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海南水獺歸來?五指山發現疑似水獺糞便

2020-11-23 南海網

  村民發現的疑似海南水獺的糞便。(圖由毛腦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秦存平提供)

  咦,海南水獺歸來?

  五指山水滿鄉發現一坨珍貴的「糞便」

  水獺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地村民稱20多年沒看到它了

  近日,在五指山市水滿鄉毛腦村委會毛納河旁,一塊石頭上出現的一坨糞便引起了關注。因為當地村民認為這坨糞便疑似是消失已久的海南水獺物種的糞便。據悉,海南水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地村民稱該物種已在海南「消失」了20多年。

  南國都市報記者王天宇

  巡查河道時發現疑似海南水獺糞便

  10月21日上午,天氣晴好,五指山水滿鄉毛腦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秦存平和村民王進海、黃俐傑一行三人來到毛納村附近的毛納河進行河道巡查。

  「前段時間受颱風影響出現了強降雨,為此,我便和村民一起對毛納河河道進行巡查。」秦存平說,當他們走到河邊的一塊石頭旁時,發現了石頭上有一坨新鮮糞便,呈散落狀,仔細上前一看糞便內有許多小蝦蟹的殘肢碎殼。

  這一幕讓村民王進海和黃俐傑眼前一亮。「這不是20多年前生活在這裡的海南水獺的糞便嘛,我見過水獺的糞便,以前我們這裡很多,它們就是喜歡將糞便拉在石頭上,就是這個樣子。」王進海說。

  聽了王進海的這番話,讓秦存平更是興奮。自從他兩年前來到毛腦村委會當駐村第一書記後,就沒停止過對海南水獺的尋找,這次發現疑似海南水獺的糞便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他不但是駐村第一書記,還是一位保護動物研究的興趣愛好者。當他聽當地村民說以前這裡有很多海南水獺活動後,幾乎每次去毛納河巡查,他都會留意海南水獺的活動蹤跡。

  「為辨別這坨糞便到底是不是海南水獺的糞便,我立刻用手機拍照後,將照片發給了相關科研機構。」秦存平說,根據目前初檢結果,發現的疑似海南水獺的糞便就是海南水獺的糞便,但這一說法還有待驗證。

  當地村民稱

  水獺已消失20多年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水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沿著溪河、水庫等水邊活動。全世界有7屬13種,我國有3屬3種,海南有2屬2種,分別是歐亞水獺和小爪水獺。最後一次對海南水獺的文字記錄,出現在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動物室和中山大學生物系1983年出版的《海南島的鳥獸》一書中。資料描述,水獺是一種半水棲的中型食肉獸,身體細長而腰身渾圓,四肢粗短,柔軟靈活,絨毛密厚而柔軟。一般棲息在水域較緩、水清澈的河灣地段,主要以魚為食,壽命約六年左右,一生只生兩胎,繁殖率很低。國內水獺曾遍布於南北各地包括臺灣和海南島。小爪水獺是水獺中最小的一種,外形與普通水獺相似,但個體較小,體重一般不超過3公斤。

  「聽當地村民講述,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邊的毛納河裡有幾百隻水獺嬉戲,因喜歡把大便拉在河邊的石頭上,常被人忌諱。」秦存平說,由於獺皮價格昂貴,肝臟被認為是貴重的中藥材,水獺曾受到獵獺者窮追不捨,導致水獺數量劇減。從那以後,海南水獺就再沒有出現過,至今已有20多年。

  當地已安裝監控

  等待海南水獺出現

  據當地村民介紹,水獺喜歡吃小河的螃蟹、蝦和小魚,最喜歡吃的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是花鰻鱺的天敵。

  「以前在毛納河裡根本看不到花鰻鱺,現在偶爾在河裡會發現幾條。這說明海南水獺的數量很少。」秦存平說,如果石頭上的糞便真的是水獺的糞便,就能證明這裡還有水獺的活動痕跡。

  據悉,為了能夠證實水獺在毛納河出現過,目前,當地已在河道旁安裝了監控攝像頭,等待海南水獺的出現。秦存平說,如果真能拍攝到海南水獺的活體,他將向相關部門申請,制定可行的保護方案。

  對此,南國都市報也會進行跟進報導。

責任編輯:王平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水畔精靈——海南水獺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水獺,這種曾經在海南島上廣泛分布的哺乳類動物,已經很久未能有人真正看到它們的身影了。而1963年中國科學院原中南分院調查隊發現海南水獺的地方,正是五指山腳下。
  • 瓊港生態學者記錄海南霸王嶺水獺活動蹤跡
    新華網海口10月26日電(陳超)瓊港生態學者日前在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偶然發現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水獺的新鮮糞便。據介紹,水獺在海南的活動蹤跡已有20餘年但無圖片和文字記錄。  據悉,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專家劉惠寧博士一行3人,日前在與海南省林業局海南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中心及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一起尋找長臂猿野外最佳監測點時,在一溪流邊偶然看到一堆成年水獺新鮮糞便。  黑色的水獺糞便呈散落狀,內有許多小蝦蟹的殘肢碎殼。專家表示,糞便的新鮮程度能說明水獺在近兩天內的活動蹤跡。
  • 全國僅海南有發現小爪水獺,3年監測到4隻
    近年來,我國也僅在海南省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其行蹤。小爪水獺居河流生態頂級捕獵者地位,習慣夜行,極難追蹤。三年來,吊羅山上的年輕科研人員,藉助紅外線照相機,對它日夜監測。羅樊強起底小爪水獺生活習性,它們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需要水質清潔、食物豐富,還要有隱蔽的棲息地。「它們是溼地環境的一個指示性物種,是吊羅山保護區生態環境良好的最佳證明。」其實,早在2006年,吊羅山護林員們就發現了小爪水獺留在溪水邊的糞便,然而,雖經多次調查,始終沒能發現它們的蹤影。小爪水獺的行蹤太隱秘了。
  • 水獺保護綠色行動今啟動 尋找水獺足跡[圖]
    、海南省吊羅山林業局主辦的「保護雨林,珍愛水獺」——— 海南水獺保護綠色行動將於11月25日啟動。本次考察活動將沿著水獺主要棲息的地方———陵水縣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尋找水獺生活足跡。據悉,此次考察活動是海南首次舉辦的保護宣傳活動,來自海南師範大學、省林業局、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等專家將對水獺活動蹤跡進行考察。   由於水獺處於山體溪流環境生物鏈的較高位置,它的活動情況能幫助考察者對該地域的生態環境作出正面評價。
  • 中國首支水獺監測隊在海南成立
    新華網發   這是水獺棲息的河流環境。新華網發    由海南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共同組建的中國首支水獺監測隊近日在海南省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    水獺是棲息在河川、溪流附近的一種小型獸類,以水中的小魚、螃蟹等水生生物為食,是河流生態環境好壞的指示性物種。由於其皮毛十分珍貴,水獺曾遭到大量獵捕,目前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生活在海南島的小爪水獺和歐亞水獺均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物種。
  • 海南吊羅山發現亞洲小爪水獺
    海南島廣闊的熱帶雨林是許多國家級保護動植物的家園,其中,國家級二級保護動物水獺已經非常罕見。4月1日,記者從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自2017年保護區與香港嘉道理成立國內首支水獺監測隊伍以來,已經在吊羅山區域發現了4隻小爪水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島的另一種水獺:小爪水獺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除了以海南命名的海南水獺,海南島上還生活著另一種可愛的水獺
  • 亞洲小爪水獺:淡水生態系統指示物種
    也就是說,水獺的存在通常意味著一個完整而健康的溼地生態系統,體現了該區域重要的生態地位和價值。目前在吊羅山,我們已經發現了4隻小爪水獺。」10月29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吊羅山分局,生態保護科水獺監測項目負責人羅樊強對記者說。小爪水獺行蹤隱蔽,這是紅外相機監測到的影像。
  • 組圖:興化漁民發現15斤「大老鼠」 疑似水獺
    近日,有市民爆料稱,興化市安豐鎮漁民張玉鎖在扳罾時發現一重達15斤的疑似水獺,目前此動物正被其精心飼養,他渴望有關部門能夠給其找個溫暖的家。據漁民張玉鎖介紹,當時他正在扳罾,忽然覺得整個罾網都在向西下沉,而且劇烈抖動著,開始他以為是大老鼠,後來捉上來一看,竟然是一隻疑似水獺的動物。據張師傅說,這隻動物很兇,抓到它的時候身子使勁往上竄呢。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呆萌水獺君 求一波關注
    近年來,我國也僅在海南省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其行蹤。小爪水獺居河流生態頂級捕獵者地位,習慣夜行,極難追蹤。三年來,吊羅山上的年輕科研人員,藉助紅外線照相機,對它日夜監測。  其實,早在2006年,吊羅山護林員們就發現了小爪水獺留在溪水邊的糞便,然而,雖經多次調查,始終沒能發現它們的蹤影。  小爪水獺的行蹤太隱秘了。吊羅山的小傢伙們躲避人類,隱居深山密林,它們白天不露頭,只在夜晚才出動,在溪水中捕食。
  • 明星物種小爪水獺出現在海南吊羅山
    海南新聞【太可愛啦!明星物種小爪水獺出現在海南吊羅山】還記得那隻水獺嗎?像人類一樣雙手合十,做祈禱狀的網紅水獺,萌噠噠的虔誠模樣全球聞名。它是小爪水獺,學名亞洲小爪水獺,全球僅在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有分布。近年來,我國也僅在海南省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其行蹤。
  • 日本國內時隔38年發現水獺 種類尚未確定
    原標題:日本國內時隔38年發現水獺 種類尚未確定   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7日報導,日本琉球大學教授伊澤雅子等的團隊17日宣布,在長崎縣對馬地區拍攝到一隻水獺的影像。
  • 瀘州市民永寧河水域拍攝到神秘動物 疑似水獺(圖)
    市民拍攝到的動物疑似水獺 市民拍攝到的動物疑似水獺  四川新聞網瀘州10月25日訊(蘇忠國 記者 嶽東)10月25日,瀘州市敘永縣一市民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隻神秘的動物從河中往河岸遊去。
  • 水獺不只會賣萌
    在體型上,歐亞水獺軀幹長而渾圓,四肢短小,前足略大於後足,足趾間具蹼,這使它們在水中可以運動自如;在感知上,歐亞水獺聽覺、視覺以及嗅覺都非常發達,這對它們而言無疑是生存的一大利好,但對於想偷偷一窺它生活的我們而言,則是巨大的挑戰——它們總會在被發現之前早早注意到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從而遁入水中,銷聲匿跡,只在石頭上留下一攤洇開的水漬。
  • 水獺與貓咪疑似相戀,水獺動作十分大膽,貓咪半推半就
    貓咪和水獺本來是兩個不同領地的動物,很少有人會把它們聯想在一起,如果把它們養在一起會怎麼養呢?在國外就有一隻貓咪和水獺關係非常的「鐵」,據了解,主要是水獺非常喜歡和貓咪呆在一起,往往是水獺做主動的那方,至於貓咪大多數情況都是「半推半就」的被動方。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人筆下畫中的水獺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水獺與人類的關係源遠流長。」
  • 福州中心公園發現歐亞水獺?您可別開玩笑了
    如果說水獺亞科是鼬科的萌系擔當,那麼作為十三種水獺當中體型最小的亞洲小爪水獺,更可謂是將這個類群軟萌靈秀的外表和調皮搞怪的個性發揮到極致的物種。 亞洲小爪水獺的分布範圍從南亞的印度次大陸向東部延伸至中國南方。而實際上,除近年雲南、海南等地的確切記錄外,它們在華南其他地區的分布狀況目前依舊模糊。 在福建,儘管早期文獻記載過亞洲小爪水獺的記錄,但並未留下標本或影像等有力證據,無法排除與其他物種誤認的可能。
  • 海南五指山發現疑似「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近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一水井內就發現了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種通訊員 李方遠 攝 在五指山市通什鎮什會村的一口水井裡,村民發現了數十隻拇指般大小的水生物,生物呈乳白色、通體透明,由絮狀主體及4個略帶橢圓形的肢體分別連接1條外環構成,身體周邊長滿的觸角像飄落水中的桃花。
  • 中國水獺會回到我們身邊嗎?
    那時候關於中國水獺的信息非常少,全國範圍內已知發現水獺的地點只有寥寥數個。對於這個物種的關注度也非常低,幾乎沒有什麼機構在關注。在生態愛好者眼裡,中國的野生動物中,水獺屬於難得一見的「高級」物種,僅有四川唐家河保護區、三江源等少數幾個地方可以較為穩定地拍攝到它們。
  • 深圳再度發現珍稀物種歐亞水獺
    10月25日凌晨4時,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紅外相機拍攝到疑似水獺的圖片及視頻,經過專家影像分析和現場痕跡採集,確定為歐亞水獺。水獺是食肉目鼬科水獺亞科(Carnivora / Mustelidae / Lutrinae)動物的統稱,全球現存共7屬1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