI-M6PR和靶蛋白結合時,所產生的複合物被細胞膜吞噬,形成運輸囊泡。這將這種複合物帶到溶酶體(一種含有蛋白降解酶的細胞器)。靶蛋白被降解,受體CI-M6PR被循環利用;LYTAC分子本身是否也被降解還有待觀察。LYTAC在治療方面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545-9。

論文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人文科學學院Carolyn Bertozzi教授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Steven Banik說,「這就像一把分子手術刀。這種工具允許你加快細胞上或細胞外的所有蛋白中的某種蛋白的自然降解。」

蛋白對許多生物過程至關重要,比如代謝和細胞間交流,但有些蛋白也會幫助癌症等疾病擴散,逃避免疫調節。當蛋白發揮作用時,其他細胞成分可以停靠到它的活性位點。阻礙這些不好蛋白的傳統方法涉及使用阻斷蛋白活性位點的藥物,這通常是通過移動原子來實現的。但這種阻斷策略並不完美,有時結合口袋太淺,抑制劑被太快彈出。在其他時候,蛋白的活性來自於它的物理特性,比如它的剛性,而不是來自於任何活性位點,所以阻斷整個蛋白的一小部分是不夠的。在這些情況下,將蛋白從細胞中排出是唯一的選擇。

自從20年前人們開發出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 PROTAC)以來,蛋白降解作為一種治療策略特別受歡迎。PROTAC尋找並標記細胞內蛋白使之隨後遭受降解,在研究實驗室和早期的臨床研究中取得了成功,但它們依靠的是一種降解途徑,而這種途徑對大約40%位於細胞膜上或細胞膜外的蛋白來說是不可觸及的。Bertozzi和Banik並沒有接受某些蛋白--以及疾病--是遙不可及的說法。

Bertozzi說,「我的實驗室一直對細胞表面上發生的事情感興趣,這其中就包括對免疫調節很重要的蛋白。我們已鑑定出許多我們認為在癌症中發揮致病作用的細胞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LYTAC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它們,並探索將它們作為藥物靶點。」

讓這種工具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它的雙功能設計。LYTAC分子的一側可以定製,與任何感興趣的蛋白結合。它的另一側是一個短的胺基酸序列,或者說是肽,上面鑲嵌著一種叫做甘露糖-6-磷酸(mannose-6-phosphate)的糖。

這種糖作為細胞的記帳標籤。當細胞含有送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的蛋白時,它就會添加上這種糖,以確保它們到達目的地。Banik說,「甘露糖-6-磷酸的作用就像一個郵政編碼。這種糖告訴細胞,『我要把這種蛋白帶到溶酶體。請把我送到那裡去。』」細胞表面有受體與這種糖相互作用,當它們抓住LYTAC分子並把它拉進細胞時,被標記的蛋白也會跟著它一起被拖進來。

在將這種標籤附著在蛋白上的過程中,LYTAC劫持了一種天然的細胞穿梭機制,該機制旨在護送新合成的溶酶體蛋白到它們的新家。但是,溶酶體蛋白足夠堅韌,可以在溶酶體中遇到的降解酶存在下存活下來,而大多數蛋白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那些被LYTAC方法標記的蛋白通常會被破壞。

這些研究人員證實在細胞中,他們可以靶向並降解在阿爾茨海默病和癌症中起著重要作用的蛋白。根據他們的說法,LYTAC的蛋白拴系端可以是任何與蛋白結合的東西,比如抗體或現有的藥物,所以在未來,許多其他蛋白和疾病都可以被攻擊。

Bertozzi說,「有了蛋白降解策略,你不僅可以擴大藥物可靶向(druggable)的靶細胞數量,還可以改進已有的療法。每個細胞都有溶酶體。每個細胞都已經有了降解蛋白的方法。無論你的靶標是什麼,如果你能讓LYTAC到達那裡,你就能降解它。」(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Steven M. Banik et al. Lysosome-targeting chimaeras for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545-9.

2.Claire Whitworth et al. New class of molecule targets proteins outside cells for degradation. Nature, 2020, doi:10.1038/d41586-020-02211-w.

3.Chemists craft molecular scalpels to clear unwanted proteins from cell surfaces
https://phys.org/news/2020-07-chemists-craft-molecular-scalpels-unwanted.html

相關焦點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將掀起下一波重磅藥物上市潮?​
    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啞鈴:一端是靶向目標靶蛋白的配體,另一端是結合 E3 泛素連接酶的配體,再通過一定長度的 linker 連接。這一系統通過將一種稱為 「泛素」 的小蛋白添加到有缺陷或受損的蛋白上,以此標記需要降解的蛋白,然後,這些被泛素標記的蛋白會被送到細胞內的蛋白酶體處,被分解成短肽和胺基酸,供細胞合成其他蛋白質使用。
  • Science子刊詳解: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
    2020年11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旨在靶向癌性腫瘤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它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結果。
  • 【盤點】上月Nature期刊十大研究亮點
    這些年輕的研究人員竭力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渴望創新、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論文數量卻是評價他們的重點。當此之際,全球博士後供過於求、研究經費匱乏,且終身教職不再常有,我們在社論中指出,為了確保下一代研究人員不流失,科研界的每一位,無論老中青,都需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Nature特別報導:南京大學張辰宇團隊開創的細胞外miRNA領域
    這些研究挑戰了RNA在含有降解RNA的核酸酶的細胞外環境中不穩定的經典觀點。  儘管細胞外環境中存在降解RNA的核酸酶,但細胞外miRNA在體液中循環的發現表明存在保護miRNA免受降解的機制。  南京學派的一些列工作研究了細胞外囊泡(EV)是否可以作為保護miRNA在細胞外環境中不被降解的屏障。
  • 中國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在豬胚胎添加靈長動物細胞
    近日,據外媒報導,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報導中指出,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產生了一種名為GFP的螢光蛋白。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導讀 阿金)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主要靶向療法是針對致癌驅動因子,這在僅輕度暴露於吸菸的患者中更為普遍。本研究公布了來自國家肺基質試驗(NLMT)的19組藥物-生物標記隊列的結果,研究通過二代測序根據患者腫瘤基因型匹配合適的靶向療法,結果表明僅有有限數量的藥物-生物標記組合顯示出臨床相關益處,主要集中在吸菸暴露最少的肺癌患者中。
  •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反應可引發BCL6降解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反應可引發BCL6降解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4:14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Benjamin L. Ebert、Eric S.
  • Nature:揭示ATP13A2基因缺陷導致帕金森病機制
    2020年2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ATP13A2基因缺陷通過破壞多胺的細胞運輸導致細胞死亡。當這種情形發生在控制身體運動的大腦部分中時,這會導致帕金森病。
  • 人-動物嵌合體:科學怪胎還是人類希望?
    此次的實驗批准是對該規則的一次實踐,有可能為人-動物嵌合體的研究和應用帶來很多新的動向。(參考: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275-3)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病人需要移植器官進行治療,目前移植用的器官在文明國家如我國由公民自願捐獻,不能強制任何人包括死囚提供器官。不幸的是,可用的器官數與等待移植的人數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額。
  • 【Science論文拆解】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釋放超分子攻擊粒子殺傷靶細胞
    我:……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能夠殺傷感染的細胞以及腫瘤細胞。CTL胞吐酶可溶性顆粒酶和穿孔素(Prf1)從從分泌性溶酶體(SLs)進入CTL與靶細胞之間的細胞毒性免疫突觸。Prf1可在靶細胞的胞膜上形成孔,介導諸如核酶B(Gzmb)的粒酶進入靶細胞細胞質。細胞質Gzmb啟動多種途徑導致靶細胞死亡。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通過使用機器學習方法,他們分析了在癌症和正常細胞中發現的數千種蛋白的海量資料庫。隨後,他們篩選了數百萬種可能的蛋白組合,以構建出一個蛋白組合目錄,可用於精確地只靶向癌細胞,而不靶向正常細胞。2.Science子刊詳解: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細胞瘤doi:10.1126/scitranslmed.abd616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旨在靶向癌性腫瘤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它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結果
  • 白血病最新研究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新研究揭示出AML白血病復發之謎doi:10.1038/nature2299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學健康網絡(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和多倫多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復發的起源追蹤到稀少的治療抵抗性的白血病幹細胞,這些白血病幹細胞在疾病確診時尚未開始化療之前就已存在於體內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AML是一種快速增加的起源自骨髓細胞和血細胞的癌症,而且是兒童和成年人中第二大最為常見的白血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出蛋白ENL能夠促進白血病產生。該蛋白含一種被稱作YEATS的結構域,這種結構域「讀取」組蛋白修飾。組蛋白纏繞在染色質上。正如掃描器「讀取」員工牌上的數據,蛋白ENL識別一種被稱作乙醯化的組蛋白修飾。
  • 醫學英語:細胞通訊
    第一,Bip同進入內質網的未摺疊蛋白質的疏水胺基酸結合,防止多肽鏈不正確地摺疊和聚合。然後Bip同ATP結合併通過ATP的水解釋放出結合的多肽。在多數情況下,釋放出的多肽很快摺疊,或者同別的亞基共同組裝成完整的蛋白質。
  • 新型小鼠與人胚胎嵌合體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嵌合體(chimera)一般是指由兩組不同DNA組成的生物。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培育的小鼠-人嵌合體胚胎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嵌合體中含有人類細胞數量最多的。
  • Nature封面論文!一種酶在10小時內降解200克的PET塑料,效率高達90%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engineered PET depolymerase to break down and recycle plastic bottles」。在這篇論文中,他們介紹了他們是如何開發出這種酶的,以及這種酶在試驗工廠中的效果如何。
  • 同濟大學聯合解放軍總醫院開發幹細胞新技術 從尿液中分離細胞再生...
    全世界的科學家們一直在開發基於成體幹細胞(前體細胞)移植的腎臟再生醫學新技術,希望利用先進的細胞治療技術帶來新的突破。該項工作首次系統地繪製了尿液單細胞圖譜,並從中鑑定得到SOX9+腎前體細胞。這群來源於腎小管上皮層的前體細胞能夠從健康人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尿液中分離並在短時間內上億倍擴增。團隊把擴增的人類細胞移植到小鼠腎內,成功構建出「人-鼠嵌合腎」,成功重建了腎小管結構,改善了腎臟功能。
  • 這個人造蛋白會變形,有望變革細胞內藥物遞送
    它們可以成為很好的結構框架,或是能與其他蛋白進行緊密結合,但在自然界中,許多天然蛋白更為靈活,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展現出不同的構象。這些蛋白也往往具有「開關」的功能,利用不同構象,來做不同的事。舉個例子,流感病毒被內吞進細胞後,表面的血凝素蛋白會在酸性環境下「變形」,促使胞內體的細胞膜與流感病毒的脂質膜進行融合,從而讓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順利進入細胞質,開始複製。
  • 研究發現靶向OLIG2有助於治療唐氏綜合症
    研究發現靶向OLIG2有助於治療唐氏綜合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1 15:30:49 羅格斯大學江鵬課題組宣布他們發現了OLIG2在基於ipsc的人源嵌合的唐氏症候群小鼠模型中驅動異常的神經發育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