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舉辦一檔《水果有你》的節目,芒果肯定是最早出圈的水果之一。
作為「切核一萬,自損果肉八千」的「虐粉體質」,節目開播後,芒果必然會爆出「芒果沒必要加一個核在裡面」的熱搜。緊接著,「芒果肉該如何切」、「芒果核要不要丟」以及「芒果核種出窗臺盆栽」等熱搜也會奮起直追。
▲ 所以,芒果塞核工人是不是該下崗了?圖/新浪微博@地下天鵝絨
這些熱搜關鍵詞,並非是風物君的臆想,而是芒果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霸榜的熱搜tag。如此頻繁地霸榜,芒果不愧是水果界的頂流。
那麼,問題來了。兩廣臺農一號、雲南三年芒、四川凱特、海南貴妃芒、福建金芒煌……中國到底哪裡的芒果最好吃呢?
▲ 芒果酸奶。圖/視覺中國
1
如何挑選一顆芒果?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這樣一張地圖:
▲ 中國芒果優勢產區布局。製圖/Paprika
芒果是典型的熱帶作物,氣候條件是它在我國生長最核心的限制條件,因此,要說中國哪裡的芒果最好吃,我們首先要跟著優勢產區找。
我們在市場上常吃到的芒果主要來自五個核心產區,分別是海南全島、廣東雷州半島、廣西百色等右江河谷地帶,雲南德宏、西南部西雙版納等地,還有四川攀枝花市一帶。除了這五大核心產區,福建是老牌的種植基地,貴州西南部望謨等地也是新興的芒果種植地(臺灣的芒果因為運輸成本太高,價格貴,市場流通較少,因此沒有納入比較)。
▲ 看某個人的生活是否精緻,就看TA吃芒果的姿勢~圖/視覺中國
而因為這些產區的緯度也是從低到高分布,因此芒果的成熟期也從3月到10月不等,其中海南最早,福建最晚。而為了契合各自的成熟期及氣候條件,每個產區也分別主要種植了不同的品種,因此要論中國哪裡的芒果最好吃,我們不僅要看產區的條件,還要結合品種自身的特點。
2
雲南,芒果的故鄉
先來看看雲南。很多人可能都會以為芒果這種典型的外來「洋貨」是近現代才傳入中國的,但其實雲南很可能是芒果最早的發源地之一。
▲ 醃酸芒果。在雲南江城,把沒有成熟的酸芒果叫做曼木芽,配上味精、小米辣等佐料,酸酸辣辣的,是江城人的防暑必備。 圖/匯圖網
因為地域的原因,在史料上關於中國古代種植或食用芒果的記載並不多,最常見的卻是唐朝時玄奘西天取經從印度引進了芒果的說法。
但這真的只是一個傳說,玄奘只是在《大唐西域記》裡寫下了「庵波羅果,見珍於世」的記載,人們多認為「庵波羅果」是芒果的音譯,但據後人考證,這種果子的特徵和芒果並不相似,很可能是一種梨或者柰。反倒是在雲南西雙版納,學者們發現了大量的芒果野生品種,因此雲南很可能是芒果的原產地之一。
▲ 雲南人吃青芒果比較野,蘸辣椒、浸醬油都可以! 圖/圖蟲·創意
因為特有的氣候條件,雲南最廣泛種植的是在每年5-7月成熟的中、晚熟品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是三年芒,佔了種植量的60-70%。三年芒的特點是產量大,可溶性固體物比例比較高。
可溶性固體物比例是判斷水果口感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可溶性固體物比例越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皮薄核小肉多,纖維少、肉質嫩、汁水多。除了可溶性固體物比例,另一個評價水果口感的指標是糖酸比,一般來說糖酸比越高,水果的口感越甜。三年芒的可溶性固體物比起其他品種可不低,但要論糖酸比,就要弱於金煌、貴妃一類的品種了。
▲ 百香青芒絲 。圖/匯圖網
3
福建和海南,專產芒果明星
金煌芒是芒果中的「明星品種」,近年才從國外大力引進了進來,無論從個頭、果肉含量和甜度,都要比很多品種有優勢。要說金煌芒,種植得最多的是在海南和福建。
福建閩東一帶是現代中國最早成規模種植芒果的產區之一,但因為緯度偏高,只能種植8月-10月才成熟的最晚熟的品種。芒果在花期時最怕受到低溫和雨水的影響,而福建因為地形和氣候的原因,產地面積一直不大,好在因為技術水平高,芒果的產量優勢很明顯。
▲ 福建廈門曾厝垵,夜市賣芒果的攤位 。圖/圖蟲·創意
不過因為溫度不夠,會直接影響糖分的累積,福建的金煌芒雖然肉質細嫩、汁水充裕,但要論糖酸比,可就只有海南金煌芒的一半了。
從氣候優勢上看,海南真真是全中國最適合種植芒果的地方。芒果生長最適宜的年平均氣溫在21℃以上,最低月均溫至少要18℃,絕對低溫一定要在0.5℃以上,也就是說,這一年當中要是一段時間持續最低溫在零度以下,芒果樹就得凍死了,同時春季還必須晴朗少雨,否則會影響芒果的開花結果。
▲在廈門的夏日街頭,隨處可見的刨冰店裡,芒果是最受歡迎的口味。圖/視覺中國
有研究者對比了中國各地區氣候條件與印度等世界芒果核心產區的差別,發現海南最接近世界水平。海南的三亞和樂東地區都是芒果的核心產區,樂東金煌芒的品質就非常出色。
不過海南種植最多的並不是金煌芒,而是貴妃芒,佔了整個海南芒果總量的50%左右,也是全國貴妃芒最多的地方。
▲ 有著好看漸變橘色的貴妃芒。圖/圖蟲·創意
比起金煌芒,貴妃芒的個頭要小些,漸變的橘紅從果蒂處向黃綠的果皮逐漸泛開,比全身通青的金煌,看起來多了一抹美人的羞色,十分漂亮。對比兩者的甜酸比,貴妃芒的口感酸味要突出些,適合偏愛酸甜口感的人,也就是吃貨口中常說的「芒果就要有芒果味」。
要論具體海南哪裡的貴妃芒最好?其實據實驗數據來看,三亞和樂東的貴妃芒在可溶性比和糖酸比上都相差無幾,可以說,因為海南全省都很適合種植貴妃芒,所以貴妃芒的品質普遍都很高。
▲ 貴妃芒。等不及的小夥伴可以先戳圖下單啦~
別看現在的海南芒果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但其實在1990年代海南正式從廣東脫離建省以前,芒果種植的發展都比較落後。不過雖然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但是芒果卻是很早就融入到海南當地族群的生活當中,據《海南島民族志》記載,民國時期黎族人家的後院裡,就隨處可見黎族人自己種植的芒果樹了。
4
兩廣,最甜的芒果
除了貴妃、金煌和三年芒,我們最常吃到的,就是小巧可愛的臺農一號芒。
▲芒果蜜餞。圖/視覺中國
臺農一號芒集中種植在廣東和廣西地區,是當地的代表品種,佔了當地種植量的一半以上。臺農一號芒比起金煌、貴妃個頭可就小多了,它的類胡蘿蔔素含量很高,是國產芒果裡含量最高的品種之一,口感偏甜,通體金黃,汁水黏稠,有濃濃的芒果果香。
說到廣東,這裡可是中國歷史上關於芒果最出名的地方,明朝時期一位叫曾德昭的西班牙傳教士來到中國,寫下了《大中國志》,其中,就介紹了廣東特產——芒果。
▲芒果千層蛋糕。圖/視覺中國
那時候的芒果還不叫「芒果」,它被廣東人稱為「蜜望」,是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所寫的「樹高數丈,花開繁盛,蜜蜂望而喜之,故曰蜜望。」又被稱為「望果」,望之如蜜,蜜蜂也望,這真是對芒果貼切的寫照。當地人認為它大如木瓜,味甜酸,用來做魚羹尤善。《本草綱目拾遺》裡也引述了一些地方志關於芒果的記載,認為吃了它以後可以渡海不暈船,「漂洋者兼金購之」。
雖然種植歷史悠久,並且很早就讓芒果作為商品出現在市場上,但廣東作為老牌產區,近些年隨著產業轉型等因素,種植量開始下降,早已低於隔壁的「後起之秀」廣西了。
▲在廣西的酸嘢攤上,芒果隨處可見。圖/圖蟲·創意
廣西是中國芒果種植面積最大的產區,2015年時廣西的芒果生產規模佔了全國的35%。除了種植規模,在芒果品質上廣西也極為出色,同樣是臺農1號,廣西南寧出產的芒果果實糖酸比可以高達97左右,遠高於廣東湛江。不過雖然品質出眾、生產規模巨大,但廣西的整體芒果產量依然低於海南,畝產產量也遠低於廣東和雲南,這一方面就與技術水平相關了。
除了雲南、海南、廣東、廣西和福建,近年來四川的芒果也發展迅速。四川的攀枝花市佔了整個四川芒果88%的產量,最主要種植的品種就是凱特。凱特芒是7月下旬到9月才成熟的品種,果肉特別細嫩厚實,核小肉多,纖維很少,簡直堪稱吃貨福音,不過凱特品種的甜酸比相比臺農一號、金煌等就要低一些,吃起來不會那麼甜。
▲這熟練的手法,是個高手~ 圖/網絡
了解完這些主要的芒果品種和產地,挑一個你喜歡的芒果,最大限度地緊貼著芒果核,左一刀,右一刀,取下兩大瓣帶皮果肉,小刀仔細地劃好「井」字格,再用勺子一挖,讓大塊大塊、方方正正、整整齊齊的果肉掉到盤子裡。
直接吃,或者澆上一點兒椰漿,更野的可以蘸點醬油。或是連著冰塊一起,在榨汁機轟隆隆作響的聲音裡攪成冰漿,再麻煩點,還可以加上西柚、西米露做成楊枝甘露……
▲楊枝甘露。圖/視覺中國
臺農小而巧,貴妃嬌而俏,金煌甜美,凱特厚實,三年芒細滑,其實綜合產地、氣候、技術、品種等等因素,數據只能帶我們了解不同芒果的特點,但並不能告訴我們那一口甜美的感受,我們或許可以弄清楚中國哪裡有最適宜種植芒果的條件,但是中國到底哪裡的芒果最好吃?
答案唯有:「適口者珍」。
▲芒果班戟。圖/視覺中國
畢竟,這個世界有千萬種夏天,只有你知道,自己想過那一種。芒果汁、芒果冰漿、芒果班戟、芒果千層、楊枝甘露、涼拌芒果……這世間的芒果也有千萬個,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哪一口最甘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