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養殖戶對豬場的基礎建設卻不夠重視,常常陷入一些設計誤區,造成豬場選址不當,豬舍布局不合理,生產工藝落後,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有人指出,近十年來,各地豬病頻發,豬難養與豬場設計工作做得不好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做好規劃設計,能有效地減少豬場疫病的發生與傳播,是提高豬場經濟效益的關鍵。怎樣避開目前豬場新建或改擴建中存在的問題,今天就富森環保來跟大家聊聊豬場基礎建設最容易犯的錯誤,來看看與你理想中的豬場基礎建設有何不同。
養豬工程中最易犯的錯誤誤解1:內部設施不完善,養豬場在建設過程中,由於投入成本的原因,常常陷入「重建設、輕設備」的誤區。一些養豬場花費巨資修建豬舍,卻捨不得投入設備,以為養豬要不要設備無關緊要,事實上,養豬的過程中,飼養環境(溫度、溼度、空氣品質、清潔衛生、舒適等等)是一個關鍵的因素。養豬場的飼養環境雖然與豬舍的建造關係密切,但更依賴於機械設備,如豬舍內的溫度,各類豬群對環境溫度的要求相差較大,要保持這樣的溫差,主要靠通風、降溫和保溫設備。
常犯的錯誤有:缺乏環境保護設施,飲水設備較少或不配套;飼槽規格不當,地面坡度過大,無防滑設施;豬舍屋頂過薄,保溫性能差;牆體過薄,冬季保溫性差,取暖費用增加;沒有通風口,豬舍氣味大等。由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對養豬場的環境保護要求也越來越高。提出了養殖農戶應適當更換部分設備,加大沼氣、汙水處理廠、液泡糞等環保設施投入,或發展種養結合消化汙物。在裝備的選擇上,要選購可靠耐用,爭取一步到位,不要貪圖一時便宜,選購質量差、價廉物美的裝備,3-5年不換。另外,對智能母豬群養自動飼餵系統、沼氣發電機組、自動供料系統等較先進的設備進行適當投資,可使豬場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提高投資效益。
誤解2:地點選擇不恰當,豬場選址的優劣是豬場成敗的關鍵,豬場選址除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外,還應注重「交通、水質、通風」三個方面。選址時應綜合考慮位置、地形、土質、水源等因素。為了讓生豬有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首先要對豬場進行水源調查,首先要看水源是否充足,其次要看水質是否符合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的要求,主要是防止水源中的重金屬超標,因為水是所有東西的來源,水質直接關係到養豬生產水平。
交通方便,遠離居民區,應選擇地勢高、乾涸、排水良好、平坦的地方,有良好的水、電、道路等公共配套條件,否則,基礎設施投資過多,效益下降。此外,豬場還應考慮到豬舍的保溫、保溫、通風、採光問題,豬場應建在有天然隔離屏障,背風向陽,開闊整潔,略有坡度的無疫區內。切勿將大型豬場建在山洞中,否則夏天不通風,很熱,另外汙氣排不出去,全年空氣品質差,不利於豬的生長和生產管理。
誤解3:單一模式的豬舍,老豬場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飼養階段交叉,不能做到全進全出;一點式飼養,品種配比,孕產期,育肥管理都在一個地方。一些養豬場為節省資金,建造了公豬舍、母豬舍、肥育豬舍等一模一樣的模式。如此建造豬舍,不僅不利於生產管理,而且會影響種豬的正常生長發育和配種繁殖。例如母豬壓死或咬死仔豬,種豬交配時或站立時因地面太滑或設備不良,會出現跌傷、觸傷、扭傷等現象。事實上,母豬、公豬、保育豬、育肥豬的建設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比如養豬場最重要的母豬:由於生產母豬、哺乳母豬和哺乳仔豬對環境溫度和環境護理等條件的要求較高,所以需要建造專門的產房,而空懷母豬和懷孕母豬的建造和生產設備則比較簡單。所以,產房設計應做到母子兼顧。產房母豬的適宜溫度在20℃左右,舍溫變化不大。
誤解4:空間設計不合理,部分豬場為了擴大飼養量,在建造新豬場時,見縫插針式地進行設計。養豬戶在豬場的建設中最容易陷入「隨心所欲」的誤區,對豬舍之間的空間把握不準,朝向錯誤導致豬舍內的隔熱、保溫、通風等效果差,養殖環境惡化,豬病多,經濟效益下降。例如,有些豬舍與豬舍的距離過小,只有牆高的1倍,導致豬舍內光線暗淡,蚊蠅亂飛,氣味難聞;有些豬舍沒有設計窗子,或窗子太小,導致空氣流通不暢,氨氣超標,容易形成渦風區或死角;有些豬舍太矮,空間狹小,養豬人多,頭均佔面積不足0.6平方米,飼養密度大,影響人工管理。封山育林圍欄時,圍欄高度宜在2米以上,圍欄間距離為牆高的3倍以上,中間留有綠化帶,可種植常綠樹種,改善豬場小氣候。養豬場要建得足夠大,每頭豬佔地不少於1平方米,窗子要小而多,10平方米的養豬場至少要留4個60平方釐米的窗子。由於國內大部分地區東部以南風為主,避免北方寒風侵襲,豬舍布置應以「坐北朝南,偏東10-15度」為宜,管理區應設在生產區主風向的上風向和地勢較高的地方,隔離區應設在場區的下風向和地勢較低的地方。
在生產區域內,下風或側風位置設置汙水、糞便處理設施和病死豬處理場所。園區建築與生產區之間的間距小於20米,生產區與引種隔離區之間的建築間距不得小於50米,舍之間的間距不得小於10米,圍牆之間的距離不得小於5米。各種豬舍排列有序,按風方向由高到低,按公豬舍、母豬舍、育肥場、養豬場排列。肥豬的飼養地點最好靠近近場大門,以便肥豬出欄。另外,豬舍的空間設計也要配合設備。部分養殖戶由於不懂養殖設備,隨意設計豬舍,造成豬舍浪費的現象時有發生。
對豬舍建築進行設計時,首先應根據飼養工藝、設備規格和數量,對豬舍進行平面設計,然後對每座豬舍的各種設備,如圍欄、水、電、通風、保溫、清潔消毒、餵料等設備的安裝要求,進行細緻的設計,並對設備安裝的預理件、預留孔和支架等進行詳細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