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將掀起下一波重磅藥物上市潮?​

2020-12-01 億歐網

文章來源於:生輝,作者:韋昱彬,圖片來自「Unsplash」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 (proteolysistargeting-chimeras,PROTAC)相關的藥物研發正變得火熱。

就在近日,一家名為 Monte Rosa Therapeutics的生物技術公司宣布完成 3250 萬美元 A 輪融資,以開發可降解與某疾病相關蛋白的小分子藥物。

當前的業界明星是Arvinas使用PROTAC治療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藥物ARV-110。這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PROTAC藥物。2019年5月,ARV-110獲得FDA快速通道批准,目前處於臨床I期研究階段。2020年5月23日,Arvinas發布的臨床 I 期初始數據表明:ARV-110具有良好的口服利用度、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0 年5月19日,羅氏(Roche)與Vividion Therapeutics宣布達成一項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獨家許可協議,利用後者的蛋白質組學篩選平臺和專有的小分子資料庫,開發新的蛋白降解療法。此外,葛蘭素史克(GSK)、默沙東(MSD)、輝瑞(Pfizer)、拜耳(Bayer)等多家全球性藥企,也已就蛋白降解療法與不同的公司達成了十幾項合作。

資本市場對這一領域也青睞有加。專注於這一創新療法的兩家公司Kymera和Nurix均於 2020 年 3 月完成了超 1 億美元的融資,Cedilla Therapeutics、Monte Rosa Therapeutics等企業也曾獲得融資。

超越傳統小分子抑制劑

PROTAC被業界認為是小分子藥物研發的大殺器。

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啞鈴:一端是靶向目標靶蛋白的配體,另一端是結合 E3 泛素連接酶的配體,再通過一定長度的 linker 連接。這一系統通過將一種稱為 「泛素」 的小蛋白添加到有缺陷或受損的蛋白上,以此標記需要降解的蛋白,然後,這些被泛素標記的蛋白會被送到細胞內的蛋白酶體處,被分解成短肽和胺基酸,供細胞合成其他蛋白質使用。

 圖 | PROTAC 的作用過程。(來源:Nature)

大多數傳統的小分子藥物或單克隆抗體需要結合酶或受體上的活性位點才能發揮作用,據估計,人類細胞中 80%的蛋白質缺少這種位點,這些 80% 的蛋白質一直被認為不可成藥。但是,PROTAC「捕獲」蛋白質不受這些位點的限制——2018 年,倫敦癌症研究所生產了一種小分子,這種分子可以與沒有活性位點的轉錄因子結合。因此,業界認為,蛋白降解療法能夠靶向傳統小分子抑制劑無法靶向的靶點,或者產生小分子抑制劑無法產生的效果。

將成為PD-1之後的下一個熱門領域?

關於PROTAC的最早已知公開描述,要追溯到Proteinix公司的兩名研究人員(John Kenten 和 Steven Roberts)於 1999 年遞交的、基於泛素機制使用小分子化合物降解特定蛋白的專利申請,但公司內部認為這種方法使藥物研發變得複雜,最終沒有採用。

兩年之後,Craig Crews和Raymond Deshaies博士基於多肽的化合物設計了系列的雙功能小分子誘導甲硫氨醯氨肽酶2(MetAP-2)降解,並正式提出PROTAC 概念。但由於這些基於大而笨重的肽而起連接作用的化合物很難以進入細胞,第一代PROTACs宣告失敗。直到2008年,Crews團隊基於E3的泛素蛋白連接酶MDM2設計出了可用於降解雄激素受體 (AR) 的第二代 PROTACs。2013年,Craig Crews 成立了全球首家以PROTAC技術進行藥物研發的公司Arvinas。

Craig Crews不是唯一關注蛋白降解療法的研究人員,這一療法同樣吸引了現任諾華研發負責人的 James Bradner 的注意。

2010 年,James Bradner關注到東京醫科大學教授半田宏(Hiroshi Handa)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上個世紀50年代,沙利度胺被用於治療孕婦的噁心等症狀,但人們後來證實它會導致嬰兒嚴重的先天缺陷。半田宏團隊使用沙利度胺作為誘捕細胞中蛋白質的誘餌,發現該藥物能夠鉤住並阻斷泛素連接酶的活性,這種抑制作用會影響肢體生長和發育。James Bradner意識到,可以利用沙利度胺來設計新型的PROTAC。2015年,James Bradner在《Science》上發表新一代基於沙利度胺類似物的PROTAC分子。

Crews團隊也基於新型E3泛素連接酶VHL(Von Hippel-Lindau)和CRBN配體,設計出使多種蛋白的水平降低超過90%的新一代PROTACs,成為PROTAC可成藥性的有力證明。

科研的巨大突破,使得PROTACs領域在2015年迎來爆發。曾與Craig Crews 共事、之後離開PROTAC領域的Raymond Deshaies在這一年預言道:「PROTACs 有可能成為一種主要的新型藥物,或許將超過有史以來最熱門的兩個藥物開發領域——蛋白激酶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

國際大藥企紛紛布局PROTACs

目前,這一領域已經出現多家創業公司。包括 Arvinas、Kymera Therapeutics、Nurix Therapeutics、C4 Therapeutics、Vividion Therapeutics 在內的創業公司已經與羅氏、渤健(Biogen)、葛蘭素史克(GSK)、賽諾菲(Sanofi)、吉利德(Gilead)、拜耳(Bayer)、輝瑞(Pfizer)、默沙東(MSD)等知名藥企在蛋白降解療法方面達成合作。

1、Arvinas

成立時間:2013年

主要產品:ARV-110(治療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ARV-471(治療乳腺癌)

融資情況:納斯達克上市

2、Kymera Therapeutics

成立時間:2016年

主要產品:KYM-001(治療攜帶 MYD88 基因突變的 B 細胞淋巴瘤)

融資情況:2020年3月12日完成 1.02億美元的 C 輪融資

3、Nurix Therapeutics

成立時間:2009年

主要產品:以BTK為靶點的嵌合靶向分子(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口服CBL-B連接酶抑制劑(一種新型的免疫腫瘤藥物)

融資情況:2020年3月12日完成1.2億美元的融資

4、C4 Therapeutics

成立時間:2015年

主要產品:「Degronimid」小分子

融資情況:A輪融資

5、Cedilla Therapeutics

成立時間:2018年

主要產品:未披露研發管線

融資情況:2018年完成5620萬美元的A輪融資

6、Vividion Therapeutics

成立時間:2013年

主要產品:正在開發幾種對蛋白質具有高度選擇性的候選藥物

融資情況:2020年5月7日完成8200美元的B輪融資

7、Monte Rosa Therapeutics

成立時間:2018年

主要產品:一種可調節泛素連接酶活性的小分子

融資情況:2020年5月26日完成3250萬美元的A輪融資

(CB Insights中國分析師蔡愷對此文亦有貢獻)

參考: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879-3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開發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降解不想要的細胞表面...
    這些作者開發出一類新的分子,它們可以將不需要的蛋白從細胞表面或周圍環境中穿梭到溶酶體中,其中溶酶體是專門用於蛋白降解的細胞區室。這些分子稱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sosome targeting chimera, LYTAC),它們的工作機理是選擇性地用標籤標記蛋白,這個標籤決定了蛋白的命運,使之作為細胞垃圾進行降解。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重磅深度:腫瘤靶向藥物——倍道而進、百舸爭流
    伴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表觀遺傳學以及腫瘤免疫學等基礎科學探索不斷深入,腫瘤靶向藥物研發近年來取得突出進展,目前已上市靶向藥物達百餘種、涵蓋27種常見癌症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作為新藥研發皇冠上的明珠,靶向腫瘤藥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醫藥研發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 中金:核酸藥物,時代已至|核酸藥物|醫藥-智通財經網
    近年,核酸藥物的開發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多款藥物已獲批上市,多款潛在的重磅藥物於近期公布了臨床數據,核酸藥物領域的併購、產品引進的交易也層出不窮。對此,我們對核酸藥物的技術發展、優勢、臨床進展及重點公司進行了梳理。近年核酸藥物領域引發了較多關注。
  • 牙周炎靶向藥物「派麗奧」高速增長 已達43.86%
    2017年《國家醫保目錄》的口腔專用藥物僅為6個品種,而用於牙周炎的藥物僅是糠甾醇口服常釋劑、替硝唑和氯己定外用液體,可謂鳳毛麟角。近年來,全球上市的治療牙周炎的新藥極少,牙周局部緩釋製劑有纖維劑、膜劑、微球和凝膠劑,其中微球和原位凝膠劑可實現較好的治療作用。
  • 科學家研發出靶向愛滋病毒衣殼蛋白的長效小分子
    科學家研發出靶向愛滋病毒衣殼蛋白的長效小分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9:39:00 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Stephen R. Yant小組取得一項新成果。
  • 寮國重磅小分子靶向藥獲準上市,腫瘤患者的福音!
    PHOSIMER 80 (Osimertinib 80mg)甲磺酸奧希替尼80mg片劑  PHOLENVA 4、PHOLENVA 10  PHOLENVA 4、PHOLENVA 10(lenvatinib 4mg、lenvatinib 10mg)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 4mg&10mg,是衛材製藥有限公司靶向抗癌藥甲磺酸侖伐替尼
  • 孤兒藥周報 | 默沙東靶向諾獎信號通路抗腫瘤小分子療法
    上周FDA共頒發11項孤兒藥資格,其中Oncternal Therapeutics研發的單克隆抗體cirmtuzumab斬獲2項孤兒藥資格,默沙東(MSD)靶向氧感知通路的新型抗腫瘤小分子療法、地中海貧血RNAi療法等紛紛上榜,今天這篇文章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為大家一一分享。
  •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反應可引發BCL6降解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反應可引發BCL6降解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4:14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Benjamin L. Ebert、Eric S.
  • 國內首個、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獲批上市
    用於臨床試驗的國內首個、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阿美替尼」 。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一款針對晚期肺癌的國產新藥最新獲批上市。4月17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胸科醫院獲悉,這一藥物是由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領銜研究,是國內首個、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阿美替尼」 ,目前已經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而此前,國內同類藥物是3年前在國內獲批的進口藥物「泰瑞莎」。「阿美替尼」打破了晚期肺癌治療耐藥後只能依賴一種進口藥的困境。
  • 恆瑞、正大、默沙東、拜耳等7款重磅新藥上市 市場格局突變
    一是恆瑞醫藥的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19K)在CFDA的備案信息由「審批完畢」變為「待制證」狀態;一是正大天晴重磅一類新藥安羅替尼膠囊獲得CFDA頒發的藥品註冊批件。兩個國內重磅新藥的獲批,讓業界再次看到中國創新藥發展的曙光,而這並不是唯一的成果。據E藥經理人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國內已經有恆瑞、正大天晴、默沙東、拜耳等多個廠家的至少7款重磅新藥獲批准上市。
  • 靶向PD-1和LAG-3!岸邁生物雙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美獲批臨床
    根據新聞稿,EMB-02同時靶向免疫檢查點蛋白PD-1和LAG-3,它是岸邁生物第二個自主開發的針對實體瘤治療的新型雙特異性抗體候選藥物。到2021年,岸邁生物將會有三個雙抗項目處在全球臨床開發階段。EMB-02是基於岸邁生物專有的FIT-Ig®(Fabs-In-Tandem免疫球蛋白)技術產生的具有卓越效能的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靶向免疫檢查點蛋白PD-1和LAG-3。
  • 一種靶向藥物可緩解肥大細胞增生症
    德國科學家日前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成果顯示,肥大細胞增生症引起的嚴重病變,可以通過靶向藥物米哚妥林得到緩解。  肥大細胞增生症是一種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確的罕見疾病,特點是肥大細胞通過浸潤性增生侵入周圍組織,一般被認為與原癌基因kit的激活性突變有關,這種基因的產物是ⅲ型酪氨酸激酶。
  • FDA接受默沙東Tepotinib新藥申請;BMS的靶向藥物Idhifa無法提高...
    FDA接受默沙東Tepotinib的新藥申請,用於治療具有MET外顯子14突變的轉移性NSCLC患者; 艾伯維向FDA提交RINVOQ的監管申請,用於治療患有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的成年人; BMS的靶向藥物Idhifa無法延長患者生命;
  • 春暖花開過敏性哮喘高發,莫怕,靶向藥物來了
    近日,全國首批過敏性哮喘患者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接受了全新靶向藥物的治療,是用於治療12歲以上經吸入激素合併長效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治療控制不佳的中重度過敏性哮喘患者。它為那些企盼新藥到來的中國哮喘患者提供了一項全新有效的治療選擇,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呼吸精準治療的全新時代。
  • 國產三代靶向藥阿美替尼到底好不好?
    對於驅動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首選靶向藥物治療。目前三代EGFR靶向藥(下稱靶向藥)共有兩個:阿美替尼(下稱阿美樂)和泰瑞沙。阿美樂在泰瑞沙之後上市,這使得阿美樂天生就具有後發優勢——提高了藥效,摒棄了同代靶向藥副作用高的缺點。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第二次革命: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免疫治療回顧歷史我們才能展望未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顧、見證下這三次革命!199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個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利妥昔單抗,用於對其他治療無效的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適應證,此後靶向藥物就成了癌症治療藥物研究的熱點,不斷有新的靶向藥物誕生並應用於臨床。
  • 多個重磅炸彈類似藥提交上市申請 中國生物類似藥進入黃金髮展期
    生物藥已被廣泛用於各個疾病治療領域,隨著早期的重磅生物藥遭遇專利懸崖,國際上掀起了生物類似藥開發的浪潮。由於研發技術水平和監管環境提升迅猛,我國生物類似藥發展勢如破竹。生物類似藥大市場來臨在全球範圍內來看,生物大分子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小分子藥物成為主流。2019年全球銷量TOP 100的藥物中,大分子藥物共40個,銷售收入佔比49%;在TOP 10中,大分子藥物共6個(包含4個單抗、2個融合蛋白),銷售收入佔比達到了61%。
  • 醫周健聞:天士力生物再次撤回上市申請,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愛爾眼科...
    藥物審批方面,人福醫藥(600079.SH)一周拿下5大麻醉藥物一致性評價,成為大贏家。圖片來源:pixabay重磅政策:新冠疫苗全民免費1. 衛健委:倡導在工作地過年儘可能減少人員流動嚴控交通客流1月9日上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近期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 原基因泰克班底解鎖靶向髓細胞的新型...
    廖曉伶告訴生輝,Immune-Onc 的管理團隊在藥物開發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團隊成員曾領導或貢獻了 50 多個 IND 申請以及 7 款藥物的獲批上市 —— 其中有 3 款成為了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的 「重磅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