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是北宋時期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宋史》評價晏殊的文章:有贍麗,應用不窮。尤工,閒雅有情思。他的詩詞繼承晚唐五代的傳統,在「贍麗」中有沉重的內容,不流於浮淺,故被當時所重。晏殊一生顯貴,尤其擅長寫旖旎風光,歡愉情趣的作品。不僅如此,他的作品孕育著深厚的悲戚之感。不過,這種悲戚是人類永恆而無可奈何的悲感,不是個人意志所能左右的情景,比如這首家喻戶曉的小令。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的大意是:添一曲新詞倩人演唱,斟一杯美酒仔細品嘗,非常愜意而榮辱皆忘。時令氣候依舊,亭臺池謝依舊,都是去年一個模樣。夕陽西下,幾時才能迴轉再放光芒?
無可奈何,百花再次殘落,似曾相識,春燕又歸畫堂。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即使再現,與先前也絕非一模一樣,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想到這些令人感傷。我獨自在充滿花香的小徑裡徘徊彷徨,思量又思量。
這首詞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充滿了「傷春惜時」之情。作者意在抒發春光流逝,好景難再,人生易老的感傷。語言圓轉流利,意蘊虛涵深廣,並給人一種哲理的啟迪。
起句寫對酒聽歌的環境,感情輕鬆喜悅,意態瀟灑安閒。次句寫天氣池臺依舊,但見夕陽西下,時光流逝,好景難長。「幾時回」於盼望中充滿了惆悵迷茫。其中不僅有情感的活動,而且也包含著深深的哲理思考。從意蘊上與劉希夷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相近。
過片對起,由於對仗工巧渾成,流利含蓄,意境豐富深刻而成為千古名句。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包含著這樣的人生哲理:無法阻止美好事物的逝去,生活不會因為美好事物的消失而變得一片虛無,黯淡無光。只不過是再現的事物已不再是原封不變的,只是「似曾相識」罷了。這確實是人人都可以領悟而又未能用藝術語言表達的一種充滿思考的感受。
這首詞也是作者本身非常喜愛的一篇佳作。作為貴族詞人,他的作品表現:一是低調奢華,二是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下闋14個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無可奈何」對「似曾相識」,「花落去」對「燕歸來」,形式上的對仗是天衣無縫的,而且更絕妙的是意思上形成天然對應的關係。
「花落去」和「燕歸來」,原本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場景,但是分別對上「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兩個詞,立刻讓人延伸出無限的聯想。「無可奈何花落去」突出的是時光流逝匆匆,讓人徒感無奈。「似曾相識燕歸來」,流露出雙燕歸來的親切和溫情,讓人心生眷戀。我們既可以看到人與自然共存的默契和諧,同時又能看到人與自然相處的矛盾。所以說,下闕14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意境深遠,成為「千古奇偶」的名句。
文章中的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