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品獲FDA孤兒藥認定!原基因泰克班底解鎖靶向髓細胞的新型...

2020-12-07 生輝SciPhi

2020 年 10 月,Immune-Onc Therapeutics(下文稱 「Immune-Onc」)的領先在研產品 IO-202 獲得美國 FDA 孤兒藥資格,用於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一種醫療需求亟待滿足的惡性疾病。獲「孤兒藥認定」有助於加速IO-202 推進全球市場。據介紹,這是一款靶向全新髓細胞免疫檢查點 LILRB4 的單克隆抗體,在血液瘤和實體瘤中同時具有治療潛力。

髓系細胞由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包括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粒細胞、以及肥大細胞等,它們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髓系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大量存在,通常會介導腫瘤免疫逃逸,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

近來,靶向 PD-1/PD-L1 的 T 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成為多種實體瘤的標準療法,但仍有 70-80% 的實體瘤患者對現有的腫瘤免疫療法響應不夠持久,改變腫瘤微環境似乎有潛力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如何通過調節免疫抑制性的腫瘤微環境 —— 尤其是其中的髓源抑制性細胞(MDSC) —— 來提高癌症免疫療法的響應度和持久性,便成為最近藥物研發的一個前沿方向。

上文提到的 Immune-Onc 就是主攻髓細胞免疫檢查點最為活躍的公司之一。Immune-Onc 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是一家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生物技術新銳公司。該公司致力於開發下一代腫瘤免疫療法,針對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正迅速推進其全球首創新藥的產品線。公司的領先在研產品目前在 I 期臨床試驗階段,第二個在研產品預計明年初進入臨床。

Immune-Onc 是由華裔科學家與企業家共同創辦的癌症免疫療法公司,成立於 2016 年。該公司針對全新的髓細胞免疫檢查點(myeloid checkpoint)開發了多條管線。2017 年該公司贏得由世界最大的生物技術產業組織 BIO 所評選的 「初創公司活力獎」;2018 年又入選美國生物醫藥行業知名媒體網站 BioSpace 所評選的 「2018 年北美生物技術新銳 20 強」。

Immune-Onc 由廖曉伶博士和連續創業者餘國良博士共同創建。廖曉伶作為 Immune-Onc 的執行長,擁有近 22 年科學研究、藥物研發和商業化的領導經驗。她博士師從 2017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Michael Rosbash,並曾在基因泰克從事了近 14 年的全球藥物開發領導工作。

聯合創始人餘國良擁有多重身份:他是連續創業者、科學家以及風險投資家。他博士師從 200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Elizabeth Blackburn,並投資和創立了 20 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包括冠科美博、健新原力等。

廖曉伶告訴生輝,Immune-Onc 的管理團隊在藥物開發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團隊成員曾領導或貢獻了 50 多個 IND 申請以及 7 款藥物的獲批上市 —— 其中有 3 款成為了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的 「重磅藥物」

其管理團隊可以稱得上是基因泰克班底:首席醫學官 Paul Woodard 博士曾在基因泰克擔任 Tecentriq(atezolizumab)在血液瘤方面的全球開發團隊負責人,也是 Tecentriq 組合療法在實體瘤(包括三陰性乳腺癌)全球開發方面的重要團隊成員;首席科學官宋安博士在基因泰克工作了 16 年,代表生物分析部門負責或參與了 40 多項 IND / CTA 和 BLA / MAA 的審批申請,包括 Rituxan,Avastin,Herceptin、Lucentis、Kadcyla、Tecentriq 和 Ocrevus 等。

圖 | 管理團隊(從左到右依次為廖曉伶、首席醫學官 Paul Woodard 博士、首席科學官宋安博士、商務拓展和運營負責人李冀博士)(來源:Immune-Onc 官網)

對於 Immune-Onc 主攻髓細胞免疫檢查點 LILRB 受體家族和管線布局的底層邏輯,生輝與 Immune-Onc 創始人兼執行長廖曉伶聊了聊。

「腫瘤免疫的下一個突破口」

「2016 年入局腫瘤免疫治療是否起步有點晚?」

「當時腫瘤免疫療法日漸成熟,兩款 PD-1 產品相繼獲批,腫瘤免疫療法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我覺得腫瘤免疫治療方興未艾,真正的腫瘤免疫療法才剛剛開始。我決定從全新的靶點入手,尋找腫瘤免疫的下一個突破口。」 廖曉伶對當時創業的契機感慨道。

有了創業的想法以後,她和多年好友餘國良一拍即合,決定成立 Immune-Onc,開發 「First-in-Class」 腫瘤免疫療法。

成立 Immune-Onc 以後,廖曉伶開始著手尋找研究項目。「2016 年,業界都在做圍繞 T 細胞靶點的免疫抑制劑和激動劑。我的想法是我們的方向一定要有差異化,新藥研發一定要以科學為依據。我當時閱讀了大量科學文獻,對腫瘤微環境中的髓系細胞很感興趣,並決定以髓細胞表達的 LILRB 家族作為突破口,作為腫瘤免疫靶點。」

早在 1997 年,LILRB 受體首次被鑑定並發現。近年來,對於髓細胞免疫檢查點的研究日益增加,在腫瘤微環境中起免疫抑制作用的 LILRB 受體作為一組極具潛力的腫瘤免疫靶點也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LILRB 家族和 LILRA 家族同屬於白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LILR)家族,前者為抑制性,後者為激活性。LILRB 家族包括 LILRB1-LILRB5 共 5 個 「成員」。其中,LILRB1 在髓系細胞、B 細胞、NK 細胞亞群和 T 細胞上面廣泛表達,LILRB2-LILRB5 則主要在髓系細胞上面表達。

圖 | LILRB 家族成員(來源:Cell Cycle)

目前,除 Immune-Onc 之外,默沙東、吉利德等製藥巨頭亦已開始布局靶向 LILRB 受體或通路的產品管線。

默沙東從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Agenus 引進了靶向 LILRB2 的抗體 MK-4830;MK-4830 與 「K 藥」 聯用的 II 期臨床試驗已經啟動。今年 9 月,默沙東在投資者會議上公布推進一個靶向 LILRB4 的抗體進入臨床 I 期階段;今年 7 月,吉利德斥資 3 億美元收購 Tizona Therapeutics 公司 49.9% 的股權,意在將後者一個靶向 LILRB1 和 LILRB2 配體 HLA-G 的抗體藥收入囊中,當時這款在研藥申報的 IND 剛得到 FDA 默許進入臨床 I 期。

擴展實體瘤適應症,關注中國市場

成立四年來,Immune-Onc 一直圍繞 LILRB 家族進行研發工作,其發展可以分為三步:是與全球頂尖學術機構的科學家合作,在學術創新的基礎上,依靠團隊豐富的藥物研發經驗,全面加速下一代創新療法的研發進程;是針對醫療需求亟待滿足的適應症,搭建多條首創新藥產品管線;是擴建核心能力和擴充資源,以推動多項臨床試驗,拓展實體瘤適應症,從而加速為患者開發更多的創新療法。

廖曉伶告訴生輝,Immune-Onc 是全球最先針對 LILRB 受體家族開發創新藥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所以產品管線一開始的定位就是:「First-in-Class」,同時具有成為 「Best-in-Class」 的潛力。

據了解,該公司目前已經圍繞 LILRB 家族開發了多條產品管線,包括單抗、雙抗以及 CAR-T 細胞療法,其領先在研產品則是靶向 LILRB4 的 IO-202 以及靶向 LILRB2 的 IO-108。

圖 | 在研部分管線(來源:Immune-Onc 官網)

IO-202 和 IO-108 的潛力如何?

IO-202 是一款靶向 LILRB4 的單克隆抗體,在血液瘤和實體瘤中同時具有治療潛力。其首選適應症是 AML,這得益於張成城團隊在該領域的學術積累。張成城是美國著名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 的終身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在闡釋免疫受體酪氨酸的抑制基序(ITIM)在癌症和造血幹細胞中的作用。他是 Immune-Onc 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也是該公司的科學創始人。

2018 年,張成城、安志強和張凝豔領導的團隊同 Immune-Onc 合作,一起在 Nature 上發表了重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 LILRB4 及其信號通路在 AML 發病過程中的免疫抑制和促進腫瘤浸潤的作用,並且證明阻斷 LILRB4 可以解除癌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激活 T 細胞的殺傷性,並阻止 AML 病情惡化。

張成城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AML 的預後極差,在開展針對這類癌症的創新療法的研發上,免疫抑制性微環境會是下一個前沿」。

AML 是一種髓系細胞惡性增殖造成的癌症,屬於常見的血液惡性腫瘤,大約佔全部急性白血病的 70%左右。AML 病情進展迅速,患者如未及時接受幹預治療通常會在數周至數個月內喪命。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統計,2020 年美國將有大約 20,000 例 AML 新增病例,且 5 年總體生存率低於 30%。AML 的治療目前以化療和靶向治療為主;靶向藥主要針對存在某種基因突變的患者。總體而言,當前的治療方法的療效比較局限。

廖曉伶介紹說,IO-202 可以同時逆轉 LILRB4 在血液瘤中的兩條信號通路:阻斷 「不要殺我」 信號,激活 T 細胞;同時阻斷 「別發現我」 信號,讓腫瘤細胞暴露出來。此外,LILRB4 在血液瘤中專一地表達在癌細胞上,靶向 LILRB4 不會對不表達它的正常細胞造成損傷。

圖 | IO-202 作用機制(來源:Immune-Onc 官網)

今年 10 月,IO-202 獲得 FDA 「孤兒藥資格」,用於治療 AML。獲得該資格後,能享用的優惠政策包括:FDA 對臨床研究的支持,特殊費用的減免,在美國上市後的七年市場獨佔權 —— 這些政策能加快 IO-202 後續的臨床開發和未來的商業化。

廖曉伶告訴生輝,獲得 FDA 孤兒藥資格是 IO-202 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助於其加速進入美國市場,也證明了 Immune-Onc 的創新轉化能力以及科學藥物開發能力。

廖曉伶透露,IO-202 的臨床 I 期已順利開展,由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的 AML 專家 Courtney DiNardo 醫學博士牽頭,美國多個一流臨床中心參與。同時,Immune-Onc 還發現 IO-202 在實體瘤中的潛力,正積極探索其與 PD-1/PD-L1 抑制劑或其它標準療法聯用在實體瘤中的療效。

目前,Immune-Onc 對全球首創新藥 IO-202 的布局,已形成 「產品即管線」 的勢態。除此之外,Immune-Onc 還在開發針對 LILRB4 的雙抗和 CAR-T 療法。

圖 | 全球首創新藥 IO-202 的開發策略(來源:Immune-Onc)

IO-108 是 Immune-Onc 的另一款領先在研產品。這是一款靶向髓細胞免疫檢查點 LILRB2 的抑制劑,現正處於臨床申報研究(IND-enabling)階段,Immune-Onc 計劃明年第二季度向 FDA 遞交 IND 申請。在實體瘤中,LILRB2 可以與腫瘤微環境中的相關配體 HLA-G、ANGPTLs 和 SEMA4A 相互作用,介導腫瘤免疫逃逸,促進腫瘤生長。

廖曉伶指出:「實體瘤中浸潤著很多免疫細胞,其中最多的免疫細胞是巨噬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浸潤的巨噬細胞通常具有免疫抑制性。通過研發一種LILRB2特異抗體可以解除髓系細胞抑制性。我們發現IO-108在治療實體瘤中具有很大的潛力,它能夠激活腫瘤微環境中的髓系細胞,使其發揮抗腫瘤效果。」

此外,IO-108 可以對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細胞重新編程,致使其表現出促炎症的表型,從而募集並激活 T 細胞。

圖 | IO-108 作用機制(來源:Immune-Onc 官網)

關於公司的下一步布局,廖曉伶告訴生輝,Immune-Onc 現有的靶向髓細胞免疫檢查點的產品管線同時關注血液瘤與實體瘤,產品開發定位是全球市場。她強調公司現在十分關注中國市場,下一步將會在中國展開布局,儘快推進產品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和與中國領軍製藥公司的合作。

根據 2019 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中國發病率最高的前 10 種癌症均為實體瘤,佔全部癌症的比例高達 76.64%。廖曉伶指出:「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腸癌、卵巢癌等實體瘤都是髓系細胞浸潤性質的腫瘤,在腫瘤微環境中存在大量髓系細胞,靶向髓系細胞的免疫療法有望為攻克實體瘤提供一種全新治療方案。」

談到 Immune-Onc 未來的發展規劃,廖曉伶告訴生輝:「我們正在進行下一輪融資,通過藉助資本的力量,為產品管線推進臨床提速。我希望更多 Immune-Onc 研發的產品可以儘快進入臨床試驗及上市,加速為患者帶來更多創新療法。」

參考資料:

Xunlei Kang, Jaehyup Kim, Mi Deng, Samuel John, Heyu Chen, Guojin Wu,Hiep Phan & Cheng Cheng Zhang (2016) Inhibitory 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 Immune checkpoint proteins and tumor sustaining factors, Cell Cycle, 15:1, 25-40, DOI:10.1080/15384101.2015.1121324

-End-

相關焦點

  • 孤兒藥周報 | 默沙東靶向諾獎信號通路抗腫瘤小分子療法
    上周FDA共頒發11項孤兒藥資格,其中Oncternal Therapeutics研發的單克隆抗體cirmtuzumab斬獲2項孤兒藥資格,默沙東(MSD)靶向氧感知通路的新型抗腫瘤小分子療法、地中海貧血RNAi療法等紛紛上榜,今天這篇文章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為大家一一分享。
  • TIGIT抑制劑、雙特異性抗體療法等16款療法入圍孤兒藥資格
    上周FDA共頒發16項孤兒藥資格,包括7款化學小分子、4款抗體療法、2款基因療法、1款疫苗、1款反義寡核苷酸和1款融合蛋白。其中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研發的兩款創新單克隆抗體獲得治療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的孤兒藥資格。
  • 市場競爭白熱化 全球熱銷的重磅藥物都在積累孤兒藥認定
    但最近,有媒體Axios撰文指出,美國一些最暢銷的品牌藥物為了保護其專利、避免仿製藥競爭,通過獲得孤兒藥認定等法律批准途徑,增加藥物研究數量,延長專利時間,維持盈利。2017年最暢銷生物藥品的孤兒藥批准數量和專利到期時間一些專家對此表示了擔心,孤兒藥認定將保護暢銷藥物免受競爭對手的影響,但不利於市場競爭和藥物降價。
  • 諾華4.5億歐元獲默克在研新藥全球權益 默沙東研發總裁明年退休
    根據協議修訂條款,百濟神州將擁有BA3071的全球獨家授權,並將全權負責其在全球範圍內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以及有權獲得產品未來銷售的全部利潤。除原協議規定的預付款外,BioAtla還將有資格獲得近期開發和藥政裡程碑付款以及經修訂增加的全球銷售分級特許使用費。經修訂協議的其他條款尚未披露。
  • 重磅深度:腫瘤靶向藥物——倍道而進、百舸爭流
    基於腫瘤分子學的新型靶向治療手段不斷發展為實現精準醫療、改善耐受性甚至治癒提供了可能。   2.1.時代巨變—腫瘤細胞治療進入靶向時代   腫瘤從突發到後續衍變,主要是遺傳和克隆化選擇的結果,是多因素、多步驟、多基因共同參與下的病發過程。
  • 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轉移性膀胱癌首個靶向藥
    FDA   強生Balversa(erdafitinib)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局部進展性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一種膀胱癌)、伴有某些FGFR基因突變的患者。這是FDA批准的首個FGFR抑制劑,也是轉移性膀胱癌的首個靶向藥。   批准處方減肥藥PLENITY。
  • 方舟生存進化泰克解鎖方法 泰克科技解鎖攻略
    方舟生存進化泰克科技是遊戲中最頂級的科技,那麼泰克科技要怎麼解鎖呢,泰克科技解鎖條件是什麼?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
  • 通過沙門氏菌基因改造發明新型癌症靶向免疫療法,「BACMUNO」要讓...
    這是一家香港創新藥研發企業,2017年初註冊成立,其核心技術溶瘤YB1免疫療法歷時了11年的實驗室研究而成,能精準「溶噬」實體瘤。據BACMUNO公司COO兼臨床研究項目總監黃園介紹,YB1的基本原理可分為兩層:首先, 它對沙門氏菌(具有溶噬腫瘤功能)進行基因同源重組改造, 使其僅靶向攻擊實體癌細胞厭氧區消滅癌細胞。
  • 首個BCMA靶向療法獲歐盟批准 雅培新冠檢測卡獲FDA緊急使用授權
    (萬泰生物公告)禮來「不限癌種」RET抑制劑臨床數據在NEJM正式發表27日,NEJM正式發表了禮來製藥RET激酶抑制劑selpercatinib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和髓樣甲狀腺癌的1/2期註冊臨床試驗結果。Selpercatinib是首款獲批治療攜帶RET基因變異癌症患者的精準療法。
  • 如何解鎖最高科技 方舟手機版泰克科技解鎖攻略
    方舟生存進化泰克科技是遊戲中最頂級的科技,那麼泰克印痕技能要怎麼解鎖呢,泰克科技解鎖條件是什麼?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
  • 諾華試驗性肥大細胞增多症藥物midostaurin整體緩解率達60%
    2016年7月6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諾華試驗性罕見血癌藥物midostaurin的一項中期臨床試驗取得重要進展,數據表明,該藥物在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緩解率。
  • 科倫、石藥集團等產品獲批上市;恆瑞、君實等產品獲批臨床
    傑諾單抗是一種靶向免疫細胞PD-1的人源化IgG4單克隆抗體,嘉和生物擁有核心智慧財產權。據介紹,傑諾單抗可通過選擇性阻斷雙重配體(PD-L1和PD-L2),恢復免疫系統識別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擬開發用於治療多種晚期實體瘤。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與傳統的核酸編輯技術需要向細胞同時遞送編輯酶(如Cas蛋白)及嚮導RNA不同,LEAPER系統僅需要在細胞中表達嚮導RNA即可招募細胞內源脫氨酶實現靶向目標RNA的編輯。利用該技術,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轉錄本中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編輯,並成功修復了來源於Hurler症候群病人的α-L-艾杜糖醛酸酶缺陷細胞。該技術的建立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
  • 泰克喬遷,走進泰克開放實驗室,全方位了解IC測試流程
    這個平臺是泰克服務於科研教育、工業領域等各個行業的通用平臺框架,覆蓋了從新型半導體材料研究,到晶片動靜態參數表徵、模塊認證調試,直到最終的板級開發調試驗證和系統性能標準化認證。對於不同的行業應用,泰克可以採用這一套通用框架滿足各種具體不同的測試需求。
  • CAR T細胞可治療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
    CAR T細胞可治療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0:57:53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ynthia Hawkins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新進展。
  • 亞盛醫藥-B(06855):奧瑞巴替尼(HQP1351)獲納入優先審評,國產三代...
    對於亞盛醫藥而言,核心候選產品奧瑞巴替尼獲納入優先審評程序便是其走向國內商業化的關鍵一步。智通財經APP了解到,10月21日,亞盛醫藥-B(06855)正式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順健的1類新藥奧瑞巴替尼片(HQP1351的擬定中文通用名)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新藥審評中心(CDE)公示,符合臨床急需新藥的審評審批工作程序,正式被納入優先審評。
  • ...2類似物apraglutide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治療短腸症候群(SBS)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授予apraglutide治療的短腸症候群(SBS)的孤兒藥資格。在歐盟,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之前也授予了apraglutide治療SBS的孤兒藥資格。孤兒藥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藥品,而罕見病是一類發病率極低的疾病的總稱,又稱「孤兒病」。
  • 抓教育產業化核心 泰克攜手華為共建ICT人才生態體系
    泰克教育聚焦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數據安全、數據通信等ICT人才培養,累計已為產業培養超過10萬名不同級別的ICT人才。自2017年開始,泰克教育以華為雲生態首批核心合作夥伴的身份與華為在雲解決方案領域展開合作,致力於「教育+雲+生態」的解決方案建設。目前,華為泰克雙創實踐雲平臺產品已經過嚴格檢測和審核,成為華為自營產品,為全國範圍的高校、園區和企業等客戶服務。
  • 了解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與非M3的常見治療方案!
    了解【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與非M3的常見治療方案! 病友們都知道,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屬於急性白血病的其一類型,再深度剖析,急髓裡還有好幾個小分型,分別是從M0、M1、M2、M3、M4、M5、M6、M7進行分類。
  • 白血病最新研究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急性白血病細胞分化停滯在早期階段,以原始及早幼細胞為主,疾病發展迅速,病程數月。慢性白血病細胞分化較好,以幼稚或成熟細胞為主,發展緩慢,病程數年。按病變細胞系列分類,包括髓系的粒、單、紅、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細胞系。臨床上常將白血病分為淋巴細胞白血病、髓細胞白血病、混合細胞白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