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 幾乎杭州全城三年級小學生都在抓蝸牛

2020-11-22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0月16日訊「今天我的科學老師布置了一道世紀難題,要求我們養一隻蝸牛,而且必須是從野外抓來的!我們得養一個學期的蝸牛,每天都要觀察它,還要寫下科學記錄。各位粉絲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請你們幫幫我,到室外的時候,抓只蝸牛回來。謝謝!(當然,我這個周末也會自己去試著抓蝸牛的。)」

  日前,網名為「鄭子涵QQ」的杭州三年級小學生,在新浪微博上,發了這麼一段話,立刻引來了一群「難兄難弟」。「是啊是啊,我們也要求周三科學課上帶蝸牛。」「找蝸牛任務給老媽了」……

  記者一打聽,這幾天,幾乎杭州全城三年級小學生都在抓蝸牛。

  「因為小學三年級課本上,第二單元是『動物』,這周剛好差不多都上到關於蝸牛的章節。課文要求學生最好能養一隻蝸牛,對照課本進行觀察,寫觀察日記。」杭州長壽橋小學科學老師餘文衝揭曉了謎底。

  呵,原來是這樣。按照杭州每年2萬多名新生來算,如果每人一條,2萬多條蝸牛眼看要被抓住「軟禁」了。

  記者真想給永遠慢慢騰騰的蝸牛報信:抓捕大軍來了,快跑!

  家長:小區裡抓不到,直奔花鳥市場

  昨天,看著孩子高高興興提著蝸牛上學去,杭州青藍小學三年級家長「丫媽」終於鬆了口氣。

  上周五,孩子回來,說下周上學,科學老師要求帶蝸牛,寫觀察日記。這下,丫媽搞暈了,哪裡能找到蝸牛?全家到小區裡翻遍了草叢、石頭,都沒有。

  家長群裡有媽媽指點迷津:花鳥市場有得買啊。丫媽恍然大悟,帶女兒直奔離家最近的鳳起路花鳥市場。只見賣蝸牛的攤位不下十個,這些蝸牛體格,比平常在野外看到的要大好幾倍,都養在魚缸裡,白白胖胖的身體吸著玻璃缸壁。

  「樂顛顛地買了。」這位媽媽立刻掏出3塊錢買了一隻蝸牛,又花了4塊錢買了盒子,「總不能徒手把這小東西捧回家吧。」

  昨天下午,記者找到了這位攤主。他說,剛過去的雙休日,僅他這一個攤位一天就能賣出50多隻,都是三年級小學生和家長過來買的。他告訴記者:「這種是白玉蝸牛,有些菜場裡也有。」

  錢報家長會QQ群裡,許多爸媽開始曬抓蝸牛秘笈:晚上打個小手電,小樹叢裡有很多;河溝和菜地都多,菜市場裡的菜葉上有可能會粘著;下過雨的小區裡到處都有,家裡的露臺陽臺也都有……總之,挑潮溼陰暗的地方找就對了。不過最近天一直晴朗,捉蝸牛難度是會大一些。

  學生:人類無法阻擋我們愛蝸牛

  前幾天,杭州拱墅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科學老師方妙玲,給每位學生發了一隻蝸牛,被家長譽為「最善解人意」老師。

  「另一位科學老師抓的,他在紫荊花路上發現一塊『盛產蝸牛』的風水寶地,一口氣就抓了33隻回來。」方老師笑言不敢貪功。

  現在,很多孩子有了一隻蝸牛。家長們已經無法阻擋孩子養蝸牛了,他們一個個養得有滋有味。拱墅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學生小嫻,一直很怕蟲子之類肉麻兮兮的小動物,養了兩天蝸牛,居然說是喜歡上了。長青小學學生樂樂,鄭重其事地告訴媽媽:「菜要洗過才能給蝸牛吃,不然它要生病的。」

  最誇張的還是濤濤——到家一有空就盯著蝸牛有沒有動,臥在哪裡,有沒有在吃葉子,觀察它怎麼解大便,從哪裡解出來的。還為了蝸牛特地去買麵包。「而且是去85°C買的麵包。」濤濤媽有點肉痛地告訴記者。

  孩子們眼裡的蝸牛是這樣的:

  爬得很快,牙鋒利,能咬破紙箱

  這麼辛苦地抓蝸牛、養蝸牛,等看了孩子們的觀察日記,爸媽們一定很欣慰。別小看蝸牛哦,它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拱墅附校303班郭一嫻:蝸牛爬行的樣子十分奇怪。身體向前伸,伸到一定的位置了,後面的身體才往前移動。沒想到爬也爬得很快呢。

  蝸牛有四隻眼睛,是長在觸角上的,蝸牛的粘液沒有毒,蝸牛爬行過的地方會有白色的粘液……

  拱墅附校302班徐臻:蝸牛的身體上有一點點突出的小「痘痘」,除了腦袋之外,身上都是白淨淨的。嘴巴雖然很小,可是它的牙齒卻十分鋒利,就算把蝸牛放到硬紙板箱裡,它也會咬破硬紙板箱爬出來。

  小蝸牛專挑皮上的果肉,吃起來會有「嗞嗞嗞」的聲響。有一回,我忽然覺得不對勁:小蝸牛怎麼就沒換一塊皮吃呢?仔細一看,我頓時傻了眼:那一塊梨皮已經薄得像層紙了!似乎只需一按就會破。真想不到,小蝸牛竟有如此大的耐力!

  還有這些小動物都要你一一找來

  其實,在小學課本裡,需要孩子們捕捉並觀察的小動物,不止蝸牛。記者在長壽橋小學科學老師餘文衝的幫助下,列了張清單,讓爸爸媽媽們早作心理準備。(注,星級越高越難找。)

  ●三年級

  蝸牛

  難找程度:★★

  建議:潮溼陰暗的地方往往有它的身影。花盆裡、小河邊、菜葉上……都能發現它。

  蚯蚓

  難找程度:★★

  建議:扒開草叢找找蚯蚓糞,往下挖,肯定有收穫。

  螞蟻

  難找程度:★

  建議:隨處可見的小東西,往地上撒點麵包屑,耐心地等上一會兒,它們肯定主動送上門。

  蠶寶寶

  難找程度:★★

  建議:這是基本靠人工養殖的小動物,假如親朋好友沒人養蠶,那就直接去花鳥市場吧。

  小蝌蚪

  難找程度:★★★

  建議:聽聽哪條小河哪個池塘邊有青蛙叫,然後帶上網兜,而且要眼明手快,才能抓住這些小東西。

  ●四年級

  能孵出小雞的蛋(觀察雞蛋孵化過程,一般學校不要求,個別有孵化器的學校除外)

  難找程度:★★★★★

  建議:孵蛋,你沒有母雞的本事;抓小雞,你肯定沒有黃鼠狼的身手。所以,還是在春天裡去菜場裡碰碰運氣。

  ●六年級

  蒼蠅、蚊子、蚜蟲(學習使用顯微鏡時使用)

  難找程度:★

  建議:蒼蠅,可以在臭兮兮的地方找;蚊子,夏天你伸出胳膊就會自投羅網;蚜蟲,花葉上準有。

相關焦點

  • 假期全杭州的蝸牛和蚯蚓都在瑟瑟發抖 3萬人出動四處找它們
    這個十一黃金周,全國各個景點都是人山人海,小編真是替景點捏了一把汗。不過這個假期,杭州的蝸牛和蚯蚓,也都「捏了一把汗」!這是怎麼回事呢? 學軍小學的家長夏女士說,長假前開家長會,老師已經說了,要大家為三年級科學課的觀察作業準備好蝸牛。老師建議,學生最好自己去抓蝸牛,在抓蝸牛過程中,觀察蝸牛的習性。老師還給支了招,下過雨以後,河邊,草叢裡,都容易抓到蝸牛。
  • 國慶長假,全杭州的蝸牛和蚯蚓都在瑟瑟發抖!3萬人出動四處找它們!
    這個十一黃金周,全國各個景點都是人山人海,小編真是替景點捏了一把汗。不過這個假期,杭州的蝸牛和蚯蚓,也都「捏了一把汗」!這是怎麼回事呢?昨天,有網友留言說,「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這個長假,很多3年級小朋友都在為科學課的觀察作業做準備,到處找蝸牛和蚯蚓。
  • 杭州小學生又要開始養蠶了 家長都在為這事發愁……
    快報之前也報導過,確實在每年三四月份,大批小學生開始養蠶。今年小朋友這一季的剛需立即要來了。  有媽媽說,剛剛養好蝸牛,又要開始養蠶了。桑葉價格再貴,也只能買。現在杭州城內確實很難採到桑葉,唯一的途徑只有上網採購了。
  • 家裡來了蝸牛蒼蠅蚯蚓 科學課用過的動物養or放
    圖片來源:網絡    家有小學生的,最近你家來了什麼客人?蝸牛、蚯蚓,還是蟑螂、螞蟻?每年這個時候,小學三年級孩子都會養起這些寵物。    家裡來了蝸牛、蒼蠅和蚯蚓    科學課用過的小動物,是養還是放    從杭州科學老師那裡打聽到,如今在小學科學課上,一般會專門安排一個「送小動物回家」的環節。    像蚯蚓、螞蟻這些小動物,老師會自己或抓或買,直接在課堂上分給同學們。
  • 小學生講髒話在三年級易冒頭?這6個方法解難題
    01 小學生講髒話竟很普遍 「三年級現象」引關注 曾經,一位小學生寫的作文火了! 學生一般從三年級開始出現講髒話的苗頭 杭州一小學的姜老師,是一位有著21年班主任經驗的老教師,從她多年的帶班經驗來看:「學生講髒話的苗頭,一般是從三年級開始的。」 姜老師說,學生在一二年級時比較聽話,也講規矩,加上和社會接觸不多,一般是不敢講髒話的。
  • 「養蝸牛」的生命教育是誤打誤撞的意外收穫
    長假期間,杭州三年級學生的家長都忙著滿世界尋找蝸牛因為,在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不過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的科學老師卻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四年級孫悠翔送來了20多隻蝸牛。孫悠翔養蝸牛一年多養到四代同堂,一隻都沒有死掉。看到他的付出,鄭老師表示:「這才是成功的生命教育,愛就是付出、有責任感、使命感。」
  • 小學生將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送蝸牛像「嫁女兒」
    長假期間,有一群人不是忙著旅遊,也不是忙著吃吃喝喝,而是在找一樣東西——他們就是三年級生的家長,趁著夜晚,打著電筒,在小區裡滿世界尋找蝸牛。因為,在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蝸牛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道具」,有的是科學老師準備好的,有的是家長網上買的,有的是全家出動去抓的。
  • 一小學生將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送蝸牛就像嫁「女兒」
    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這才是科學課最有意義的地方  長假期間,有一群人不是忙著旅遊,也不是忙著吃吃喝喝,而是在找一樣東西——他們就是三年級生的家長,趁著夜晚,打著電筒,在小區裡滿世界尋找蝸牛。  因為,在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
  • 杭州這三所小學的跳長繩速度,還有誰能超越?
    都市快報訊 這幾天,杭城很多學校都在訓練長繩跳,小獅妹就被一個來自文一街秀水校區長繩隊的視頻給震撼到了。 視頻裡,兩位隊員急速甩繩,繩子飛舞的速度太快了,快到幾乎看不清它的存在。十多位學生配合默契,魚貫而入,落地的聲音猶如一個個小馬達,很快,通過的同學又以「8」字形繞回穿梭,隊形絲毫不亂。
  • 在杭州養10條蠶寶寶至少花2500元?家長崩潰:自己都吃不好!
    小學生為什麼一定要養蠶?既然桑葉這麼難找,小學生為什麼一定要養蠶?能不能用同類昆蟲替代?杭州小學科學老師們給出了一致的答案,認為這不太可能!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的科學教研組長吳建中說,三年級小學生養蠶可以說是一項傳統,現在的小學生科學課,沿用的是2001年新課改後的教材,三年級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講的就是蠶的一生,要求學生了解蠶的生長變化,對比不同形態蠶的特點,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細緻到觀察蠶是怎麼吃桑葉的,蠶用什麼爬行。講完蠶寶寶的生命周期,再講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 杭州2萬多名小學生被要求養蠶體驗生命,家長滿城找桑葉
    視覺中國 資料圖傳說,每年春暖花開的四五月份都會讓一批杭城家長為之色變……家長陳媽就狠狠地體驗了一把這四五月養蠶時間的「桑葉荒」。前幾天,她又在某寶上下了一單「桑葉」:「家裡的蠶寶寶又快沒口糧了!」真的,太多媽媽在為家裡新入住「小客人」的一日三餐擔心。
  • 從幼兒園到初中要養三次 一隻小蝸牛霸屏杭州科學課
    蝸牛,足可以做「學寵」了——科學課的寵物。杭州有科學老師列出了一份「科學課寵物清單」,蝸牛是唯一出現過兩次的「寵物」,在小學和初中時期分別會被要求養一次。說起來蝸牛是如此平常的動物,可是,你真的了解蝸牛嗎?你了解課本外的蝸牛知識嗎?
  • 為完成觀察作業,母親為兒子買2隻蝸牛,結果一年後變成六七十隻
    最近杭州天氣溼熱,每次雨水剛停,就有很多蝸牛跑出來,不少頑皮的孩子把蝸牛抓回家玩。一個男孩抓了兩隻回家給媽媽獻寶,媽媽滿懷期待地以為是什麼好東西的時候,發現竟然是蝸牛,那種心情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一位爸爸吐槽:「我們家有幾十隻蝸牛!」原來女兒同學來家做客,兩人在樓下玩的時候,抓了很多蝸牛回來,還聲稱要養著玩。爸爸覺得很抓狂,蝸牛雖然養在盒子裡,但稍不留神就會爬出來,萬一被踩到,現場將是不忍直視啊!蝸牛除了讓很多成年人害怕以外,也讓不少爸媽非常擔心,萬一它們在家裡瘋狂繁殖後代怎麼辦?
  • 思想周刊·前沿:養出「四代蝸牛」算不算生命教育成功
    觀點一對一錢江晚報報導,浙江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的四年級學生孫同學,從去年科學課上學習「觀察蝸牛」開始,已經養了一年蝸牛,一隻都沒有死去,「蝸牛應該都四世同堂了」,他還把蝸牛送給學弟學妹們。
  • 三年級英語期中考卷,小學生:還有腦筋急轉彎!題目太「活」了
    一晃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全國各地的小學陸陸續續的進入期中考試階段,而對於三年級小學生來說,這個學期的其中考試特別關鍵,因為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分水嶺,是小低年級轉小高年級的臨界點,所以,本次期中考試相對於往常會更難一些,主要考察小學生學業真實水平。
  • 三年級數學最難的部分來了!筆算除法,小學生出錯率這樣高!
    三年級數學下冊,現在已經學到了第二單元部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其實在小學二年級已經有過鋪墊了,但是,由於遺忘原理,再加上剛剛進入新學期,三年級小學生在接受這部分知識時,略有難度,上課的效果呢,也不是很好。今天,就想與家長們分享一下,小學生在學習筆算除法時,為何出錯率這樣高?
  • 孵化蝴蝶卵、養蚯蚓……一年級的科學課都上些啥
    第一條留言來自杭州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她說,她所在的學校一到六年級均開設科學課。也有網友留言說,杭州高新實驗學校一年級也在開設科學課。  那麼,一年級的科學課都是怎麼上的?現在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為了迎接這門新課程,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們需做哪些準備?
  • 蝸牛養到四代同堂這才是科學課最有意義的地方
    長假期間,有一群人不是忙著旅遊,也不是忙著吃吃喝喝,而是在找一樣東西——他們就是三年級生的家長,趁著夜晚,打著電筒,在小區裡滿世界尋找蝸牛。因為,在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蝸牛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道具」,有的是科學老師準備好的,有的是家長網上買的,有的是全家出動去抓的。
  • 四年級小學生集體過生日,杭州這位校長送了一份特殊禮物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2021年第一天,杭州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參加了一場歡樂的生日派對——該校四(5)班的娃們集體過生日,今年他們都10歲了。都說過生日要送禮物,樓校長送孩子們的禮物是一句話:「讓自己變成一個有思想的人」。為啥要送這樣一份禮物?樓校長告訴孩子們:「因為這個本事非常重要,是10歲的你們必須學會的。
  • 有人想來杭州放螢火蟲 螢火蟲主要食物是蝸牛
    昨日14:02杜波來電:我是一個螢火蟲研究小組的,我們手上有很多螢火蟲,想在杭州找個景區或公園作為觀賞螢火蟲的場地,螢火蟲由我們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