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從這幾個方面下功夫才是正解

2021-01-16 土豆育娃

前陣子,小土豆班上轉來了一個愛打人的小孩,整天不是抓這個的臉,

就是踢那個的肚子,或者打某個小孩子一個巴掌。搞得整個班級雞犬不靈。

持續了大概一個月以後,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被這個小孩打過了。

家長們坐不住了,集體向園長提出,把這個小孩轉走,

太愛打人了,我們的小孩送到幼兒園可不是被別人揍的。

園長勸慰了家長一陣子,但由於對方家長態度比較強硬,

激起了大家的公憤,最後還是被轉走了。

後來,我們了解到,這個孩子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裡,

已經由於打人的問題轉了三四次學,

孩子的這種行為肯定令他的父母很頭疼。

而孩子自己,肯定也因為沒法控制自己的暴力行為,

在被迫多次轉學,不停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處於崩潰的邊緣。

那麼,孩子愛打人的這個毛病該怎麼治呢?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一書中,給出了一些建議。

1. 為孩子提供非暴力的成長環境

據寶媽們反饋,那個愛打人的孩子,他的爸爸似乎也不善於社交,

家長們一起去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別人主動和他打招呼,他頭也不抬的玩手機,

當小孩出現什麼問題,他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很容易對孩子發火,語氣態度都顯得很強硬。

我們不難推測,這孩子犯了錯,在家估計是要被暴力對待的,

所以,我們也為這個孩子感到惋惜,他打人的根源應該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

有的小孩,父母都特別慈愛,可孩子也愛打人,

這時候,我們也許要想想,家裡是不是有鼓勵暴力的因素,

小土豆,兩歲多的時候,一高興激動,就喜歡咬人,

爺爺奶奶,覺得他小,就老喜歡笑著逗他:

「哎呀,你這是小老虎咬人嗎?痛死啦」

結果,小土豆到幼兒園不久,就咬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同學,

當時,立即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

回家以後,又受到了我和他爸的嚴肅教育,

並帶著他去給同學道歉,認錯。

再加上,那幾天老師對他特別察看的那種很強的壓力氛圍,

讓小土豆明白了咬人是一件不被認可的事情。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咬人的情況。

這說明,在家裡,我們不可以暴力對待孩子,

因為這樣是在給孩子做錯誤的示範,讓他以為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解決問題。

也不能因為孩子小,就鼓勵他的一些暴力行為,認為他長大了就自然會懂規矩。

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3歲的孩子已經明白承諾和合作的意義,

已經不完全是自我為中心了,要和他灌輸社會意識和規則意識了。

這時候已經不能放縱孩子在這階段的「熊」了。

2. 把道理「生動化」,用繪本和故事來教孩子效果更好

書中提到:

有個幼兒園班級常備繪本《手不是用來大人的》

《牙不是用來咬人的》,對於有暴力行為的小朋友,

老師會和他一起讀,還會讓小朋友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把手和腳想像成兩個人,

告訴孩子自己監控「手先生」和「腳先生」,讓他們遵守規矩。

想打人的時候,就是「手|腳先生」不聽話了。

讓手握拳,再張開,提示「手先生」不要打人。

三到四歲的孩子就可以遵守這樣的「暗號」提示了。

3. 孩子正在打人,堅決制止 。

孩子正在大人的時候,要態度堅決的立刻制止,握住孩子的手,

帶他離開大人現場,給他的情緒降溫。

跟孩子一起回顧整個事件,而不是指責他。

孩子在這個階段,負責理性思維,自我控制的前額葉沒有發育成熟,

容易衝動,不能解決問題,就會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

我們此時要做的就是充當他的理性腦,幫他梳理出問題所在,一起想辦法解決。

處理的過程就是:

我們先同理他的感受,「你因為。。。很生氣」

當孩子感覺被認可,他就會平靜下來。

接著和他一起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也許我們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孩子動腦筋想辦法,他的理性腦就被啟動了。

再提醒他與對方道歉。「你看,對方可能因為你。。。而傷心,你去和他說聲對不起吧」

讓孩子道歉,是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是一種表達友好的社會能力。

如果孩子出現了愛打人這樣的問題,家長也不用有太大的壓力,因為孩子還有轉變的機會。

不妨按照文中所提的方法,操作一番。我們的每一份用心,都會在孩子的未來裡有所收穫。

如果您在孩子養育方面有什麼疑問或者是高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同時,也歡迎您關注土豆育兒,和土豆媽媽一起在育兒路上彼此學習,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剛入園愛「動手」,這並非暴力,別給孩子扣上「打人」的帽子
    這學期才開學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兒,小小班新入讀的其中一個女寶寶青青特別愛「動手」。作為一個插班生,青青剛上幼兒園但並沒有表現出不太適應。相反她不哭不鬧,只是說話不太清楚。讓老師頭疼的是,青青入讀的第一個月裡,就招惹了班上不少其他孩子,不管是新生老生還是個子比她高力氣比她大,總之青青就是一個字「打」。老師多次跟青青媽媽聯繫,溝通孩子在園「打人」的情況。
  • 紀錄片《小人國》:孩子有攻擊行為,需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兩個孩子本來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但是卻因為某一個小玩具或者是其他什麼東西分配不均而引起互相不滿,最終甚至導致大打出手的局面。下意識攻擊則是由於孩子的身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孩子本身是沒有敵意的,只是當有人突然抱住自己,或者是碰到自己的時候,下意識做出的自我防禦反應,儘管說抱住她的孩子或碰到她的孩子是毫無敵意的。
  • 孩子幼兒園裡愛打人怎麼辦?惡孩子並非天性,只是不懂交友規則
    但有些孩子鬧矛盾可不止是調皮搗蛋那麼簡單,他們習慣以「出手傷人」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被稱為「天性本惡」的孩子讓不少父母操碎了心。可話又說回來,「愛打人」真的是天性使然嗎?孩子幼兒園裡愛打人,寶媽管教無果,得知原因卻是不善交際前段時間看到一位寶媽發的朋友圈,她最近為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發了愁,孩子找不到幼兒園上。
  • 孩子愛打人 屢教不改是性格缺陷?用對方法只需4步搞定孩子憤怒
    這是我們小區一位叫樂樂的小朋友,每天都會有的狀況。他媽媽不是正在處理打人事件,就是在去處理打人事件的路上。家裡人焦頭爛額,經常教育但孩子又總是不聽。孩子愛打人,講道理聽不懂、不管用,打他一頓心痛捨不得,家長應該怎樣正確的處理孩子愛打人的事件呢?
  • 想要貓咪活的更好,寵主要在下面5個方面下功夫
    貓不是那麼容易養的,養貓需要經驗,如果沒有經驗的話,特別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來照顧貓,養貓的話,必須在這五個方面多加努力。第一方面:自由貓比狗更嚮往自由,從小就把狗關在籠子裡,剝奪了自由,長大後也會乖乖地呆在籠子裡,貓不同,如果剝奪了貓的自由,生活質量就會變差,貓的情緒非常低迷,即使是貓,也有這樣的事,大家都希望貓能健康快樂地生活,所以,養貓請不要限制貓的自由。
  • 孩子打架如何處理?無論打人還是被打,這3招能輕鬆解決
    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家長生怕小朋友和同學之間出現矛盾,不管自己孩子是被打的一方還是打人的都不合適。小侄子和兒子可謂是從小一起長大,最近這段時間,小侄子變得蠻橫。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好好的,小侄子也會突然走上前打兒子一下。剛開始大家都沒有在意,但是近段時間觀察下來,發現小侄子打人越來越順手,只要稍不注意,兒子就要受到"暗算"。
  • 「我家小孩愛打人」,如何解讀孩子的攻擊性?應對方式很重要!
    也許老一輩都覺得這位媽媽有些大驚小怪,但說實話自己也猶豫,擔心孩子是不是生性就愛打人呢,未來孩子會不會成為問題孩子?應該如何應對他打人的行為呢? 《兒童行為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孩子的行為多種多樣,而其每個行為背後都有著和成人不太一樣的行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摩英老師覺得,在正確回應孩子攻擊性行為的前提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攻擊性? 1、什麼是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 孩子是愛打人的「小霸王」?化解「攻擊性」行為,要懂這3個策略
    我們家孩子說她們班裡有一個小霸王,很喜歡跟別人打架,老師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教育他。如果他在玩玩具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接近他的話,他就會突然的站起來推搡對方,阻止其他的孩子靠近自己。 有的時候他們正一起做遊戲的時候,他會突然的去打別人,把現場搞得一團亂。老師問他為什麼要打別的小朋友的時候,他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 孩子喜歡動不動就打人?化解「攻擊性行為」,家長需要這3步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幼兒打人雖然不至於造成多大的傷害,但動不動就打人確實不是好習慣,並且這種行為可能持續到長大後。每次說起幼兒打人,我就會想起我的小侄子,他特別喜歡打人,無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只要招惹到他,他就打人。
  • 反覆教育孩子打人不對,為啥不管用?認識「攻擊性」行為是關鍵
    包括身體、心理或言語等方面。比如拍、抓、掐、踢、咬人、威脅、羞辱、貶損、製造謠言、攻擊、辱罵和毀壞都屬於攻擊性行為。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其實從他們出生後就有,特別是在兩歲之後,隨著他們自我意識的產生,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會越來越強烈,一直到學齡前會達到頂峰。
  • 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挑選,一定能挑出好的錦鯉
    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挑選,一定能挑出好的錦鯉無論是新手剛開始接觸錦鯉魚,還是有一定養殖經驗的前輩,都在討論一個永不磨滅的話題——錦鯉養殖。針對錦鯉養殖可以說飼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了,錦鯉養殖不僅僅是要將錦鯉養活,更是要將錦鯉養好。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不管3歲還是4歲,這幾個方面要考慮
    鄰居家的小孩今年3歲,正準備上幼兒園,本來考慮到讓孩子再大一點再放到幼兒園裡,可一看身邊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3歲的時候都放到幼兒園了,就覺著沒必要再等了。但是這孩子生性內向,不愛在外面玩,在家很喜歡粘著父母,家長的想法是進入幼兒園能夠鍛鍊下孩子。於是在和幼兒園溝通好之後,還是決定將孩子送入園內。
  • 教育孩子不能「溺愛」?錯!孩子3歲前正需要家長的「溺愛」!
    一談到"溺愛"這個詞,父母大多會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溺愛"。3歲之前,是孩子人生的頭一個三年,在這三年裡,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以及給孩子提供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期會對孩子人格的發展、情商、免疫系統的建立等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給孩子選繪本,這幾個出版社很靠譜!
    給孩子選繪本,這幾個出版社很靠譜!(上)當家長給孩子買繪本的時候,如果沒有明確的書單,可以先從出版機構入手。下面就給大家介紹3家出版機構,這些出版機構都在童書行業內享有很好聲譽。世界經典作品《好餓的毛毛蟲》、《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華文原創作品《團圓》、《一園青菜成了精》、《媽媽,買綠豆》等。
  • 孩子脾氣總不好?打人咬人怎麼辦,家長的反應最關鍵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一歲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表現出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咬人,打人。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咬人打人的現象很常見,但這個問題值得家長關注。要知道,父母的所作所為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一、寶寶為什麼咬人打人?
  • 小孩突然喜歡打人,父母要如何對症下藥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有些2歲左右的孩子不管遇到成人還是兒童,都要動手打人一下,有時力氣用得很大這特別多見於男孩。小時候喜歡打人並非到成人也是如此。喜歡打人或出現其他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一些。
  • Vv打人事件出現反轉,被打人竟然是親哥
    最近AG超玩會前職業選手Vv打人事件持續發酵,一說到打人肯定是不好,打人就是不對,看過視頻的小夥伴應該都會責罵Vv,視頻中兩人因為空調的原因,Vv大打出手,並且讓那個人滾蛋,旁邊五個人都在打遊戲,沒有一人敢拉架。
  • 卷首語-「作妖指南」沒有燈紅酒綠,在家調酒才是正解
    在家作妖指南 當我去潮汕菜館卻只能點到麻婆豆腐的時候,才意識到在家禁足的日子可能會持續很久 然而喝點小酒這件事,卻始終差點意思。從勇闖天涯到精釀世濤,似乎都穩不住那顆想出去浪的心,不過出去玩是不可能了,在家作妖某種剛需。
  • 漂亮的紅劍魚飼養起來並不難,這幾個方面多注意輕鬆養出好看的魚
    飼養好看的紅劍魚並不難,但想養得好,需要在這幾個方面下功夫,幾個方面多加注意輕鬆養出好看的魚!像是大家最容易購買和儲存的人工飼料或是豐年蝦之類的活餌都是它們的最愛。不過大家在餵食的時候可不要餵得太多,畢竟讓魚吃太多可沒有什麼好處,甚至給它們的腸胃帶來極大的威脅。一般情況下紅劍魚一天餵投一兩次就行,將它們的進食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並且需要細心將水族箱中的食物殘渣打撈出來,避免汙染水質。
  •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養了狗狗的主人,都非常愛自己的狗狗,當然會特別關心自己的狗狗,給予自己的狗狗精心的照顧,以及獨特的感情,同樣的,狗狗如果愛主人,主人也會非常開心,如果狗狗不愛主人的話,主人雖然表面上不在乎,其實內心也是非常難過的,那麼作為主人,我們怎麼判斷狗狗是否愛自己?其實很簡單,看看狗狗是不是有這幾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