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還能治眼睛?眼科醫生有話說

2021-01-08 遊研社

戲可以治病,你可能聽說過了,但你也許不太了解,俄羅斯方塊、VR,以及EPIC、育碧的遊戲,都曾被用於治療眼睛。

作者簡介

Crippled_Rider

眼科學碩士,從事斜弱視與小兒眼科的臨床及相關研究工作,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一身屠龍之技的普通玩家。

「玩遊戲傷眼睛」,但凡是玩家,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句叮囑。

眾所周知,近距離、長時間地使用電子產品可能對眼睛造成損害。其中,遊戲大概是父母、長輩最常掛在嘴邊的「視力殺手」。

但作為一名從事眼科臨床及相關研究工作的玩家,我也時常注意到,隨著遊戲的發展和多樣化,它與眼部健康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

上個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過了一項前所未有的醫療認證:他們批准了一款電子遊戲作為處方療法,用於治療多動症。

遊戲在醫學上的運用正越來越多。很多人也許不太了解的是,它甚至還可以用於治療眼科疾病——弱視。

戴上眼罩的弱視兒童可能並不會露出廣告裡的燦爛笑容

可能有朋友小時候班上會有一個「獨眼龍」同學,不僅戴眼鏡,一隻眼睛前也戴著黑色的眼罩,容易被小夥伴們起綽號。

這就是正在接受弱視治療的孩子。弱視被定義為「早期視覺發育異常引起的功能性視力下降」,在兒童中的患病率為1-4%左右(一個30人的班級裡,可能就會有一個小患者)。較為常見的是單側弱視,可以被通俗地理解為「單眼沒有正常發育,成為弱視眼」。

戴眼鏡是弱視的基本療法。此外,遮蓋治療也是一種古老的弱視療法,通過眼罩完全遮擋健眼,去強迫孩子訓練實用弱視眼,以提高視力。這種辦法雖然有效,但也傳統,存在著立體視覺恢復欠佳、復發、成年人療效差等問題。

與遭到嘲笑相比,如果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及時接受治療,這些孩子無疑會經歷更加痛苦的人生。主流觀點認為,弱視的最佳治療年齡上限是9-10歲。錯過這個時段就難有療效,成年患者更是會被醫生「宣判死刑」。

而在過去十多年中,遊戲給這些「老大難」的弱視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雖然用遊戲治療弱視的新聞,仍然會以「震驚體」的模式出現,但此類案例都已經有些年頭了。

我們的童年回憶——俄羅斯方塊,這款誕生於1984年的古老遊戲,就被應用到了醫療領域。它的治療思路其實和眼罩療法一樣:強迫兒童去使用視力較弱的眼睛。

下面是一種特殊定製版的俄羅斯方塊,通過特質的紅藍眼鏡分開弱視患者的視野:下落的方塊是高對比度的紅色,只能被弱視眼看見,而其他方塊(低對比度)可以被好眼(綠色)或者雙眼(棕色)看見。

這樣一來,遊戲設計者動態調整雙眼視野各自的對比敏感度,使得弱視眼被「強迫性」使用,視覺中樞的雙眼信號重新達到了平衡,並消除兩眼間的「抑制」。

研究發現,在10-30小時的遊戲時間後,即便是超出最佳治療年齡的弱視患者,視力也能夠提高大約1行,立體視覺也有了一定改善。

在同樣的思路下,其他課題組也曾開發出了不同的遊戲方式,包括:泡泡龍、打磚塊、貪吃蛇、吃豆人。

和俄羅斯方塊類似,雙眼看到不同的物體,物體的對比敏感度被個性化調整

除了這些經典遊戲,2004年,還有一些研究者改編了EPIC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虛幻競技場》,研究者招募了一批成年弱視患者,分為遊戲組與電影組,進行對照試驗。

其中,遊戲者通過立體鏡分開雙眼的視野(A),使用十字進行雙眼對齊(B),在實際遊戲畫面中(C),遊戲者的弱視眼看到對比度更高的畫面,同時要完成Gabor斑片視覺任務;而電影組則看40小時的特殊電影作為對照。

經過比較,遊戲訓練組和電影組的視力改變沒有區別,但遊戲訓練組在立體視覺、閱讀速度、對比敏感度等方面都有了更明顯的提高。

在研究早期,這類弱視遊戲訓練法必須在實驗室進行,需要藉助特殊設備改造的遊戲工具,由研究人員一對一專門輔導。

早期的治療場景

但隨著研究的深入,遊戲訓練進化到了「家庭進行,可使用普通遊戲平臺」的新階段,例如前面提到的特製俄羅斯方塊,在手機上就可以玩到。

Lazy Eye就是英語中的弱視的俗稱

從2016年開始,弱視的遊戲訓練法還進軍虛擬實境或增強現實領域,用上了VR、AR設備。

比如下面這套裝置,玩家通過戴上特製眼鏡,用手上的紅外線「棒子」去打死出現在屏幕上的蟲子,這就是遊戲目標。

隨著VR技術的發展,一些相對成熟的量產機上也逐漸出現了更多弱視訓練遊戲。

比如可以在Oculus Rift上玩到的某飛船遊戲,玩家的好眼能看到宇宙飛船(右圖),而弱視眼能看到通行路線(左圖)。

擁有更多特製產品與設備支持的遊戲療法,也正在接受更嚴格的檢測與評估。

前段時間,美國FDA正式批准了能夠治療多動症的遊戲處方療法。實際上,作為弱視療法的遊戲,很早就被提交給了FDA。

這款遊戲名為《Dig Rush》,出自玩家熟悉的「土豆廠」,育碧。

它由育碧蒙特婁工作室、麥吉爾大學和專注弱視療法的Amblyotech聯合開發,在2015年推出,2017年提交給FDA,並使用嚴謹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RCT)進行療效驗證。

在這一研究中,患者玩家需要戴上3D眼鏡,利用Amblyotech設計的專用平板,扮演礦工尋寶闖關,雙眼協作才能成功遊戲。

玩家的弱視眼可以看到高對比度的紅色元素(礦工和火球);好眼看到低對比度的藍色元素(黃金和手推車);雙眼都能看到灰色元素(巖石和地面)。

根據發表在知名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眼科學卷》(JAMA Ophthalmology)上的結果,通過為期4周的治療(每周5天,每天1小時),遊戲訓練療法能在4-10歲的弱視兒童中獲得比傳統治療更好的療效。

不過遺憾的是,另一著名研究小組,美國小兒眼科疾病研究組PEDIG,實驗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他們進行了兩項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分別報告了5-12歲及13-16歲弱視兒童的研究成果,發現遊戲療法並不優於遮蓋療法,也無法明顯提高立體視覺。

2019年PEDIG披露的最新成果顯示,如果7-12歲的弱視兒童曾經接受過戴眼鏡以外的其他弱視治療,那麼遊戲訓練並不能帶來額外的療效。

坦誠地說,弱視的訓練療法還需要用更嚴謹的科學數據來證明自己。

到目前為止,臨床隨機對照研究並沒有完全肯定遊戲療法的療效。遊戲療法距離」處方療法」,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要走。但不管怎麼說,這都給弱視患者提供了一項新的選擇。

我們那些容易被起綽號的弱視同學,在他們的童年時代,很可能要每天串成百上千個珠子,以此訓練弱視眼——可想而知,這種訓練枯燥而無趣。

已經有很多科學研究證明,弱視治療的依從性對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越能按照醫生要求完成戴眼鏡、眼罩遮蓋、訓練的孩子,視功能結局越好。而花樣百出的遊戲療法顯然更能獲得孩子們的青睞。

必須強調的是,並非所有遊戲都能獲得療效,整個治療過程需要醫生的監督,並不斷調整遊戲設置。

就國內來說,目前只有少數機構在開展正規的遊戲療法研究。在混亂而缺乏監管的醫療市場中,家長能夠搜索到的弱視治療方法千奇百怪,而且價格不菲。它們很常見,但大都是可疑,甚至有害的。

淘寶上價格上千的療法

相反,正規嚴謹的遊戲療法不僅能夠提高弱視孩子的治療依從性,讓他們更樂於去接受治療,並且可能能帶來更好的療效;而另一方面,遊戲療法也給超過「最佳治療年齡」的大齡兒童和成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現有部分研究表明,遊戲療法能夠提高這些大齡患者的視力和立體視覺,儘管提高幅度只有視力表的1行左右;而採用增強現實(AR)設計的訓練法不僅提高了成人患者的視力,還增強了視覺皮層的信號強度。

在幾十年前,科學界認為,超過一定年齡的弱視是無法治療的,許多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患者只能選擇接受灰暗的人生。而經過科研者的不斷探索,弱視治療的潛力被一點點地開發了出來。大齡兒童和成人的視覺系統被遊戲療法證明仍然有足夠的殘餘可塑性,這些患者依然有希望去獲得更加光明的人生。

在這一探索過程中,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但有療效就是有療效,療效不足就是療效不足,這是科學的態度。科學發展正是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前行的。

遊戲的正名,也是一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眼科醫生也呼籲建立網路遊戲分級機制?
    兩會期間,有許許多多的聲音出來,可能有一些讀者也注意到了,一部分眼科醫生也在呼籲建立網路遊戲的分級機制。有很多人不理解,網路遊戲有沒有分級機制和眼科醫生有什麼關係呢?一,為什麼眼科醫生支持網路遊戲分級?
  • 「牙籤弩」玩具走紅,眼科醫生紛紛勸阻:刺傷眼睛嚴重可致盲
    「牙籤弩」玩具走紅,眼科醫生紛紛勸阻:刺傷眼睛嚴重可致盲 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7-06-23 07:19 來源:澎湃新聞
  • 愛爾眼科到底有沒有坑艾芬醫生?
    回看整個治療過程,艾芬醫生認為,愛爾眼科有諸多違背醫學的診療流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以下幾點:對於以上幾個問題,愛爾眼科的王勇副院長曾在電話中向艾芬表示:檢查有做,但是不夠全面,院方並未推卸責任;至於眼睛的照片,院方不可能保存每一個患者的資料。在那之後,愛爾眼科方面連發三次公告,但均被艾芬醫生以質疑回應。
  • 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揭秘!眼科醫生不做近視手術的3大原因
    總有小夥伴向小編發來疑問:「怎麼我去眼科醫院做近視手術術前檢查時,看到有好多醫生和護士都還戴著框架眼鏡?」關於這個疑問,那就給大家解答一下,究竟什麼原因讓框架眼鏡依然穩固的戴在眼科醫生和護士的耳朵上。
  • 眼睛幹癢、眼睛乾燥、眼睛疲勞…是乾眼症在作祟,愛爾眼科乾眼症...
    幸而小彤及時就醫,並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乾眼理療(乾眼spa),這是一種通過燻蒸、冷敷、熱敷、瞼板腺按摩等方式緩解患者乾眼症狀的方案,可以溫和、有效的緩解眼睛乾澀不適的症狀。也是在醫生的告知下小彤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眼藥水其實含有激素,用法用量都有嚴格的要求,面對這樣的結果小彤感慨,婚後流的淚其實也有可能是滴進去的眼藥水。
  • ...山東省知名眼科專家劉冬梅教授:「神藥」治不了白內障,唯一有效...
    【大咖在身邊】山東省知名眼科專家劉冬梅教授:「神藥」治不了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 只不過有的人發展得早且快, 50多歲視力就下降到一定要治療的程度了;有的老人發展慢,80歲還能不影響日常生活。」 劉冬梅教授提醒,如果眼睛出現以下症狀,要格外注意!
  • 中國眼科醫生缺口有多大?平均每5萬人僅1.6名眼科醫生
    「目前全國有4.48萬眼科醫生,較2003年的1.9萬有了較大進步;差不多5萬人當中有1.6個眼科醫生給大家服務,這是平均情況。在新疆、青海、西藏,5萬人裡面連0.6個醫生可能都沒有。」 喬春豔道出她熱愛培訓教學工作的主要原因。
  • 寶寶長期玩手機,眼睛變得越來模糊了,該怎麼辦?
    寶寶長期玩手機,眼睛變得越來模糊了,該怎麼辦?隨著現在科技的發達,想必人人都會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可以讓你隨時隨地的了解資訊和獲取信息甚至是工作 ,手機上網已經成趨勢,相信很多人一旦沒有了手機肯定會不適應,而且現在的手機幾乎都是大屏智慧型手機,長期觀看肯定會對視力不好,尤其是孩子,青少年的視網膜還未發育成熟對於手機裡的遊戲也是很上癮,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 黑龍江省醫院眼科醫院搬家了!|眼科疾患,專家有話說
    11月19日,黑龍江省醫院眼科醫院將搬至省醫院第三住院部1-3層,18日全天停診,19日正開診,眼科醫院全體醫務人員將全省人民的視界保駕護航。在眼科醫院搬遷之際,省醫院眼科醫院韓清院長表示,秋冬之際,更要注意眼部健康。
  • 林順潮眼科醫院:戶外活動對孩子的眼睛有什麼好處?
    有位爸爸卻「反其道而行之」,給孩子布置一個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每天戶外玩2小時,這一做法令眾多眼科醫生紛紛點讚支持。為什麼戶外活動在眼科醫生眼裡如此重要呢?適當的戶外活動,對近視防控大有幫助近視的產生,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與後天環境以及個人用眼習慣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如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用眼、閱讀字跡過小、長期近距離用眼、缺乏戶外活動等,都可能導致近視的產生或者近視度數加深。
  • 眼睛玻璃體混濁的病因有哪些,能治好嗎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好眼睛,一旦它受到傷害,就會導致視力受損,更有甚者還會使得患者朋友終身生活在黑暗中。玻璃體渾濁屬於比較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已經有不少人飽受它的摧殘。那麼,玻璃體渾濁能不能治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對此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下。
  • 「山東亮康眼科」眼科醫生的十條忠告,你知道嗎?
    眼睛在人體器官裡佔有重要地位,無法想像在黑暗裡是如何生活。有十條關於眼睛的忠告,你不得不知道!1、治療白內障沒有偏方有位60多歲女性患者,得了白內障,聽信偏方,買了草藥敷眼睛,沒想到把眼睛敷爛了。醫生提醒:即使是眼藥水也不能根治白內障,別說是偏方了,得了白內障應該去醫院進行正規的檢查並手術。
  • 看綠色能保護眼睛?眼科醫生推薦6大護眼方法
    在江湖上,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秘方——據說多看綠色的東西,可以保護眼睛。不論是綠色、紅色、藍色...你盯著看多久,也並不能使你的眼睛得到額外保護。綠色與護眼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那麼,保護眼睛的正確方法有哪些?根據相關調查,中國80% 左右的人每天盯著屏幕的時間超過4小時,約三分之一的人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手機、電腦等)超過8個小時,比睡眠時間還長,這幾乎是上班族的常態。1、合理休息。
  • 一次KTV狂歡蹦迪後,左眼突然看不見,眼科醫生提醒:小長假別太嗨
    小長假裡,要麼葛優躺、手機遊戲玩得歡;要麼呼朋喚友,嗨歌蹦迪聚會忙,這幾乎是所有年輕人真實寫照。但眼科醫生直搖頭,過節悠著點,千萬別太嗨。日前,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眼底病專科陳亦棋副主任醫師接診了一個年輕患者小周,就是實證。
  • 醫生建議:玩手機遊戲半小時休息一次
    「朱先生一覺醒來左眼一片黑,醫院檢查結果是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引起眼睛暫時失明。致病的原因是他對著手機玩了一夜手機遊戲。」近日,微博流傳的這條消息被大量轉發,甚至引發了手機黨的恐慌。
  • 8歲前為治弱視「黃金時間」 醫生:遮眼鏡不如遮眼睛
    每年暑假,武漢各大醫院眼科門診格外火爆。昨日記者獲悉,暑假剛開始半個月,武漢市第一醫院眼科就診的患兒已經達到了平時的兩三倍。除屈光不正外,弱視、斜視的患兒佔了相當一部分。「3-8歲的孩子眼睛可塑性最強,是治療弱視斜視的黃金時間,最遲不要超過12歲。」
  • 同仁眼科專家:看著很嚇人的3種病,其實不用治
    今天同仁醫院的眼科專家來和我們說一說~大家可以拿出鏡子,看看眼白是什麼顏色?健康的眼白顏色是瓷白色,有光澤,沒有斑點。「眼白的顏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眼部的健康狀況,不過有些情況看起來很嚇人但其實不用慌,但有些情況要格外注意。
  • 吊單槓,民間常用的治腰突的方法,到底有用沒用?骨科醫生有話說
    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很多人都想一次性的徹底治好,吊單槓是民間常用的治腰突的方式,到底有沒有用呢?骨科醫生有話說,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科普一下,早點了解,或許對於治療腰突有幫助。吊單槓到底能不能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要先了解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是因為受到的壓力太大,神經受到壓迫了,因此,要是能減輕對它的壓力,就能達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每5人中有1人患乾眼症 有效防、治很關鍵
    適逢入秋,李女士便感覺到眼睛的不適感越發明顯,而且症狀也在一天天加重。眼睛又幹又癢,有時還會疼痛並伴有面部抽動,這讓李女士在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正常工作。因為病痛讓她的心情變得急躁,隨之而來的不適感也更為嚴重。情急之下,李女士找到愛爾眼科醫院求助,醫生檢查後發現,原來李女士患上了蟎蟲型乾眼 。
  • 這款找茬遊戲能玩到你去看眼科 不信進來試試
    這款找茬遊戲能玩到你去看眼科 不信進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