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是啥意思?看馬元骨相就明白

2021-01-10 腦洞看古今

最近,我老是聽到身邊人說一句話「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特別是身邊的老人也在說,我就很困惑,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帶著困惑,來和我一起揭開謎題,了解了解這句話吧,或許會學到新的知識。

「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這句俗語一開始,我認為是沒有任何道理,但是了解後才明白。這句俗語中蘊含著深刻的古人的大智慧!

我在詢問老人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筋骨,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得好不好。

那些筋骨和肌肉相互滋養,筋不外漏,骨不凸起,這種人一看就是吃得好,喝的好,不用做什麼體力勞動的人。

而那些骨骼比較粗大,而且青筋外露的人,一般都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活得不夠滋潤,每天奔波勞碌。

這樣一解釋,這句俗語看起來就有道理多了!

其實,這樣的話確實是有道理,從事的職業不同,家庭狀況不同,當然,骨象與皮膚會不同。

除此之外,曾國藩在書中有一篇專門講「觀骨」,和俗語「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曾國藩

曾國藩說:「一個人有九種貴骨:天庭骨、枕骨、頂骨、佐串骨、太陽骨、眉骨、鼻骨、顴骨、項骨。

這九種骨,只要有一種完美,就不缺吃喝;有兩種就非富即貴;有三種便只要稍稍努力,就會飛黃騰達;有四種,就會大富大貴!」

那麼,有誰真的有能夠符合曾國藩的說法嗎?

答案是有的。我們就看看馬雲爸爸的骨相吧,絕對能夠有說服力。首先,雖說馬雲長得確實不怎麼樣,但是按照曾國藩的說法,馬雲的骨頭很好。

從照片上看,馬雲的長相是天庭骨豐隆而起、眉骨有稜角而不外露、鼻骨挺拔、顴骨「若不得而起」,就只是眼前的,就符合了曾國藩所說的四個!

雖然看的骨象有限制,我們看不到枕骨、頂骨、佐串骨等等。但是馬雲爸爸擁有曾國藩說的4個貴骨,加上曾經的首富地位,足以證明這句俗語「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和曾國藩老師提出的想法基本一致,也證明老祖宗的話確實是有大智慧的。

那麼,有人會想問如何和能夠學習到更多有智慧的俗語,這時,我推薦清朝曾國藩一直看的書《智囊全集》,也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書,看完後才會發現這一本寶藏之書。

《智囊全集》完整收錄馮夢龍的點評,更少有的對原文和點評進行專業精譯。讓你讀通、讀透古人的智慧錦囊,打開格局。

《智囊全集》這部書不僅是一部反映古人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更可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智謀錦囊,能夠教你辨識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智囊全集》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部,其下又分見大、知微、雄略、敏悟等28類小類。

不論是經邦治國,高瞻遠矚,還是出奇制勝,決勝千裡,抑或是輕取富貴、全身持家,古人的種種智慧韜略,幾乎收攬無遺。

讀此書如入寶山,金玉琳琅,美不勝收。

乾隆

怪不得,康熙乾隆,都把《智囊全集》稱之為國之利器,倍加珍愛,還只能在內部傳閱。

紀曉嵐也是日夜捧讀,倒背如流。曾國藩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這本書,從中汲取入世處世之道。

而在當代,萬達總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每次在報告中他都會推薦一本書給員工,推薦過的書單裡便有這部《智囊全集》。

而這個白話文的《智囊全集》,裡面不僅僅有詳細有趣的故事,還將馮夢龍對一個個故事的感悟收錄進了。

王健林

由淺入深講解故事背後的道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用於現實。

這本書不僅適用於競爭激烈的社會,更能在生活、職場中為我們點撥指引,提升智慧和情商。

這本書一共有6冊,領劵後僅需要58塊錢,也就是一頓飯錢,你就可以領悟古人智慧,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受益終生!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下面的圖片購買: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門前堆糞窮到老,屋後栽樹錢財跑」,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門前堆糞窮到老,屋後栽樹錢財跑」。雖然我對這句俗語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終究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門前堆糞窮到老 所謂的「門前堆糞」,也就是門前有墳堆的意思。
  • 俗語:「屋前不栽『腫』頭木,屋後不栽『腳脖粗』」,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屋前不栽『腫』頭木,屋後不栽『腳脖粗』」。由於在下才疏學淺,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認真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屋前不栽「腫」頭木所謂的「『腫』頭木」,其實是指樹冠非常大的樹木,樹冠非常大的樹木是不適合栽植在房屋前面的。我們都知道光照的重要性。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理念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閒田不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能嫁個閒溜達的男人,也不嫁給個死受的男人」什麼意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俗語已經慢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俗語通俗易懂。那麼你們知道能嫁個閒溜達的男人,也不能嫁給個死受的男人,是什麼意思嗎?閒溜達,並不是指整天沒事,遊手好閒的人,而是指有遠大抱負之人,有遠大抱負的人,能看到你們的未來在哪裡,嫁給他不會受苦。死受的男人,指的是一輩子平平淡淡,從事一種工作的人,就是一份工作做到頭。
  • 農村俗語:富貴無親問三門,貧窮親戚不往來,有啥道理,有啥內涵
    而且還經常蹦出幾句關於富人窮人的俗語,表達自己的觀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說的這幾句俗語。1:窮親攀富親,攀斷脊梁筋。在農村比鄰裡關係更親密的就是親戚了,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不論是事情還是人都在逐漸拉開差距,即使親戚之間也有窮人和富人。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有幾個富有的親戚,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幫自己一把。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富不養「老相好」這句俗語裡的「老相好」可不是指的舊情人,而是指的一種猛禽類的鳥。這種鳥的名字叫「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的鳥類,一共可以分為約64種。在民間,「伯勞」一類的鳥被稱為「老相好」。
  • 香餑餑的土豆牛腩,超級大補強筋壯骨,吃了就會愛上它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標關注(小標愛美食),早,中,晚上吃啥——都解決啦!!牛肉富含蛋白質,調節病後體虛,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並且有補血養血,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還能安胎補神,強筋壯骨,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 農村俗語:「是貧是富看老鼠,是勤是懶望禾苗」是啥意思?
    昨天,我又與一位農村老人坐在一起「噴大江東」,「噴著、噴著」,「噴」到了家庭話題上,忽然老人說:咱們農村有句俗語----「是貧是富看老鼠,是勤是懶望禾苗」。一個家庭的條件如何,去看看老鼠就行了。「什麼?從老鼠身上就能夠看出家庭的窮與富?從老鼠身上怎麼能夠看出來呢?」對於老人的說法,我甚感驚訝。老人說:「的確如此。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是啥意思?可惜明白太晚
    俗語就是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或者是因為以前的技術落後,人們對一些不能解釋的事說的話,後來經過更多人的相互流傳而形成的。有些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因為說的人太多了也就變成了俗語。還有就是人們的經驗總結了人們的智慧,是很有道理的。
  • 農村俗語「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大家都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在農村民間的俗語老話,因為它們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人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大多通俗易懂,簡單明白,且生動形象。只是有的多少會帶上一點偏面性,雖然談不上完全準確和符合科學,但是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俗語:男招窮,女招富,啥意思?老人為啥這麼說
    文/無名俗語:男招窮,女招富,啥意思?老人為啥這麼說俗話說「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的長輩,經過了生活的風吹雨打,他們歷經磨難過上了現在的好日子。並且隨著他們對生活的理解,也給後輩們留下了很多的生活經驗。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老話說「看天得看四月二十三」,是啥意思,這日子有啥特別的?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老農朋友只要是閒下來,就會坐在門前,跟鄰近的村民聊天,於是許多的俗話就從他們的口中吐出來,啥也不知道的年輕人,聽到俗語就會好奇,這話的意思究竟是什麼。面對著這樣的旱情,一直以來都是依靠著天去吃飯的農民朋友們,就顯得非常憂愁,一些坐不住的村民就抱怨,這些日子,就算是下雨,也只是毛毛細雨,根本就沒有作用,他們的嘴上還喃喃道:「看天得看四月二十三啊」。對於這個說法,不少人就存在疑惑,為什麼這麼多日子不去看,偏偏要找準四月二十三這天呢?老話說「看天得看四月二十三」,是啥意思,這日子有啥特別的?
  • 農村俗語:「門前種『雙棗』,『窮shen』不打擾」,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門前種『雙棗』,『窮神』不打擾」。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雙棗」,也就是指兩棵棗樹。
  • 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啥意思?有道理嗎?
    01緣起「一個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祖輩們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智慧,歸納總結後傳下來的俗語,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以至於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也是千變萬化。今天來說說「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我個人的理解是什麼?02手指短而粗手指短而粗,一般就兩種情況下產生的。第一種就是先天性的基因遺傳。祖先的DNA中的手指就是「短而粗」的,那麼後代有大概率會遺傳到這個基因。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這是我們在上學讀到的一則課文,相信惹的不少的莘莘學子們眼眶含淚。「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在與母親離別的時候,看見白髮蒼蒼的母親眼淚都要哭幹了。這句俗語應該是農村中最為常見的,也是聽說頻率的次數是最多的。
  • 農村俗語「貧窮是親不往來,富貴非親問三門」啥意思?有道理嗎?
    歷經兩天路程終於回到家鄉,踏入故土,農村的新景象讓我震撼,隨著新農村的興起,許多老房,危房以被改造拆遷。世事變遷,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唯有村口的大槐樹保持了原貌,走到樹下,不禁讓我回想起兒時依偎在長輩們懷中,聽他們講故事的場景,故事固然精彩,但聊天時口中飛出的俗語更值得回味且說道,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幾則有趣的俗語,望喜歡。
  • 農村俗語:「錢多錢少看門樓,田多田少看馬牛」,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錢多錢少看門樓,田多田少看馬牛」。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錢多錢少看門樓所謂的「門樓」,就是指大門口的建築物,是中國傳統的建築之一。在最早的時候,許多民居連院牆都沒有,更別說門樓了。
  •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一生很辛苦」準不準?你手指長還是短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一生很辛苦」!啥意思?準不準,你手指長還是短?在農村裡,很多人相信農村俗語的。他們認為一些農村俗語是先人們留下來的智慧經驗,無論是在天時、地理,還是物象上都給予人們很大的幫助。而筆者認為確實也是這樣的,比如一些關於氣象的農村俗語,對農民也有著實際的指導意義。但是關於一些面相、手相的農村俗語,筆者認為還要有待考證。所以來說,我們在對待農村俗語上,一定辯證的解析,把農村俗語正確的引導給需要的人們。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