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動畫迷和電影迷來說,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是一個不朽的傳奇,在中國尤其如此。譬如,用google搜索「宮崎駿」,會找到337000個網頁;用google搜索不主流的譯名「宮崎俊」,也會找到7280個網頁。如果說感到迷惘不安甚至抑鬱,看過《幽靈公主》,總會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雖說也不是新片了,但大概因為心情低落,最近仍然前後看了兩遍,覺得又活過來了,於是實在有話想要說。如果非要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這應該是宮崎駿迄今為止最有深度的作品了。大手筆中的大手筆,完全沒有愧對那麼多的票房。
故事情節是一方面,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生存本身立意就很高;不過最直接抓住我的首先是對怨恨的刻畫。怨恨與不甘被形象化作蒸騰的氣體,色彩絢麗的毒蛇,緊緊纏繞死去靈魂的魔障糾纏。影片在藝術效果上雖然不如《千與千尋》精緻,但卻有一種史詩般的灑脫與自然,這與神話、精神力量的主題相互輝映得恰到好處。故事結尾也沒有落入一般動畫片所謂「大團圓」結局的俗套,從頭到尾乾淨利落,讓人鼓掌叫好。
《幽靈公主》原聲大碟是久石讓在交響樂上創作最為成功的一部,這也是他走向世界級電影配樂大師最為關鍵的一部。配樂的主旋律中,大提琴和男生合唱團的一幕氣勢磅礴,也將人聲和弦樂融合的非常完美。《幽靈公主》在宮崎駿的作品中題材偏沉重,內容算是奇幻和現實交織,主旋律氣勢磅礴的。
片子中,核心的人物及其寓意,粗略的說來,有桑(mono no ke)所代表的自然,女城主(黑帽子)所代表的人類社會,飛鳥(axidaka)所代表的旁觀者或者說思考者。此外旁邊還有,動物界的激進派野豬神,人類社會的這種組織等等。對於人物,少年飛鳥應該可以說是宮崎駿塑造的最英俊的少年形象,從人格魅力上講(這個詞似乎用得有點大),雖然後來《哈爾的移動城堡》裡的哈爾外表華美內心溫柔,但畢竟童話色彩太濃,從而有點疏離。飛鳥以他的樂於伸出援手,一諾千金,為了救援族人不惜使身體受到慢慢腐爛的詛咒,可謂有情有義,更加令人感到親近。
幽靈公主,是宮崎駿最好作品,不論是在創意,鏡頭,音樂,顏色還是敘事的切入點演繹出氣勢恢宏的奇幻故事,世間除了人類和動物外,還有一個龐大的力量,是大自然之力,看不見摸不著,發力時卻恐怖的巨大,便是片中的鹿神,當人類不自量力貪得無厭侵犯過度時,憤怒的大自然便像憤怒的鹿神一般收割生命,這足以讓世人震驚、留名傳世的動畫作品,比之商業化的《千與千尋》,它主題更為宏大、境界更為高遠。
萬物復甦,一切重歸美好。神或者是已死,或者是已被馴服,總歸是遂了人類的願。但不得不承認這也算是一個美好的場景,在一片生命的綠中甦醒過來的兩人,真的很唯美。不存在生命的威脅了,兩個人也不能在一起了,立場重又變得鮮明起來。但是結局還是充滿希望的,「一起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