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是個遺腹子,母親在他4歲時改嫁,他跟年邁的外婆一起生活

2020-12-07 奧巴瑪陶瓷林

牛頓是個遺腹子,母親在他4歲時改嫁,他跟年邁的外婆一起生活

從「真理的海洋」中淘出的珍珠

牛頓創立經典力學體系

伊薩克·牛頓(1642-1727年)在許多科學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最偉大、也最廣為人知的成就,無疑是其創立的經典力學體系。他曾謙虛地把自己比作在真理的大海邊拾貝亮石子的頑童,那麼,經典力學就是他從這片海洋中撈出的許許多多珍珠裡最閃亮的一顆。

牛頓出生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個小村子裡,是個遺腹子,父親在他出生之前兩個月就去世了。母親漢娜辛辛苦苦將他撫育到4歲,經人說媒改嫁了,小牛頓只能跟年邁的外婆一起生活。就是這個性情孤僻、毫不起眼的小孩,日後成為了英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科學家,在力學、光學、數學、天文學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成長中的牛頓

小時候,也許是家庭背景的原因,牛頓常常是耐著寂寞一個人玩、一個人想,漸漸地養成了沉默寡言、膽小顧腆的性格。他不喜歡跟別的孩子一起玩要,也很少有笑容。到了6歲,雖然進了學校,脾氣卻沒什麼改變。上課時心不在焉,下課又不跟人交朋友,於是老師和同學們把他看作「遲鈍的呆子」。

小牛頓並不遲鈍他很喜歡動手做木工活,也愛思考一些自然現象,只是不太合群而已。他12歲那年,進入鎮子上的中學讀書,情況開始好轉,學習很用功,跟別人的交流多了,成績也越來越好。

學習之餘,牛頓繼續保持著對手工製作的濃厚興趣。有一次,鎮子郊外安裝了一架風車,牛頓大清早就跑去參觀,回來之後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小風車。動力從何而來呢?牛頓就把房東女兒養的小白鼠放在裡面,老鼠不停地跑,它便不停地轉,這個精巧的小玩具引起了大家的交口稱讚。後來牛頓又做出了相當精準的時鐘,頓時成為了小鎮上的名人。

15歲時,牛頓的繼父去世媽媽叫他回去務農。牛頓雖然回去了,精神上卻並不情願。好在中學校長和他的舅舅出面勸說,牛頓這才得以重返學校。他很珍惜這個機會,19歲時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這成為了他一生的轉折點。

大三那年(1664年),牛頓有幸碰到一位伯樂。那是一位擔任「魯卡斯數學講座的教授,名叫巴羅,他發現了牛頓的天才,慷慨地把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這位教授講課很有特點,不僅講授自己的觀點,還介紹別人的各種假說,以啟發學生思考;他還經常鼓勵學生尋找舊理論的漏洞,然後推翻它,自己去創立新的理論。巴羅的這些教誨,對牛頓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1664年,牛頓在一本題為《一些哲學問題》的筆記本中寫道:「柏拉圖是我的朋友,亞里斯多德是我的朋友,但我最好的朋友是真理。」後來的事實證明,牛頓的確走上了探索真理、發展真理的道路。

蘋果與萬有引力

1665年,倫敦爆發大規模瘟疫,劍橋大學被迫停課,疏散師生。牛頓帶著他還沒解決的一些問題回到了家鄉。母親和三個弟弟妹妹親切地歡迎了他,把樓上的一間小屋騰出來給他住。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小天地和這段淡泊寧靜的生活,莫定了他日後生科學事業的基礎。他在微積分和光學等問題上都取得了突破,但最令人感興趣的還是那顆著名的蘋果。

相傳,166年秋季的一天,牛頓正坐在自家的蘋果樹下思考個複雜的力學問題,忽然有個熟透的蘋果落在了他的面前。這個尋常小事忽然啟發了他的思路——蘋果為什麼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飛?自然是因為地球在吸引這種力是否廣泛存在於宇宙之間?顯然也應如此。那麼,這種力應當如何計算?在這種力的作用下,物體又是如何運行的呢?帶著這些問題重返劍橋之後,牛頓進行了艱苦的思考和計算。經過對前人工作的認真總結,加上自己的天才創見,牛頓初步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地球吸引蘋果落地的重力與吸引月球的引力是同一種力,即萬有引力;是萬有引力使行星不斷圍繞太陽運動;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行星圍繞太陽的軌道必然呈橢圓形。

不過,牛頓是一個嚴謹的人,在自覺完美無缺之前,他一直把自己的計算結果鎖在抽屜裡,從未當時,還有三位英國科學家在研究行星的軌道問題,分別是雷恩、哈雷和胡克。他們打賭以兩個月為期,看誰先解決這個問題。這個賭局引起了科學界的濃厚興趣,但時間到了,誰也沒能解決。性急的哈雷於是去找牛頓,他直截了當地問道:「先生,當一個行星受到太陽以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遞減的引力吸引時,它的運行軌道應是一種什麼樣的曲線?」牛頓毫不遲疑地回答:「橢圓。」哈雷又驚又喜,問牛頓怎樣知道這個結果的。

牛頓簡單地回答:「計算出來的。」顯然,此時他已經很有把握了。1685年,牛頓公布了他證明的行星在太陽引力場作用下會沿橢圓運動下去的結果,同時還證明了廣袤的球體,如地球、太陽等,如果全部質量都集中在球體的中心,其引力保持不變,故可以把天體當作質點看待。牛頓成功地證明了實心球體的引力恰等於球心處一個質點的引力。至此,萬有引力定律完全確立。

論文發表時,距離那個蘋果落下已經過去了近20年,牛頓的嚴謹可見一斑。但是,萬有引力的本質和原因是什麼,牛頓並沒有研究出來。牛頓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謙遜地寫道:「直到現在,我還未能從現象中發現重力(引力)所以有這些屬性的原因我也不做出任何假設…對我來說能知道重力(引力)確實存在,並且按照我們所以說明的那些定律起著作用,還可以廣泛地用它來解釋天體和海洋的一切運動,就已經足夠了……重力(引力)的原因是什麼,我不能不懂裝懂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對它進行考慮。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很明智的。

相關焦點

  • 牛頓只是農民的命,卻活成了偉大的科學家,他靠的是什麼?
    而牛頓的成果也完全配得上他的榮譽,他是科學史上少有的百科書式人物,在力學、數學、熱學、光學、哲學、天文學和鍊金方面,都有偉大的成就,甚至神學也是牛頓的研究範圍,他幾乎用半生的時間去研究神學。那麼,牛頓為什麼這麼厲害呢?我們來看看牛頓的生平,牛頓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也就是說他是標準的遺腹子,牛頓出生3年以後,他母親改嫁了。
  • 一人之下:無根生居然是遺腹子,他的母親真面目也被曝光了!
    按照許新的回憶,無根生當年一口氣召集了好友們來到峽谷中,原本許新只是以為無根生邀請大家一起聚一聚而已,可在大家都喝了很多酒後,無根生居然提出要和大家結義的想法,當無根生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全場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要知道他們面前站的可是全性掌門,他們若是和全性掌門結義了那事情是會很嚴重的。
  • 科普向:牛頓和他的老師巴魯
    牛頓和他的老師巴魯(Barrow,也譯作巴羅等)巴魯(Isaac Barrow, 1630年 10月生於倫敦,1677年 5月4日卒於倫敦)是牛頓的老師,也是最早賞識牛頓才能的人,他在1644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48年取得學士學位,那時才18歲.後來成為母校的教授和副校長(1675) 。巴魯1664年被選為第一個「路卡斯教授」。
  • 父親入獄母親改嫁,9歲男孩寄人籬下無人管!親媽的話讓人驚訝!
    旭旭今年9歲,父母三年前離婚,母親隨後改嫁,從此他便寄居在姑姑家,至今已經三個年頭。然而就在三個月前,旭旭的父親也進了看守所,旭旭從此就徹底無人看管。 1月7日,記者見到了旭旭的姑姑宋女士,她哭著告訴記者,這三年來她都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來照顧侄子,但現在實在是無能無力,因為她本來就有三個孩子和一位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而且老人身體是越來越差,根本管不過來,即便她現在想照顧侄子也是有心無力。
  • 牛頓輟學四年的生活
    1656年,牛頓十四歲了,這一年繼父史密斯去世了。漢娜母親帶著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回到了牛頓居住的地方。漢娜覺得需要牛頓從學校回來,幫助她管理財產和耕種農田。於是牛頓就依依不捨拜別藥劑師克拉克一家,回到了荷爾澤普莊園。
  • 牛頓童年興趣決定一生
    艾薩克·牛頓就這樣出生了。父親在三個月前因肺炎去世了,只有母親漢娜費勁巴力的照顧他。那時候英國處於內戰之中,漢娜勞苦地幹活也要養不起牛頓了。老牧師史密斯願意出一年50英鎊和一塊地給牛頓,條件是只有漢娜和他一起生活。漢娜猶豫時想了很多:牛頓的生活會變得舒適一些,會有錢接受教育。
  • 艾薩克·牛頓:半生嚴謹半生瘋
    今天,就讓小編帶領著一起走進這位半神本科學的科研大牛的生活吧。學業道路一波三折牛頓的家庭並不美滿,父親早早去世。在母親改嫁之後,他被迫跟著自己的祖母一起生活,也因此他對母親和繼父有著近乎仇恨的敵意。很喜歡讀書,也喜歡自己搗弄一些小實驗,算是給他後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初中時期成績優異,但家裡條件變得困難了起來,他的母親只想讓他當個農民,於是牛頓被迫停學在家做著農活補貼家庭。但他只想看書,所以總是找到機會就躲起來。家中經濟情況一直沒有好轉,於是他也就一直沒有上學。發生轉機在於他的舅父身上。
  • 外婆的老屋;母親的湯
    《母親的湯》初稿在班上朗讀時,大家都聽出了口水。有的孩子甚至還嚷嚷著:「謝昊憬,我要去你家喝湯!」我順勢接口:「有機會我們一起去昊憬家喝湯。」昊憬則仍如往常一樣,緊閉著嘴微笑,幸福的紅暈慢慢塗滿全臉……    原來寫作是一件這麼有意思的事情,原來,生活中的幸福足可以滋養一個孩子出眾的才華。
  • 母親改嫁卻瞞著兒子,他跑回家大鬧,瞥眼新郎臉頰,他自扇耳光
    李海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父母親把所有的愛都放在他的身上,李海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從小就努力學習。從李海記事起,就覺得父母親兩個人相處很融洽,沒有吵過架,一切都很平和。但也就因為倆個人相處得太過平和,常常讓李海覺得倆人更多時候像朋友,而不是夫妻。父親是個退伍軍人,儘管退伍十多年了,但軍人的那股傲氣依舊在父親身上保留著。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技達人——艾薩克·牛頓
    現在,我將展示這個世界體系的框架——艾薩克·牛頓如果說我們必須從眾多科學家中選擇一位來描述這個世界的規律,那麼他一定是艾薩克·牛頓。他的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幾乎對這個世界體系進行了完美得詮釋,他的成就顯而易見。
  • 牛頓一生有哪些故事?
    他的父親同樣名為艾薩克·牛頓,在他出生前三個月去世。由於早產的緣故,剛出生的牛頓十分瘦小;傳聞他母親漢娜·艾斯庫曾說過,牛頓剛出生時小得可以裝進一夸脫的馬克杯。牛頓3歲時,母親改嫁並住進了新丈夫巴納巴斯·史密斯牧師位於北威特姆的家,而把牛頓託付給了他的外祖母瑪傑裡·艾斯庫。
  • 艾薩克·牛頓的傳奇一生(一)
    幼年時代牛頓生於1642年的聖誕節早晨,也許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要離群索居的命運。由於早產的緣故,他十分瘦小,大家認為他活不長久。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幾個月就去世了,母親對這個遺腹子非常厭惡,牛頓三歲的時候,母親就拋棄了他轉而組建了新的家庭。
  • 十二歲那年,我第一回跟父母一起生活
    他寫,「從小,對我來說,父母就是按鍵機裡帶雪花的聲音,是新年領我買新衣時講價不知疲倦的生人。」十二歲時,外出打工的媽媽因病回鄉調養,他體會到跟父母一起生活的滋味;十四歲,他第一次走出村子去上學;高中時,意識到自己喜歡男孩;二十一歲時,他開始回望這一切,思考這樣的童年究竟意味著什麼。「成長無法重來,希望每個小孩都有人傾聽。」
  •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
  • 白巖松母親:丈夫早逝她為兒子不改嫁,兒子患抑鬱症因她不忍自殺
    1月7日,央視名嘴白巖松在談到打工人這個問題時,表示:「做打工人沒有什麼不好,我更願意做個打工人。打工人有打工人的痛苦,老闆有老闆的絕望。」 雖然白巖松的這番話被大家吐槽「何不食肉糜」,但他真的是個很敬業的打工人,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工作崗位,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 牛頓生平趣事探究——翼中物理社團11月份活動課題
    這就是命運將這個叱吒風雲的科學家——牛頓誕生到世界上來的那種如同玩笑似的方式。牛頓是個遺腹子,在他出生前幾個月,他的父親因病去世。3年後,他的母親為生活所迫改嫁給一個牧師,搬到別的地方,把牛頓交給他的外祖母撫養。直到牛頓14歲時,母親改嫁後的丈夫病故後,她才重新回到家鄉,把牛頓從寄宿學校裡接回家來。
  • 近70歲夫婦悉心照顧99歲母親:希望她活到120歲
    丈夫張文銀現年68歲,妻子裴茂德現年69歲。夫婦二人悉心照料的侯玉連老人是張文銀的生母,生於1920年,今年已經99歲高齡,是石窩鎮有名的高壽老人。夫婦二人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長壽母親的事情,已在當地十裡八鄉傳為美談。  99歲的侯玉連老人,行動已經不大方便,吃喝拉撒基本都在一個房間。但走進老人的臥室,床鋪乾淨,房間裡沒有一點異味。這一切全靠張文銀夫婦二人的悉心照顧。
  • 四川「矮哥」50歲身高76釐米,只喜歡抽好煙,母親為他41年未改嫁
    這個被人稱之為「四川矮哥」黃開全,他有著先天性侏儒症,五十歲的身體,卻只有七十六釐米。說來也奇怪,作為先天性侏儒症的患者,黃開全如何存活至今。其實,這一切還要歸功於黃開全的母親。一、身患先天性侏儒症,命運不公的到來1970年,黃開全生於四川瀘州,剛生下來的黃開全與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也是擁有正常人的身高和體重。
  • 實錄 | 狼外婆
    狼外婆今年九十幾歲了。小時候,愛開玩笑的三叔常常對丫頭說:丫頭,你家麻婆今天又過你家房背後了。是的,外婆一臉的麻子,讓人看了很不舒服。用三叔的話說:十個麻子一個呆,剩下九個是妖怪。而外婆經常過丫頭家房背後,那是因為有親戚住在後山,必須經過丫頭家屋子後面那條山路。
  • 父親走了母親改嫁,我滿心憤怒,爺爺走之前告知我實情!
    12歲時,爸爸的生意失敗,合作夥伴跑路了,原本幸福的家這這樣分開,父親不得不出去打工還債,母親在家照顧我和爺爺。然而磨難並沒有結束,父親因為乘坐一輛無牌三輪去工地時出了意外衝入路邊水庫,因為水深天冷又沒人發現,他和三輪車司機兩個人同時葬身,媽媽帶著剛上高中的去外地接回爸爸骨灰時,哭的差點背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